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自 1998年 1月~ 1998年 11月我院共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 132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 ,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故必须进行周密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32例中男 83例 ,女 4 9例 ,年龄 37~ 74岁 ,平均 (55± 17)岁 ;合并高血压者 54例 ;合并糖尿病者32例 ;冠状动脉病变A级 78例、B级 4 3例、C级 11例。共置入各种支架 186个。二、术前准备与护理(一 )加强心理护理 因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支架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期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可以改善和巩固冠脉成形术(PTCA)的效果,减少再狭窄和二次介入治疗及急诊冠脉搭桥术的需要,但是,在开口部或左主干病变、小血管、慢性完全性闭塞,急性心肌梗塞,再狭窄性病变和长段或弥漫性病变考虑使用冠脉支架时,应持慎重态度。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冠脉支架临床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PALMAZ BLUE.014外周支架(简称BLUE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5例冠心病患者,其参照血管直径≥5.0 mm(简称大冠状动脉),术中采用BLUE支架,共置入5枚,其中前降支3枚,右冠状动脉2枚。结果 5枚支架均顺利置入冠状动脉狭窄段,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10%。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胸痛或胸闷症状,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术后6~12个月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5枚支架内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 BLUE支架用于PCI术,安全性好,疗效满意,可作为大冠状动脉冠心病患者PCI治疗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晶碳微膜烤瓷支架 (SORIN冠脉支架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 ,特别是防止支架内血栓的有效性 ,及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共 1 0例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6例 ,不稳定心绞痛 (UAP) 4例。急诊直接PCI 8例、补救PCI 2例。共涉及病变血管 1 2支、病变 1 3处。选择支架直径与靶血管直径之比为 1 .0~ 1 .1∶1。从较低压力开始扩张 ,直至残存狭窄 <5 %。结果 共用晶碳微膜烤瓷支架 1 3枚 ,术后病变血管均达到前向TIMIIII级血流 ,术后抗凝。随访 4~ 1 8个月 ,平均(1 1 .6± 5 .7)个月 ,全部患者在随访期内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 烤瓷支架在其金属表面覆着一层晶碳微膜 ,隔离了金属与血液及组织 ,可降低急性血栓的发生率 ,同时再狭窄率也相应降低 ,但其确切疗效还有待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0例46支病变冠状动脉置入支架48枚。置入前降支35枚、回旋支2枚、右冠状动脉11枚。结果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的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发生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冠心病患者 5 2例 ,男性 3 8例 ,女性 14例 ,平均年龄为 68.1± 4.5岁 ( 65~ 81)岁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5例 ,急性心肌梗死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3例 ,稳定性心绞痛 17例。结果  5 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 9例、双支病变 19例、三支病变 2 4例。 5 8支血管接受介入治疗 ,共置入支架 75枚。其中置入前降支 43枚 ,回旋支 11枚 ,右冠状动脉 2 1枚 ,手术成功率 95 .9%。A型病变成功率 10 0 %,B型病变成功率 10 0 %,C型病变成功率 92 .6%。 2例失败患者均为C型病变 ,导丝或球囊不能通过病变处。对这些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其中 1例术后 1月猝死 ,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在冠状动脉心脏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的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45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冠状动脉心脏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64排V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性收集173例临床怀疑及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及冠脉造影(CAG),对所有病例使用GE AW4.3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了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将获得图像与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3例中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直径>1.5 mm的节段有746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15%(193/204),特异性为95.90%(514/536),阳性预测值为89.77%(193/215),阴性预测值为97.90%(514/525).配对χ~2检验结果说明CTA和CAG 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无统计学差异(χ~2=1.58,P>0.05),CTA与CAG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90,P<0.001),提示CTA与CAG在显示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64排V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选、内支架术后及血管搭桥术后疗效随访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行性及疗效,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特点。方法对26例同期住院行血液透析合并明确心肌缺血的患者,其中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18例维持药物治疗。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检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8例接受冠脉检查患者中,6例患者17支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狭窄34处。其中A型病变:0处;B型病变:1处;C型病变:13处。5例为3支血管多处病变,1例为2支血管多处病变。6例完成支架治疗,术后心绞痛明显缓解。其中1例仅行PTCA,术后8月原扩张血管再次狭窄,予支架治疗。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术前及术后行血液透析,有2例术后尿量减少,1例肾功能轻度恶化。随访4~48月,6例接受介入治疗患者中2例出现临床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3月死于多脏器衰竭。未接受冠脉检查、治疗的18例中,17例存在临床心绞痛发作(95%);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例死亡。结论终末期肾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范围广,长病变、钙化、多支多处病变发病率高。冠脉病变与肾功能恶化及透析时间不平行。终末期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介入检查治疗疗效明确、安全可行,可明确冠状动脉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对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ICA)结果比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临床疑似和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行256层螺旋CTA和常规ICA.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明显狭窄的诊断结果,检查结果与常规ICA结果对比分析,共分析了93例患者的372支血管共1349个可评估血管节段,ICA共发现215处狭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TA相对于IC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基于患者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767(95%可信区间为0.578~0.956),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54.5%,阳性预测值(PPV)为94.2%,阴性预测值(NPV)为85.7%;基于血管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921(95%可信区间为0.888 ~0.954),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0.8%,PPV为83.1%,NPV为96.6%;基于血管节段分析中,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为0.948(95%可信区间为0.927~0.969),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96.6%,PPV为83.7%,NPV为98.6%.CTA对心率>70次/min和心率≤70次/min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AUC分别为0.951(95%可信区间为0.929 ~ 0.974)和0.964(95%可信区间为0.927 ~1.000).结论 256层螺旋CTA作为无创的检查对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检查受心率影响较小,无需控制心率,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早期筛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26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267例,270次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患者中男性181,女性86例,平均年龄54.4岁。15.4%的患者合并50%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9.7%的患者换瓣同时需行搭桥手术或因冠状动脉病变太重不宜手术治疗。本组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分析表明,瓣膜病患者的胸疼多因主动脉瓣病变(尤其是狭窄)引起,不能反映患者有无冠状动脉病变。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提高手术成功率甚为重要,50岁以上的国人患者都应进行这一检查。笔者还讨论了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特点,左室造影所见和左房血栓征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与支架植入的即刻弹性回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TCA和ICSI的即刻弹性回缩,探讨两种方法的IER与即时疗效.方法54例冠心病患者56处病变PTCA、60处病变ICSI治疗,定量冠脉造影分析比较PTCA与ICSI球囊膨胀时的直径、截面积与球囊撤出后即刻血管MLD、MCSA变化.结果PTCA的即刻弹性回缩直径(0.84±0.42)mm、(30.43±14.89)%,横截面积(3.03±1.39)mm2、(49.79±20.10)%;ICSI即刻弹性回缩直径(0.20±0.19)mm、(6.59±6.38)%,横截面积(0.95±0.87)mm2、(12.79±11.39)%.结论ICSI的IER明显小于PTCA,比PTCA有更大的早期获益.  相似文献   

17.
18.
19.
黄晗  何雪松  王锋  李伟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7):788-790,892
目的:比较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所显示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方法:96名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4±10岁;男性:52例)和202名非糖尿病患者(年龄:61±13岁;男性:120例),应用冠状动脉CT检查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同时利用钙化积分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情况.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有较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1±4.2 vs 2.1±3.0;P<0.000 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的比例较高(P<0.001);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比例较高(37% vs 18%;P<0.000 1),而正常的冠状动脉的比例较低(20% vs 42%;P<0.000 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