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造血干细胞缺乏导致造血功能衰竭一直被认为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主要病理机制。最初应用体外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证实AA患者的骨髓中造血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CD34 细胞数和集落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 。然而 ,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细胞或淋巴细胞球蛋白 (ATG或ALG)以及环胞菌素A (CyA)治疗AA ,其疗效为 50 %~80 % [2 ,3] ,由此表明既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其体内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的残留 ,且造血干细胞减少可能是免疫功能异常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所致[4 ,5] 。近年的研究表明 ,由T淋巴细胞介导…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白细胞 (WBC)中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抗原的出现称之为抗原血症 ,我们采用EnvisionTM 免疫组化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抗原从而诊断HCMV感染 ,达到了早期、快速的目的 ,并指导临床合理治疗。研究对象为广州地区 12 2例器官移植术后受者 ,其中肾移植 86例 ,骨髓移植 2 0例 ,肝移植 12例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4例。移植术后 2周起 ,每周采血 1次 ,2ml 次。共采集抗凝外周全血 32 8份。实验用试剂HCMV即刻早期、早期单克隆抗体 (DDG9+CCH2株 ) ,免疫组化EnvisionTM 试剂盒均购自丹麦…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血液恶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已越来越获公认,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融化疗与免疫治疗于一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快速发展,丰富了移植免疫理论,移植免疫的进展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实践。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诸多问题,如GVHD、GVL、免疫耐受等均有其免疫的机制。为更好地理解、认识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免疫学的角度对这些现象作一分析。1 T细胞抗原识别和激活的分子基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受者在移植前接受了预处理的超大剂量放/化疗,受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因此,更多的情况是发生供者对受者的…  相似文献   

4.
王玲  李华伟 《医学信息》2010,23(5):1521-152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是将患者的自身造血干细胞采集出来,进行或不进行特殊处理后再回输到经过超大剂量放疗和(或)化疗处理后的患者体内,使其造血和免疫功能得以恢复重建。依据移植中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可分为自体骨髓移植(ABMT)、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和自体脐带血移植(ACBT)。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与其联合骨髓移植(BMT)治疗白血病过程中造血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生存率,探讨二者联合移植对白血病治疗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2例患者,其中78例单纯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74例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152例患者均应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环孢素A(CsA)联合甲氨蝶呤(MTX)、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GVHD,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及骨髓造血干细胞计数。SPSS17.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GVHD的发生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1、移植后造血重建: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联合骨髓移植患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血小板>20×109/L时间分别为(14.18±4.713)d和(12.55±6.552)d(P>0.05),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分别为(12.08±3.586)d和(11.64±5.540)d(P>0.05);2、GVHD:接受PBSCT及联合BMT患者Ⅲ度到Ⅳ度急性GVHD(aGVHD)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慢性GVHD(cGVHD)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3、2年生存率: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其联合骨髓移植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其联合骨髓移植比较造血重建时间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GVHD发生率较高,因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可能减少急性及慢性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 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生存率分析、外周血象检测、免疫细胞计数和受体免疫功能检测,综 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 结果:(1) 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移植后30 d,共移植组外周血白 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均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共移植组骨髓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2 )MSC可促进BMT后免疫重建:移植后30 d,共移植组胸腺细胞数、脾细胞总数均高于骨髓单 纯移植组;共移植组对ConA、LPS 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对第三体来源的同种混合淋 巴细胞反应均强于单纯BMT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对同种异体 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哺乳动物(特别是小鼠)的自我识别功能的获得及有关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主要以骨髓移植嵌合体为题加以叙述。骨髓移植法开始用于造血、免疫系统异常的某些患者的治疗,而后来又被广泛用于白血病等的恶性肿瘤的治疗。初期骨髓移植的尝试是设想移入的骨髓干细胞在宿主体内能完成正常功能。如立足于这个观点,则骨髓移植的最大问题就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和排斥反应(HVGR)。骨髓供者和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差别越小,则这些反应也越小。在理论上讲,将骨髓细胞中混有少数的成熟T细胞除掉,则可防止GVHR;使宿主免疫受到充分抑制可防止HVGR。就已发表过的资料结论而言骨髓移植还是个很大难题。即在被移植的干细胞的分化、成熟中受者的环境(尤其MHC抗原)的影响由免疫细胞的“适应分  相似文献   

8.
074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on,BMT)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骨髓移植方法有:同基因骨髓移植 正常的骨髓细胞来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胎供血者.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除同卵双胎外之供血者.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供髓者来源困难减少,予处理是消灭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ABMT发展极快,有可能成为Allo-BMT的替代治疗方法.075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SCT)造血干细胞(HSC)是一种人体血细胞的母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繁殖分化的能力,它不断地分裂繁殖造成大量的血细胞,以补充更新外周血液.对HSC的研究证实1个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微环境和各种造血细胞.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干细胞亦称多能干细胞.它的下一级分化为造血祖细胞,亦称单能或定向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理想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在骨髓中,外周血和脐带血均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称为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 o-HSCT)是指将他人(供者)干细胞移植至患者体内,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目前是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除了移植抗宿主病(GVHD)外,感染也是al o-HSC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移植成败关系密切,包括各种细菌、真菌与病毒感染。2013年我科成功救治了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尾骶部深Ⅱ度压疮的患者,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病死率高,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有可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小鼠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将Balb/c小鼠经直线加速器照射3 Gy后分为白血病模型组、白血病模型照射组、混合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均尾静脉注射5×105 K562(GFP+/NeoR+)或K562(GFP-/NeoR-)细胞。7 d后6 Gy照射,自体骨髓移植组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或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混合移植组移植小鼠自体骨髓细胞混合1/10的H-2半相合异体骨髓细胞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或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4周后行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亚群、GFP及NeoR基因测定,肝、脾匀浆细胞GFP和NeoR基因测定。 结果与结论:白血病模型组小鼠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于20 d内全部死亡,白血病模型照射组小鼠因造血功能衰竭于14 d内全部死亡;自体骨髓移植组、混合移植组均有多少不等小鼠无白血病存活超过28 d,且混合骨髓移植后及自体骨髓移植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可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在此基础上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可更进一步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多抗甲素PAA与IL-2对骨髓移植(BMT)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用致死量照射的Babl/c小鼠移植同系小鼠骨髓细胞后,分别给予PAA、IL-2或PAA+IL-2,30d后检查3组BMT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情况。结果:BMT后30d,自然恢复小鼠免疫功能十分低下,但PAA及IL-2用药鼠脾细胞对丝裂原反应,对SRBC特异的PFC数,对同种异型小鼠脾细胞DTH及MLR均明显高于移  相似文献   

12.
多抗甲素与IL—2协同促进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探讨多抗甲素PAA与IL-2对骨髓移植(BMT)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用致死量照射的Babl/c小鼠移植同系小鼠骨髓细胞后,分别给予PAA、IL-2或PAA+IL-2,30d后检查3组BMT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情况。结果:BMT后30d,自然恢复小鼠免疫功能十分低下,但PAA及IL-2用药鼠脾细胞对丝裂原反应,对SRBC特异的PFC数,对同种异型小鼠脾细胞DTH及MLR均明显高于移  相似文献   

13.
数十年来,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在MHC完全相合骨髓移植受者体内引起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现在这种抗原的性质逐渐为我们所了解,并在人类骨髓移植中得到应用。骨髓移植(BMT)与化、放疗联合已广泛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和其它造血...  相似文献   

14.
HLA半相合移植为克服重症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GVHD)方法之一 ,常经去除T细胞移植 (TCD)。而未经去除T细胞HLA半相合移植尚无有关免疫功能监测报告 ,我们连续对 15例白血病病人行HLA半相合未去T细胞骨髓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变化进行动态的观察。材料和方法病例 :15例白血病患者 (男 1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17.1岁 )接受HLA 2~ 3个位点不匹配的亲缘骨髓移植。移植过程详见文献〔1〕。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 :移植后患者每天进行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的测定至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在移植术后 1…  相似文献   

15.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 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 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 < 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 < 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胎儿的造血特点使胎儿既是理想的造血干细胞(HSC)的供者,又是非常理想的受者。因此,在妊娠早期将健康的胎肝 HSC 移植到有遗传性疾病的胎儿中去,植入的 HSC 能在受者的造血器官中建立并繁殖具有完全血液学及免疫学功能的后代。与骨髓移植比较,它具有一定的优点。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对老鼠、绵羊、恒河猴、狒狒等进行移植研究。在人体的应用刚刚开始,还需更多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是移植受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建立早期、敏感的巨细胞病毒检测方法 ,对减少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检测血清中巨细胞病毒抗体 (CMV Ab) ,巨细胞病毒抗原 (CMV Ag)及巨细胞病毒核酸(CMV DNA) ,研究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 ,探讨早期诊断CMV的方法及意义。研究对象为本院移植受者 ,共 96例 ,其中肝移植 2 2例 ,骨髓移植 1 5例 ,肾移植 59例 ;男性 77例 ,女性 1 9例 ,平均年龄 3 6 1± 1 3 5岁 ( 1 3~ 68岁 ) ,术后同…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造血系统疾病、恶性实体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等的治疗,但移植后的复发或移植物被排斥成为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各种免疫抑制剂均有毒副作用.理论上,诱导受者产生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彻底克服移植排斥反应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一种新方法-HCMV PP65抗原血症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对人类的影响甚广 ,尤其是对免疫功能低下者 ,往往是致死的[1] 。随着移植学的长足进步 ,严重困扰移植术后生存率的棘手问题之一仍是移植受者HCMV的原发或潜伏—再激活感染[2 ] 。HCMV感染对宿主有两方负效应 ,即病毒本身导致的细胞损伤和病毒诱导的免疫病理损伤外 ,还极易激发宿主受损于细菌、真菌、原虫以及其他病毒的双重感染。  HCMVPP6 5抗原血症检测能早期、快速监测HCMV的激活 ,适时以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免疫功能受抑的宿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 HCMVPP6 5抗原血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在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受配体模式对自然杀伤(NK)细胞的异源反应性活性预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方法,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提供的23对HLA全相合供受者进行KIR及HLA高分辨基因分型;流式缃胞术动态随访CD158分子表达水平;患者均为ALL.结果 23对供受者中17例供者KIR2D12/L3有相应的患者配体HLACw1、3、7、8、12、14;6例供者KIR2DL1有相应的患者配体HLA-Cw6、15;16例供者KIR3DL1有相应的患者配体HLA-Bw4;12例供者3DL2有相应的患者配体HLA-A11.23对供受者中有19对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KIR基因完全相同或宿主抗移植物(HVG)方向移植相关死亡率高,分别为33.3%和40.0%;移植物抗宿主(GVH)方向移植卡甘关死亡率低,为12.5%.供受者在GVH方向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高(50.0%)且有多种激活性(aKIR)的组合;而HVG方向GVHD发生率低(20.0%).19对供受者有5对均为KIR基因A单体型,其中2对供受者为KIR2DS4*001/002亚型,移植后死亡;3对供受者KIR2DS4为KIR2DS4*003-007亚型,1年后无病生存.移植后随访无GVHD发生时,CD158a的表达逐渐下降;有GVHD发生时,CD158a的表达逐渐增高;移植后早期受者NK细胞百分比为(23.4±3.8)%,高于正常人水平[(2.04±0.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供者的KIR2DL1、KIR3DL1是引起NK细胞异源反应活性的重要抑制性KIR.KIR受配体模式不仅能预示无关供体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的预后,更能帮助临床提高ALL异基凶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降低移植后相关死亡率和防止白血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