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营养状况是烧伤病人康复的基础。在大面积患者易发生营养障碍。一方面因代谢率增高,分解旺盛以及创面渗出等,致全身消耗增多;另一方面则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胃纳不佳,使营养吸收与补充均为困难,导致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感染和组织修复的能力进一步削弱,从而严重影响预后。所以,营养治疗是烧伤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为此,现将100例中度烧伤病人的营养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测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 NK细胞活性 ,调查 CD3AK细胞对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CD3AK细胞使 T细胞转化为母细胞能力增强 ,NK细胞活性升高 ,表明 CD3AK细胞能改善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 ,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NK细胞活性,调查CD3AK细胞对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CD3AK细胞使T细胞转化为母细胞能力增加,NK细胞活性升高,表明CD3AK细胞能改善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随着烧伤的面积和深度增加,机体的代谢紊乱和能量消耗也相应增加。严重烧伤患者常伴有肠黏膜屏障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细菌、毒素易位是全身异常炎症反应的重要启动因素,增加不良预后。对于严重烧伤患者使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烧伤后高代谢状态,维持肠屏障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具体实施过程中最关键在于使用时机,推荐使用早期小剂量滋养性肠内营养。目前对于烧伤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已不单为满足营养需求,更在于其营养药理学、微生态免疫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补体C3、C4和B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亚群细胞。结果:47例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G、M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4/CD8下降,B因子增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抗感染治疗中应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补体C3、C4和B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亚群细胞。结果:47例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G、M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以及CD4/CD8下降,B因子增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抗感染治疗中应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补体C3、C4和B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亚群细胞。结果:47例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G、M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4/CD8下降,B因子增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抗感染治疗中应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sIL2R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35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sIL2R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烧伤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P均<0.01),CD8+明显升高(P<0.05),烧伤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sIL-2R明显升高(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细胞比例发生了明显改变,NK细胞活性降低sIL-2R水平升高,三者互相影响,共同构成烧伤患者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营养免疫是研究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种类、数量、质量、配伍对机体营养状态及机体免疫功能的一门学科.营养免疫是一个生理学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临床问题.作者从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与免疫;老年人重症感染的营养与免疫;免疫支持在老年人重症感染中的作用几个方面阐述现代营养支持的意义已不再只是维持氮平衡、保持瘦肉体,更重要的是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底物,保证正常代谢的进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与结构.  相似文献   

10.
烧伤后感染是极其严重的并发症。据Polk 估计,烧伤患者后期死亡病例中,75%为败血症所致。Baker 等证明,烧伤患者在并发感染前免疫系统功能已处于抑制状态,持续免疫功能抑制是并发致命性败血症的先兆。本文仅就烧伤后 T 细胞、B 细胞、吞噬细胞和补体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由此提出的关于烧伤治疗的新概念简要的进行文献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内脏功能特别是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对烧伤创面愈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机体各种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即烧伤后6h开始鼻饲营养,对照组则72h后开始给予鼻饲,两组均给予积极抗休克治疗,插管3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胃液及大便隐血试验,并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期间有无毒血症发生,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分别为12%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占优势(P0.05),在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上,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严重烧伤患者应激性胃粘膜糜烂的发生,对于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赢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相似文献   

12.
张旭辉 《中外医疗》2013,32(20):44-44,46
目的探讨对于特重级烧伤患者,免疫肠内营养(EIN)对免疫功能和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对照法,随机选取55例特重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常规能力治疗的23例患者为常规组(EN)。采用免疫肠内营养的22例患者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肝、心、胃、肾、肠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免疫肠内营养对特重级烧伤患者具有免疫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内脏并发症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免疫功能改变情况及其与医院感染率的关系。方法 对43例烧伤患者及41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多参数测定,主要测定B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吞噬细胞吞噬杀菌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前列腺素B(PGB)、β-内啡肽(β-EP)等指标,对每一参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烧伤患者B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T细胞总数下降,尤以CD4明显,CD4/CDB比值也下降,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及吞噬杀菌功能均减弱,CRP含量明显升高,PGE2及β-EP均明显升高;医院感染率高于同期住院普通患者。结论 烧伤后机体呈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受损,是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失调,易导致创面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病死率。免疫细胞功能适度的活化将有助于烧伤患者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促进创面的愈合,但功能过度激活或者功能低下,则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本文旨在归纳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变化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为完善烧伤患者诊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学指标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回顾分析141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普通输液及肠外营养更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免疫屏障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④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较好改善机体营养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烧伤病人治疗过程中必须面临两个问题:低蛋白血症和感染.而营养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基本要素.改善烧伤病人的营养,以增强其抗感染的能力,促使创面愈合,是提高烧伤治愈率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烧伤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以及烧伤患者病情监测、免疫状况评估的观察指标。方法 检测4 0名正常志愿者和6 5例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 (IL 2 )产生能力。结果 中度以上烧伤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 2产生能力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P <0 .0 1) ,且IL 2产生能力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基本相一致。结论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产生能力是影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众多原因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观察烧伤患者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 (IL 2 )产生能力对烧伤病情的监测及免疫状况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贲门癌、食管癌患者在术中经鼻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给予EN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结果所有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中均顺利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EN,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营养,减少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康复信心,是患者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营养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疗法.每天给予适量复方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白蛋白、维生素等,疗程2周.观察两组血气分析、肺功能、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变化、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营养组的呼吸功能、营养功能、免疫功能明显改善(P<0.05),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疗法,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多项指标评价 3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38例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 ,将此批病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2例 ,给予颈内静脉置管行全肠外营养 ;对照组 16例行口服饮食和 (或 )常规外周静脉营养。3周后再测定各项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营养、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 (均 P<0 .0 5 ) ,治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全肠外营养可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免疫力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