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雪川  罗开良 《四川医学》2004,25(8):875-876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患者 5 8例 ,平均年龄 63 19± 3 62岁。尿白蛋白排泄率在 3 0~ 3 0 0mg/ 2 4h定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按PP≤ 5 5mmHg ,5 6~75mmHg ,PP >75mmHg分为三个组 ,比较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结果 三组中随脉压增高 ,尿白蛋白排泄率依次增高 ,分别为 12 5 4± 9 18mg/ 2 4h、2 3 0 9± 11 5mg/ 2 4h、2 9 97± 5 2 5mg/ 2 4h ;三组的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分别为 13 6%、2 5 %、5 0 %。二者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脉压、收缩压与UAE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 671和 0 5 74,P <0 0 0 1。舒张压与UAE呈弱的负相关 ,r =-0 .2 43 (P <0 0 0 1)。结论 三组中 ,随着脉压的升高 ,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相应升高 ,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稍强于收缩压。脉压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mALB/Cr)在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项目包括尿mALB/Cr的4 184例体检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尿mALB/Cr及血糖(GLU)、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血清胱抑素C(Cys-C)、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结果,分析尿mALB/Cr在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尿mALB/Cr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微量白蛋白尿(MA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①4 184例纳入分析的体检者的尿mALB/Cr 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7(3.1~11.8) mg/g,其中男性5.4(3.0~11.3) mg/g,女性6.3(3.6~13.2) mg/g,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检者尿mALB/Cr总阳性率(mALB/Cr ≥30 mg/g为阳性)为10.95%,其中男性10.96%,女性10.90%,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尿mALB/Cr中位数与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④按mALB/Cr<30 mg/g、30~300 mg/g、>300 mg/g分为正常、微量白蛋白尿、显性白蛋白尿3组,3组体检者间的年龄、BMI、SBP、DBP、腰围、WHR、GLU、HDL-C、TG、SCr、BUN、UA、eGFR、Cys-C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WHR、GLU、TG的增加及eGFR的降低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体检人群中尿mALB/Cr异常率较高,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升高及肾功能下降均可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风险,应加强对高代谢综合征及中老年人群的尿mALB/Cr检测。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白蛋白与尿NAG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了解尿白蛋白和尿N -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化学比色法分别对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白蛋白和尿NAG进行检测及比较研究。结果 :异常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异常组NAG水平比正常组明显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无论尿常规正常与否 ,尿NAG和UAER均呈正相关。若以健康对照组 x±s为正常值上限 ,则尿白蛋白和尿NAG在正常组和异常组均有 5 0 %以上高于此值。结论 :尿白蛋白和尿NAG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连续入选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检测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C肽、血清微球蛋白、尿微球蛋白、24h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高血压组的UAER为(32.44±25.06)mg/24h,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22.90±18.85)mg/24h(P〈0.01),两组MAU检出率分别为43.93%、29.17%。MAU患者年龄、FPG、2hPG、HbAlc、血清β2一MG、尿β2一MG、UAER、TG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UAER随着患者代谢异常因素的增加而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UAER增高与高血压、高TG、低HDL-C密切相关,有高危因素患者应尽早进行MAU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55例,平均年龄(67.9±7.3)岁,分布于60~85岁。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h定为尿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按收缩压(SBP)水平分为3组:SBP<160mmHg(1mmHg≈0.133Kpa),160mmHg≤SBP<180mmHg,SBP≥180mmHg。在以上每一组中,又按RHR水平分为:RHR 1组,RHR<70次/min(48例);RHR 2组,70次/min≤RHR<80次/min(62例);RHR 3组,RHR≥80次/min(45例),比较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结果各组中随RHR增加,尿白蛋白排泄率依次增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依次增高(P<0.01)。结论随着RHR的升高,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相应升高。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micro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mALB/Cr)在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华西医院体检中心体检项目包括尿mALB/Cr的体检者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尿mALB/Cr及血糖(GLU)、血脂(TC、TG、HDL-C、LDL-C)、肾功(BUN、SCr、UA、Cys-C、eGFR)、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结果,利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尿mALB/Cr的组成特点,尿mALB/Cr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4184例纳入分析的体检者的尿mALB/Cr 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7(8.7)mg/g,其中男性5.4(8.3)mg/g,女性6.3(9.6)mg/g,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体检者尿mALB/Cr总体阳性率(mALB/Cr >30mg/g为阳性)为10.95%,其中男性10.96%,女性10.90%,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各年龄组间mALB/Cr中位数与阳性率均明显不同, 且尿mALB/Cr中位数与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④将mALB/Cr按<30mg/g、30~300mg/g、>300 mg/g分为正常、微量蛋白尿、显性蛋白尿三组,三组体检者间的腰围、WHR、BMI、SBP、DBP、GLU、HDL-C、TG、BUN、SCr、UA、Cys-C、eGFR存在明显差异,臀围、TC、LDL-C、Hcy在不同尿mALB/Cr水平间没有明显差异;⑤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腰臀比、GLU、SBP、TG、eGFR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检人群中mALB/Cr异常率较高,年龄、腰臀比、GLU、SBP、TG、eGFR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代谢综合征及中老年人群的尿mALB/Cr检测,以早期干预、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7.
黄珍萍 《广西医学》1997,19(6):980-982
为研究糖尿病患甲状腺激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白蛋白的关系,85例糖尿病患分为D1、D2、D3组,测定甲状腺激素、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白蛋白。发现3个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T3、T4、FT3、FT4负相关;3个组的血清白蛋白与T3、T4、FT3、FT4正相关。D3组与D1、D2组比较,甲状腺激素水平更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更高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提示测定糖尿病患甲状腺激素、尿白蛋白排泄率、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为了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的结果与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方法用尿液分析仪和透射比浊法对143例尿液标本同时检测。结果 在主要需要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标本中,尿分析仪检测为阴的结果,由于敏感度的不同阳性率很低,在尿分析仪检测为阴阳性的结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结论 尿mAlb的检测与尿常规中的尿蛋白测定相比,具有准确、灵敏等优点,在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时,检测尿中mAlb比检测尿常规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放射免疫法步骤繁琐,时间长,现使用的DCA2000分析仪可在7min内测出待检标本,且收集标本灵活,大大地提高检测速度,我们用两种方法对比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共检测40例患者,系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均经相关项目检查和临床诊断。每位患者收集晨尿2ml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测定。仪器:SN682型放射免疫计数器,DCA2000自动分析仪。试剂和方法:放射免疫法,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试剂盒;免疫比浊法,由美国BAYER公司提供DCA…  相似文献   

12.
尿微量白蛋白 (microalblumin ,mAlb)作为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之一 ,文献[1 ,2 ] 已有报道。部分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发展会出现肾功能损伤 ,因此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作者对尿常规阴性、蛋白定性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7例糖尿病患者均系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尿常规蛋白阴性 ,血肌酐、尿素氮正常 ,按 1999年WHO糖尿病标准诊断。男 15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7岁(4 4~ 78岁 )。按糖尿病病程将患者分为 2组 :Ⅰ组 :糖尿病病程≥ 10年 ,共 15例 ;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测定尿白蛋白的含量已见报道,方法都是收集24小时尿进行检测,因留尿比较麻烦,对门诊患者有一定困难。我们在健康成人中,收集晨起1小时尿和午后尿,测定尿中白蛋白每分钟的排出量和每 ml 尿中白蛋白的含量。晨起尿代表安静状态,午后尿显示日常活动后的情况,探讨两者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我院146名身体健康职工,无高血压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胶原性疾病和尿路感染的病史。晨起组78人,男40人,女38人,年龄20~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2周前后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β_2微球蛋白及血β_2微球蛋白。结果表明:(1)心衰患者尿中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尿β_2微球蛋白及血β_2微球蛋白均高于正常值水平,且其变化随心衰程度增加而增加(P<0.01),提示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尿β_2微球蛋白和血β_2微球蛋白可作为评价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功能不全所致肾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2)心衰经治疗改善后尿中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_2微球蛋白排出量显著减少,血中β_2微球蛋白量明显降低(P<0.01及P<0.05),可作为观察心衰疗效及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3)硝酸甘油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硝酸甘油改善心功能及心功能不全所致肾损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蒋惠 《当代医学》2013,(12):47-48
目的探讨尿蛋白的尿液分析仪测定与尿微量白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的结果间的差异性。方法对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应用尿分析仪进行尿蛋白检测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和"±"的标本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法测定,其结果与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较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结果更加准确,反应更加灵敏,特异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17.
微量白蛋白尿对冠心病危险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对冠心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中心住院的320例拟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常规化验检查,并在入院48小时内测其尿白蛋白滤过率(UAER)。结果:UAER正常低值组、正常高值组、MA组合并三个及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分别是37.6%、51.5%、58%(P<0.05)。MA(UAER≥20μg/min)和UAER≥10μg/min与冠心病发病的OR值分别为 2.12(P<0.01,95%CI:1.19-3.77)和1.69(P<0.05,95%CI:1.01-2.83)。结论:MA是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在传统定义以下时危险性已增加;UAER越高组合并三个及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例越高,检测UAER有助于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李秀芬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132-133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SYKFT)对微量白蛋白尿期掩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观察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C)组30例给予单纯降糖治疗;坎地沙坦酯(CC)组30例在降糖治疗同时,每日晨服坎地沙坦酯8mg;肾炎康复片(SYKFT)组30例在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肾炎康复片5片口服,3次/d。3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8和12周时组间及组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变化。结果 C组UAER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和SYKFT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12周后,CC组UAER下降30.7%,SYKFT组下降32.3%;治疗后,CC、SYKFT两组UAER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但CC、SYKFF两组间第8周、第12周治疗后UAER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够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发生效果的时间较坎地沙坦酯快,12周时与坎地沙坦酯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的影响因素。方法 291例T2DM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119例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172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肌酐等指标,分析与U-ALB相关的指标。结果两组性别、BMI、舒张压、HbA1c、FBG、HDL、LDL、TC、TG和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U组较NAU组年龄大、病程长、收缩压和尿酸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龄、病程长、收缩压高和高尿酸是T2DM患者U-ALB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控制尿酸和血压,有利于减少和延缓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LB)水平及其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高血压病Ⅰ期37例,Ⅱ期组29例,Ⅲ期组27例患者ALB含量,同时选取35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ALB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含量明显增高,和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加重含量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B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做为判断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