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564例健康人(对照组)和419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的凝血因子Ⅶ(FⅦ)启动子区域的基因型。结果CHD组5′F 7多态性的基因型(0 bp纯合子393例,0 bp/10 bp杂合子+10 bp纯合子26例)与对照组(0 bp纯合子507例,0 bp/10 bp杂合子+10 bp纯合子57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汉族人群中CHD患者存在FⅦ基因的5′F 7多态性,其中10 bp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及意义.方法活化FⅦ(R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法,FⅦ活性(FⅦc)测定采用凝血一期法,FⅦ总抗原(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多态性分析用PCR-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果60例FⅦ-3230/10 bp多态性检测发现5例0/10 bp多态性,未检出10/10 bp多态性.10 bp等位基因检出率为8%.在存在0/10 bp基因多态性的病例组的FⅦc,FⅦag比0/0 bp组明显减低.结论FⅦ-323 0/10 bp多态性存在于中国的CHD患者中,它与CHD血浆FⅦc、FⅦag水平有关;患者10 bp等位基因是CHD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度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相关性。方法对CHD心血瘀阻证组112例、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CHD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FⅦ基因型(M1M1、M1M2、M2M2)和等位基因(M1、M2)及FⅦc。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在基因型M1M1和等住基因M1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Ⅶ-M1M1基因型的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呈CHD心血瘀阻证组〉非CHD血瘀证组〉CHD非血瘀证组〉健康对照组递减趋势;而FⅦ-M1M2基因型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相反,呈现健康对照组〈CHD非血瘀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CHD心血瘀证组的趋势;在三个病变组内,FⅦ基因M1M1型的FⅦC检测值均较M1M2型显著增高。结论FⅦ基因M1M1多态性和M1等住基因与CHD心血瘀阻证相关:F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Ⅶ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水平及其基因的多态性与回、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20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及508名回族健康者,以及600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604例汉族健康者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病组血浆FⅦa水平显著高于回、汉族对照组,经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回、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FⅦa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1)。②回族组与汉族组相比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③回族冠心病组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0/10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但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汉族冠心病组1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④回族AMI组R/Q+Q/Q基因型及Q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汉族AMI组10/10+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⑤血浆FⅦa水平与回族组FⅦR353Q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RR基因型血浆FⅦa水平高于R/Q及Q/Q基因型(P0.05)。结论: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②回族冠心病患者血浆FⅦa水平受其基因的R353Q多态性影响,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③-3230/10bp多态性可能在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毕瑩  罗鸣  黄铁生 《山东医药》2009,49(39):78-79
目的了解TNF—β基因多态性与肺鳞癌的关系。方法选择肺鳞癌患者(鳞癌组)、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各30例,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TNF—β基因多态性。结果TNF—β基因在+252位点处存在两种等位基因鸟嘌呤、腺嘌呤,其分布频率在鳞癌组、良性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有3种不同的基因型,既TNF—β1纯合子、TNF-β1/2以杂合子和TNF—β2纯合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NF—β+252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肺鳞癌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9例冠心病患者和68例健康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第16内含子中长度为287bP碱基片段的插入/缺入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缺失型纯合子、插入型纯合子和杂合子,同时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结果发现冠心病组中缺失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失型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与冠心病组间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比较无明显差别,但两组内不同基因型之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别,缺失型最高,插入型最低。以上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缺失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缺失型者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与其较高的血清转化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原(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FLP)对110例冠心病患者、6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以及18名门诊常规体检无冠心病史者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①CHD组ACE基因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3.6%、60.5%比26.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AG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4%、78.6%比42.5%、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②男性CHD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以及AGT基因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O.05)。女性CHD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以及AGT基因‘rr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分析ACEDD型及AGTTr型罹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其比数~L(OR)为4.904,高于单基因ACEDD型(2.175)及AGTTT型(2.669)。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及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CHD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具有ACEDD型及AGT TT型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单基因ACEDD型及单基因AGT‘丌型。性别也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64例分为回族冠心病组(336例)和汉族冠心痛组(328例),其中回族ACS患者194例,汉族ACS患者17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50例分为回族对照组(400倒)和汉族对照组(350例),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hp和HVR4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痛组患者的血浆FⅦ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族对照组(P<0.01)。R353Q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回族冠心痛组与回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 0/10 b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汉族冠心痛组与汉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族ACS患者Q/Q+R/Q基因型频率高于回族非A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夏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多态性;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ACS发生的遗传保护因子,FⅦa水平受R353Q基因多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多态性在老年冠心病发病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Hhal内切酶消化法,测定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CHD组)及70例健康老年(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共检出6种基因型(E4/4、E4/3、E4/2、E3/3、E3/2、E2/2),冠心病组E3/3基因频率和ε3较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低(P〈0.05),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而E4/3、E4/2基因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poE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ε4等位基因是老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oproteinase-9,MMP-9)G1562T多态性在山西省人群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与冠心病(cono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判定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在CHD组(84例)和正常对照组(64例)C/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26.6%、21.4%,T等位基因频率为14.8%、10.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将CHD分组后,分别将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37例)、心肌梗死(myocardial isechemia,MI)(27例)组C/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UA组(C/T为44.4%,T为25.9%)与正常对照组(C/T为21.4%,T为1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HD组中UA患者MMP-9C1562T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HD组C/T和T/T基因型即T等位基因携带者65岁以下患者占61%,且多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2.7%).提示了MMP-9C-1562T多态性可能是65岁以下UA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人对氧磷酶(PON1)基因-108C/T、-162A/G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86例冠心病患者和128例正常对照者PON1基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研究。结果PON1—108C/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在CHD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ON1-162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CHD不随两个多态性位点危险基因型个数的增加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PON1—108C/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CHD相关联,PON1—108C/T和PON1—162A/G基因多态性对CHD的影响无协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2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检测法,测定109例冠心病病人及106例对照者的AT1R基因型。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AA、AC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A、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和受累血管数两方面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与基因变异的关系,AA、AC基因型和A、C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病变程度间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103例DVT患者(观察组)和25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FⅡ/G20210A、FⅦ/R353Q、F/Val34LeuFⅦ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FⅡ/G20210A、FⅦ/R353Q、F /Val34Leu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FⅡ/G20210A、FⅦ/R353Q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遗传学风险因子;F/Val34Leu多态性可能不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遗传保护因子。三种基因多态性均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1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和51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发现CHD患者AT1R的3种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66.7%、23%、4%,与正常对照组的66%、30.2%、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资料亦无明显差异。可见,尚不能确定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CHD有关,其并不是我国人群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83例健康对照者(NC组)、72例单纯T2DM患者(CHD-组)、71例T2DM合并CHD患者(CHD+组)ABCA1219位点的多态基因型。结果在NC组、CHD-组、CHD+组中,KK基因型分布为19.3%、16.7%、4.2%;CHD+组与NC组、CHD-组KK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2%、38.9%、31.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HDL-C水平显著高于RR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可能相关于T2DM并发的CH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45例健康对照者和入住我院冠心病房的4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VitB12水平,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病变支数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17.61+11.62)显著高于对照组(12.92+8.23)(P〈0.001),叶酸和VitB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TT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血管病变组的TT基因频率比单支和双支血管病变组高(P〈0.005),TT型纯合子的血浆Hcy含量与CC型纯合子和CT杂合子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01),而叶酸和VitB12含量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血浆Hcy含量和MTHFR基因突变相关,其TT纯合子血浆Hcy水平最高,而在三支血管病变组的TT基因频率最高,提示MTHFR基因突变可导致Hcy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CHD组和90例对照组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8.5%,14.4%,P〈0.001)。AT1R—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3.1%,10%,P〉0.05),但合并AC基因型的DD型患者发生CHD和MI的OR值(5.836和3.985)明显高于合并AA型(3.102和2.979)。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中DD基因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T1R—C等位基因增加ACE—DD型发生CHD和MI的危险,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5'F7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19例冠心病(组)患者和564例对照(组)者FⅦ基因R353Q、5'F7多态性.结果R353Q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F7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分析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与冠心病发病无相关性.结论在河南汉族人群中,基因11353Q可能不足以构成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遗传危险因子,携带P10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遗传保护因子.二者联合突变对冠心病可能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唐山地区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FⅦ基因R353Q(rs6046)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受试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吸烟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测序见FⅦ基因扩增片段存在R353Q(rs6046)位点碱基转换突变(G→A),并发现2种基因型:纯合子RR,杂合子RQ。两组受试者FⅦ基因R353Q(rs6046)位点RR、RQ基因型及R、Q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山地区汉族人群F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以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100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为冠心病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276G/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和16%(P〈0.05),冠心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为45%,对照组为16%,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和84%(P〈0.05)。相对于T/T基因型,G/G基因型修正后的OR值为3.93(P〈0.05),G/G+G/T基因型的修正后的OR值为2.41。结论脂联素SNP+276G/T各种基因型和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G/G基因型很可能是冠心病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