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与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Ⅱ期高血压病肝风痰浊证伴有血瘀证和不伴有血瘀证两型病人各40例,每型随机分为熄风化痰本型治疗组(本型组)和熄风化痰+活血化瘀治疗组(活血组)。本型组给予息化饮1号,每次200ml,每日2次;活血组给予息化饮2号,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每次200ml,每日2次。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血压、主要症状、血液流变学、D-Ⅱ聚体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加用活血化瘀药的两活血组血压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两本型组(P<0.05或P<0.001)。对眩晕、头痛、颈背强硬、胸闷胸痛、肢体麻木等主要症状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两活血组均优于两本型组(P<0.05或P<0.001)。对血液流变学、D-Ⅱ聚体等检测指标的改善,两活血组优于两本型组(P<0.05)。结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与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校单纯的辨证论治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D-Ⅱ聚体等指标方面更具优势,拓展了高血压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百岁而终才是人尽其天年的自然死亡。故《灵枢·天年篇》说道:“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因此,人不能终其天年,乃由于五脏不坚,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正邪相攻所引起“血气皆尽”。中医在抗衰老及老年病的治疗中,除应用健脾补肾、滋补气血的方法外,还重视配合活血化瘀治法,并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志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999,(6)
肿瘤转移的发生与患者存在的血瘀证有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须与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疏肝解郁等法配伍应用,方能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抗肿瘤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肿瘤发病学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历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血瘀与肿瘤关系密切。早在《内经》就论及积、伏梁、石瘕与血瘀证的关系,认为“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噎膈乃“暴忧之病”。朱丹溪认为乳癌是“忧患郁闷,晰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内伤七情,可导致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癌因素通过“内虚”导致内外合邪,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癌瘤。 相似文献
5.
老年男性高血压病与中医肾虚血瘀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中医肾虚血瘀证的客观联系 ,进一步研究血瘀证和老年肾虚的微观机理。方法 以病证结合方式 ,选取66例高血压病男性患者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性激素、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 老年男性高血压病与同龄正常对照组相比 ,血浆 ET含量明显升高 (P<0 .0 5) ,ET/ NO比值更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 ;血浆 E2 含量明显增加 (P<0 .0 5) ,E2 / T比值显著增高。高血压患者的 E2 / T水平与ET/ NO比值直线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 (r=0 .71 ,P<0 .0 5)。结论 随着主导性激素水平的降低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害加重 ,ET- NO分泌失衡 ,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凝聚 ,促进血栓形成 ,是高血压病易于并发心、脑血栓性疾病的本质所在 ,中老年高血压病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病血瘀及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珠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2):124-126
20年前 ,胃病的血瘀及血瘀证研究在我国还是冷门 ,可以说当时落后于日本。从发展趋势看 ,深入、广泛开展胃病瘀血研究十分必要和紧迫 ,否则我国的研究将落后于世界 [1]。近 1 0年我国消化界较广泛地开展了本课题研究 ,取得了可喜成果。笔者根据光盘检索和手工检索文献 ,结合临床 ,对慢性胃病( CGD)血瘀和血瘀证的研究作一综述。CGD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 ,属西医的慢性胃炎( CG)和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 ( PU)、胃息肉、胃癌。CGD的血瘀是指 CGD时胃、十二指肠粘膜瘀血-微循环障碍[2 ] ,由此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 ,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在祖国医学属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实验指标相结合的研究为中医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不仅有利于揭示证候本质,指导临床治疗,而且可以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EH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血压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抵抗素、脂联素等差异,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脂肪因子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空腹取静脉血制备血浆、血清,酶免检测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放免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和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酶法检测空腹血清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结果血瘀证检出率为25%。与非血瘀证组相比,血瘀证组瘦素、内皮素浓度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抵抗素、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素、脂联素二者与瘦素、胰岛素、内皮素均未见明显相关关系(P0.05)。胰岛素与瘦素呈正相关(r=0.714 2,P0.01)。结论肥胖与血瘀证相关;瘦素与血瘀证的联系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实现的,脂联素具有防止血瘀证形成的作用;高血压病肥胖者血瘀证的形成可能与抵抗素无关。 相似文献
9.
血瘀是高血压病重要病机之一,瘀血既是高血压病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也是高血压病产生并发症的重要病因。活血化瘀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兼以平肝潜阳、健脾化痰、疏肝理气、滋养肝肾、益气等治疗以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0.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主要病变为廊管重构及动脉硬化,进而引起心、脑、肾等全身重要器官的损害。众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在高血压病病程早期,肾脏的结构及功能常常没有明显改变,而随着病程的进展,则会导致肾脏功能的恶化。因此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医疗思想及方法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有力武器。现将中医活血化瘀法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活血化瘀中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近年来活血化瘀中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总结,发现其保护作用机制具有多靶点、多层面的特点,主要从清除自由基、拮抗钙超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肌缺血预保护等方面发挥活血化瘀中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高效、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依据中医久病必瘀的理论,研制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由五灵脂、白芨、香附等中药组成的协定处方──益疡灵。实验研究表明益疡灵对大鼠应激性溃疡及幽门结扎性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能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可作为治疗溃疡病的重要依据。经长期临床观察,证实其安全有效,治愈率高,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再论脑出血后继续出血及活血化瘀时间窗问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既往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迅速止血,近年研究结果表明有近20%的病人在两周以内继续出血,其中6 h~24 h出血约60%,再次中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超早期,使用甘露醇是危险因素;超早期短期使用止血药可减少出血危险,配用活血止血的中药更为理想;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可加速血肿的吸收,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循环,但最好在24h之后使用,亦不宜使用力量峻猛的破血逐瘀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血栓前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血栓前状态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血府避瘀口服液,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瘀证的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血栓5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和血栓5项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积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GMP-140和t—PA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SFMC显著降低。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对非瓣膜病性房颤血栓前状态有改善作用,在降低血瘀症积分和改善部分血栓前状态指标方面优于肠溶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6.
高志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8):679-680
目的观察平肝祛痰化瘀治疗对高血压伴肥胖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病人随机分为平肝祛痰化瘀加尼群地平组(治疗组)和非诺贝特加尼群地平组(对照组),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压、症状积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症状积分、TC、TG、HDL-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症状积分、TC、LDL-C、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平肝祛痰化瘀治疗高血压伴肥胖病人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清任活血化瘀医方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京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7):389-391
心脑血管病应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是其中的一大类 ,在这一方面 ,王清任的活血化瘀医方尤为常用。王清任为我国晚清时代一位注重临床实践、极富创新性的医学家 ,他毕生所著虽只薄薄一本《医林改错》 ,然而对于近百年来最为活跃、最具突破性的活血化瘀医疗研究领域 ,却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他所创制的医方 3 3张 ,其中 2 5张为活血化瘀方 ,用于治疗 5 0余种血瘀证。其方名冠有“逐瘀”者即有 6首方剂 ,并归纳出 8种活血化瘀治法 ,对气血理论及瘀血证的辨证论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王清任勤求古训 ,师古而不泥古 ,继承和发扬了《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结果又有明显胸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药物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中医辨证属血瘀证者,给与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辨证量化积分、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结合方法对临床胸痛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凉血化瘀方对内毒素所致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内毒素脂多糖 (L 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在暴发性肝衰竭 (H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凉血化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 L PS于 D-氨基半乳糖 (Gal N)致敏的小鼠 ,造成 HFH模型 ,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 法 )、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和病理损伤情况及药物的干预作用。结果 :造模 6 h模型组大量凋亡阳性细胞表达 ,治疗组则明显减少 (P <0 .0 1)。至 2 4 h肝细胞损害以坏死为主 ,其程度与细胞凋亡相一致。结论 :肝细胞凋亡存在于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 ,且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关 ,凉血化瘀方对 HFH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对肝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及相应理化指标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入选2011年3月—2011年7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4家医院就诊的冠心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共319例。观察并记录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多元相关分析,探讨各因素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942,P=0.000)、血脂异常(OR=3.054,P=0.000)、糖尿病(OR=1.871,P=0.032)、吸烟(OR=1.831,P=0.042)是血瘀证的相关因素;总胆固醇(OR=2.109,P=0.03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598,P=0.039)、收缩压(OR=1.022,P=0.026)、吸烟量(OR=1.001,P=0.001)是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临床指标;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吸烟量(r=0.282,P=0.000)、收缩压(r=0.120,P=0.033)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18,P=0.036)与血瘀证计分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吸烟是冠心病和血瘀证共同相关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和吸烟是冠心病和血瘀证共同相关的临床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和吸烟与血瘀证计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