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35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指导临床对支原体肺炎的初步诊断。方法对血清学证实的35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进行回顾性分析,CT的分析由两位观察者分别独立进行。结果①35例患者中,男9例,占25.7%,女26例,占74.3%。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8.26;P〈0.005)。②在25例病变分布于单侧肺内的患者,左侧19例,右侧6例,左侧发病明显多于右侧(χ^2=6.76;P〈0.01)。对35例患者各个叶段发病的统计显示,左下叶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其他叶段(χ^2=15.709;P〈0.01)。③CT影像上可见到磨玻璃密度阴影者占97.1%,其特点为由磨玻璃影逐渐过度到大片实变影,或在磨玻璃影像中,散在分布多发斑片状实变影,或上两种改变同时存在,或在磨玻璃影像中散在分布结节影,所占比例分别为71.4%、74.3%、48.6%和68.6%。胸腔积液者占40.0%。纵隔淋巴结增大者占28.6%。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左肺发病多于右肺,其胸部CT影像上的一些特点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指导临床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40例经血清学证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0例患者中,最常见CT表现为磨玻璃影(34/40,85.00%)及实变影(28/40,70.00%),其他表现有结节影(18/40,45.00%)、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40,15.00%)、小叶间隔增厚(6/40,15.00%)、纵隔淋巴结肿大(6/40,15.00%)及胸腔积液(4/40,10.00%).病变以双肺下叶多见,多呈小叶性分布.部分患者病灶的吸收较临床表现改善慢.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总结2009-01-2010-10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治疗有64排螺旋CT扫描资料的婴幼儿病例共46例。结果所有患儿肺内病灶均有CT表现,其肺内病灶呈多叶段分布有40例(86.9%),右肺下叶出现病灶的有32例(32/46,69.6%),有支气管壁增厚及小叶间隔增厚的有35例(35/46;76.1%)。结论64排螺旋CT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特异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临床及血清学证实的支原体肺炎病人行CT扫描,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支原体肺炎病人中,21例(91.3%)显示结节状或小斑片状气腔实变影;19例(82.6%)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7例(73.9%)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43.5%)出现树芽征;6例(26.1%)可见大片状实变影,内有支气管气像;6例(26.1%)出现淋巴结肿大;2例(8.7%)出现胸腔积液,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内17例(73.9%).结论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对我院1998-12~2003-12经CT双期扫描检查后,经CT导引下经皮肺穿活检、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球形肺炎2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0~60岁,平均43岁.病程2~20d.不同程度发热(37.5℃~38.5℃)12例,咳嗽18例,其中痰中带血6例,少量黄痰6例,白色粘稠痰7例;胸痛16例,无任何症状体检发现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评价X线、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方法:对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80例诊断为股骨头缺血的患者X线、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中按Ficat法分期:期15例,CT检出率高,期9例,期36例,期20例;期、期常规X线与CT检查相比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9.
10.
骨样骨瘤5例X线和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成骨性肿瘤。本病并非少见。最早由Jaffe于1935年首先报道。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5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7~47(平均21)岁。病理2个月~3a,平均11个月。本组症状均以局部疼痛为主,其中3例夜间疼痛加剧,2例服用水杨酸类药物疼痛可以缓解。1.2方法本组均行X线检查再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报道2000-02~2005-05 3例不同部位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病例并着重讨论其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婴儿也可感染,是儿童非典型肺炎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本文回顾我院经临床、血清学检查、X线及治疗随访证实的小儿MPP112例,分析其X线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病和死亡原因,其病死率高达40%~50%。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最常见,CMV肺炎进展快,病程短,严重影响移植肾受者的存活率,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的经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T用于精准划分流行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类型的价值。方法 纳入111例MP感染患儿,记录其主要临床表现.根据CT所见将MP分为支气管炎型(Ⅰ型)、支气管肺炎型(Ⅱ型)、肺段肺炎型(Ⅲ型)、大叶性肺炎型(Ⅳ型)及肺不张型(Ⅴ型),每型包括A、B、C 3个亚型;以ⅡB~C、ⅢB~C、ⅣA~C、ⅤB~C型为高危型,比较高危与非高危MP患儿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 111例MP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2例(102/111,91.89%)、咳嗽110例(110/111,99.10%);CT分型包括Ⅰ型23例(23/111,20.72%)、Ⅱ型50例(50/111,45.05%)、Ⅲ型15例(15/111,13.51%)、Ⅳ型15例(15/111,13.51%)、Ⅴ型8例(8/111,7.21%);高危患儿54例(高危组)、非高危患儿57例(非高危组),组间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可明确显示MP肺部病变程度,进而对流行季节MP感染进行精准影像学分型。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球形肺炎CT误诊肺转移瘤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多发性球形肺炎CT误诊肺转移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男,63岁。1周前因上感出现咳嗽、咳痰,为黄痰,偶咯血,无胸闷、气短,无发热,无体重下降,在家口服阿奇霉素症状有所缓解,3d前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仍服用阿奇霉素疗效欠佳,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7a,糖尿病史5a。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血常规:WBC7.9X10。/L,L0.18,N0.79,ESR18mm/h,血糖7.40mmol/L,癌胚抗原1.7ng/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方法:对92例临床确诊的支原体肺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支原体肺炎中,以肺纹理增多模糊,散在网点状阴影者80例,一个肺段受累者9例,累及2个肺段者2例,其中1例累及整个右肺上叶,且伴有心肌改变。结论:掌握支原体肺炎X线的表现,提高早期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鼻息肉的CT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总结6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息肉患者的CT表现。结果鼻息肉CT表现分为5型:(1)漏斗型10例;(2)窦口鼻道复合体型31例;(3)蝶筛隐窝型3例;(4)息肉型14例;(5)混合型11例。结论鼻息肉在CT上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少数需与肿瘤鉴别,CT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栓塞的X线胸片及胸部CT平扫表现,探讨胸片及胸部CT平扫的间接征象对肺栓塞在初筛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经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确诊的肺栓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像表现异常者22例,无异常者10例。结论 X线胸片及胸部CT平扫对肺栓塞的初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