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8例患者中,Ⅰ°糜烂44例,Ⅱ°糜烂66例;Ⅲ°糜烂58例。其中合并有滴虫性阴道炎的5例。药物组成:麝香1g硇砂7.5g 冰片7.5g血力花8g 蛇床子10g 儿茶10g 黄柏10g 乳香10g 没药10g 月石11.5g 雄黄13g 钟乳石13g,薄荷22.5g 丹皮30.5g 白矾22.5g 滑石200g。配制方法,将蛇床子、黄柏、硇砂、儿茶、乳  相似文献   

2.
<正> 1975~1984年口服中药“扶正理气汤”:太子参12克,大黄5克(后下),枳壳、大腹皮、川栋子、木香、青皮、陈皮各10克,地丁、二花各15克。回盲部炎性包块较重者可加用当归、赤芍、桃仁各10克。治疗阑尾炎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近6年来,用莲蛇十味饮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12例。方剂组成旋复花15g 代赭石20g 半枝莲 30g 白花蛇舌草30g 半夏15g 山慈菇15g 海藻12g 昆布12g 郁金12g 丹参15g。湿热蕴结型加黄连12g 山桅子15g 银花20g 大黄6g;气阴两虚型加黄芪20g 党参20g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40岁,于2009年5月18日初诊。左侧偏头痛,局部有热感,影响工作与睡眠。喉吐黏痰。恶心、逆气频作,手心热,思冷饮,小便黄,舌苔白腻,少津,脉弦数。证:属肝阳上饶胃气不和。治则:平肝清脑,润气和胃。处方:珍珠母(先煎)30 g、紫贝齿(先煎)12 g、菊花9 g、夏枯草12 g、连翘15 g、云参24 g、麦冬18g、扁豆花9 g、竹茹9 g、陈皮9 g、藿香9 g、神曲9 g、(布包)旋复花9 g、代赭石包15 g、海浮石12 g。3付水煎服。诊断:头痛渐缓。逆气除,其余各症均有减轻。仍以平肝清脑为主,佐以调中。处方:珍珠母先30 g、紫贝齿先15 g、菊花9 g、白蒺藜12 g、夜交藤15 g、夏枯草12 g、连翘15 g、桑叶9 g、钩藤9 g、云参30 g、麦冬18 g、扁豆花。9 g、竹茹9 g、陈皮9 g、藿香9 g。3付水煎服。患者,男,49岁,干部,2009年3月15日初诊。头痛3 d,左侧较重。患者15日下午开始头痛如裂,面目红赤,眼睛流泪,口苦咽干,颈强。痛苦时全身汗出,烦躁易怒,四肢抽搐,睡眠不宁,小便黄。曾服用  相似文献   

5.
逍遥理气汤是我院主任医师周黎明老师 ,依据逍遥散制方原理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而成。逍遥理气汤药物组成及参考剂量为 :柴胡 12g ,木香 10g ,郁金 10g ,厚朴 10g ,当归 10g ,茯苓 10g。功用 :疏肝解郁 ,理气和胃。主治 :肝气郁结证。证见 :精神抑郁 ,胸胁胀痛 ,脘闷嗳气 ,腹胀纳呆 ,月经不调 ,苔薄脉弦等。方解 :本方为肝气郁结、克伐脾胃而导致的肝脾不和而设。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解郁 ,以祛致病之因 ,为主药 ;当归补血活血为辅药 ;木香、厚朴、茯苓理气健脾共为佐药。诸药合用 ,既可疏肝理气解郁 ,补肝血而和营 ,又可醒脾补中以御木侮…  相似文献   

6.
陈皮的功效     
信文 《开卷有益》2024,(2):10-11
<正>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很多人认识陈皮都是因为它有良好的理气健脾功效。不过,陈皮还有更多的好处,下面为您一一道来。一、陈皮的六大好处1.止咳陈皮能够理气、化痰,适合湿痰、寒痰咳嗽者。如出现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胸闷、不思饮食等症状,都可以试试用陈皮煮水喝。2.化痰健脾陈皮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7.
本科自1987年12月~1997年7月以来,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9例,并收到理想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9~59岁;病程3个月~25年。2 辨证分型与治疗2.1 肝胃不和型(21例) 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5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10g,香附15g,佛手15g,丹参15g,陈皮15g,半夏10g,木香5g,砂仁10g,三仙45g。痛甚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5g,呃逆甚加代赭石80g,呕吐甚加竹茹5g,大便秘结加番泻叶15g。2.2 脾胃虚寒型(26例) 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止痛。处方:党参15g,白芍15g,茯苓15g,甘草10g,干姜5g,大枣5枚,黄…  相似文献   

8.
杨晋翔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如下:1"通降"论治脾胃病常用药对:旋覆花、代赭石;焦槟榔、大腹皮;香附、紫苏梗、陈皮;预知子、绿萼梅;2清利法治脾胃病,杨教授在辨证基础上常加用清利湿热药,常用药对:藿香、佩兰;通草、淡竹叶;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芩、清半夏;3活血法治脾胃病,杨教授常在中药配伍中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常用药对:川楝子、延胡索;牡丹皮、赤芍;丹参、沙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者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者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化痰消瘀方加减治疗,具体方药:陈皮12 g,法半夏10 g,鸡内金10 g,丹参15 g,薏苡仁30 g,蒲黄粉10 g,半枝莲15 g,仙鹤草15 g,猫爪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随证加减:胃痛或腹痛甚者加娑罗子10 g,延胡索10 g;反酸甚者加锻瓦楞子20 g;腹胀甚者加木香10 g,砂仁(后下)3 g;饱胀者加焦山楂、焦神曲各10g,炒谷芽、炒麦芽各15 g,莱菔子10 g;心下痞满者加枳实10 g,瓜蒌皮10 g;嗳气者加降香6 g,旋覆花10 g;瘀血内阻明显者加莪术15 g;阴虚者加北沙参10 g,麦冬10 g;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加仙鹤草15 g,藤梨根20 g。每次100 m L,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42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每次3片,每天3次。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33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消瘀方加减对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轻度上皮内瘤变这一癌前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其症状特点,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胃胀”、“纳呆”、“嘈杂”等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累及肝、脾,主要病因是饮食失节和情志失调,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气滞血淤、本虚标实。1辩病施治辩病治疗,主要针对本病脾胃虚弱、气滞血淤、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以健脾和胃、理气化淤为基本法则,药用基本方。药物组成:党参15g,黄芪15g,丹参15g,莪术10g,青陈皮各10g,云苓10g,枳实10g,白术10g,甘草3g,方中黄芪、党参、云苓、白术补脾益气健胃,脾胃得健则后天气血生化有源,青陈皮、枳实、白术疏肝理气消滞化积,使…  相似文献   

11.
认为老年肺炎患者属中医年老体虚兼有邪实 (肺部炎症表现为风、痰、热等症 )的虚实寒热错杂 ,并以正虚邪实为主要矛盾的病证 ,治疗宜扶正与祛邪并举。治疗组以扶正与祛邪组方 :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甘草 5 g,桔梗 10 g,陈皮 12g,黄芩 2 5 g,柴胡 12 g,浙贝 15 g,党参 2 0 g,黄芪 2 0 g,明党参 30 g,鱼腥草 30 g。对照组以单纯祛邪组方 :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甘草 5 g,桔梗 10 g,黄芩 15 g,黄连 10 g,浙贝 10g,鱼腥草 30 g,桑叶 15 g,菊花 10 g,知母 10 g,陈皮 12 g。 16d为 1个疗程 ,2组中的部分危重者不同程度使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治…  相似文献   

12.
肿瘤,在祖国医学中多属于(疒征)、瘕、积、聚四病范畴,其形成与瘀血密切相关。我们临床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扶正培本、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化裁,观察31例各类肿瘤患者,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了生存期,一些患者获得了瘤体缩小和消失的满意疗效。方剂组成黄芪15g 丹参10g 川芎10g 地鳖虫10g 元胡10g 牡蛎30g 三棱10g。临床根据虚实寒热、邪毒瘀痰的偏盛及肿瘤病位性状随证加  相似文献   

13.
药物组成猪牙皂80g,细辛80g,薄荷69g,广藿香69g,木香46g,白芷23g,防风46g,陈皮46g,半夏(制)46g,桔梗46g,甘草46g,贯众46g,白矾(煅)23g,雄黄57g,朱砂57g。功能主治祛寒辟瘟,化浊开窍。用于夏令中暑昏厥,牙关紧闭,腹痛吐泻,四肢发麻。用法用量口服。2片/次,2~3次/日,必要时将片研成细粉,取少许吹入鼻内取嚏。  相似文献   

14.
一、方药组成:制香附、广郁金、炒枳壳、广陈皮、延胡索、甘草各9克,木香6克,丹参、佩兰、泽兰、金橘叶各9克。加减法:气滞作痛去丹参、佩泽兰,加路路通、佛手片各9克;瘀血停积去木香、金橘叶、加地别虫、制乳没各9克;气滞血瘀加柴胡6克,当归尾9克。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符合第三版《内科学》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以结肠镜检查为主要依据,6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0岁,平均40岁。病程5个月~5年20例,5年~10年25例,10年~20年10例,20年以上5例。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苦参30g,黄芩12g,黄连12g,薏苡仁10g,山药10g,便下赤多加白芨10g,腹痛重加白芍30g,甘草6g,里急后重加木香10g,槟榔10g,白多加陈皮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5ml,每日1次灌肠,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主要为临床症状疗效标准),着重观察5项症状(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便、里急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中医辨证原理 ,在配合扶正祛邪治癌的同时 ,常运用理气法 ,临床疗效甚佳 ,现简介如下。1 食管癌呃逆患者 1,男 ,73岁 ,于 1992年 6月 11日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曾多处治疗无效 ,于 1992年 11月 8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面色黄 ,身体消瘦无力 ,自述近 1个月噎感加重 ,进食困难 ,每顿只进少量流食 ,吐涎沫量多 ,近 5天呃逆严重 ,夜不能寐 ,自觉有凉气上逆。舌淡白 ,苔白腻 ,有齿痕 ,脉沉细弱。证属 :脾胃虚寒 ,胃气上逆。治宜 :温补脾胃 ,和胃降逆。处方 :党参 15g、炒白术 10 g、云苓 15 g、旋复花 10 g、代赭石 15g、柿蒂 10 g、…  相似文献   

17.
自拟消积除热汤组成:苏梗10g 木香6g 制香附6g 鸡内金10g 六曲10g 山楂15g 连翘12g 胡黄连6g 麦茅12g 陈皮10g 生甘草3g。功用:消积滞、和脾胃、除低热。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食积所致的低热症,亦治小儿厌食  相似文献   

18.
木香槟榔丸有同名方2首,一载于《儒门事亲》,一载于《医略六书》,而以前者流传最为广泛,即本文所要介绍者。《儒门事亲》为金代张从正(子和)所撰。一说是麻知已等与从正论说医术,录成此书。以儒者需明医理,而事亲尤须知医,故为书名。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汗、吐、下三法。本书详细介绍了他应用这三法的学术见解和临床实践,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并附较多治案。木香槟榔丸即属于下法方剂。木香槟榔丸的方剂组成为: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一两,黄柏、大黄各三两,香附、牵牛各四两。以上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  相似文献   

19.
<正> 卵巢囊肿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症瘕积聚”,随着B超的问世,其检出率越来越高,亦成为妇产科常见病之一。笔者采用自拟的软坚活血化瘀汤治疗10例卵巢囊肿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年龄24—30岁4例,30—50岁6例,未婚3例,已婚7例。B超提示囊肿大小2—3cm6例,4—5cm4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均用“软坚活血化瘀汤”治疗。方药组成:海藻30g、昆布15g、夏枯草20g、桃仁10g、川芎15g、丹参30g、红花10g、牛膝15g、京山棱10g、穿山甲12g、丹皮10g、白芍30g、当归15g、土茯苓50g、香附10g、木香10g、乌药10g。每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20.
<正> 二陈汤一方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组成。近代不用生姜、乌梅。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和中止呕,消痞散结。气机不畅则痰凝,痰凝则气机更为阻滞,故用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又以茯苓健脾渗湿,益以甘草和中补土,脾健则湿化痰消。故本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为祛痰和胃的主要方剂。现将个人多年来在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各种疾病,选出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