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推拿手法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拿手法的分类,古往今来,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可谓众说纷纭,五花八门。依笔者之见,不外乎阴阳动静分类法、五行五脏分类法和功能作用分类法等三大分类方法。现试论分述如下: 一、阴阳动静分类法此法是依据阴静、阳动,阴柔、阳刚的理论,按操作手法中刚柔轻重之异而分。动、刚、剧烈、重刺激类手法属阳。静、柔、缓和、轻刺激类手法属阴。如“推拿”与“按摩”,都是一动一静相配合的两种手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按而收之”。《素问·离合真邪论》曰:“按而止之”。《尔雅·释诂》:  相似文献   

2.
1 疮疡病分类命名学的现状目前中医对于疮疡病的分类,或是按传统理论依发病过程分为“肿疡”和“溃疡”两大类,或是按病变性质和范围分为“疔、痈、疽、发”四类,往下再按患病部位分小类。上述归纳分类命名法,既不能概括大部分疮疡病,又难以区分界定各疮疡病的性质和范围。如大多数皮肤病,就未纳入上述分类,以致目前各种中医外科专著、教材只得让其游离在疮疡病之外,按西医的方法分类,称之为皮肤病。又如“疔”的分类,既包括颜面的疖痈、四肢指掌的化脓性感染,又包括  相似文献   

3.
解越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1):643-644
滚动类手法为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单式基本手法 ,操作技巧强 ,手法种类多 ,广泛用于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分析其解剖数理、生物力学作用机制 ;手法分类及操作要领 ;功效、临床应用及禁忌症。初步阐明了滚动类手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蒙医震脑术是蒙医传统治疗方法。此疗法有容易操作、见效快、无刺激、无疼痛、无不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1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外部刺激导致,从高处往低处跳或摔倒,骑马等不慎摔倒,以及突然绊倒和摔伤、惊吓等均可引起脑震荡。2 临床分类从蒙医传统和辨证分为两型。真临床表现轻重不同,治疗方法(手法)不同,治愈程度不同。2.1 左侧偏移(水脑):按蒙医辨证为水型,以赫依、巴达干为主体,其症状较轻,治愈率较高。2.2 右侧偏移(火脑):按蒙医辨证为火型,以希拉为主体,其症状较重,而且治愈率相对而言比上述小。3 临床症状其症状主要有呕吐、流眼泪…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止血药进行分类。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收录23味具有止血作用的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并将其作为反映分类特征的变量,以药物名称作为变量,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将止血药分为4类时,第1类为大蓟、小蓟和苎麻根等中药;第2类为地榆、槐花和侧柏叶等中药;第3类为白及、仙鹤草和紫珠等中药;第4类为炮姜、艾叶和灶心土等中药;分为5类时,第3类中的白及、血余炭和藕节等药物因其收敛作用较强而被归为5类;当分为6类时,第3类的刺猬皮因其固涩作用而被归为第6类。结论:运用聚类分析法,能较好地将不同类别却有相同功效的药物归类,并根据这一类药物作用趋势的不同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手法以柔和为贵,筋喜柔不喜刚"的传统中医推拿理论,旨在研究"柔和手法"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过程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柔和类手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用40只健康成年家兔,30只家兔成功造模后,随机分为柔和手法治疗组、重刺激手法治疗组、模型组,余下10只为正常组。柔和手法治疗组采用大鱼际揉法和指摩法治疗;重刺激手法治疗组采用点按法和弹拨法治疗;模型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正常组,不做任何治疗。采用电镜观察家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肌纤维,Z线结构基本正常、部分残体,肌丝排列整齐,肌节排列正常,线粒体正常,肌浆网正常,间质小血管正常;对照组:肌肌纤维,Z线结构模糊、部分扭曲,肌丝溶解,肌节轻度肿大、A带明显增宽,线粒体固缩,肌浆网显示扩张,间质小血管显示出血;模型组显示:肌纤维,Z线模糊、呈波浪排列、明显收缩,肌丝溶解;肌节轻度肿大,线粒体固缩,肌浆网扩张,间质小血管轻度淤血;正常组:肌纤维显示正常、Z线结构正常,肌丝排列整齐,肌节正常;线粒体正常,肌浆网正常,间质小血管轻度瘀血。结论 "柔和手法"在家兔慢性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能够明显改善骼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变化,能够促进骨骼肌肌纤维排列更加整齐,肌节更加清晰,线粒体结构更加完整,促进损伤修复,疗效明显优于"重刺激手法"治疗组,揭示"柔和手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何育风  王翔  吴双 《吉林中医药》2011,31(6):551-55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非手术治疗方法中以推拿效果最为显著,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清除自由基,减轻椎动脉、颈神经的压迫或刺激;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理筋整复及滑利关节之功效。根据医者的手法特点,分为松解类手法、旋转类手法和拔伸类手法3大类,并可将推拿疗法配合针灸、颈椎牵引及药物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手法作用的分类,是研究针刺手法的基础,讨论这一问题有助于推动对各种手法本质的认识,提高剖析针刺手法存在的形式及其结构的能力,进而可为临床应用的选择、课堂教学的讲解、科学研究的设计提供依据,但是,直到目前,各类文献中有关针刺手法作用性质的分类,认识仍比较模糊,概念也比较混乱。这对于研究针刺手法是十分不利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表现有一定的性质。针刺手法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探讨其作用与分类,当然首先必须从它对人类有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强度对类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弱刺激组及强刺激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注射法建立类痛经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仅抓取固定,强刺激组采用粗针、深刺、施手法,弱刺激组采用细针、浅刺、不施手法,两组均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筋喜柔,手法以柔和为贵"探索"柔和手法"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的修复作用,为"柔和手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提供客观的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推拿手法的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用40只健康成年家兔,30只采用机械冲击挫伤的造模方法建立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柔和手法"治疗组、"重刺激手法"治疗组、模型组余下10只为正常组。柔和手法治疗组采用大鱼际揉法和指摩法治疗;重手法治疗组采用点按法和弹拨法治疗;模型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正常饲料喂养;正常组,正常饲料喂养。检测治疗前后家兔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水平。结果:"柔和手法"组与正常组比较,能明显降低血清中的CK、LDH的含量,(P0.05);"重刺激手法"组与正常组比较降低血清中的CK、LDH的含量不明显,(P0.05);"柔和手法"组与"重刺激手法"组比较在降低血清中CK、LDH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柔和手法"在家兔慢性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能够明显降低家兔血清中CK、LDH含量,疗效明显优于"重刺激手法"治疗组,为临床中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手法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针灸刺激量的组成及分度刺激量是指人体感受所有针灸刺激的总量。一般认为:针具粗、针数多、针刺深、持针重、取穴于感觉反应敏感的部位留针时间长,以及艾炷大者,刺激量为大;反之,刺激量为小。针灸刺激量的大小,既往一般按手法的不同分为强、中、弱三种。根据目前临床应用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这样分还不够,还需要补充一种针刺后患者仅有皮下异物感的更小刺激量,即微刺激量。故可分为  相似文献   

12.
按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由于不同的刺激手法和穴位的特异性,临床上按摩治疗的效果基本上分为汗、通、泻、和、温、清、补、  相似文献   

13.
<正>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配伍适当药物,规定合宜剂量,制成一定剂型的成方。中医方剂的数目繁多,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历代依据方剂的性质,从不同角度,进行按系统归纳,便形成了各种分类方法。综合方剂的分类法,大致有七方分类、按方剂功能分类、按主治病症分类、按类方分类、按剂型分类、按临床学科分类等,现分述如下。一、七方分类主要是以病情轻重、病位上下、病情缓急、药味奇偶等作为方剂分类的依据,从而把方剂分为大、小、缓、急、奇、偶、复等七类。这种分类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到金代成无已在《伤寒明理论》中才明确为“七方”。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重新审视中药分类方法,提出中药量化分类的必要性以及中药量化分类及其量化思路和方法。方法:分析中医药现代化、定量化的现状,以常用量低量、高量、范围为核心,对203味常用中药进行量化分类。结果:按常用量低量分为17类、高量分为18类、范围分为26类。结论: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数学化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基于中医临证剂量的中药量化分类及其低量、高量、范围内在关联是其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潜在手法应用规律,为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法辨证施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通过统一的检索式分别对万方、维普、CNKI三大中文数据库中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合并三大数据库中的重复文献,通过统一的文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每篇文献进行评价。将每篇有效文献的穴位输入Excel表中并进行合并和排序,采用分层聚类统计方法对前20位推拿手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用频次最高前20位的手法依次为:揉法、拿捏法、按法、屈伸膝法、点压法、㨰法、推法、弹拨法、摩擦法、牵拉法、理顺法、旋转法、一指禅推法、摇膝法、叩击法、提膝法、放松手法、搓法、扳法、拔伸拨络法。结论:从手法作用部位来看:以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为主,以作用于人体骨与关节类手法为辅。从手法发力特点来看:①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中,又以摆动类手法为主,以挤压类手法为辅;②作用于骨与关节类手法又以运动关节类手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推拿称之为按跷,后世医家多言"按",而很少言"跷",并且很多医家把"按跷"说成是按摩,其实不然."按跷"的"按"在后世医家的发展下,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手操作的治疗方法,应称其为按摩;而"跷"是古人用"脚"治疗疾病的方法.按跷是指手、足并用在病人体表做出一定的动作,对人体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方法.用足踩有其力度、渗透性大于手法的作用,但手法的技巧要强于足.本人参考古代踩跷文献和推拿手法,结合踩跷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用足操作治疗的方法.基本踩法分为5类(运动关节踩法暂略),有的踩法还应手足并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中脑内κ、μ受体表达的影响,旨在讨论不同针刺刺激量(粗针、深刺、行手法与细针、浅刺、不行手法)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部分影响机制。方法: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盐水组、寒凝类痛经模型组、刺激量A组(粗针、深刺、行手法)、刺激量B组(细针、浅刺、不行手法),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其它各组采用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加缩宫素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以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观察大鼠扭体反应,并以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中脑内κ、μ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刺激量A组以及刺激量B组扭体的潜伏期缩短(P0.05),疼痛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刺激量A组、刺激量B组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显著减少(P0.01)。结论:不同刺激量针刺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均有镇痛作用;粗针、深刺、行手法针刺关元穴能够更好的缓解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期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为针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将114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分期针刺组)和对照组(不分期针刺组)。治疗组根据该病不同病理变化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采用不同的刺激手法和刺激量;对照组不按该病的分期,一律常规针刺。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后1、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指标主要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的局部评分Regional Score。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初步得出分期针刺治疗与不分期针刺治疗贝尔面瘫均有效;就目前的数据而言,分期针刺比不分期针刺有疗效更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代中文文献中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中合谷穴使用手法进行归纳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纳入有效文献51篇,对针刺合谷穴实施手法等资料信息进行提取、分类及总结。结果:有22篇采用合谷穴平补平泻手法,有6篇采用合谷穴泻法,仅有1篇采用合谷穴补法;还有随证补泻法、静留针法、行气法、热敏灸疗法等其他刺激方法。结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一定优势,合谷穴治疗面肌痉挛临床应用广泛,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期筛选出不同时期面肌痉挛患者合谷穴的最佳刺激方法,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芬合剂结合穴位电刺激在人流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预防或降低人流综合征发生的有效性。方法:将9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氟芬合剂半量,同时穴位电刺激5min后行人工流产术;针刺组应用穴位电刺激5min后行人工流产术;人流组则按传统方法行人工流产术。分别观察3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氟芬合剂结合穴位电刺激和单纯穴位电刺激均可有效预防或降低人流患者的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且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中,前者的效果更好。结论:氟芬合剂结合穴位电刺激激用于人工流产具有镇痛效果好、可有效预防和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