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后路行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三柱重建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00mL;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8例神经功能均未恢复;B级8例恢复至C级;C级9例,5例恢复至E级,4例恢复至D级;D级5例恢复至E级;手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技术具有创伤小、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0例,新鲜骨19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 Denis 分类均为严重的爆裂骨折,D型12例,E型8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 ASIA 分级变化,手术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 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椎管容积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X线片及CT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椎管减压充分.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可以同时对椎管充分减压,椎体间融合和三柱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8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性62例,女性26例,年龄平均52.2岁,病程平均25.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5分。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结果:64例获随访,平均33.2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手术优良率为79.6%,术后JOA评分平均14.4分。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能同时直接去除椎间盘水平和椎体后方的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环行减压AF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的手术优缺点。方法自2000—2004年,采用此法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术前术后不同时问通过X线片,分别计算椎体后凸度数,采用ASIA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7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后凸畸形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结论此术式很大程度稳定脊柱.减少后凸畸形,能不同程度改善脊髓症状,适合二级医院及相关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榷弓根短节段内固定(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2009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一期后路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骨折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狭窄指数、cobb角度数、胸腰背功能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4个月,损伤节段骨性融合率为100%.其中,骨折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的(13.8±4.2)mm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26.4±5.6)mm;后凸角从术前的(23.4±7.2)°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5.5±2.9)°;cobb角度数从术前的(21.3±6.4)°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5.3±2.7)°;椎管狭窄指数全部恢复为0;胸腰背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神经功能(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一期后路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骨性融合良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更具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患者中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手术前以及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后凸C...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 S 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平均出血量1257m 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级患者外,其它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术单一入路对严重的胸腰椎损伤同时完成了彻底的椎管减压、前中柱重建与脊柱三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和脊柱即刻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2001年,环椎环椎管减压,结合具有钉杆角的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横突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治疗128例病人,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28例病人脊髓神经损害无加重,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高度恢复理想,Cobb角明显减少,植骨融合成功108例(占84.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伤椎复位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应重视植骨融合以获得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F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42列全部采用后路植骨椎管减压加AF内固定。结果:随防6~24个月临床优良率86.7%,术后6~12个月X线椎体高度恢复治骨融合。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固定牢固、复位满意、手术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2.4±30.7)min,术中出血量为(685.1±219.3)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为(327.4±48.1)mL,骨折愈合时间为(17.9±3.2)周。术后患者发生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并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小军  王文礼  刘海波 《四川医学》2012,33(9):1597-1599
目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术后卧床2~3周后,在支具保护下可下地活动,3~4个月后去支具活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随访30个月。结果术后3d及至随访结束时,伤椎前、后缘与正常的高度比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随访结束时Cobb后凸角的矫正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可在骨折早期起支撑及固定作用,脊柱的长期稳定有赖于椎体自身的生物力学稳定的建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植骨选择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达到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研究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65例随访8~30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12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其中3例下腰椎前路术后患者述性功能减退;骨折并不全瘫者42例中35例有1~3级恢复;11例完全截瘫中,2例4级恢复,6例1~3级恢复,3例仅部分感觉恢复。全部患者X线片或CT均显示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对男性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谨慎实施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Wiltse入路联合椎弓根植骨与传统腰椎后路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13年4月,于我院治疗需要手术且不需后路减压的单一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共63例,其中男32例,女31例,平均年龄38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n=21):经Wiltse入路组并经椎弓根植骨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值骨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未经椎弓根值骨组,分析比较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度改变,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以及末次随访JOA评分.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25个月.手术时间、术后Cobb角矫正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1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另外2组,且术后VAS评分、末次随访JOA评分优于其他2组(P<0.05).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率植骨组低于未植骨组(P<0.05).结论 Wiltse入路经肌间隙可直接到达椎体关节突,在治疗不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上,可减少椎旁肌剥离引起的肌肉疼痛,减少术中损伤,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经椎弓根植骨,可提高患者伤椎椎体愈合后强度及稳定性,可防止远期出现胸腰椎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对3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移植后路融合术,男21例,女12例,随机分为单纯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组(16例)和采用自体髂骨移植(17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术后24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融合率,采用Oswestry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与自体骨移植组相比,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失血量也明显减少?术后24周两组融合率均达到100%,Oswestry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融合术中,同种异体骨移植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单纯内固定,B组16例在单纯内固定基础上联用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椎体内植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伤椎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Denis疼痛与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断裂。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A组伤椎楔变角[(11.2±1.7)°]、后凸角[(11.2±2.0)°]、椎体前缘压缩比[(0.79±0.15)]与B组[(9.5±2.2)°、(9.7±2.1)°、(0.87±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A组伤椎楔变角[(12.2±2.6)°]、后凸角[(12.3±2.6)°]、椎体前缘压缩比[(0.78±0.13)]与B组[(10.1±2.7)°、(10.3±2.7)°、(0.8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Danis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可以有效的协助术后矫形度数的维持,维持脊柱的矢状序列,防止内固定失效,但是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前路手术者(前路组)24例,行后路手术者(后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均随访0.5~2年,分别于术前、出院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患者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改善及丢失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后路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后路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末次随访Cobb角改善及矫正度丢失两个指标明显优于后路组(P<0.01).结论 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创伤较大、失血量较多,但在维持矫正度、防止Cobb角丢失方面效果更优,采取何种入路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应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8例TLBF患者,均行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情况;比较28例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Frankel分级;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28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均更优(P<0.01);经Ridit分析知,28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内,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且并未发生因椎弓根植骨而引起的神经症状。结论 TLBF应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能有效复原与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减少患者术后痛苦与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10年3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患者40例,其中,给予20例患者单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后凸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角度、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丽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及1年伤椎后凸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与短节段固定治疗效果元明显差异,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 年2 月-2016 年1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 例在“C”型臂透视引导下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对照组20例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和影像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随访13 ~ 24 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伤椎Cobb''s 角低于术前(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优于开放组(P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胸腰段Cobb''s 角(过屈位/过伸位)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术后伤椎均未出现“蛋壳”效应。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矫正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保留胸腰段活动度,并有效防止伤椎出现“蛋壳”效应,能够即刻增加伤椎椎体的骨容量及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6~36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