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健康人,患者于发病第2日晨起空腹采血,健康人与患者同步采血。分别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每次采血后均在2h内完成全部指标测定。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减少更为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和高血黏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作用。血液黏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如能早期改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紊乱,有可能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普恩复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恩复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350003)陈炳旺游景成汪培清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州350003)倪村林金忠严萍普恩复(蚓激酶)是从人工养殖蚯蚓中提取的一组蛋白水解酶,用以治疗冠心病(CHD)的新药。近年来我们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及载脂蛋白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使用血液流变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98例冠心病患者与80例正常健康者相关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及载脂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B100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载脂蛋白A1显著降低。结论: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全血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血液流变学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在血液流变学上可出现不同的反应。本文通过对39例冠心病患者和33例健康人对比,测定了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80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表明: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血液流变学作为冠心病临床观察的客观指标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总数在鼻咽癌中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各期鼻咽癌患者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各期鼻咽癌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Ⅲ期~Ⅳ期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Ⅲ期~Ⅳ期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血沉高于Ⅰ~Ⅱ期(P<0.05,P<0.01),血小板总数多于Ⅰ~Ⅱ期(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液呈高凝高粘状态,并且此状态在晚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研究证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别是CD62P、CD63和PAC-1的活性检测可较为灵敏且特异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上述糖蛋白的表达也相应增强。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证候之一,研究证实多种疾病的血瘀证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而不同病种之间的血小板活化表达量则无明显差异。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不仅可以对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病程进展判断等起辅助作用,还可作为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建立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实验室方法。方法:测定15例健康志愿者及6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11-去氢-血栓烷B_2岛(11-DH-TXH_2)浓度,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其血小板GMP-140水平。结果:1.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11-DH-TXB_2浓度明显增高(P<0.01),患病组各组间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用FCM检测GMP-140结果与11-DH-TXB_2变化基本一致;而放免法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却不如前两种方法明确。结论:11-DH-TXB_2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GMP-140特异性强,两者均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张冰 《医学综述》2012,18(5):654-656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其表达和释放的内容物而发挥其黏附、变形、聚集和释放等病理生理作用。通过研究血小板活化功能和冠心病的关系,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有利于心血管事件的预报和预防,同时也可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依据,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和处理特点。方法 总结86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以及治疗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肺心病出现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电图左心导联动态缺血性改变、左前半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反复出现左心衰竭伴有左心扩大,应考虑合并冠心病,处理时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区别对待。结论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预后不好,鉴别诊断和不同的治疗重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聚集与PKB/AKT信号通路间的关系 ,研究冠心病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选取 3 0例UAP、3 2例AMI患者及NC组 3 0人。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P 选择素表达 ,同时检测血小板PKB放射活性。结果 :UAP和AMI患者血小板P 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 0 0 1 ) ,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 0 5 )。UAP和AMI患者血小板胞膜PKB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 (P <0 0 0 1 ) ,而胞浆部分PKB表达均明显低于NC组 (P <0 0 0 1 )。结论 :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明显升高 ;②冠心病患者血小板PKB高活化性与血小板异常活化及血小板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冠心病痰瘀证型患者和非痰瘀证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方法:56例冠心病患者按性别不同辨证分为痰瘀证型和非痰瘀证型两组,分别与健康组对比检测血液流变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痰瘀证型男性有7项指标,女性有6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且高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健康人;非痰瘀证型男性有4项指标,女性有3项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且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痰瘀证型患者与非痰瘀患者数项指标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者无论痰瘀证型或非痰瘀证型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均较健康人有显著变化,从实验角度佐证了祖国医学“痰瘀同源”之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非冠心病 (NCHD)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用血清学和PCR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结果 各组之间血清学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各组PCR阳性率显著高于NCHD组 ,UAP、AMI两组显著高于SAP组 ,UAP和AMI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肺炎衣原体和形成冠心病的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体内铁代谢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菲洛琳比色法、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分别测定50例正常成人和33例冠心病、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铁蛋白、铁和转铁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铁蛋白均值高于正常组(217.1μg/L、349.5μg/L、96.8μg/L,P<0.01),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23.8%~34.7%;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铁均值高于正常组(135.5μg/dL、137.9μg/dL、98.4μg/dL,P<0.05),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33.0%~56.5%;而转铁蛋白与正常组总体上无显著差异(235.9μg/dL、244.8μg/dL、224.4μg/dL,P>0.05),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16.6%~34.7%。经过对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铁蛋白、铁与转铁蛋白相关性的分析,发现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有明显的正相关(γ=0.78),其次为血清铁与转铁蛋白(γ=0.68),而转铁蛋白与铁蛋白的相关性不明显(γ=0.04)。结论:人体内血清铁的升高会增加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提示人们应注意铁的摄入量,防止体内铁储存过多。  相似文献   

19.
脂联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洁  罗心平  施海明 《医学综述》2006,12(11):682-684
脂联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早在1995年就为人们所发现。但直到2001年,人们才开始注意到它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等诸多特性。随后,由于血中脂联素浓度的大规模检测得以实现,许多关于脂联素的临床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使得其在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得以证实。本文仅就脂连素在冠心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肺心病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9例肺心病并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并与同期的59例纯肺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在心电图ST-T改变以及持续性房颤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心病并冠心病的病情较复杂,不能单纯套用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