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第八章补益剂〔自学目的要求〕 1.熟悉补益剂的概说、分类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下列方剂:四君子汤、参苓自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 3.熟悉下列方剂:八珍汤、补肺阿胶汤、右归丸、左归丸、当归补血汤、虎潜丸。 4.了解下列方剂:泰山盘石散、石斛夜光丸、二至丸、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人参蛤蚧散。  相似文献   

2.
承气汤为《伤寒论》下法的重要代表方剂之一,有关其类方,《伤寒论》中载有大、小、调胃、桃核承气汤,其余散在的还有抵当汤(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麻子仁丸、十枣汤等。由于承气汤类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后世对其不断发展、创新,衍生了许多极具实效的相关方剂,现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承气汤为<伤寒论>下法的重要代表方剂之一,有关其类方,<伤寒论>中载有大、小、调胃、桃核承气汤,其余散在的还有抵当汤(丸)、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麻子仁丸、十枣汤等.由于承气汤类方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后世对其不断发展、创新,衍生了许多极具实效的相关方剂,现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以祛邪为主的方剂:以祛风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麻黄加术汤等;以祛寒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乌头汤等;以祛风痰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藜芦甘草汤;以祛热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白虎加桂枝汤等;以祛风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阳旦汤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以扶正祛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薯蓣丸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等。《金匮要略》针对胸痹、心痛的方剂:主要有栝蒌薤白白酒汤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以祛邪为主的方荆:以祛风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麻黄加术汤等;以祛寒温为主的方剂主要有乌头汤等;以祛风痰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藜芦甘草汤;以祛热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白虎加桂枝汤等;以祛风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阳旦汤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以扶正祛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薯蓣丸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等.<金匮要略>针对胸痹、心痛的方剂:主要有栝萎薤白白酒汤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肝脏疾患有效的各种方剂和期待对肝脏疾患有辅助疗效的方剂中矿物质含量的测定,从营养成分即矿物质角度研究了汉方制剂的疗效特点。 测定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桂枝茯苓丸、龙胆泻肝汤、柴苓汤等六种方剂中的微量元素(Zn、Mn、Cr、Cu、Fe)及Ca,Mg的浓度。测定微量元素使用原子吸光法。  相似文献   

7.
略论《医宗金鉴·妇科》临床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宗金鉴.妇科》以其病种广、论述详、歌韵易记、妙句连篇为特点,而最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其中治疗经断复来用芩心丸、益阴煎、十全大补汤、八珍汤、逍遥散、归脾丸等方,仍为今天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方剂;认为妇人之病多郁气结在心,气结久而血亦结,故症瘕痃癖疝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有大七气汤、助气丸等诸多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剂;治疗前阴之疾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和补中益气汤二类方剂;调经重在调和气血,疏解肝郁;安胎以治病为先。  相似文献   

8.
易博  孙赫  原源  孙连娜  陈万生 《中草药》2007,38(6):856-858
知母与黄柏是临床常用药材,等量伍用,相互促进。滋阴、清热退烧、泻火解毒、除湿益彰,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在经典方剂滋肾通关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杜仲丸、太极丸、参归益元汤、虎潜丸、保真汤、神龟滋阴丸、正气汤等中多有体现。芒果苷是知母清热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同时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利尿、预防肥胖等作用。知母中含有另一种新双苯吡酮类化合物新芒果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方法探寻《金匮要略》方治疗肝硬变的方剂运用规律。方法:检索文献获取《金匮要略》方治疗肝硬变的优势方剂谱,并使用已拟定的文献评价标准对临床研究文献及个案报道文献进行评价,进而获得肝硬变在现代临床环境下的中医证型。结果:明确《金匮要略》方治疗肝硬变的临床研究文献有106篇,个案经验文献有113篇,常用方剂为大黄虫丸、鳖甲煎丸、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及下瘀血汤。结论:大黄虫丸、鳖甲煎丸、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和下瘀血汤的证型很可能是肝硬变在现代临床环境下的主要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10.
处方药量大小之我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院(264100)孙经善刘桂华孙忠康关键词处方中药用量中医临床处方,用药量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秘诀之一。先贤对药量的看法各不相同。医圣张仲景的方剂中,除了鳖甲煎丸、薯蓣丸和升麻鳖甲汤等有限几个方子外,其他方剂均不超过1...  相似文献   

11.
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是一部治疗肺痨病的专著。书中以甲字十灰散、乙字花蕊石散、丙字独参汤、丁字保和汤、戊字保真汤、已字太平丸、庚字沉香消化丸、辛字润肺膏、壬字白凤膏、癸字补髓丹10首方剂治疗肺痨。本文结合原著,分别从止血、清热润肺化疾止咳、补益3个方面介绍了10首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峻补精血,培本固元是葛氏组方用药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796-1800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方法探寻《金匮要略》方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剂运用规律。方法:检索文献获取《金匮要略》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优势方剂谱,并使用已拟定的文献评价标准对临床研究文献及个案报道文献进行评价,进而获得心力衰竭在现代临床环境下的中医证型。结果:明确了《金匮要略》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有63篇,个案经验文献有23篇,常用方剂为葶苈大枣泻肺汤、肾气丸、木防己汤及防己黄芪汤,且前三个方剂均为高质量等级。结论:心力衰竭在现代临床环境下的主要中医证型,多为葶苈大枣泻肺汤证、肾气丸证、木防己汤证及防己黄芪汤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了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证的常用方剂资生丸、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的组方原理及运用要点。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现代对这部著作方剂研究虽然较多,而往往忽视方剂后加减用药的重要性。书中附有方后注药物加减的方子有九,即防己黄芪汤、《千金》三黄汤、厚朴七物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已椒苈黄丸、越婢汤、白术散、竹叶汤、竹皮大丸,其结合病证特点化裁用药,同药治异症,异药治同症,可谓是药简力专,圆机活法,不拘一格。笔者就此研究探讨法因证变、方随法移之律,以期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5.
对于瘀血导致的疾病,名医张仲景善用下瘀血法进行治疗,故将其所创10首下瘀血方剂分为缓下和急下两类进行辨析。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归于缓下,下瘀血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大黄甘遂汤、大黄牡丹汤、鳖甲煎丸归于急下。总结缓下和急下两类方剂各自的组方用药特点、临床应用指征,并认为凡能使瘀血从下排出者皆可归于下瘀血方剂之列;提出不仅要治血,还要治气;认为着眼瘀血之时亦需顾及兼邪,一并下之;对于瘀血证应知机审时,尽早医治,防止其迁延而成癥瘕。  相似文献   

16.
第八章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属于“八法”中“补法”的范围。一、目的要求熟悉补益剂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注意事项。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熟悉八珍汤、补肺阿胶汤、大补阴丸、右归丸、左归丸、当归补血汤、虎潜丸;了解泰山盘石散、石斛夜光丸、二至丸、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人参蛤蚧散。  相似文献   

17.
第九章安神剂凡用重镇安神或滋养安神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统称“安神剂”。一、目的要求熟悉安神剂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注意事项,掌握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熟悉珍珠母丸、天王补心丹、甘麦大枣汤,了解磁朱丸。二、主要内容安神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重镇安神、滋养安神及其代表方。三、各节提要 1.重镇安神:重镇安神剂是治疗心阳偏亢之证的方剂。适用于烦乱、失眠、惊悸、怔忡等,常用方剂有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磁朱丸等。朱砂安神丸和珍珠母丸两个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谱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医案及文献信息建立心律失常医案信息采集表,并根据经方使用频次分别建立心律失常古代医案、现代临床研究文献及个案经验文献三类方剂谱。结果共纳入古代医案107则,现代临床研究435篇、个案经验540则。古代医案中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36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18)、甘麦大枣汤(10)、苓桂术甘汤(8)、肾气丸(8);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45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221)、麻黄附子细辛汤(76)、桂枝甘草汤(16);现代个案经验文献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68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138)、麻黄附子细辛汤(73)、苓桂术甘汤(29)。结论《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以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最为多见,同时麻黄附子细辛汤、甘麦大枣汤、肾气丸等也是常用经方。  相似文献   

19.
钱丽 《江苏中医药》2004,25(3):49-51
仲景方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方严密,药少力专,疗效显速,某些方剂常被扩大运用于耳鼻喉科疾病,如桂枝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白虎汤、调胃承气汤、桔梗汤、五苓散、真武汤、射干麻黄汤、葶苈大枣丸、桂枝茯苓丸等。抓主症、辨病机是应用仲景方之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味甘、性温,入脾、胃经。生姜、大枣在《金匮要略》中配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健运脾胃,调和营卫,代表方剂为桂枝汤;健脾益气,温经通痹,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小柴胡汤、吴茱萸汤之类;补脾益胃,健运中气,方剂为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之类;培补脾土,生津润燥,生姜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等;补中健脾,益气通阳,代表方剂炙甘草汤;安中健脾,温阳化饮,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等。又单伍生姜温阳散寒,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单伍大枣缓和药性,如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及皂荚丸"以枣膏和汤服"等。生姜、大枣健脾益胃,脾胃健运,方药才能入口尽服,药物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金匮要略》所论病证繁杂,方剂数量较多。重视脾胃,是众多方剂中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