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SEDL,OMIM 313400)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性疾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临床特点为轻中度非匀称性矮小和早发骨关节炎。SEDL的致病基因—SEDL基因定位于Xp22、2,cDNA全长2836bp,编码含14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功能尚未完全明确。51.2%的SEDL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和外显子5,有多种类型的突变可导致SEDL的临床表型,其中缺失突变最常见,占56.1%。SEDL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存在表型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SEDL,OMIM313400)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性疾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临床特点为轻中度非匀称性矮小和早发骨关节炎。SEDL的致病基因—SEDL基因定位于:Xp22.2,cDNA全长2836bp,编码含14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功能尚未完全明确。51.2%的SEDL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和外显子5,有多种类型的突变可导致SEDL的临床表型,其中缺失突变最常见,占56.1%。SEDL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存在表型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家系SEDL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中国汉族中一个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kplasia tarda,SEDL)大家系SEDL基因突变类型,探讨SEDL发病的分子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双向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患者构成SEDL基因可读框的第3-6外显子及相邻侧翼区的DNA序列,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SEDL基因正常序列对比找出突变。然后在家系其他成员中证实该突变。结果:在2例患者(Ⅳ15、Ⅴ3)SEDL基因第2内含子剪接受体处发现了IVS2-2A→C突变,4个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未见改变。该突变在4例女性携带者得到证实,她们的基因型表现为野生型与突变型杂合现象。家系中2名未受累男性和15名无关健康个体未检测到这一突变。在该家系还检测出4个无症状的携带者。结论:首次发现SEDL基因IVS2-2A→C突变。该突变引起SEDL基因第2内含子3'端剪接受体改变,使之不能与外显子3正常剪接,可能是SEDL发病的分子基础。检测该突变可进行基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一个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L)家系的基因突变类型;建立一种快速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家系分析进行临床诊断.针对SEDL基因的第3~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设计4对引物,建立基于PCR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快速基因分型方法.常规酚-氯仿法从该家系3代18名成员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经PCR/DHPLC分析,筛查出SEDL基因突变所在的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突变位点及类型.结果 DHPLC分析发现该家系的SEDL基因突变位点在第4外显子片段,序列分析证实为c.218C》T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S73L改变.在该家系的18名成员中,3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肯定携带者和2例未婚女性携带者均带有该突变,其余表型正常的8名成员中未检测到这一突变.各成员的DHPLC峰型所代表的基因型与表型结果相吻合.结论 首次报告中国人SEDL基因c.218C》T突变,丰富了中国人SEDL基因的突变谱.采用的技术快速、可靠,能对SEDL进行快速基因分型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SEDL基因及其突变体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的融合表达质粒pEGFP-C3-SEDL并获得表达。方法分别提取X连锁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T)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RNA,RT-PCR方法扩增SEDL基因cDNA,双酶切后克隆至pEGFP-C3空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EGFP-C3-SEDL。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转染COS-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NA测序显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EDL构建成功,SEDL基因c.370-371ins A突变位点被成功克隆到突变体重组质粒中。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证实重组质粒均能在细胞内进行蛋白表达。结论 SEDL基因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其进一步研究SEDL基因突变致SEDT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家系SEDL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鉴定中国西南地区一个4代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大家系的分子遗传缺陷.方法 采用X染色体荧光标记微卫星标记物进行连锁分析,并通过直接序列分析筛查SEDL基因突变.结果 DXS987与DXS8051之间呈现连锁(最大LOD值:3.82;θ=0),致病基因定位于Xp22.2-Xp23.1;序列分析发现SEDL基因第4外显子发生点突变(c.239A>G),导致在第80位编码氨基酸由组氨酸置换为精氨酸(H80R).结论 SEDL基因与此中国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大家系表型完全连锁,并发现该基因新的致病突变(H80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X连锁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T)快速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发现一个4代68人累及8例患者的SEDT大家系,呈X连锁隐性遗传。在应用PCR和DNA测序方法对SEDL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后,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RNA,应用RT-PCR扩增cDNA直接测序,建立快速基因诊断方法。结果RT-PCR结果显示,家系8例患者均为SEDL基因外显子6插入突变(c.370-371ins A,),并发现1例无症状患儿携带相同突变(症状发生前),6例女性携带者为杂合突变,家系其他成员和正常对照中均未见该插入突变。结沦RT-PCR检测扩增SEDL基因cDNA直接测序是一种快速基因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L)患者的发病机理,并探讨该病的快速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序列分析方法,对一个X-SEDL家系2例患者及育龄女性进行SEDL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cDNA序列分析显示患者为G209A突变,并对突变所在第4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进一步证实.患者女儿为该突变的携带者.结论 由于SEDL基因较小,直接对患者提取总RNA,逆转录后直接进行PCR扩增、测序,可直接发现基因阅读框内的多种类型的突变,相对于针对每一个外显子单独扩增检测更加直接、快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X 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 (X linkedspondyloepiphysealdysplasiatarda ,SEDL)的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及变性聚丙烯酰胺测序凝胶电泳技术 ,并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 ,对 5例SEDL患者及 3 0名正常对照SEDL基因的全部编码外显子及其邻近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在 1例SEDL患者中发现了致病突变 ,并经DNA序列分析证实 ,SEDL基因第 5内含子剪接受体处IVS5 2— 1delAG紧接第 6外显子 3 2 2— 3 3 2delTTTTCAATGAA共 13个碱基缺失。结论该突变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新突变 ,这一突变可引起SED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深入研究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L)的发病机理,为最终防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及克隆测序方法对1例涉及SEDL基因第5内含子剪接受体缺失的SEDL患者进行mRNA表达研究。结果 该患者存在2个不同片段长度的mRNA表达产物,与GenBank正常序列进行BLAST比较后发现,393bp的表达产物是第6外显子内一个新的潜在剪接位点激活后形成的产物;433bp的表达产物与8号染色体的部分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SEDL基因第5内含子剪接受体位点及其后的第6外显子共13个碱基的缺失突变导致第6外显子内一个新的潜在剪接受体位点激活,使转录后的mRNA丢失了第6外显子内47bp的编码序列,并使紧接其后的2个密码子产生移码,导致翻译的提前终止(D109-S123del;S124fsX126)。另外,该突变可能激活了8号染色体上假基因SEDLP2的转录,从而部分地补偿了SEDL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SEDL基因于定位于X短臂(Xp22.2),含有6个外显子,第3~6外显子为编码外显子,翻译起始密码位于外显子3,翻译产物为含有140个氨基酸的Sedlin。SEDL基因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参与在内质网至高尔基体间囊泡运输的定位和融合,与蛋白质转运有关。X-连锁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T)是累及脊椎椎体和身体承重大关节的骨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临床特点为短躯干性侏儒和进行性的大关节退行性变,X线检查腰部椎体前部上下缘凹陷、中后部呈驼峰状突起。1999年首次发现SEDT的致病基因为SEDL,迄今为止已在SEDL基因上发现47种突变,其中缺失突变最为常见。本文简要综述了SEDL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SEDT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有助于SEDT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肺大细胞癌(PLCC)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其与PLCC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通过观察60例肺大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及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显示:p53蛋白表达率40%,原位杂交检测p53基因突变率为53.3%(二者符合率73.3%)。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核分裂指数有关。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53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预后较差。p53基因突变与肺大细胞癌的生长快速有关。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肺大细胞癌患者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为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的风险基因突变及复杂遗传背景提供更多依据,进而可以为再生风险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1个家族性骨性Ⅲ类错颌家系中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设置合理条件对变异的注释进行筛选,并筛选下颌前突或骨性Ⅲ类错颌相关基因突变。对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进行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Sanger测序验证患者的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并检测核心家庭成员的基因。结果 在患者Ⅲ3、Ⅳ2的所有变异中,采用3个条件(突变有害性为高级,且突变质量值为高度或中度,且在HGMD数据库中突变涉及下颌前突)筛选后,仅发现ADAMTSL1基因的c.G1696A错义突变。这个基因突变位点是本研究首次报道的。该新位点(p.E566K)位于ADAMTSL1蛋白的关键结构功能域。多数软件预测该基因新位点突变为有害。该基因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不完全。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从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中筛选下颌前突或骨性Ⅲ类错颌相关基因的合理、可行方法,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报道了与骨性Ⅲ类错颌相关的ADAMTSL1基因的新位点错义突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的风险基因突变提供更多依据,进而可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的特征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显微切割、PCR、DNA测序和免疫组化ABC法,分析4例食管贲门多源癌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4例食管贲门双源癌中,1例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同时发生p53基因突变,并均发生第7外显子231、232密码子的点突变和225、232~233、234密码子的缺失/插入改变。食管鳞癌p53基因突变率为50%(2/4),贲门腺癌为75%(3/4)。所有检测到的突变均发生在第7和8外显子。食管癌和贲门癌分别有1例p53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检测到p53基因突变,食管癌中1例p5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 同一个体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同时发生相似位点的p53基因突变,提示二者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揭示林州地区相似的食管/贲门癌区域分布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5.
电压-门控Na+通道和癫痫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癫痫综合征的发生已被证明是由Na+通道基因突变引起,且编码α和/或β亚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均可以引起癫痫。基因突变后产生的异常Na+通道蛋白引起癫痫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基因和细胞治疗为治疗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apoE-/-/LDLR-/-)小鼠肝脏蛋白质表达特点,研究差异表达蛋白与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5周龄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脏中分别检测到(928±15)和(1 017±50)个蛋白点(n=3),两者之间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78.7%和83.2%。双基因突变小鼠有108个蛋白点未能与野生型小鼠匹配,相差5倍以上的上调点和下调点分别为10个和45个,取其中6个点做质谱分析,鉴定为endoplasmin precursor,acidic leucin-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 32 family member A,serotransferrin precursor,stress-70 protein precursor,fibronectin precursor,complement C3 precursor,fibrinogen gamma polypeptide 7种蛋白质。 结论: 双基因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肝脏蛋白表达谱有明显差异,推测这些蛋白在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引发的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K-ras和p53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大肠癌变与K-ras和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DNA双链四色荧光单道测序方法对31例大肠癌组织、13例大肠息肉伴不典型增生、11例大肠癌术后并发的腹水标本进行K-ras基因外显子1、2和p53基因外显子5、6、7、8测序分析。结果 31例大肠癌组织中发现K-ras基因突变7例,p53基因突变11例,阳性率分别为22.58%和35.48%;13例大肠息肉伴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发现p53基因突变2例;11例术后腹水标本中发现K-ras基因突变1例和p53基因突变2例,且突变与患者原包埋组织结果一致。但未发现这两个基因同时突变的病例。结论 大肠组织癌变与这两个基因突变密切相关,K-ras和p53基因突变可能为大肠癌变的早期事件;DNA测序方法是研究癌基因突变的最精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Rb基因突变的基因诊断方法,正确估计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的预后及其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方法综合利用Southernblot杂交、SSCP分析、直接DNA序列测定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作染色体单体型分析及Rb基因点突变的直接检测。结果79个有Rb基因突变的RB家系中25例先证者仅查出体细胞起源的Rb基因突变,其余54例存在生殖细胞起源的Rb基因突变,其中36例突变是新产生的,15例突变由亲代遗传而来,此外,尚有3例Rb基因突变嵌合体。结论直接检测Rb基因点突变可不依赖于患者家庭成员RB发病情况的遗传背景资料诊断患者是否属于遗传型,正确估计患者的预后;并能在肿瘤发生前甚至产前检出Rb基因突变携带者,正确估计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沈阳地区家庭聚集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家庭HBV前C区1896位G→A基因突变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RFLP法检测HBV前C区1896位G→A基因突变。结果 患者及其家庭成员HBV前C区1896位G→A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6.3%和40.5%,明显高于患者配偶25.0%的突变发生率,且配偶中抗-HBs阳性率为26.3%。同时,这种突变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2.4%,在HBV携带者中的发生率为44.4%,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仅为20.0%。结论 HBV前C区1896位G→A基因突变的发生,可能与HBV的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以及与脑电图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①收集PK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24h脑电图监测资料共13例;②提取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组DNA标本,采用PCR扩增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PRRT2基因外显子,行DNA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③分析各种基因突变类型与PK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脑电图结果的关系。结果:①经DNA测序证实,13例PK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有6例被检出PRRT2基因的突变,其突变类型均为c.649dupC,检出率为46%,而已见报道PRRT2基因c.514—517delTCTG和c.972delA的突变方式均未被检出;②6例发现PRRT2基因突变(C.649dupC)的PKD患者脑电图检查均正常,未发现PRRT2基因突变的7例PKD患者中有2例(29%)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结论:PRRT2基因突变(c.649dupC)可能是安徽地区PKD患者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