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行vWF测定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3型。分析比较2组A、B、C3型间血浆vWF水平的差异,以及血浆vWF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vWF(162±4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9±16)%,P<0.01,vWF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C型病变组vWF(194±37)%高于B型病变组(160±39)%,B型病变组高于A型病变组(132±31)%(均为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vWF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脂血症组32例和单纯高血压病组48例,健康成人组6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印迹发光绘图法分别检测血浆vWF水平和vWF-cp活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P〈0.01),而vWF-cp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血浆vWF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而vWF-cp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可能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内皮损伤有关,而且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其内皮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预处理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指标sP-S(sP-S),自身免疫抗体IgG型抗心磷脂抗体(IgG-ACA)的变化。方法:1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患者在PCI前至少24 h接受普罗布考500 mg 2次/日和常规治疗(普罗布考组),另一组患者在PCI前只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均于PCI前即刻及术后次日采集肘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vWF、sP-S、IgG-AC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vWF、sP-S、IgG-ACA表达水平在PCI术前即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布考组患者vWF术后次日与术前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vWF术后次日高于术前即刻(P<0.05);与对照组相比,普罗布考组患者vWF术后次日与术前即刻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普罗布考组患者sP-S术后次日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sP-S术后次日与术前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布考组患者sP-S术后次日与术前即刻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gG-ACA术后次日均高于术前即刻(P>0.05);普罗布考组患者IgG-ACA术后次日与术前即刻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治疗可以加重血管内皮损伤,激活血小板,加重免疫反应。普罗布考可以减轻因PCI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0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根据冠脉硬化病变形态分为S组(光滑斑块组);C组(复杂病变斑块组).(2)复杂病变组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分为Ⅰ组(单支病变组);Ⅱ组(双支病变组);Ⅲ组(三支病变组).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测定血浆vWF、GMP-140水平.结果:(1)C组血浆vWF、GMP-140水平显著高于S组.(2)Ⅲ组血浆vWF、GMP-140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组,Ⅱ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Ⅰ组.结论:1.冠脉造影表现为复杂形态病变者属于高危不稳定性病变.2.血浆vWF、GMP-140水平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范围及是否存在不稳定病变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及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 sE-selectin)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病情诊治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的方法(ELISA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及sE-选择素的水平,并选取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通过病史询问及调查获取实验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资料,进一步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及P<0.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vWF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0及P=0.194),而SA组比UA组有明显升高(P=0.012)。sE-选择素水平则AMI组及UA组高于SA组(P<0.001及P=0.010),S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284)。AMI组与UA组无明显差异(P=0.066)。性别、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vWF及sE-选择素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sE-选择素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示sE-选择素可能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冠脉病变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32例(ACS组)和疑似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1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造影结果采用累计积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测定外周静脉血HS-CRP、TNF-α和vWF的水平.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CS组HS-CRP、TNF-α和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TNF-α及vWF的水平与冠脉病变分数、支数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r介于0.519~0.728之间,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CD41),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早期并发症的预测。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及河北省人民医院82例至少一支血管的同一病变部位既进行了球囊扩张又进行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其中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82例患者 PCI 术后心脏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10/82),其中 UAP 组21.4%(9/42)明显高于 SAP2.5%(1/40)(P<0.05)。10例早期并发症患者术前血浆 ET、vWF 和 CD41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早期并发症患者(P<0.05);术后血浆 ET、vWF 和 CD41差值也显著高于无早期并发症患者(P<0.05)。早期并发症在术前ET、vWF 和 CD41低、中、高三组的发病率表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CI 术前 ET,vWF,UAP,多支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对 PCI 术后早期并发症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多因素回归分析仅 PCI 术前糖尿病(RR=1.587),高血压(RR=1.742),ET(RR=2.148),vWF(RR=2.849)更为显著。早期并发症组术后血浆 vWF 水平差值与 CD41差值之间,vWF 与 ET 差值之间均有明显正相关(分别为γ=0.769,P<0.01,γ=0.838,P<0.01)。结论 PCI 术前 ET、vWF、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水平越高,则术后早期并发症越多。术前 ET、vWF 为 PCI 术后早期并发症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探讨vWF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9例确立性冠心病患者和83名健康对照者。取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液各5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血vWF:Ag浓度,比较vWF在冠心病患者及各亚组间的关系。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vWF: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6.73%±53.16%)VS(72.53%±48.52%),(P〈0.05)。(2)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7%±31.33%)VS(72.53%±48.52%),(P〉0.05)。(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亚组血浆vWF水平(169.24%±40.12%)较稳定型心绞痛亚组(91.37%±31.33%)、对照组(72.53%±48.52%)明显升高(P〈0.05)。结论 vWF:Ag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增高,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付棉  秦超  程道宾  赵伟佳  梁志坚  刘竞丽  梁明辉  陈相任 《重庆医学》2012,41(23):2364-2365,2368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DSA)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DS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测定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血浆ET-1、vWF的含量。根据脑血管狭窄病变程度分为A、B两个亚组。结果 DSA术后血浆ET-1水平均明显升高,ET-1在术后即刻有明显升高(549.45±109.37)pg/mL,术后1d有所下降(519.71±111.68)pg/mL,但仍高于术前水平(500.08±112.23)pg/mL,3个时间点血浆ET-1水平有明显差异。血浆vWF水平术后未观察到明显升高。不同狭窄程度亚组相比,病变较重的亚组术前ET-1和vWF水平均较高,且术后也持续在较高水平。结论血浆ET-1和vWF水平可能与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术后ET-1的升高提示DSA术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C1423T基因多态性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62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和56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vWF:Ag和TSP1 ELISA试剂盒对两组血浆中的vWF:Ag和TSP1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CBA)检测两组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限制性酶切扩增产物测定ADAMTS13基因C1423T多态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vWF:Ag和TSP1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ADAMTS13活性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例出现C1423T基因突变(4.84%),高于正常组(0%)。结论 ADAMTS13活性降低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TSP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ADAMTS13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裂解;中国汉族人群中基因C1423T突变可能降低ADAMTS13的活性水平,从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将74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24例)、微血管并发症组(27例)、大血管并发症组(23例)。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大血管病变组vWF-c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下降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形成血栓的另一重要原因。vWF-cp活性异常可能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水平,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冠脉介入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IL-6和TNF-α水平。结果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IL-6为(21.49±4.45)pg/L,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IL-6为(13.07±4.12)p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为(15.67±4.25)ng/mL,显著高于术前的(12.56±4.13)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TNF-α为(11.23±3.87)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脂代谢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7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另选2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hs-CRP和血浆vWF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HDL-C和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和vWF明显高于对照组.三支血管病变组hs-CRP和vWF明显高于单双支病变组,hs-CRP和vWF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DL-C和apoA1降低、hs-CRP 和vWF升高,且hs-CRP 和vWF与ACS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86),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脉造影(CA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2)。分别于术前当天及术后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对照者(P<0.01);研究组冠脉介入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增加血液CRP、TNFα和cTnI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亦称ADAMTS13)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中的抗原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NS患者分为膜性肾病(MN)组和非膜性肾病(non-MN)组,用ELISA法检测MN组、non-MN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ADAMTS13和vWF抗原,比较各组间AD-AMTS13抗原、vWF抗原及vWF/ADAMTS13比值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血浆ADAMTS13抗原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vWF抗原均明显升高(均P〈0.05)。vWF/ADAMTS13比值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相关分析显示,NS患者血浆ADAMTS13抗原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成正相关(均P〈0.01),与24 h尿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成负相关(P〈0.05或0.01);血浆vWF抗原与TP、ALB成负相关,与24 h尿蛋白、TG、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成正相关(P〈0.05或0.01);血浆ADAMTS13抗原与vWF抗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AD-AMTS13抗原水平低下、ADAMTS13和vWF抗原比例失衡可能是NS形成血栓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记与发光绘图法(SWL法),分别检测60名健康成人、28名脑梗塞和7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并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该法准确检测了60名健康成人和35名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批内和批间变异为4.81%和8.63%.60名健康成人vWF-cp活性为(86.53±17.49)%;脑梗塞vWF-cp活性为(77.15±16.72)%,其活性低于健康成人(P<0.05);7例TTP,血浆置换前vWF-cp活性为(9.06±7.17)%,其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血浆置换24 h后vWF-cp活性为(47.00±6.27)%,其活性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健康成人(P<0.01);恢复期vWF-cp活性为(83.18±8.83)%,其活性接近健康成人(P>0.05).结论 SWL法可准确检测健康成人和疾病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可应用于临床检验.与健康成人相比,脑梗塞患者vWF-cp活性降低;TTP患者vWF-cp活性显著降低,血浆置换能有效提高TTP患者vWF-cp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86),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脉造影(CA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2).分别于术前当天及术后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对照者(P<0.01);研究组冠脉介入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I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增加血液CRP、TNFα和cTnI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胃癌患者及35例正常人血浆vWF及TM含量,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vWF及TM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胃癌Ⅲ、Ⅳ期患者血浆vWF及TM含量显著高于胃癌Ⅰ、Ⅱ期患者(P〈0.01)。合并感染、术后复发者及术前胃癌患者血浆vWF及TM含量分别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者、术后未复发者及手术后者(P〈0.01)。结论胃癌患者内皮功能明显受损,且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2例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初发组、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2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测定血浆中vWF、D-D、AT水平。结果(1)初发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vWF、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缓解组vWF、D-D明显低于初发、对照组;复发患者vWF再次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和初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缓解组vWF、D-D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2)恶性肿瘤各组AT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疾病晚期AT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血浆vWF、D-D含量变化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浆AT水平降低是反映病情危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