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肺癌肺内转移的多形性CT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肺癌肺内转移在CT影像上的各种形态表现。方法 194例病例,其中男106例,女88例,平均45岁。原发肿瘤包括鳞癌56例(28. 9% ),腺癌107例(55. 2% ),小细胞肺癌26例(13. 4% ),腺鳞癌5例(2. 6% )。结果 肺癌肺内血行转移主要以实性结节最为常见,其少见影像可表现为空洞转移、磨玻璃转移、转移病灶边缘毛糙和/或胸膜凹陷征以及转移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气像,并主要见于肺腺癌;淋巴道转移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呈串珠状或胸膜下多角形细线结构。结论 肺癌肺内转移可呈多形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2.
肺部弥漫性疾病病因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凭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等难以诊断,确诊则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纤支镜下行肺活检(TBLB)已广泛用于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损伤小,确诊率高。现将30例弥漫性肺疾病行TBLB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性别、年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1~71岁,平均54.1岁,>60岁者9例。 1.2 X线表现:胸片表现可分为下列类型:①两肺粟粒样阴影5例;②网状结节状阴影9例;③斑片样及条索样阴影6例;④网状或蜂窝样病变3例;⑤斑片及点状阴影4例;⑥双肺门肿大伴两肺结节点状条索样阴影2例;⑦两肺呈磨玻璃样阴影1例.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11例病理证实的结节型肺泡癌CT表现。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5~70岁,病变平均直径2.7±0.7cm。光镜显示大量细胞并明显贴近肺泡壁呈鳞屑状而无其它原发腺癌的证据时即可确认之。采用Somatom DR扫描机,层厚8mm,自肺尖扫至肺底。至结节区于深吸气末屏气附加2mm薄层扫描(时间1.2~5s,350mAs,120kVp)。6例薄层扫描采用高分辨率算法重建。以肺窗(窗位—700HU,窗宽1500HU)观察所有病例并专设一窗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40例肺结核 CT 图象作了研究,其主要CT 改变如下:(1)小叶中心性阴影,直径3mm左右,呈多发性小结节性弥漫性阴影;(2)小叶性阴影及小叶性愈合阴影,直径5~10mm,呈小弥漫性阴影,密度均匀一致;(3)小结节性阴影,直径5~10mm 的圆形阴影;(4)肺炎样阴影,分布于肺门部或外围部,阴影中可见支气管透亮象;(5)空洞阴影;(6)支气管肺动脉肿大型阴影。49例均可见小叶中心性、小叶性及小叶性愈合阴影,分布于肺门至外围部。40例中27例(67.5  相似文献   

5.
作者使用CIRSⅢ型诊断模型对肺野结节性病变的CT值及肺模型的CT值作了对比研究。测定了确诊的恶性结节40例,良性结节15例的CT值,结节直径为6~40mm。对人体肺结节影以2mm厚层面扫描、测定CT值,对肺模型相同位置的模型结节扫描,测定CT值,比较两者CT值。作者见到,①肺模型结节的大小影响其CT值,一般模型结节的CT值为40~140HU,直径小者CT值要低,当直径>20mm时呈一定的CT值;②位于肺野边缘模型结节的CT值可升高4~20HU,当在肋骨下方时,升高更明显;③模型结节位于肝脾模型近旁时CT值升高5~6 HU:④当胸部模型大时,模型结节CT值升高4HU;⑤管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回转,其CT值差别没有有意义。作者指出,恶性结节40例,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7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SCLC的CT影像特点.根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大小,将78例周围型SCLC分为2型:Ⅰ型孤立病灶型、Ⅱ型肺内病灶+淋巴结型;又将Ⅱ型分为2个亚型:Ⅱa型,肺门、纵隔淋巴结短径<10 mm;Ⅱb型,肺门、纵隔淋巴结短径≥10 mm.结果 Ⅰ型7例,Ⅱ型71例,其中Ⅱa型8例,Ⅱb型63例.78例SCLC均为实性病变;圆形、类圆形52例,纺锤形、蠕虫状9例,其他形状17例.71例行CT增强扫描,9例呈均匀强化,58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见大面积不强化坏死区.边缘光整65例,毛糙12例,模糊1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4例,钙化4例.分叶征46例,毛刺征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节41例,胸膜凹陷6例,边缘磨玻璃影5例,血管集束征1例;肺气肿42例,阻塞性肺炎4例;支气管与结节边缘截断1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63例,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42例.少量胸腔积液9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周围血管和支气管的关系,结合SPN的三维CT成像,以期提高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SPN(其中恶性结节18例,良性结节8例,病灶直径(3.7~31.4mm,平均11.8mm)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做肺部CT常规5mm加局部薄层(1.25mm)重建,观察病灶及周围血管和气管形态并进行分类,经工作站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及SPN三维重建软件nodule assessment构成空间三维形态。将分析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良性8例(35.71%),恶性18例(64.29%)。SPN-血管关系分为6型:Ⅰ型,斜形方向血管在病灶边缘截断,末端杵状增粗。Ⅱ型,血管在病灶边缘截断,笔直走行,末端不呈杵状增粗。Ⅲ型,血管进入结节切迹处。Ⅳ型,一支血管穿过结节。Ⅴ型,血管受压呈弧形改变,血管紧贴结节边缘走行。Ⅵ型,为混合型。SPN-气管关系分为6型:Ⅰ型,支气管在SPN边缘中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后中断;Ⅲ型,支气管穿过SPN;Ⅳ型,支气管紧贴SPN边缘走行;Ⅴ型,多支支气管向SPN汇聚;Ⅵ型,为混合型。其次,SPN三维重建nodule assessment对SPN形态及SPN与肺血管和胸壁的关系显示更直观,三维CT重建均见肺血管供应症。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能清楚显示SPN与肺血管和支气管的关系,两者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SPN三维CT重建技术,更能直观反映结节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血管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直径≤3 mm SPN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层厚为10mm轴扫及层厚为2.5mm螺旋靶扫描(标准算法)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方法,显示与SPN相关血管形态及其关系类型,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①SPN与相关血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能良好显示,CT显示SPN与血管有关系者恶性结节41例,良性结节15例;②SPN—血管关系分5型:Ⅰ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一支或多支末端杵状增粗。Ⅱ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末端不呈杵状增粗。Ⅲ型显示为血管切迹征。Ⅳ型肺血管延伸进入或穿过SPN。Ⅴ型血管紧贴SPN边缘走行,或受压呈弧形改变;③SPN与血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也可表现为混合型。本组资料Ⅰ型19例,Ⅱ型12例,Ⅲ型15例,Ⅳ型5例,Ⅴ型7例。恶性结节多见于Ⅰ型、Ⅲ型。良性结节多见于Ⅴ型、次见于Ⅱ型。结论:采用MSCT薄层螺旋靶扫描,结合MPR、CPR、VR能准确显示SPN—血管关系及其类型,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高分辨率CT研究19例石棉肺的胸膜下弧线形阴影(SCLS)。男18例、女1例。年龄41~68岁,平均接触石棉粉尘30年。按国际分类法(ILO)属于Ⅰ期11例、Ⅱ期6例和Ⅲ期2例。19例中15例CT见到平行于胸壁的SCLS,按长度分为三组,即1~5cm,5~10cm和10cm以上。SCLS距离胸壁内缘宽度分为二组,即<0.5cm和0.5~1.0cm。依有无肺实质病变及其程度又分为四型:Ⅰ型无或仅有周边肺部异常;Ⅱ型局限于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对肺部2cm以下孤立性结节胸膜凹陷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良性结节16例和早期周围型肺腺癌20例,通过靶重建、最小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显示病灶的胸膜凹陷征,将胸膜凹陷征分Ⅰ型,、Ⅱ型、Ⅲ型,并比较良性结节及早期周围型肺腺癌胸膜凹陷分型差异。结果胸膜凹陷征Ⅰ型7例,良性结节2例,恶性结节5例;Ⅱ型18例,良性结节6例,恶性结节12例;Ⅲ型11例,良性结节8例,恶性结节3例。SSD图像中,2例良性结节和4例早期肺腺癌呈轻度胸膜凹陷;4例良性结节和12例早期肺腺癌胸膜凹陷呈星芒状改变,周围见多条扭曲、长短、粗细不一的凹槽,10例良性结节和4例早期肺腺癌胸膜凹陷呈圆洞样凹陷。12例良性结节见局部胸膜肥厚,3例早期肺腺癌见局部胸膜肥厚。良性结节及早期肺腺癌组的靶重建和MIP分型以及SSD胸膜凹陷分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良性结节胸膜凹陷征主要以Ⅱ和Ⅲ型多见,且局部胸膜增厚比例显著高于早期肺腺癌(P0.001)。结论 MSCT靶重建配合各种后处理功能在显示肺小孤立性结节的胸膜凹陷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定性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结节甲状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结节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 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结节甲状腺癌(结节直径7~23mm,平均15.98±3.71mm),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显像及频谱多普勒图像特点.结果:60例小结节甲状腺癌中,超声明确诊断45例(75%).声像图最多见的表现为结节内微钙化灶,占75%.与多发结节相比较,超声对单发结节的诊断更为准确(P<0.05).54例(90%)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增多,频谱呈高速高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27例,其中24例转移淋巴结内含有微钙化.结论: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小结节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全切术并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患者498例,于131I治疗前1个月禁食含碘食物、药物、优甲乐,使血清中TSH≥30 mU/L。采用131I一次口服,"清甲"、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剂量分别为3.7、5.55、7.4 GBq。131I治疗后7 d,行全身ECT扫描,若患者体内有核素浓集,4个月后再次服131I。结果 31~50岁发病人数占63.5%。行次全切、次全切+单侧颈廓清、全切、全切+单侧颈廓清、全切+双颈廓清术分别为85、62、251、72、28例。行1、2、3次手术者分别为451、39、8例。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419、79例。甲状腺内有一个癌结节者130例,一叶内有2个癌结节者59例,左右叶内各有1个及以上癌结节者309例。癌结节有、无局部侵犯者分别为139、359例。乳头状、滤泡状、乳头+滤泡状癌分别为464、25、9例。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61、155、268、14例。有远处转移患者共14例。274例患者2次服131I后、130例患者3次服131I后、58例患者4次服131I后、20例患者5次服131I后、5例患者6次服131I后ECT扫描证实全身无核素浓集,其中3例肺转移患者6次服131I后ECT扫描证实全身无核素浓集,11例骨转移或肺转移患者服131I后ECT扫描证实仍有核素浓集。结论131I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治疗的有效方法。甲状腺残留多、有局部侵犯的患者,会增加服131I的次数。有远处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仍有治愈可能,但是有肺、骨等远处转移的患者仍是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3.0 T MR T1WI探讨正常颅盖骨骨髓转化年龄分布方式.方法 对360例行头部3.0 T MR平扫未见异常及临床、实验室检查和随诊观察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顺序依次分为<1、1~2、3~5、6~14、15~29、30~49、≥50岁绀,共7个年龄组,选择正中及旁欠状面T1WI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不同颅盖骨板障厚度、信号分布特点,进行颅盖骨骨髓MRI分型.年龄与分型间相关性比较采用线性相关x2检验.结果 正常颅盖骨骨髓T1WI分为4型:(1)正常颅盖骨骨髓Ⅰ型115例,其中Ⅰ a型47例,平均板障厚度(h)为(1.24±0.31)mm;Ⅰ b型68例,h为(1.76±0.37)mm;Ⅱ型57例,h为(2.78±0.69)mm;Ⅲ型148例,其中Ⅲa型18例,h为(2.33±0.65)mm;Ⅲb型88例,h为(4.01±0.86)mm;Ⅲ c型42例,h为(4.31±0.73)mm;Ⅳ型40例,其中Ⅳa型25例,h为(5.17±1.02)mm;Ⅳb型15例,h为(5.85±1.45)mm.(2)<1岁组40例,Ⅰ a型20例,Ⅰ b型20例,h为(1.47±0.42)mm;1~2岁组40例,Ⅰ a型16例,Ⅰ b型18例,Ⅱ型6例,h为(1.68±0.52)mm;3~5岁组40例,Ⅰ a型8例,Ⅰ b型18例,Ⅱ型14例,h为(1.84±0.73)mm;6~14岁组60例,Ⅰ a型3例,Ⅰ b型12例,Ⅱ型27例,Ⅲa型0例,Ⅲb型12例,Ⅲc型6例,h为(2.92±1.00)mm;15~29岁组60例,Ⅱ型7例,Ⅲa型5例,Ⅲb型27例,Ⅲc型15例,Ⅳa型6例,h为(3.95±0.97)mm;30~49岁组60例,Ⅱ型3例,Ⅲa型7例,Ⅲb型29例,Ⅲc型15例,Ⅳa型3例,Ⅳb型3例,h为(4.30±1.35)mm;≥50岁组,Ⅲa型6例,Ⅲb型20例,Ⅲ c型6例,Ⅳa型16例,Ⅳb型12例,h为(4.51±1.40)mm.(3)Ⅰ、Ⅱ、Ⅲ、Ⅳ型的年龄组与分型间呈线性相关性(x2=266.36,P<0.01),即随着年龄增长,颅盖骨骨髓南Ⅰ型向Ⅳ型转变.结论 3.0 T MR T1WI正常颅盖骨骨髓转化年龄分布方式具有特征性规律,随年龄增加,颅盖骨骨髓逐渐由Ⅰ型向Ⅳ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甲状腺癌肺转移 ,系指甲状腺癌原发灶较小 ,无临床症状 ,不易发现 ,而首先发现肺部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由于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病灶 ,有发展缓慢 ,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特点 ,则往往被漏诊 ,误诊 ,而延误治疗。例 1,女性 ,19岁。因咳嗽 ,劳累后出现心悸 ,气短而到某院就诊。查体 :颈部淋巴结肿大。胸部拍片示双肺密布粟粒及结节状影 ,给抗痨治疗。取颈部淋巴结活检 ,病理报告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检查左侧甲状腺有 2cm× 3cm大小结节。后来我院行人工流产及结扎手术 ,术前查体拍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粟粒结节状影 ,中下部较密集 ,而且有…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小肺癌形态特征的CT随访观察(附3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不同时期的动态CT变化,总结其形态学特征,以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有CT完整随访资料、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多以小结节形式出现,平均直径17mm,9例密度均匀,9例呈多结节融合状,6例边缘呈浅分叶,6例边缘有短细毛刺。少数以密度较淡的斑片状等不典型形式出现,酷似炎性改变。动态观察病灶均呈结节状,进行性增大,边缘多有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等周围型肺癌征象。结论当肺内出现边缘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征象,直径<20mm的小结节时,或以往胸片、CT正常的中老年人肺内出现小结节,不管形态如何,均提示有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肿瘤10例,其中胸膜间皮瘤6例,纤维瘤2例,畸胎瘤1例,多发结节型转移瘤1例。文章介绍了这10例胸膜肿瘤的X线表现,并重点讨论了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分类、病理、临床、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局限性胸膜间皮瘤表现为与胸膜相连的软组织肿块影;弥漫性胸膜间皮瘤表现为广泛明显的胸膜增厚,呈波浪状,凸凹不平的结节状或片状阴影。胸膜转移瘤可有两种X线表现:胸腔积液型及肿块型。  相似文献   

17.
肺放线菌病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45岁.不规则低热,乏力,轻度咳嗽1月余入院.3个月以前外院影像检查后曾诊断为"双肺转移灶".查体:左颈部肿胀、压痛.CT示:双肺散在结节状阴影,结节状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偶见结节中间有空洞形成(图1).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475例良性骨巨细胞瘤中伴肺内转移的13例病人(3%)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骨巨细胞瘤发生于挠骨远端5例,股骨远端2例,胫骨远端1例、近端2例,骶骨2例及髂骨1例。所有病人均进行了胸部X线摄片,其中10例行胸部CT扫描。病人年龄12~61岁。男性6例,女性7例。13例肺内转移者均无任何呼吸系统症状。从诊断原发病变到发现肺内转移灶的时间不等,平均3.8年,最长为10.7年。本组材料中手术后复发的骨巨细胞瘤发生肺转移占54%,桡骨远端巨细胞瘤发生肺转移占38%。良性骨巨细胞瘤肺部转移的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阴影,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US研究了119例原发性甲状腺癌原发灶的侵及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在US疑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671例中,甲状腺癌210例。将超声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根据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大小、数目及淋巴结转移的有无判定其良恶性。671例中US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能显示者529例(79%),单发的144例(27%)中46例(32%),多发者385例(73%)中的78例(20%),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US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良性恶性诊断的敏感性为89%(108/121例),特异性82%(73/89例),诊断准确率86%(181/210例)。假阴性13例中,5例病理标本为1mm以下的偶然发现的潜伏癌,3例为滤泡癌或者乳头癌的变异型滤泡,5例为合并腺瘤、腺瘤样结节或腺瘤样甲状腺肿的乳头癌。假阳性16例中,9例为腺瘤样结节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Ⅰ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31Ⅰ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Ⅰ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