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已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更显其优越性。1997年12月~2004年5月我院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30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0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方法和要点。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7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次鼻中隔矫正。结果术后鼻内镜下检查27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0.5~3年,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全面评估、确立重点矫正部位及术式,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矫正术141例,其中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61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1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31例,单纯鼻中隔偏曲34例;介绍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并通过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41例病例手术中视野清楚,便于术中对鼻中隔黏膜保护,并且可同时完成鼻窦功能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较传统手术术野清晰、操作仔细准确、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左侧前端切口,分离左侧黏软骨骨膜,分离软骨与骨性部相连处并切除细条状软骨,切除偏曲骨质。软骨部偏曲者则接受划痕切开或选择性小块切除软骨。结果 随访6个月,5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疗效好,损伤小,鼻中隔矫正满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期鼻中隔骨折诊治效果的方法。方法 对35例急诊期鼻中隔骨折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31例,治愈28例,好转3例。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骨折急诊期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1例鼻中隔偏曲矫正不彻底的患者,按照鼻中隔偏曲部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主观治愈率78%(32/41),好转率22%(18/4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鼻中隔偏曲部位的不同特点,对鼻中隔矫正不彻底患者在鼻内镜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完善和提高,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已被广泛开展。在鼻内镜手术中,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矫正常采用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具有费时费力、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笔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局限性切除术矫正局部鼻中隔偏曲,是一种安全、简单、快速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并鼻中隔偏曲同期处理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对32 例鼻骨骨折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10d内行一期鼻骨骨折复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30例患者外观无明显畸形,2例术后1周再次于黏膜麻醉下行鼻骨骨折矫正术,效果满意;鼻道通畅, 鼻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在鼻内镜下可同时行鼻骨骨折复位术及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7例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简称内镜组)、81例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简称传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组97例均获得完全矫正,无1例出现并发症,传统组81例中64例获得完全矫正,17例矫正不完全,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3例,鼻梁塌陷2例....  相似文献   

10.
高位及后段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彻底矫正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有效治疗鼻窦炎和顽固性鼻出血手术的方法.方法对2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27例高位偏曲合并其它部位偏曲及5例后段棘突患者在鼻内镜下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局部矫正术.结果经术后1~48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是治疗高位及后段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且并发症少,微创化.同时还可同期进行鼻中隔、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52例高位后段、巨大嵴突和棘突、多种弯曲形态并存、鼻中隔骨折脱位及需二次矫正偏曲,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冠状位)确诊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52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鼻腔通气良好,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症状。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照明度好,视野清晰宽广,精细准确,保持了鼻中隔稳定性,安全、微创,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CT辅助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鼻中隔偏曲部位进行评估,术中选择性地将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与腭骨鼻嵴结合处等部位形成的三条张力线分离,将应力区软骨和骨质按照事先设计方案进行切除,消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从而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治愈57例,好转21例。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最大限度保留了鼻中隔正常组织结构。术前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手术方式进行具有设计,具有手术精细,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39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耳穴埋豆。结果两组在缓解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12h的疼痛差异不著性(P0.05),12h后抽取鼻腔填塞物,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明显减轻术后24h,48h的疼痛(P0.05)。结论耳穴埋豆能明显减轻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手术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对21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别采取4种鼻内镜下手术方式: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52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7例,鼻中隔矫正术58例,鼻中隔成形术65例。结果 4种术式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受到术者鼻内镜操作水平和有关理论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鼻内镜器械设备完备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伴与不伴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鼻中隔偏曲伴或不伴鼻-鼻窦炎10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21例,鼻中隔偏曲伴鼻-鼻窦炎88例,其中鼻中隔偏曲伴发下鼻甲肥大71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48例采用鼻内镜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A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61例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鼻镜复查的客观表现与患者通气的主观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B组术后鼻腔结构通畅明显优于A组.术后3个月,B组患者鼻腔主观通气功能的模拟视觉评分明显优于A组.结论 鼻中隔偏曲患者常合并鼻-鼻窦炎以及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更有效地提高术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而行鼻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的技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39例患者在鼻内镜下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程度、原有软骨及骨质的残留状况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径路:①对10例鼻中隔前下端偏曲,1例低位偏曲和14例高位偏曲的患者采用鼻中隔前端"C"形切口。②对12例鼻中隔后端偏曲和2例高位偏曲患者,在偏曲部位的前方作小弧形切口,必要时辅助电钻或骨锉进行手术。结果39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可获满意效果,是一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进行补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30例深在和高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采用同侧弧形切口,粘骨膜下局限性切除偏曲部位.结果该法术野清晰,手术操作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鼻中隔偏曲对鼻窦引流影响的深入研究,鼻中隔手术的适应证在扩大,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由于视野狭小,照明度差,特别是对高位、后段和不规则的鼻中隔偏曲施行手术,更是比较棘手。随着内镜鼻外科的不断发展,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已得到了耳鼻咽喉科医师的普遍认可,鼻内镜技术在鼻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给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ERAS组,每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ERAS组给予ERAS方案.比较两组术后鼻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中隔偏陆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陆的根本措施。我科于1998年5月~2004年10月共手术治疗256例鼻中隔偏陆患者,选择其中前端软骨偏陆较轻或不偏陆患者在鼻内镜下进行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