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毅  王和鸣 《中医正骨》2004,16(9):59-60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m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原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其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该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术后再脱位等并发症.自1961年Robert Salter(1)发表了手术治疗DDH的论文,使本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现就各家学者对0~12岁的DDH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为临床上治疗DDH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循证护理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新概念,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一种以当前所能获得的、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基础,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方法的护理实践[1],其核心是强调证据,在科学的基础上制定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患儿先天常见疾病,患儿康复时间长,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延误病情,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根据循证护理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常见问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护理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经闭合复位治疗后髋臼发育变化的规律以指导治疗。方法:本组对2006年以来获得随访的7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分为大小年龄组,均给予闭合复位治疗,其中连衣挽具治疗18例;可调式铝架治疗60例,于复位前、复位后动态测量患、健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AI(D/W)],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脱位疗效评价标准,治疗12个月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88.46%。脱位髋关节经闭合复位各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患侧AI由治疗前(33.75±4.60)°下降至(24.50±6.35)°,AI(D/W)由(12.20±4.65)%增长至(20.10±3.45)%,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健侧(P〈0.01)。在AI的回复过程中,大龄组和小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对2~24个月DDH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其中股骨头复位是刺激AI下降和AI(D/W)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患儿年龄≤18个月为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总结6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早发现,早期治疗对患儿获得一个良好的髋关节功能,降低残疾程度非常重要,做好心理护理,维持有效的牵引,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预防不良反应;术后有效的病情观察,肢体合理的摆放,做好髋人字石膏的护理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早日恢复的关键。在患儿的围手术期间,更加需要医护人员、家长及患儿互相配合,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共同完成。通过围术期的护理,68例患儿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高,寻找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改善病儿的髋关节功能。方法:本院收治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导致髋关节僵硬患者36例(41髋)。采用系统的康复手段:功能锻炼,麻醉下手法授动,手术松解,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优6例6髋,良25例30髋;差5例5髋,优良率87.8%。结论:功能锻炼,麻醉下手法授动,手术松解及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对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并发髋关节僵硬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药配合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配合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39髋),术后给予西红花服用;对照组41例(38髋)单纯手术治疗,术后不服西红花。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6.2%,对照组优良率为85.3%,经统计学分析P〈O.05。结论:中药配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DDH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近年来虽有很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的不足,尤其是对早期(新生儿期)判断病变程度,针对病理变化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估计其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在依据国外文献所报道的对8~20个月婴幼儿DDH运用MR...  相似文献   

8.
薛远亮 《中医正骨》2008,20(9):24-25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应早诊断、早治疗,一般认为5岁以内预后良好。但在我国,由于医生和患者家长对该病认识不足,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大龄患者仍很常见,因病程长、骨关节畸形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手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常见的主要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再脱位和髋关节强直等。  相似文献   

9.
赵红霞 《光明中医》2013,(7):1470-147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牵引复位有限制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影响。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均给予牵引复位有限制动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石膏拆除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石膏拆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牵引复位有限制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病理变化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髋臼缺损、股骨头发育不良及头臼非同心对位关系。在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仅以X线片及二维CT作为临床影像诊断的依据,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1.
探讨可调式人体位支架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以期达到治疗费用少,操作、护理方便,疗效满意,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分娩方式、襁褓方法的相关性,为预防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区依据经济条件和地域特色选取甘肃临夏回族广河县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普查。纳入对象10 412人,实际调查10 335人(试验组),随机抽取正常儿童100人作为对照(对照组)。调查入选幼儿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毒物接触史、生产方式、环境室温、婴儿期护理方式和襁褓方法。结果:先天因素中,剖腹产、头胎的髋脱位发病率较顺产、非头胎发病率高;后天性因素中,生后半年室温较低(家长包裹患儿较紧较厚)、护理方法(尿不湿或尿布)、襁褓方法 3种因素均与髋脱位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剖宫产、头胎、室温较低、使用尿布、襁褓方法中绑腿的幼儿和DDH的发生率相关,可为临床筛查和患儿初诊提供诊疗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与玻璃酸钠结合臭氧膝关节腔注射以及玻璃酸钠结合臭氧膝关节腔注射配合银质针治疗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特点分为HA组,二联组,三联组,每组40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三联组治疗效果优于HA组和二联组。二联组治疗效果优于HA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三联组治疗效果优于HA组和二联组(p<0.05)。1年后二联组治疗效果与H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结合臭氧膝关节腔注射配合银质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显著疗效。1年后随访证实该三联疗法远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其他2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保守疗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8例(99髋)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分为≤12个月、13~15个月、≥16个月组3个年龄段。3个年龄段患儿均采用相同的保守治疗方法,统计治疗结果及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结果:优良率12月以下患儿为93.75%,13~15个月以下患儿为81.48%,16个月以上患儿为70.00%。≤12个月年龄组与13~15个月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5个月年龄组与≥16个月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年龄组与≥16个月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9髋中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41髋(41.4%,41/99),其中12个月以下患儿5髋(15.6%,5/32),13~15个月患儿18髋(66.7%,18/27),16个月以上患儿18髋(45.0%,18/40)。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概率3个年龄段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后并发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治疗效果及脱位程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对髋臼发育不良的基本概念、分型、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等进行论述。结果:以髋臼发育不良为中心,重点阐述了髋臼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及各式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论:髋臼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病,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距下关节脱位(STJD)并非临床常见疾病,尽管其发病的机制、诊疗方法以及影响手法复位失败的因素已逐渐明了,但也未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笔者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对该疾病进行研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于此病闭合手法复位进行介绍,探讨其失败因素,同时详细阐述了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17.
张建洛 《河南中医》2016,(10):1828-1830
目的:观察骨盆调整手法联合健腰利筋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错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骨盆调整手法联合健腰利筋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42.5%,观察组复发率为12.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调整手法联合健腰利筋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错位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急性髋关节脱位中医闭合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闭合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0例,术前常现禁饮禁食。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mg/kg,40~60s注完,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复位术,观察呼吸、循环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法复位成功,手术时间15s~4min。麻醉诱导平稳,对呼吸、循环有轻度影响,复位过程中,Sp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11例患者小于90%,面罩吸氧后即恢复。血压、心率较麻醉前减低,发生率分别为40.3%和75.3%,病人肌肉松弛,无体动及呕吐。苏醒时间为(7±2)min,醒后偶有恶心、头昏、头痛等发生。结论:异丙酚麻醉用于关节脱位后中医闭合手法复位,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便,诱导快,苏醒迅速而完全,无需病人变动体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复位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方式对行中医手法复位术肩关节脱位患者的优劣势。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七氟烷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和异丙酚组(C组)。A组20例患者使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21例使用利多卡因臂丛阻滞麻醉,C组21例使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记录患者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VAS评分法[3]评定复位时的镇痛效果,并以自制量表评定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A、B、C3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00%、76.20%、95.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麻醉诱导时间、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和医师手法复位成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医师手法复位成功时间和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施行中医手法复位术的肩关节脱位患者选择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