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体质量为10kg以下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或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间的因素,以更好地掌握拔管时机,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体质量为10kg以下的23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术后合并或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的10项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1例患儿机械通气使用时间3~375(平均23.5)h;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肺高压、术前肺部感染、阻断主动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膜肺及改良超滤的应用、体质量等均为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重度肺高压、术前肺部感染、阻断主动脉时间长、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出现并发症均可延长术后机械通气使用时间;术中应用膜肺和改良超滤及大体质量能缩短机械通气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先天性先脏病患者CPB(体外循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CPB后有45例出现低氧血症,其余53例未出现低氧血症,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PB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结果:低氧血症组患儿术后2h、6h以及12h和24hPaO2/FiO2水平均显著低于非低氧血症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见,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存在右向左分流、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机械通气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小、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CPB后低氧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和患儿的低龄、肥胖以及术前合并右向左分流及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婴幼儿在心脏手术的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往往需输注大量的血制品,但输血会给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cardiac disease,CHD)患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导致患儿出现相关并发症,比如:术后感染和炎症的发生,机械通气、ICU停留和住院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以及术后出血风险的增加等等~([1])。准确掌握影响婴幼儿围CPB期节约用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完成的51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后6 h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50例(9.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血浆白蛋白浓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PB时间超过150 m in、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低于300 mmHg、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婴幼儿CPB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根据CPB时间、术中是否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是否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亦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研究围术期严重高血糖对心肺转流(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11例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围术期最高血糖值进行分组(≥13.9 mmol/L为严重高血糖组,<13.9 mmol/L为非严重高血糖组),收集所有患者围术期血糖值、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围术期血糖≥13.9 mmol/L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2.20,95% CI=1.26~3.83,P=0.005),机械通气时间(Coef.=0.42,P<0.001)、ICU住院时间(Coef.=0.53,P<0.001)和住院时间(Coef.=0.42,P=0.007)均与围术期血糖最大值呈正相关。 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严重高血糖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围术期高血糖与延长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 10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83例(7.5%).单因素分析术前年龄、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功能、心胸比率、血浆清蛋白浓度,二次体外循环,术后氧合指数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于6个月患儿、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术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小于6个月患儿、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术后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早干预,减少呼吸功能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6月的375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CLS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CLS发病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组资料体外循环术后CLS的发生率为6.13%,单因素分析显示CLS组的年龄、体重、心脏畸形种类、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最低温度明显比非CLS组低(P〈0.01),经历二次转机、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以及有紫绀表现的患儿更倾向于术后出现CLS(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是CLS发生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体外循环时间、心脏畸形的种类、CPB术中最低温度是CLS发生的次要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是CLS发生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体外循环时间、心脏畸形的种类、CPB术中最低温度在CLS发生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新生儿进行以保护性肺通气为策略的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死亡2例,病死率6.9%,死于TGA术后低心排;其余27例全部成活(93.1%),机械通气时间24~919h,平均为167.7±182.5h,总住院时间2~94d,平均为44.7±22.8d。大多数新生儿于术前已存在严重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5.9%,以肺部感染最多见。结论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是减轻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损伤的重要措施,选用鼻塞IMV或鼻塞CPAP作为撤机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呼吸管理 婴儿,新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ICU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10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并采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患儿的术前、术中、术后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的体重、RACHS-1手术分级、Aristotle评分、手术时间、转机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会显著影响患儿ICU住院时间(P<0.05),而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发现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是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先心病术后患儿心功能的维护与改善,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提高术后早期综合监护质量,缩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可能明显减少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婴幼儿急诊心脏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机械通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9-03月以来于作者中心急诊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按术前是否给予机械通气分为呼吸机组(30例)和常规组(35例)。观察和随访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入监护室即时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oxygen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pappen-heimer CO2,PCO2)、乳酸(lactic acid,LAC)和酸碱度(pH);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相关指标和恢复情况包括:入监护室即时气道压力峰值(Ppeak);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死亡5例(7.69%)。呼吸机组死亡2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15例效果良好;常规组死亡3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20例效果良好。与常规组比较,呼吸机组患儿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PaO2明显较低、Ppeak较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较长(P均<0.05),两组PCO2、LAC、pH、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急诊心脏手术风险大。术前机械通气患儿术后早期呼吸功能差,恢复缓慢,但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无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改良的小儿RIFLE ( pRIFLE )分级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先天性心脏病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年龄小于12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AKI发生率及各期的临床特点,比较AKI与非AKI的临床特征,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34例患儿,平均年龄59.82个月,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04例。225例(96.2%)患儿行心肺转流(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脏直视手术,67例(28.6%)患儿发生AKI。 AKI与非AKI患儿的RACHS-1手术分级、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KI患儿年龄较小,体质量偏低,其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 aortic cross-clamp time,ACT)和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非AKI患儿( P<0.05)。 CPB时间及ACT与AKI分级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体质量及CPB时间是患儿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9、2.85。结论:急性肾损伤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低体质量及CPB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通气的策略,研究如何让婴幼儿患者在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并尽快撤离呼吸机.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实施的748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监护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748例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 964 h,平均时间(28.1±1.7)h,拔管后21例患儿出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再插管17例,3次插管1例,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CPAP)4例,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得以改善.胸片提示肺不张5例,气胸6例,死亡12例.结论 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通过合理的呼吸机调整,有效的呼吸道保护及营养支持等方法可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并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分成观察组(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无肺部感染)。患者均为近期行胸外科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通气方式、吸烟史、机械通气时间与麻醉药吸入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通气方式、吸烟史、机械通气时间及麻醉药吸入量。结论胸外科手术中,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若非必要不选择吸入麻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术前患者戒烟,优化手术期间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监护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7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影响因素作用大小?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手术前仍抽烟?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且术前LVEF?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影响显著?结论:加强健康宣传?重视术前心功能调节?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重视围手术期脏器保护以减少术后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的出现可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导致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术后出现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科行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的3岁以内婴幼儿患者,所有诊断均为CHD合并PAH。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4 h者纳入延迟组,反之则纳入非延迟组。结果 共纳入286例患儿,其中延迟组81例、非延迟组20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肺动脉压力、气管插管及术中CPB时间、自动复跳均与延迟拔管的发生显著相关(P 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肺动脉压力、术前气管插管、术后第一日C反应蛋白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出现延迟拔管,其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日将会显著增高(P 0.05)。结论 婴幼儿CHD合并PAH会导致延迟拔管进而显著影响患儿的临床预后,通过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为优化术后监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髋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肺部并发症组13例,无肺部并发症组107例,统计术后老年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83%。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30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手术时间在2 h以上、术前卧床时间2d以上、机械通气、入住ICU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术前卧床时间2d以上、机械通气、入住ICU是老年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158例肝脏移植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包对所有信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术后早期发生肺部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有6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5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肝脏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术前肺功能、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精神症状、营养方式。结论通过对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临床上根据肝移植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进行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7月该院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快通道麻醉,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比较两组的阻断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阻断时间、CPB时间及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发生持续高热、支气管痉挛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快通道麻醉,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81-84,89
目的回顾性评价糖尿病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CPB下心脏手术患者155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中资料。记录术后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肺部感染和其他感染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院内死亡率和其他并发症。采用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共1256例纳入研究分析。糖尿病与术后其他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及因出血二次手术的发生有关,而且糖尿病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本研究未发现糖尿病与院内死亡、肺部感染、术后新发房颤、脑梗死、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因切口愈合延迟二次手术和术后6个月内再入院率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行CPB下心脏手术中只有5.3%达到HBA1c≤7%。相比无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术后因再出血二次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和其他感染率增加,并且术后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延长。目前我国也尚无指南建议DM患者行心脏手术的最佳HBA1c值,需要更多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延迟撤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入住重症外科(SICU)患者共1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为延迟撤机组(机械通气≥24h)和早期撤机组(机械通气时间<24 h),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共31项指标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心功能(NYHA)分级、体外及非体外循环(ON/OFFPUM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瓣膜置换、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出入量平衡、术后血白蛋白及肌酐、术后8h胸液量、术后8h输血量等14项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P=0.035,OR=1.5)、体外循环时间(P =0.000,OR=4.53)、搭桥数目(P=0.041,OR=0.683)、术中出血量(P =0.001,OR=2.25)及术后8h胸液量(P =0.005,OR=1.75)5项指标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心功能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出血量是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早期撤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