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分成观察组(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无肺部感染)。患者均为近期行胸外科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通气方式、吸烟史、机械通气时间与麻醉药吸入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通气方式、吸烟史、机械通气时间及麻醉药吸入量。结论胸外科手术中,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若非必要不选择吸入麻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术前患者戒烟,优化手术期间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405-408
目的探讨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林州市人民医院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 15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4例(肺部感染组),无肺部感染104例(非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率为34.18%(54/15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史及手术时间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关(P<0.05),但患者的性别、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术前肺功能、病理分期及术中出血量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吸烟史、COPD、手术时间>4 h是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4例肺部感染患者中,48例痰培养阳性,共培养出致病菌70株,其中真菌29株,革兰阳性菌10株,革兰阴性菌31株。结论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高龄、糖尿病、COPD、吸烟史及手术时间长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依次为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临床应针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发生肺部感染10例,未发生肺部感染7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吸烟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放疗与否、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否、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是否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营养不良(术前血红蛋白≤100g/L、白蛋白≤30g/L)、术前未进行化疗、行开胸手术、未使用PCEA、有吸烟史、吸烟时间≥20年的食管癌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P<0.05或P<0.01)。将上述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营养不良(术前血红蛋白≤100g/L、白蛋白≤30 g/L)、吸烟史、吸烟时间≥20年、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是食管癌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治疗食管癌的手术中应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肺癌术后肺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接受肺癌手术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肺感染者27例,对其可能导致感染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肺癌术后发生肺感染与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ICU入住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而与年龄、术前肺功能水平、戒烟时限、术中失血量、吸烟量、机械通气时间、手术切除范围等因素无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ICU入住时间和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可能是术后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但如能根据肺癌患者的特点,对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感染组(12例)和非感染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指标的差异,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10.0%)。在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量多、机械通气时间长为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74例老年患者(年龄≥70岁)的临床资料,对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季节等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季节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时间、手术季节等,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季节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性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对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148例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所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急诊腹部切口手术6例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伤口清洁度、患者合并症、术前手术室未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严格使用抗生素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均<0.05)。结论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病人的体质量,手术时间较长,术前合并症,术前手术室未消毒,围手术期未严格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黎亮  王德伟  潘和 《海南医学》2011,22(4):16-19
目的探讨导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0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筛选出可能导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ARF的危险因素。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有肺部合并症、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持续时间〉4h、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五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633、2.381、3.185、1.610、4.827(P〈0.05),而术后镇痛的偏回归系数为-2.373(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对手术风险评估时应尤其注意术前有肺部合并症、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二次开胸手术等这几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2例胃肠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PC组和非PPC组,比较两组患者66个观察项目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6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2%(206/8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1个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51)、伴存呼吸疾病(OR=2.942)、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77)、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OR=1.068)、术中气管插管时间(OR=1.003)、保留鼻胃管时间(OR=1.05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1.939)为发生PPC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伴存呼吸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术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术中气管插管时间、保留鼻胃管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的胃肠手术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因肝癌住院并接受剖腹(非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PPC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水平等24个因素与PPC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PPC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呼吸道感染史(OR=53.786)、Child分级(OR=7.462)、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OR=1.658)、门静脉宽度(OR=1.241)、术前抑酸剂使用时间(OR=1.158)、术中气管插管时间(OR=1.009)、术后镇痛(OR=0.238).[结论]Child分级、门静脉宽度、术前呼吸道感染史、术前抑酸剂使用时间、术中气管插管时间、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术后镇痛与否是影响肝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体质量为10kg以下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或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间的因素,以更好地掌握拔管时机,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体质量为10kg以下的23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术后合并或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的10项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1例患儿机械通气使用时间3~375(平均23.5)h;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肺高压、术前肺部感染、阻断主动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膜肺及改良超滤的应用、体质量等均为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重度肺高压、术前肺部感染、阻断主动脉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出现并发症均可延长术后机械通气使用时间;术中应用膜肺和改良超滤及大体质量能缩短机械通气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158例肝脏移植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包对所有信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术后早期发生肺部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有6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5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肝脏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术前肺功能、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精神症状、营养方式。结论通过对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临床上根据肝移植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湛元 《河北医学》2010,16(1):38-4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胸腔积液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回顾45例行原位肝移植的病例的资料,分析其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术后32例次(32/45,71.1%)发生胸腔积液。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肺功能异常、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总量〉10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手术时间、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合并肺感染、术后合并腹水是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肺功能异常、术中输血总量〉1000 ml、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 h、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合并肺感染、术后合并腹水与胸腔积液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胸腔积液的原因是多样的。术前改善肺功能、术中尽量减少出血,控制输血量,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可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作者医院2011-05/2013-04月院内肺部感染的50例COPD患者为A组,随机抽取同期无肺部感染的50例COPD患者为B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以下因素与COPD患者院内肺部感染显著相关(P〈0.05):合并糖尿病,Ⅱ型呼衰,住ICU时间较长,行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或)频繁更换,长期使用激素;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以下5项因素是COPD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住ICU时间较长,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或)频繁更换。结论合并糖尿病,住ICU时间较长,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和(或)频繁更换抗生素是老年COPD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东  曹利平 《浙江医学》2013,35(14):1322-1325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以期为减少或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思路。方法选取行肝癌根治术的肝癌患者105例,其中22例(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83例(对照组)术后未发生肺部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指数、高血压病史、呼吸系统病史、糖尿病史、术前2周呼吸道感染史、肺部听诊情况)、术前检查结果(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侵犯门静脉、侵犯肝静脉、门静脉癌栓、门静脉宽度、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腹水、Child评分、Child分级、ALT、AST、GPT、AFP、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血氧饱和度、ASA分级)以及手术信息(手术切口、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血量)。对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肝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输血量是肝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胸腔积液、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白蛋白水平是肝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56-1658
目的:探讨老年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40例在我院接受胸部手术老年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出现肺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40例老年患者中有54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2.5%);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白蛋白、术前肺功能指标(FEV1%)、手术方式、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术后大剂量氨溴索、手术时间、术后应用呼吸机、术后引流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合并COPD、BMI≥24kg/m2、血清白蛋白≤35g/L、术前FEV1%<65%、手术时间≥4h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老年胸部手术术后胸部并发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应当重视此类高危因素,以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危险因素,为结核性脓胸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脓胸采取脓胸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残腔形成情况将其分为残腔形成37例(观察组)与未形成残腔16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并对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病程、术前肺功能、吸烟史、手术有无完全游离肺、肺部病灶多少及术后能否有效排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589,95%CI(1.315,2.276)]、病程≥3年[OR=1.736,95%CI(1.211,2.349)]、术前肺功能较差[OR=1.346,95%CI(1.023,1.783)]、手术无完全游离肺[OR=1.565,95%CI(1.114,2.001)]、肺部病灶多[OR=1.894,95%CI(1.375,2.462)]以及术后不能有效排痰[OR=2.686,95%CI(1.256,3.833)]均为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病程≥3年、术前肺功能较差、手术无完全游离肺、肺部病灶多以及术后不能有效排痰均与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应采取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分ALI组和非ALI组,对11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结果 16例患者发生ALI,发生率为26.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低氧血症、术中无肝期≥60 min、输液量≥8000mL,血制品输入量≥4000mL、气管带管时间≥72 h以及肺部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低氧血症、术中无肝期≥60 min是AL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低氧血症和无肝期长是发生ALI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行腹部手术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19例)和对照组(88例).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9例(17.76%),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88例(82.24%).单因素分析提示:感染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上腹部手术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急诊手术、术中气管置管、术后静脉置管分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上腹部手术(OR=5.26,95%CI:1.18~23.48)、手术时间长(OR=10.259,95%CI:2.56~41.04)和置胃管时间长(OR=4.00,95%CI:1.68~9.49)是影响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均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P<0.05).结论 上腹部手术、手术时间长和置胃管时间长可能增加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肿瘤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拟行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手术全麻患者750例,术中切除肺叶时取远离病变处>8 cm以上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黑色素瘤缺如因子2(AIM2),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半胱天冬酶-1前体(pro-Caspase1)的表达。采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发生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曲线)预测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准确程度。结果 最终纳入678例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将患者分为单肺通气肺损伤组(I组,115例)和单肺通气非肺损伤组(NI组,563例)。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发生率是16.9%。I组和NI组相比较,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是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二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AIM2、ASC和pro-Caspase1蛋白表达仍是发生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和PR曲线分析显示,AIM2炎性小体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升高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可准确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