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谢昕 《四川医学》2000,21(2):130-131
目的 探讨CT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86例胸段食管癌在术前均作CT检查确定癌外侵程度,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CT判断食管癌外侵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CT判断食管癌外侵的准确性为88.4%~98.8%,以确定胸主动脉、气管支气管及心包受侵准确性最高;食管壁厚度>2cm时癌外侵率达94.7%。结论 术前CT检查在判断胸段食管癌外侵程度及  相似文献   

2.
张小鸽  梁娜  邓珍萍  贺平 《西部医学》2009,21(12):2090-2092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胸腺瘤,对其CT平扫及增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13例,瘤体边缘规则,密度均匀,无纵隔胸膜和心包受侵征象。侵袭性胸腺瘤12例,瘤体边缘不规则,与心脏血管接触面大,脂肪间隙消失,有不同程度纵隔铸形改变;其中10例胸膜和心包受侵、增厚;9例有胸水和心包积液;2例侵入肺内;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腺癌1例,瘤体沿纵隔血管间隙侵润生长,伴纵隔淋巴结和胸膜转移。结论CT能清晰显示胸腺瘤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周围侵犯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胸段食管癌外侵程度判断的可靠性。方法429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全部行胸部CT直接增强扫描,分析食管癌对气管、支气管、心包、主动脉及食管相邻大血管的外侵与否,将CT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相对照。结果429倒中,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58例,CT判断敏感性96.6%(56/58),特异性99.5%(369/371);侵犯主动脉及食管相邻大血管26例,CT敏感性92.3%(24/26),特异性98.8%(398/403);侵犯心包19例,CT敏感性94.7%(18/19),特异性98.5%(404/410);多器官脏器侵犯7例。CT判断食管癌外侵准确率83.5%(86/103)。手术切除成功385例,姑息切除14例,探查30例。结论术前CT扫描判断胸食管癌是否侵犯邻近脏器是可靠的,并能为术前分期提供可靠的证据。术前CT检查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单纯放疗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未行手术治疗单纯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38例进行研究,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技术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1)133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39.3%。(2)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6.1%、47.7%。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42.5%、20.0%、7.5%和5.0%;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19.2%、32.7%2、1.2%、9.6%和17.3%;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7.1%、14.6%2、2.0%、12.2%和34.1%。(3)食管壁CT下形态≤5 mm与〉5 mm脂肪线完整、脂肪线消失、外侵征象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与39.2%、42.2%、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变长度≤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38%和4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中高分化、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6.9%和76.2%(P〈0.01)。(6)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7%、3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发生时间早,涉及部位多。低分化癌尤其明显。胸上段易于发生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既可向上也可向下转移;胸下段以腹部转移多见,各段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均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解剖部位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特征的CT表现.方法:选取经手术确诊的9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转移淋巴结的CT特征,并通过多层螺旋CT分析食管癌病变部位与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胸上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常见于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胸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常见于上、中纵隔淋巴结,胸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常见于下纵隔及胃周淋巴结(P<0.0001).胸上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胸中、下段(P=0.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同病变部位各有其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区域,其中胸上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上纵隔淋巴结中以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多层螺旋CT则有助于术前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入路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以判断肿瘤切除可能性,评估肿瘤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指导手术入路选择。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术前螺旋CT对肿瘤外侵(主动脉、下肺静脉、心包、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记录手术入路及淋巴结清扫结果。结果术前螺旋CT诊断主动脉、下肺静脉、心包、气管/支气管受侵犯的敏感性分别为77.78%、75.00%、80.00%、75.00%,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69.39%;82例患者完成根治手术,其中左胸手术55例,右胸手术27例,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6~70枚,平均清扫淋巴结17.49枚,全组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652枚;术前螺旋CT提示,7例患者上纵隔淋巴结可疑转移改为经右胸入路,5例患者食管壁无明显增厚、无明显淋巴结肿大改为左胸手术,6例患者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分别选择对术野暴露充分的手术入路。结论术前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肿瘤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手术入路的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胸上、中段癌外侵至胸段主气管或左、右主支气管膜部、侧壁,术中食管癌联合气管部分膜部及侧壁开窗切除,自体心包片修补气管缺损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患者,食管上段癌选择右胸-颈-腹三切口联合胸段气管侧壁及膜部窗形切除,自体心包片气管膜部及侧壁修补,食管胃颈部吻合术;胸中段食管癌经左胸后外侧切口或右胸-腹二切口,联合左或右侧主支气管膜部、侧壁开窗切除,自体游离心包补片气管修补术,食管胃胸内吻合术。结果本组32例病人出现4例支气管轻度狭窄;7例气管壁缺损心包片修补周围肉芽肿形成;术中左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7例,右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2例;6例术后发生咳痰困难,经纤支镜吸痰5例及气管切开吸痰1例;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浸润气管膜部及侧壁联合气管部分切除自体心包片气管缺损修补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晚期食管癌的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或避免食管-气管瘘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术前胸部CT检查对胸段食管癌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对76例胸段食管癌病变长度超过5cm以上者术前行胸部CT扫描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病例CT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位置及大小,3例见气管受压者1例手术未能切除,主动脉侵犯无法切除的9例中有7例见主动脉环形致密层的中断,5例左主支气管见外压改变者有2例未能切除,另1例左主支气管侵犯及5例下肺静脉受侵无法切除者CT未见特异性改变。结论:主动脉环形致密层的中断为主动脉受侵无法切除的直接依据,但CT对气管/支气管及下肺静脉受侵程度和手术切除可能性估计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分别以食管与胸主动脉之间的脂肪间隙是否存在、食管壁的厚度、食管接触胸主动脉的夹角为标准判断胸主动脉是否受侵,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脂肪间隙消失18例,14例(77.78%)外侵,4例(22.22%)无外侵;(2)食管壁厚度<1 cm 12例,3例(25.00%)外侵,9例(75.00%)无外侵; 食管壁厚度>2 cm 23例,19例(82.61%)外侵,4例(17.39%)无外侵;食管壁厚度1~2 cm 6s例,8例(12.31%) 外侵,57例(87.69%)无外侵;准确度为80.00%(28/35);(3)食管肿瘤与胸主动脉之间的夹角<45°43例,4例(9.30%)外侵,39例(90.70%)无外侵;两者之间夹角>90°17例,12例(70.59%)外侵,5例(29.41%)无外侵;两者之间夹角45°-90°40例,17例(42.50%)外侵,23例(57.50%)无外侵;准确度达85.00%(51/60)。结论:术前螺旋CT检查对判断食管癌有无胸主动脉受侵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CT扫描及超声内镜术前评价进展期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 (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 :CT扫描能发现 84 .4 %的食管癌病灶 ,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 ,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 75 % ,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90 .9% ,特异性 81.8% ,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 80 %。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 ,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 81.3% ,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 5 0 % ,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1.8% ,特异性 72 .7% ,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 :CT扫描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铸 《中国全科医学》2003,6(6):472-47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前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CT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重点分析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特征及肿瘤分期。结果 CT能精确显示食管癌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结论 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检查对判断肿瘤的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术前CT及MRI检查判别食管癌外侵主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CT及MRI检查判断食管癌外侵主动脉的价值.方法:3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行术前CT检查,其中14例行MRI胸部检查,以脂肪三角的消失、肿物与主动脉相接触的弓>45°且二者间脂肪间隙消失为主动脉受侵判断标准.将CT及MRI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2例CT检查食管癌外侵主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5.00%、87.50%及84.36%;14例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0.00%、88.89%及85.71%.CT与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且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与MRI判断食管癌外侵主动脉均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钡餐造影和CT在食管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CT和钡餐造影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CT和钡餐造影,其中51例行放射治疗CT定位,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⑴钡外造影能准确定位,显示病变实际长度,确定病理类型。⑵CT外侵检出率为80.6%,钡餐造影为31.8%,以中上胸段食管癌外侵率高,主要侵犯部位为气管、支气管和主动脉。⑶淋巴结检出率CT为37.5%,钡餐造影为0。⑷CT发现有远处转移6例。结论:钡餐造影是食管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同时患者在术前或放射治疗前进行CT检查,为确定临床分期、估计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设计最佳的放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价值,是钡餐造影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结果。结果10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局限性粘膜中断破坏,小的龛影和充盈缺损,局限性腔壁线毛糙和管壁僵硬;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明显的粘膜紊乱、中断及破坏,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和龛影,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受限,钡剂通过受阻,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影。10例早期食管癌CT检查仅发现6例,表现为局限性的管壁增厚;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淋巴结和肝肺等远处转移。结论食管癌首选食管钡餐检查,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X线钡餐造影优于CT检查。CT除可显示食管癌病变本身外,还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远处转移情况,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和螺旋CT增强检查对食管癌可切除性的评价。方法 80例行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常规行钡餐造影、螺旋CT增强扫描以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重点评估病变长度、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评估可切除性,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经影像学检查不宜手术治疗或需术前放化疗者不在本研究之列)。结果 80例中7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3例姑息性切除,1例探查术(外侵严重未切除);术前影像学判断气管支气管受侵12例,符合11例,高估1例;主动脉侵犯13例,符合12例,低估1例;侵犯心包3例,与手术病理符合;术前增强CT诊断淋巴结转移26例58枚,证实21例43枚,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29例97枚,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结论钡餐造影能反映食管癌整体累及范围及管腔内病变情况,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明确肿瘤外侵和转移的情况,二者结合对食管癌的可切除性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食管癌CD34、VEGF表达与CT强化幅度的关系.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的食管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粘膜组织中CD34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MVD值进行计数,测量CT增强扫描癌灶的CT强化值,进一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病组组织CD34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DV均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r=0.434,P<0.05)和MVD(r=0.463,P<0.05)均与螺旋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D34和VEGF均呈高表达,并且与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D34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0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或CT增强扫描、CT三维重建、心脏超声证实的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左心膈角区病变46例,分析其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4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5例,左中央型肺癌3例,左肺下叶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6例,肺隔离症4例;食管下段癌5例,贲门癌3例,贲门失弛缓症2例,左膈疝5例;巨大左心房2例,降主动脉瘤3例;后纵隔蔓状血管瘤1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3例;下胸段胸椎结核伴椎旁脓肿1例。结论:X线平片上心脏左后缘病变因来源不同,表现各异,但各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平扫+增强扫描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发现和鉴别诊断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CT检查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是诊断该区域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6例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结果:36例中,颈段1例,胸上段4例,胸中段11例,胸下段8例,同时侵及上中段5例,侵及中下段4例,1例侵及胸段食管上中下段,食管下段2例。病变最长15cm,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侵及周围器官。结论:螺旋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判断对周围组织的侵犯,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