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嗜铬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手术麻醉及管理方法。结果 3例术前确诊嗜铬细胞瘤者术前降压有效,术中静脉泵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另1例术中诊断嗜铬细胞瘤者,及时给予控制性降压和输血、输液扩容治疗;4例术中肿瘤切除前收缩压均控制在100~160mm Hg,肿瘤切除后维持收缩压60~80mm Hg;麻醉期间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及体温正常;4例均成功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诊断3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肾上腺外纵隔嗜铬细胞瘤。结论术前、术中控制性降压及扩充血容量是小儿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的重点,有助于维持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术前误诊的嗜铬细胞瘤,术中及时判断和麻醉正确处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完成6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 6例全部获得成功,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无功能腺瘤1例),嗜铬细胞瘤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手术时间100~165分钟,平均130分钟。术后5~9天出院,平均6.5天,所有病例均未输血。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功能性肾上腺瘤:单侧肾上腺醛固酮瘤,单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单侧嗜铬细胞瘤三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同,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并手术治疗的单侧肾上腺功能性腺瘤(PA、Cushing综合征和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对以上三组患者的血电解质、术前及术后血压水平以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LSD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A患者和Cushing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低血钾,但PA患者低血钾更显著,与Cushing综合征组和嗜铬细胞瘤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ushing综合征组血钾水平也显著低于嗜铬细胞瘤组(P0.05);PA组患者病程明显高于Cushing综合征组和嗜铬细胞瘤组(P0.05)。三组人群术后血压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嗜铬细胞瘤组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最低。Cushing综合征组舒张压最高。Cushing综合征组血脂紊乱最为明显,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PA组患者。结论:三组功能性腺瘤患者在电解质、高血压病程以及术前电解质和血脂水平均存在差异,术后血压水平恢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老年继发性高血压误诊为高血压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继发性高血压误诊为高血压病的原因,提高对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月15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初诊时均误诊为高血压病,后经各种检查确诊为嗜铬细胞瘤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肾性高血压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焦虑症1例。所有患者确诊后经治疗原发病,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重视继发性高血压,完善必要的医技检查,加强医患沟通,可减少或避免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 SH)的误诊原因,提高SH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例SH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8.87%,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就诊,血压160~210/90~120 mmHg,并伴有心悸、胸闷、头痛、多汗、恶心头晕、多饮多尿、发作性四肢无力、记忆力减退、腰痛、轻度下肢水肿等症状。病初均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后经详细问诊,进一步的医技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皮质醇增多症各4例,多囊肾3例,肾动脉狭窄及多发性大动脉炎各2例。误诊时间0.5~3.0年。20例确诊后给予手术治疗16例和药物保守治疗4例,随访1年血压控制平稳。结论 SH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由于部分临床医生对SH缺乏认识,诊断经验欠缺,极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6.
张庆超 《临床医学》2013,(11):79-80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处理.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汝阳县人民医院诊治嗜铬细胞瘤患者21例,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麻醉均顺利完成,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麻醉时间为70~160 min,肿瘤切除术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明显升高,应用血管活性物质后保持稳定状态,肿瘤切除后,SBP、DBP、HR均较切除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是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疾病分为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按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功能亢进、功能低下及无功能变化的结节和肿瘤。在皮质功能亢进中,又因分泌激素不同而分为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性激素增多症。肾上腺髓质疾病最重要的是嗜铬细胞瘤,双侧肾上腺髓质增生也可以引起类似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肾上腺疾病的治疗有的以手术治疗为主,如各种肿瘤;  相似文献   

8.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少见,约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占膀胱肿瘤的0.5%。尽管目前在治疗嗜铬细胞瘤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面己较成熟,但由于其具有与其他内分泌肿瘤并发、合并心血管等主要脏器损害、有时呈隐匿状态存在、临床表现各异等特点,使手术、麻醉有一定的风险。1994年1月至2003年6月,本院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1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人体嗜铬组织内生长的一种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是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此类患者手术风险大,对麻醉的管理有特殊的要求。我院自1996~2006年对2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肿瘤切除术,本文就此21例患者的手术麻醉及围术期处理的体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术前充分的准备、严密的术中管理、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和术后的后续监测及治疗,是此类患者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及病理结果。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高血压患者2例,血尿患者4例;高血压及血尿症状均存在2例,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应充分结合其病史及辅助检查,治疗上早期膀胱嗜铬细胞瘤治疗首先膀胱部分切除术,晚期恶性膀胱嗜铬细胞瘤考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关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复习有关文献。结果:l例患者术前行膀胱镜活检时引起高血压危象、大出血,经紧急治疗后择期手术切除肿瘤。其他3例经对症治疗后顺利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2—14年,l例死亡,3例正常生存。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症状是排尿时或排尿后高血压发作。B超或彩超、CT及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肿瘤的依据,对于怀疑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病例不应做活检。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对诊断有帮助。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应坚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由于其生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且手术、麻醉风险很大。我院近3年来遇2例术前误诊的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心率骤然变化,经积极处理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总结、提高嗜铬细胞瘤诊治水平。方法:对91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及5个家族中19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观察及30年随访。结果: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91例,其中单侧多发性嗜铬细胞瘤2例,双侧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例,单侧嗜铬细胞瘤79例,拟诊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90例,恶性2例,良性88例,手术后对侧复发1例,局部复发1例。5个家族的长期系谱随访调查中发现有19人发病,其中单侧嗜铬细胞瘤6例,双侧多发性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并发甲状腺癌3例,拟诊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1例均为良性,术后对侧复发肿瘤3例。结论:散发性与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相关生化检查、遗传学等方面仍具有一些差异,但在影像学及病理改变方面差别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沈新映  谭淑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55-1056
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曾一度被视为手术禁忌证,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在有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基础上,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不仅手术时间与开放手术相仿,而且术中血压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小于开放手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嗜铬细胞瘤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我院于1999年12月~2005年3月开展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47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7例,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9岁,术前经尿VMA,MRI及[3]I-MIBG确诊为功能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7例,拟…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儿茶酚胺症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有关[1]。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方法。我科于2012年2月10日收治了1例左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在临床用血紧张的情况下,配合自体血回输,顺利完成了手术,经细致地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由于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因此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我院2000~2002年共收治10例嗜铬细胞瘤病人,术后病理切片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全部康复。现将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治疗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忠儿均有典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伴有高血压眼底病变2例,高血压脑病1例;单例肿瘤4例,双侧3例。7例均行手术顺利切除肿瘤,其中1例经腰部11肋间切口、6例经腹部切口入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其中良性6例。恶性1例。随访1-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儿童嗜铬细胞瘤临床高血压症状较重,常伴有高血压眼底病变和脑病,肿瘤多发性比例高,需进行相应的检查以确诊。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妥善处理、采用合适的手术径路、术中维持血压平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中不少见,本文总结1997年1月-2004年1月超声诊断嗜铬细胞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2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术中血压不易控制,因此麻醉处理难度较大。现将12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继发性高血压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7例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7例均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误诊时间0.5~16年.后经影像学及内分泌功能检查明确病因,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4例、嗜铬细胞瘤12例、肾动脉狭窄9例,皮质醇增多症、多囊肾及多发性大动脉炎各4例.经治疗原发病,血压均得到控制.结论:临床医师应注意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