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紊乱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及其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4名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重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饮食、经期症状(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的相关情况)、训练负荷、控(降)体重及高原训练对经期的影响6项,每个大项包括多个具体小项。结果:(1)调查对象月经失常表现中痛经发生率最高,为85·72%,其次为月经不调,再次为闭经。(2)月经期间参加比赛的队员,其自我感觉兴奋的比例较低,仅占8·33%;月经对比赛无明显影响的约占41·87%;对比赛有负面影响的约占50%。(3)饮食不当、超负荷训练、控(降)体重是造成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失常的主要原因,其中大幅度降体重可能是引发女子摔跤运动员闭经的主要因素,亚高原训练会导致女子摔跤运动员月经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对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摔跤队7名重点运动员的常用训练手段的系统监控发现:(1)一周4次大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有累积现象,对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一周4次小肌群力量训练对肌肉产生的影响能够及时恢复,故建议二者穿插进行;(2)4×400m+30s专项素质的间歇跑是有效的速度素质训练方法;(3)运动员的比赛负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专项训练和教学比赛的监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评价运动员训练技术课的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3.
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生情况。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橄榄球冠军赛的4支女子球队的50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生率居前5位的是手指挫伤(24.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14.8%)、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3.4%)、踝关节韧带损伤(9.5%)和颈部损伤(6.4%)。致伤动作主要是TACKLE(26.5%)、传接球(21.2%)和RUCK(13.4%)。致伤原因主要是技术动作不正确(29.7%),其次为准备活动不充分(21.6%),再次为运动员身体状态不佳(13.0%)。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发生运动创伤之后,常选择带伤训练和比赛,这易导致再伤。建议配备队医进行医务监督,完善场地设施,加强运动员的膳食营养,保证充足休息,加强运动员自身修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护具。  相似文献   

4.
女子摔跤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后血氨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后的血氨(Amm)变化,探讨采用血氨评定和监控该项目训练的可行性。方法:13名安徽省女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训练等级为一级或健将)和7名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训练等级为国际健将),系统跟踪并测试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前后血氨以及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不同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安静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省队运动员控(降)体重对安静血氨无显著影响(P>0.05);(3)省队运动员实战对抗训练后,血乳酸(BLa)显著升高(P<0.01),Amm变化不明显;而比赛后BLa和Amm均较比赛前显著升高(P<0.01)。国家队运动员比赛后Bla与训练后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比赛后Amm值显著高于训练后(P<0.05)。结果表明:(1)运动水平和控(降)体重对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安静血氨无明显影响;(2)在评定负荷强度时,极限强度时血氨变化较大,提示血氨可作为评定磷酸原(ATP-CP)代谢系统和极限负荷强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优秀体操运动员足踝骨关节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07年间211名体操运动员足踝骨关节损伤的X线片、病历、专家诊断并结合多年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分析,统计发病率。对损伤因素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结果显示:体操运动员足踝骨关节损伤主要有距骨前缘增生、外踝撕脱性骨折、距后三角骨损伤、距骨后缘骨折、内踝疲劳性骨折、副舟骨损伤、副腓骨损伤等;女运动员的发病率高于男运动员;男子成年组的发病率高于男子少年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大脑机能状态与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脑电图及脑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于2010年7月和11月,2次检测15名备战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中国女子橄榄球队运动员的大脑机能状态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抑制性递质(INH)、兴奋性递质(EXC)等6种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值2次检测值分别为(27.28±2.08)%和(29.26±2.06)%,二者差异显著(P<0.01),大脑能量比值分别为1.558±0.180和1.859±0.233,差异显著(P<0.01)。中枢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相比,DA(12.63±5.11,7.80±5.84,P<0.05)和5-HT(11.12±7.11,6.74±5.72)、INH(19.84±11.80,13.35±12.34)和EXC(13.10±10.02,11.88±5.34)同步下降,NE(5.99±5.41,8.99±5.65)和ACh(10.08±6.30,13.60±8.61)升高。各脑区中枢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只有左中央区的5-HT(10.75±5.44,20.32±0.28,P<0.01)、右中央区的DA(16.79±11.10,28.68±17.93,P<0.05)和EXC(25.57±13.39,18.58±13.27,P<0.05)、枕区的NE(左枕区:14.16±10.31,31.85±20.10,P<0.05;右枕区:36.51±23.52,17.97±9.92,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区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无显著差异。大脑协同参数第2次检测值较第1次显著升高(128.17±21.54,161.79±38.62,P<0.05)。结果表明: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值和能量比值反映运动员大脑兴奋性水平适中,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也居中。第2次检测时运动员大脑机能状态整体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部分专业运动队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专业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情况,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发生肩关节损伤的特点。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2月,调查了上海市部分项目12支专业运动队共354名运动员,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入组。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利用辅助检查手段协助诊断。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354名运动员中共有95例肩关节损伤,以棒球、垒球、水球、皮划艇等上肢过顶类运动项目多见。主要损伤病种有肩袖间隙损伤、肩峰下撞击症、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肩后方不稳、肩胛带肌损伤、肩袖损伤、肩前方脱位、肩锁关节损伤、肩上盂唇从前到后损伤等。不同运动项目因运动机制差异,肩关节损伤特点也不同。肩关节损伤中以慢性疲劳性损伤多见,与缺乏科学训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心脏结构和功能.方法:纳入28名专业女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组,年龄25.2±3.4岁,技术等级专业二级以上,运动年限14.2±3.4年;选取28名年龄、体表面积(BSA)相匹配的长期静坐健康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相似文献   

9.
优秀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优秀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慢性运动损伤做了系统的调查 ,总结了运动损伤的发病特点和规律 ,探讨了损伤发生的原因 ,提出了某些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月经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女子乒乓球二队18名运动员的月经状况及训练比赛对月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制定了针对性调整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国家女子乒乓球二队运动员月经周期紊乱的现象较普遍,青春期知识较贫乏,大部分运动员还未很好地适应在经期参加训练和比赛。通过对运动员实施青春期教育、加强医务监督、调整经期个别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的负荷量等措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测量了180名国家体操集训女运动员以及176名同年龄段中小学女生的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调查了这些被试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等,并随访了35名退役已婚的运动员。结果显示:体操运动员身高、体重、体脂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中小学女生;初潮年龄比中小学女生推迟;月经紊乱发生率高于中小学生;退役体操运动员婚后生育与月经基本正常。提示:体操运动员经期应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调整饮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红光全身照射后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疲劳相关指标变化,探寻运动训练恢复有效方法与途径。方法:选择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WCBA)2007~2008年度冠军队八一女篮2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0人)和对照组(10人),两组均按照既定训练计划进行为期14天的正常训练,实验组每天晚上使用红光治疗仪进行全身红光照射30min。实验前后运动员进行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有氧能力、免疫指标测试,在第14天大负荷训练课中、后即刻或次日晨进行机体反应指标心率、RPE、CK、BUN、血象、睾酮(T)、皮质醇(C)等测试。结果:实验组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大运动负荷机体反应、有氧能力、免疫指标均未见组间或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期14天、每天30min红光全身照射有助于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改善训练后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04例成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心脏测量。以X线表现进行分析诊断。其结果心胸比率大于0.5者,占46.15%;实测心脏面积大于预测面积者,占38.46%。作者认为运动员的心脏增大是生理现象,系劳动锻练所致,身高是主要的预测误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腰椎体骨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发现1991年度国家艺术体操队运动员腰椎“椎体缘离断症”(又称椎体骨骺炎)和部分腰椎体的前锲形变发病率分别为72.72%和100%,艺术体操运动员腰椎体骨骺损伤的发病部位较集中于上位腰椎体上的前上角,选定其中患有多椎体骨骺损伤的单项四人作为期4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在不间断训练的情况下,以单个椎体计,该损伤的修复、愈合率达38.4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子足球运动员心脏功能及耐力水平。方法:利用MCA-3C心脏功能信息综合检测仪对女子足球运动员(女足组,n=10)、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教组,n=10)和普通院系(对照组,n=10)女大学生进行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和恢复期心缩间期(STI)测试并比较相关指标。结果:女足组无论在安静状态下还是力竭运动后和恢复期,左室射血时间(LVET)、心脏机械收缩时间(MST)均显著高于体教组和对照组(P<0.01);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等容收缩期(ICT)、等容收缩期/左室射血时间(ICT/LVET)均低于体教组和对照组;达到力竭的时间和强度也高于体教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和耐力素质均优于体育教育专业和普通院系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为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间63名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分以上38例占60.32%,60次/分以下25例占39.68%,40次/分以下1例占1.59%;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25例占39.68%,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12.70%,左心室高电压10例占15.87%,个别出现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结果提示:要加强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7.
探索符合竞技体操训练实践需要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胫骨远端骨骺疲劳骨折诊断步骤和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分析、归纳、总结2003~2005年国家体操队女子运动员胫骨远端骨骺疲劳骨折5例病例资料发现:竞技体操的运动强度和技术复杂性等原因易造成年龄小于18岁女运动员骨骺损伤,特别是应力性骨折。皮温高,背伸角度减少和损伤部位骨骺周径上压痛阳性属于这类损伤的典型表现,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阳性提示,高度怀疑时加拍CT或MRI帮助确诊。体操运动员每天训练强度较大,损伤自愈的可能性小,采取短腿聚氨酯管型固定4~12周预后较好,属于早期无移位稳定型的损伤固定4周左右可痊愈。对于这类损伤,预防方法有补充营养和定期体检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恰当固定是治疗SHⅢ型、Ⅳ型骨骺骨折,保障运动员运动生命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肩部损伤是乒乓球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其中又以肩袖损伤为主[1]。慢性肩袖肌群损伤病程长、反复发作,对运动能力影响较大,且较难治愈。受伤运动员常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训练和比赛。如何治疗和预防肩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赛艇队首次高原训练期间,通过系统、规范的测功仪四级递增标准定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和心率值的测试,对高原训练对体能的影响情况作一详细分析,总结经验,以便以后高原训练的进一步开展。实验对象为国家队女子轻量级和公开级队员共20人,高原训练过程为:平原—次高原2周(海拔1240米)—高原3周(海拔1800米)—次高原6周(海拔1240米,其中包括全国冠军赛2周)—平原。运动方式是采用室内测功仪四级递增标准定量负荷运动,阻力5级。血乳酸用美国产YSI-Ⅱ型血乳酸分析仪测定,心率用芬兰产PE-3000心率遥测仪测定。结果显示:①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肌肉氧利用能力的提高需较长的时间,慢于心功能的提高;②轻量级运动员赛前控制对体能的影响较大,会直接影响运动比赛成绩,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1997年春训时,对国家队等8支女子足球队共175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及病因分析,结果显示女子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率为235.4%,其中急性损伤占41.8%,慢性损伤占58.2%。发病率列前6位的运动损伤依次为踝关节扭伤、膝关节韧带损伤、大腿后肌群拉伤、颈椎劳损、踝部骨关节病、腰肌劳损。损伤原因为训练水平不足、训练缺乏科学性、人为因素、客观原因。针对病因,我们以广东队等4队93名运动员作为防治组(陕西队等3队58人作为自然对照组),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1998年春训时调查结果显示防治组运动损伤发生率为105.4%,而对照组运动损伤发生率为229.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目前条件下,采取本文综合性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