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归脾汤则长于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重在补益心脾。适用于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血暗耗所致的惊悸、失眠、盗汗之证。此外还当伴有脾气亏虚而引起的体倦、食少、或脾不统血的崩漏下血、月经不调之症。故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以益气健脾为主,辅以当归、茯神、枣仁、龙眼肉、远志以补血养心安神,而成心脾两调之方。但重点在于益气补血以养心。 相似文献
2.
3.
现代社会由七情过极或饮食失调导致的痰热扰心之失眠逐渐增多.究其酿生痰热之因,又常与肝胆气机郁滞,胆胃失和有关.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合于胆,性喜柔和舒畅,恶烦扰壅郁. 相似文献
4.
归脾汤是临床常用的经验方,由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功用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笔者在临床中,凡遇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均采用此方治疗,均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心悸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心悸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36例(A组),辨证施护组40例(B组),于施护第2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B组于第2周的显效率及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心悸伴失眠患者施行辨证施护,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5)
失眠是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本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治本病的经方进行了列举,并附验案6则。 相似文献
12.
13.
失眠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范畴,在失眠的病患中常常可以伴随心悸的病症,本文从发病机制出发,探讨失眠伴有心悸的原因,认识到脾胃气虚是其中的一个病因,另外各代医家也有从脾胃治疗失眠的经验,刘玲教授结合经典及现代药理基础,在本文的两则失眠病例中经过辨证论治后选择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来治疗失眠心悸病症,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刘玉红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5):31-32
在中蒙医方剂中记载治心悸失眠的方较多,归纳起来中医常用有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磁朱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蒙医常用有镇静安神丸、檀香三味散、五味肉蔻散、司命-11味散等.如何以病因、病机、主治症状立法及方组特点加以区分比较.不仅对学习方剂有必要,而且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各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温胆汤始载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之《集验方》,历代数经衍化,每多用治失眠、不寐之证,特别是近年来临床应用颇为频繁,在失眠等神经精神疾患中屡建奇功,笔者临床用于失眠每每奏效,所获良多,现就其源流、配伍及临证加减体会试作分析,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商榷。1方剂源流据考温胆汤最早载于《集验方》(此书已佚),其后《外台秘要》及《备急千金要方》均有引载,其中《千金方》云“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未言其出处;《外台秘要》言“《集验》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方: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