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以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为基础,探讨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在5-羟色胺受体水平的药理学机理.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抑郁模型组、阿米替林治疗组、氟西汀治疗组.应用[ 3H]8-OH-DPAT、[ 3H]Ketanserin作为标记配基,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5-HT 1A受体、大脑皮层5-HT 2A受体的特异性结合.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大鼠海马 [ 3H]8-OH-DPAT 特异性结合明显下降(18.78±5.62 vs 26.12±5.52,P < 0.05),抑郁大鼠大脑皮层[ 3H]Ketanserin特异性结合显著增加(86.28±4.24 vs 112.58±4.21,P <0.05).阿米替林治疗3周后,抑郁大鼠海马[ 3H]8-OH-DPAT特异性结合回升到正常水平,大脑皮层[ 3H]Ketanserin特异性结合下降至正常水平(P <0.05).氟西汀治疗3周后,抑郁大鼠海马[ 3H]8-OH-DPAT特异性结合(26.63±5.50)、大脑皮层[ 3H]Ketanserin特异性结合(83.16±2.54)与抑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1.阿米替林通过增强海马5-HT 1A受体功能、抑制大脑皮层5-HT 2A受体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2.氟西汀可能不通过影响海马5-HT 1A受体和大脑皮层5-HT 2A受体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5-HT1A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 5 -HT1A受体 (5 -HT1AR)的变化以及三环类抗抑郁剂 (TCAs)阿米替林和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氟西汀对其影响。方法 :将 2 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 4组 ,即对照组、抑郁组、阿米替林治疗组、氟西汀治疗组。应用 [3H]8-OH -DPAT作为放射性配基 ,使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法测定大鼠海马 5 -HT1AR的特异性结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抑郁组大鼠海马 [3H ]8-OH -DPAT特异性结合下降 2 8.10 % (P <0 .0 5 )。阿米替林治疗 2 1d ,抑郁大鼠海马的 [3H]8-OH -DPAT特异性结合明显提高至 (2 6 .6 3±5 .5 0 )fmol/mgprotein ,与抑郁组 (18.78± 5 .6 2 )fmol/mgprote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对照组 (2 6 .12± 5 .5 2 )fmol/mgprote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氟西汀治疗 2 1d ,抑郁大鼠海马的 [3H]8-OH -DPAT特异性结合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①抑郁大鼠海马 5 -HT1AR特异性结合下降可能与抑郁症病因相关。②海马 5 -HT1AR可能是阿米替林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环节。③氟西汀可能不通过影响海马突触后膜的 5 -HT1AR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受体1A(5-HT1A受体)表达变化,探讨氟西汀治疗PTSD的机制。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氟西汀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 & 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氟西汀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氟西汀(10 mg/kg)治疗。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5-HT1A受体表达,RT-PCR方法检测5-HT1A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及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1A相对表达分别为1.18±0.12、0.39±0.05和0.71±0.09,模型组和氟西汀组低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模型组及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1A mRNA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0.95±0.12、0.19±0.050.74±0.05,模型组和氟西汀组低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PTSD大鼠海马组织5-HT1A受体表达减弱,应用氟西汀后可逆转这种现象,提示氟西汀可能通过逆转5-HT1A受体表达降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粥样硬化病变动脉对 5 - HT收缩反应增加的机制 ,观察与粥样硬化有关因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低氧、5 - HT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5 - HT2 A受体及其基因表达 ,以及细胞 [Ca2 ]i的效应。方法 分别将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单独以 5 0 μg/ m l ox L DL 培养 8h,2 %低氧处理 2 4和 48h,10 μm ol/ L 5 - HT处理30 min,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测定 5 - HT2 A受体 ;RT- PCR和 Southern杂交检测受体基因的 m RNA;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单个细胞 [Ca2 ]i。结果 经 ox L DL、低氧、 5 - HT处理 ,血管平滑肌细胞 5 - HT2 A受体显著上调 (P<0 .0 1) ;ox L DL及低氧处理的受体基因的 m RNA表达增加 ;ox L DL、低氧处理后 ,5 - HT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a2 ]i升高幅度显著加大 (P<0 .0 5及 P<0 .0 1)。结论  ox L DL、低氧、5 - HT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 5 - HT2 A受体上调及细胞 [Ca2 ]i增加 ,可能是粥样硬化动脉对 5 - HT收缩反应增强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5.
睡眠剥夺后大鼠大脑5—HT1A和5—HT2A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相关脑区5-HT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大鼠睡眠的5-HT机制。方法 以大平台作为对照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根据5-HT1A和5-HT2A受体互补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法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下丘脑和中脑5-HT1A和5-HT2A受体表达。结果 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和中脑5-HT1A受体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下丘脑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脑区5-HT2A受体无明显变化。结论 5-HT1A与大鼠的睡眠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相关脑区5-HT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大鼠睡眠的5-HT机制.方法以大平台作为对照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根据5-HT1A和5-HT2A受体互补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法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下丘脑和中脑5-HT1A和5-HT2A受体表达.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和中脑5-HT1A受体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下丘脑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脑区5-HT2A受体无明显变化.结论 5-HT1A与大鼠的睡眠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蛋白激酶CβⅡ(PKC βⅡ)的表达水平以及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阿米替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对其影响.方法24只Sprague-De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6只,阿米替林治疗组6只,氟西汀治疗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将9种刺激随机安排到18 d,每天1种,应激前以及应激18d末对各组大鼠进行敞箱实验及液体消耗实验,第19天起阿米替林组、氟西汀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阿米替林(10mg·kg-1·d-1)、氟西汀(10mg·kg-1·d-1)1次,模型组及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均持续21d.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PKC βⅡ的表达水平.结果抑郁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膜PKCβⅡ蛋白表达水平(230.57±62.86)较对照组(331.26±17.94)明显减少(P<0.05);抑郁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浆PKCβⅡ蛋白表达水平(286.43±56.92)与对照组(343.55±70.48)比较,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米替林、氟西汀治疗3周后抑郁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PKCβ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脑皮层细胞膜PKCβ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环节.阿米替林、氟西汀对抑郁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PKC βⅡ的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蛋白激酶CβⅡ(PKCβⅡ)的表达水平以及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阿米替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对其影响。方法24只Sprague-De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6只,阿米替林治疗组6只,氟西汀治疗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将9种刺激随机安排到18d,每天1种,应激前以及应激18d末对各组大鼠进行敞箱实验及液体消耗实验,第19天起阿米替林组、氟西汀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阿米替林(10mg.kg-1.d-1)、氟西汀(10mg.k-g1.d-1)1次,模型组及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均持续21d。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PKCβⅡ的表达水平。结果抑郁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膜PKCβⅡ蛋白表达水平(230.57±62.86)较对照组(331.26±17.94)明显减少(P<0.05);抑郁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浆PKCβⅡ蛋白表达水平(286.43±56.92)与对照组(343.55±70.48)比较,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米替林、氟西汀治疗3周后抑郁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PKCβ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脑皮层细胞膜PKCβ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环节。阿米替林、氟西汀对抑郁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PKCβⅡ的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去势后体温改变与下丘脑视前区5-羟色胺2A(5-HT2n)受体亚型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数字温度计TM902C检测大鼠的肛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激素水平,根据5HLn受体互补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法观察大鼠去卵巢后下丘脑视前区5-HT2n受体表达。结果①大鼠去势组(OVX)白第八周末肛温明显高于假去势(sham)组(P〈0.05)。②OVX组大鼠血清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较sham组下降,LH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③OVX组下丘脑视前区5-HT2A受体表达增强,与sha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卵巢摘除后体温升高,下丘脑视前区5-HT2A受体表达增强,提示5HT在低雌激素状态下的体温升高调节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跑台训练对神经功能评分及大鼠缺血侧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5-HT1A受体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运动训练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造成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训练组于造模后第3天进行16 d的跑台训练。运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对模型组及运动训练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2区神经细胞形态。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5-HT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5-HT1A受体及突触素的蛋白水平,逆转录PCR方法检测5-HT1A受体mRNA水平变化。结果:MCAO术后19 d,运动训练组mNS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01)。HE染色及尼氏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中海马CA2区细胞形态完整;模型组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受损明显;运动训练组细胞受损减轻。运动锻炼组5-HT含量(14.5±1.71)ng/ml较模型组(7.13±0.71)ng/ml有明显增高(P<0.001)。运动训练组5-HT1A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突触素蛋白表达在运动训练组也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跑台训练可改善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海马组织5-HT含量及5-HT1A受体表达,提高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1.
给戊巴比妥钠麻醉的正常大鼠侧脑室注射(i.c.v.)5-BT_(1A)R高选择性激动剂8-OH-DPAT,可产生剂量依赖的降压效应;而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i.c.v.8-OH-DPAT(20μg/10μl)却观察到在血压升高的同时,RBC变形性有明显改善。另外直接作用于RBC膜的因素不是5-HT或8-OH-DPAT。本工作首次证明,中枢神经系统(CNS)不仅对血液动力学状态,而且对血液流变学状态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素1A(5-HT1A)受体是5-羟色胺受体家族中的一个亚型,是广泛分布于整个大脑中的一类重要神经递质。现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与抑郁症的关系密切,但5-HT1A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报道不一。本文就5-HT1A受体及其相关性基因对抑郁症产生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导引节律的5-HT受体转导机制。方法:金黄地鼠经驯化进入自由运行状态后,于DD第三天CT9给予电针、8-OH-DPAT、光脉冲导引、捆绑导引刺激。刺激后2 h取样,应用放免法测定视交叉上核(SCN)内5-HT7受体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针和8-OH-DPAT组KD值显著低于捆绑对照组;光脉冲导引组的KD值明显高于捆绑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电针和8-OH-DPAT均能使5-HT7受体的亲和力增强,而光脉冲刺激则可抑制其亲和力。结论:针刺通过提高5-HT7受体的活性,实现在主观白天的相位超前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病淋巴结炎组织中5-HT及5-HT1A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弓形虫病淋巴结炎组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共用的生物学语言:5-HT与5HT1AR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icture^TM二步法检测淋巴结炎组织中的弓形虫、5-HT及5-HT1AR。将弓形虫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两组5-HT与5-HT1AR的检测结果。结果50例淋巴结炎组织中有16例弓形虫阳性。5-HT与5-HT1AR阳性标志物在两组淋巴结炎组织中分布大致相似,主要位于副皮质区的T淋巴细胞、淋巴滤泡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等部位。5-HT在两组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5),而5-HT1AR在两组的表达强度无差异(P〉0.05)。结论弓形虫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5-HT与5-HT1AR表达强度的变化,可能与弓形虫病淋巴结炎的发生与病情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神经元电活动及5-HT1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在体观察6-OHDA单侧损毁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后,mPFC中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PD大鼠mPFC中神经元5-HT1A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大鼠mPFC锥体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显著增加、变异系数明显增大、具有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显著增多。PD组大鼠损毁侧mPFC 5-HT1A受体阳性细胞明显稀疏;对照组大鼠mPFC的~层均表达较丰富的5-HT1A受体阳性细胞;PD大鼠mPFC的层表达也较丰富,但~层表达明显稀疏。结论:PD时mPFC神经元上的5-HT1受体功能失调,mPFC中的锥体神经元呈过度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他可林(tacrine)对急性分离的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5-HT3受体的调制作用,探讨tacrin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的可能途径。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5-HT3受体介导的电流。结果83.75%(67/80)受检细胞对胞外加5-HT(10-6~10-3mol/L)敏感,引起一快去敏感的内向电流,同时应用tacrine(10-6~10-4mol/L),5-HT激活电流被不同程度抑制,抑制作用随tacrine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3×10-5mol/L。结论Tacrine可抑制5-HT诱导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电流,这可能是其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孤独症与5-羟色胺2A受体(5-HT2A)及5-羟色胺6受体(5-HT6)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孤独症患儿(患者组)和他们的父母(对照组)的5-HT2A及5-HT6和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方法进行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5-HT2A及5-HT6和APOE基因与孤独症的关联分析.结果 (1)孤独症组和父母对照组5-HT2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2组间的均差异无显著性(X2=0.849,P=0.654;X2=0.234,P=0.629);APOE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2组间的均差异无显著性(X2=5.524,P=0.238;x2=0.312,P=0.856);5-HT6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2组间的均差异无显著性(X2=1.423,P=0.491;X2=1.169,P=0.280).(2)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发现5-HT6发生传递不平衡,孤独症与5-HT6基因相连锁(P=0.04).结论 5-HT6基因与儿童孤独症存在关联,其周围可能存在孤独症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所造成的抑郁症模型大鼠在四逆散活性成分治疗后皮层与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分析5-HT1A受体mRNA表达的数量,以探讨四逆散活性成分抗抑郁机制.结果慢性应激所造成的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与皮层5-HT1A受体mRNA表达数量明显下降(P<0.01),四逆散活性成分能显著升高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数量(P<0.01),对皮层的5-HT1A受体mRNA表达数量也有升高(P<0.05).结论调节5-HT1A受体mRNA的表达数量是四逆散活性成分的抗抑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已知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五羟色胺(5-HT)纤维及终末分布,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观察5-HT2A 受体mRNA是否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表达,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5-HT2A受体。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5-HT2A 受体m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5-HT2A受体 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内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内也只有少量较大的阳性胞体,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则可见许多中等大小的梭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并呈现密集的带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到5-HT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结论 推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5-HT2A受体,具有接受和整合5-HT神经递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