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月完成的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应用体外循环22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内死亡1例,为同术期心肌梗塞:1例术后10d室颤,急症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内支架闭塞,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恢复正常。39例顺利出院,随访无心绞痛症状发生,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和于术方式、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全再血管化及围术期密切监护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该类患者术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功能损害,增加了麻醉难度和风险,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0~2004年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50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方法 ,术前术后处理及其优劣。方法 :1 999年 8月~ 2 0 0 0年 1月我们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冠状动脉搭桥术 1 2例 ,在准备好体外循环的同时 ,全麻下 ,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 ,连续缝合搭桥共 3 5支 ,平均 2 9± 0 8支。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3例 ,左全肺不张 1例 ,急性心包填塞、胸骨后广泛渗血各 1例 ,1 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开展冠心病人的手术范围 ,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已成为外科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趋势,它可以避免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对人体生理的干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此类手术是在不停跳的心脏上进行的,术中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2003年6月-2005年2月我院实行了25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手术指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分析7例急诊OPCAB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其中术前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能完全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其中1例术前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7例均选用左侧乳内动脉搭桥,均用TTFM流量计冠状动脉流量测定,测定桥血管流量.1例术后因心脏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6例随访6-12月未见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急诊OPCAB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绞痛及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停跳冠脉搭桥(CCAB)和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术后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总结6年来我院所实施的心脏停跳下单纯冠脉搭桥术59例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1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了术后常见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OPCAB组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和术后住院时间比CCAB组显著缩短,且术后低心排发生率I、ABP使用和术后心律失常也比CCAB组明显减少,而肾功能不全、围术期心梗、引流量、肺部感染、中风等术后主要并发症和病死率则两组相差不显著。结论OPCAB在术后恢复上明显优于CCAB,虽远期血管桥通畅率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但其近期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陈振瑾  聂晶 《重庆医学》2018,(13):1825-1827,1833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治疗常规用药;试验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胺碘酮:术前600 mg/d,分3次口服,6d后改为200 mg/d维持至术前;术后当天开始静滴胺碘酮400mg/d,3d后改为200mg/d口服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化.结果 试验组中有9例(10.0%)患者出现了术后房颤,对照组中有33例(36.7%)患者出现了术后房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试验组房颤时最大心室率为(127.0±20.4)次/分,对照组为(151.0±25.7)次/分,试验组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试验组房颤持续时间为(1.00±0.54)d,明显短于对照组(3.00±1.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的术后心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0.4±2.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4±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防治疗中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持续时间,减慢患者术后心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依达拉奉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转机30min(T2)、停机(T3)、术毕(T4)、术后24小时(T5)、术后72小时(T6)各时点检测全血LDH、CK-MB及cTnT、SOD及MDA含量变化。结果1.心肌酶LDH、CK-MB、cTnT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CPB开始后各时点心肌酶的含量均较术前增高(P<0.01),且各时点E组均较C组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2.MDA、SOD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SOD从T2时点开始持续下降,至T4最低值后逐渐升高,CPB开始后C组各时点均低于E组(P<0.01),且C组在各时点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MDA在CPB开始后均较术前升高,T4时点开始下降,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C组各时点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以降低心肌酶漏出量,减少MDA的产生,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表明依达拉奉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依达拉奉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转机30min(T2)、停机(T3)、术毕(T4)、术后24小时(T5)、术后72小时(T6)各时点检测全血LDH、CK-MB及cTnT、SOD及MDA含量变化。结果1.心肌酶LDH、CK-MB、cTnT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CPB开始后各时点心肌酶的含量均较术前增高(P<0.01),且各时点E组均较C组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2.MDA、SOD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SOD从T2时点开始持续下降,至T4最低值后逐渐升高,CPB开始后C组各时点均低于E组(P<0.01),且C组在各时点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MDA在CPB开始后均较术前升高,T4时点开始下降,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C组各时点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以降低心肌酶漏出量,减少MDA的产生,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表明依达拉奉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小切口和常规正中切口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疼痛的影响差异,并对其处理措施作简要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作者所在科室2012-06/2013-07月行微创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ABG,MID-CABG)的20例患者(M组)和随机抽取的同期正中切口行OP-CABG的40例患者(N组)的病历资料,统计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于患者麻醉清醒后2、8、12、24、48、72 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评,出院后回访患者对术后切口疼痛的感知,依据剧痛、疼痛、微痛、无痛四个等级来评定。结果 M组患者止痛药物使用量较N组增加,术后各时间段VAS疼痛评分较N组高,术后将切口疼痛感受评定为剧痛的患者比例较N组升高。结论 MID-CABG加重了患者切口疼痛,经过积极处理可增加微创外科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1-4支冠脉搭桥术。术中应用新福林、尼卡地平调节血压、艾司洛尔控制心率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充分利用C、T、S及冠状动脉塞子(分流栓)使吻合口处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无血状态。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后死亡例,31例10-18d痊愈出院。随访31例病人1-15个月,心功能I-Ⅱ级,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用于单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分析208例OPCABG患者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等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杰  苏丕雄 《北京医学》2006,28(1):46-47
自1964年由Kolesov成功施行首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显著提高,相关手术器械尤其是Octopus组织固定器的问世,给OPCAB的实施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条件,OPCAB的数量及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并迅速普及[1].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广泛开展,人们对其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变化的认识更加深入.OPCAB有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创伤少、不用或减少输血、恢复快、费用低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但手术操作需搬动或压迫心脏以显露冠状动脉,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难以避免,我们对OPCAB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治疗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 总结了2002年2月~2004年5月9例合并脑梗死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术后4d复查头颅CT梗塞面积无增大,无头痛、呕吐、饮水呛咳、肢体偏瘫、失语和偏盲等。2例术后出现房颤。1例下肢取血管处伤口感染,心绞痛症状缓解,心功能明显恢复,痊愈出院。结论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脑梗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12例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护理。方法:对12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实施血液动力学监测。内出血的观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高血压,高血糖监测,并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结果:12例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对病情的观察,为医生提供了动态信息,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时间,使病人减少了痛苦,为老年病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本组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43~78岁,平均60.5岁,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41例,不稳定心绞痛43例,射血分数小于0.40者6例,合并高血压33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心功能Ⅰ级3例,Ⅱ级37例,Ⅲ级1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主干病变3例,3支病变38例,2支病变11例。冠状搭桥共计197支,平均3.8支,其中大隐静脉单支桥74支,静脉序贯桥107支,乳内动脉桥32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14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144例冠心病患者,男性89例,女性55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62±6)岁.其中72例患者采取不停跳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另72例采取不停跳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资料.结果 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吻合时间(1.37±0.76)h,手术时间(3.42±0.73)h,术后IUC观察时间(20.53±6.25)h,呼吸机使用时间(15.85±4.32)h,输血量(2 000.39±720.73)ml,均比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所需少,术中术后需除颤、需转用体外循环、需用IABP过渡、术后心律失常及术后低心排者也均比应用传统方式少.结论 不停跳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较不停跳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更加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60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60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相关因素。结果:除1例死亡外均痊愈出院。结论: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