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多发伤患者的肢体主干血管损伤修复手术67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67例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血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根据患者肢体缺血时间长短、部位及多发伤伤情,分别采用端端吻合、血管移植、修补、结扎或分流术等手术9l例次。结果 除2例患者死亡外(分别死于术前脑疝、失血性休克及术中甲亢危象),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12h,出现血管危象(动脉痉挛危象2例,静脉危象l例),经对症治疗及手术探查解除危象,各有l例患者术后7、12d出现肺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后治愈。结论 对伴有肢体主干血管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实施抢救性脏器手术的同时或先后.应尽快行肢体血运重建手术.应特别注意对多发伤患者伴有的闭合性主干血管损伤的诊断和修复、注意术中凝血象检测及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104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104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其中开放性损伤80例,闭合性损伤24例。伤后患肢恢复血运时间8h内41例,8—12h36例,12h以上18例。9例因创伤等因素I期截肢。伴有骨折47例(50处)。行血管修补缝合25例,血管端-端吻合42例,自体静脉移植28例。术后因合并严重感染行Ⅱ期截肢4例。死亡1例,肾衰1例,缺血性肌挛缩8例。认为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中,及早诊断是关键;其预后与创伤的性质、程度及肢体缺血时间关系密切;在其治疗中尽早恢复血运至关重要;早期筋膜间隔减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肢体主干血管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以提高疗效及减少伤残。方法对30例肢体主干血管闭合性损伤患者采用血管对端吻合19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1例,同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12例。结果治愈18例,后遗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肌挛缩8例,截肢4例。结论肢体主干血管闭合损伤若能及时诊断并争取伤后12h内修复,肢体可恢复良好功能和循环。温缺血时间超过12h者,常规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可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冯仕华  陈转  郑开达 《吉林医学》2012,33(23):5043-5044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静脉损伤和腕掌、背部静脉在断指再植的实用性。方法:应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静脉缺损25例及腕掌、背侧静脉修复手指动静脉缺损23例。结果:25例应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缺损的患者术后患肢全部成活,其中1例窝静脉损伤,经大隐静脉移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修复,术后患肢成活,2例患者远期出现患肢缺血性挛缩,22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23例取腕掌、背侧静脉修复手指动静脉缺损患者,21例患指成活,术后患指大部分功能恢复,3例远期部分患指有不同程度肌肉萎缩,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修复失败,行残端缝合术。结论:自体大隐静脉是修复四肢主干动静脉缺损的最佳取材物,具有取材方便、手术吻合的血管通畅率高;腕掌、背侧静脉与手指动静脉管径相符,取材方便,术后血管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5.
姬亚飞 《中原医刊》2006,33(19):40-40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四肢主要血管伤66例的救治方法。方法显微外科血管修复为主要方法,失去修复时机者,要果断截肢。结果66例中52例经显微外科修复手术保全了肢体;11例腘动脉损伤,1例腋动脉损伤,因多发伤伤情重,肢体热缺血时间长,失去修复时机而行截肢,截肢率18.29%;1例腋动脉损伤因软组织撕脱、局部污染重,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后,术区感染,术后7d吻合口突然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另1例为左股骨粗隆间开放粉碎骨折、骨盆骨折、左股动脉断裂,行血管修复,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肾衰。术后7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多发伤合并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时,应以救命为主,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修复肢体,但对于无修复指征者,要果断截肢,不可姑息。  相似文献   

6.
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5l例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l例该种损伤尽早施行手术探查,重建肢体血运。具体修复方法:单纯修补缝合;血管端端吻合;自体血管移植;异体血管移植。结果:2例因早期漏诊肢体血循重建时间长而截肢,l例血循重建术后感染而截肢,l例死于术后顽固性休克,余47例肢体完全成活。结论: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早期易漏诊;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显微外科技术无张力吻合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采用血管斜形端端吻合进行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断指患者380例共断指575指,离断时间20-720 min,平均180 min。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斜形端端吻合血管方法再植,对照组采用传统垂直端端吻合血管方法再植。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及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发生动脉或静脉危象后给予抗血管痉挛或溶栓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改善行手术探查。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0例,静脉危象13例,动脉危象发生率5.2%,静脉危象发生率6.7%;对照组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8例,静脉危象22例,动脉危象发生率9.5%,静脉危象发生率11.7%。观察组再植后指体坏死6例12指,成活率95.9%;对照组植后指体坏死14例21指,成活率92.6%。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发生率及再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管斜形端端吻合进行断指再植可明显提高血管通畅率及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腘血管损伤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腘血管损伤修复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截肢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例腘血管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情况治疗.结果 本组无死亡,肢体存活好转14例;3例截肢,其中1例伤后急诊行腘血管断裂修复、胫骨上段开放骨折内固定术,术后肢体存活,但2个月后再次受创伤而致内固定断裂再次开放性骨折行截肢术,1例血管吻合术后24 h发生血管危象转往上级医院重新修复后截肢,另外1例术后发生小腿肌肉坏死而致急性肾功能不全行截肢术.结论 腘血管损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修复,术后精心护理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上肢主要动脉损伤 2 16例治疗的临床经验 ;方法 血管损伤后主要修复方法为 :( 1)单纯修补缝合受损的血管 ;( 2 )血管端端吻合术 ;( 3)血管移植。结果 本组 2 16例 ,有 5例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 ,其中 2例发现及时 ,经再次手术 ,肢体存活 ;3例术后因发现较晚而截肢 ,余 2 13例全部存活。结论  ( 1)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 ,应尽早行手术探查 ;( 2 )肢体血循环重建的时限 ,可根据伤情、技术能力等适当延长 ;( 3)血管端端吻合及血管移植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 4 )尺、桡动脉同时损伤者 ,强调两条动脉均应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5年1月收治63例主干动脉伤施行血管端端吻合、动脉破裂口修补、血管移植修复等治疗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的患者中57例肢体血管循环恢复正常,其中有随访者56例,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5个月。随访者中46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1例肢体残留不同程度障碍2例为感染后吻合口破裂出血,2例为血管栓塞肢体坏死。2例死亡,均为严重复合伤者,主干动脉重建时间最长达17小时。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正确修复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是保证患者肢体血运重建,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的关键,肢体主干动脉损伤修复的时限不应作硬性限制,可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全身状况及技术条件等全面考虑而决定。  相似文献   

11.
许建  俞小炯  胡豇 《西部医学》2008,20(4):794-795
目的探讨小儿周围血管创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小儿血管创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处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经急诊手术重建血管,8例直接修复动脉缺损,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补片修补动脉缺损,2例采用人造血管。术后11例重建血管通畅,1例血栓形成。结论小儿血管创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行手术重建血管。  相似文献   

12.
心脏穿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通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1 2例心脏穿通伤 ,年龄 1 7~ 36岁 ,均合并其它部位损伤。 3例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 ;1 2例均手术治疗。结果 :右心室修补 9例 ,双室修补 2例 ,下腔静脉修补 1例。术中死亡 2例 ,术后死亡 1例。心脏穿通伤的主要特点 :( 1 )休克与出血量不成正比 ;( 2 )右室穿通伤多见 ;( 3)临床表现严重且复杂 ,易被其它损伤掩盖。结论 :及早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心脏穿通伤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结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6年期间结肠外伤4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损伤中刀刺伤占20例(48%),腹部钝挫伤占16例(38%),火气伤4例(10%),医源性损伤占2例(5%);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36例。术前诊断腹部空腔脏器损伤12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36例,一期修补同时行损伤之结肠外置、二期还纳6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结肠损伤以开放性损伤多见,常伴有其他脏器损伤。治疗上强调早期手术,探查全面,防止遗漏,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结肠外置手术可部分取代结肠造瘘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结肠损伤的诊断经验.评估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结肠损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8例均行急诊手术,本组治愈27例,死亡1例.死亡率3.6%,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出现切口感染,无1例发生肠瘘。结论提高对结肠损伤的认识.掌握好结肠损伤1期修复手术的适应症,是减少结肠损伤并发症,提高外科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胡军 《吉林医学》2011,(19):3871-3872
目的:探讨结直肠损伤手术处理的经验。方法:对35例结直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34例(92.1%),死亡1例(7.9%),术前确诊仅11例(31.4%)。一期单纯缝合肠修补术11例,肠切除吻合术13例,共计24例,占68.6%;二期造口或外置术11例,占31.4%。结论:结直肠损伤早期易误诊。多数结肠和腹膜内直肠损伤可一期手术,应配合围手术期正确使用抗生素尤其是甲硝唑。通过早期确诊、手术治疗及控制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缺血48例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3例,解剖外血管重建4例,腔内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6例,单纯开放性手术35例。结果 除2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平均随访时间2.8年(3月~5年)。随访期间移植血管通畅率为73%。结论 患者的全身状况、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依据。血管重建术仍然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仿  陈宁波 《四川医学》2012,33(1):60-61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血管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005年1月~2010年6月期间21例应用DCS救治的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1例腹部血管损伤患者应用包括腹主动脉夹闭、损伤血管结扎、置入暂时腔内分流管、填塞等作为腹部血管损伤时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的具体措施,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15例(71.4%)痊愈出院,6例(28.6%)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 为了提高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DCS),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部爆震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报道3例胸部爆震伤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和结论 3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因“爆炸致伤3小时”入院,诊断为胸部爆震伤,经正确的外科处置、合理的综合治疗及积极的多发伤、复合伤救治,3例患者胸部损伤完全康复。文献复习显示,根据冲击波、弹片等致伤因素的不同,爆震伤可分类为四级。胸部爆震伤损伤严重、伤情复杂,可表现为“外轻内重”、全身反应严重,需从现场急救、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多发伤及复合伤救治等方面开展合理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