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于 1999年 6月开始应用以色列sfark教授创立的新式剖宫产术式行腹膜外剖宫产 70例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对象 :1999年 6月份至 2 0 0 0年 6月份共行腹膜外剖宫产 136例。其中行新式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 70例 (研究组 )。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 6 6例 (对照组 ) ,两组均为初产妇。年龄 2 0~ 35岁 ,研究组平均年龄为 2 5 .5岁 ,对照组为2 5 .8岁 ,孕周 36~ 43周 ,两组孕周、年龄、手术指征 ,无显著性差异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后联合应用氨苄青霉素和灭滴灵抗炎处理 ,术后护理相同。2 ) 方法 :①…  相似文献   

2.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我院采用新式剖宫产术 ,即腹部横直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的术式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者 30 0例中新式剖宫产术 (试验组 ) 1 5 0例 ,年龄 2 2~ 38岁 ,初产妇1 32例 ,经产妇 1 8例 ;腹部半月状切口剖宫产术 (对照组 ) 1 5 0例 ,年龄 2 1~ 38岁 ,初产妇 1 34例 ,经产妇 1 6例。两组孕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 ,均以头盆不称、胎儿窘迫、骨盆狭窄畸形、胎位异常、珍贵儿等为手术指征 ,手术原因两组无明显差异。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 .…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9年 3月起实施新式剖宫产术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新式剖宫产 (新式组 ) 5 0例 ,年龄 2 2~ 38岁 ,初产妇 4 1例 ,经产妇 9例 ;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 5 0例 ,年龄 2 3~ 4 0岁 ,初产妇 4 3例 ,经产妇 7例。两组年龄孕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 998年 1 0月开展新式剖宫产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有剖宫产指征行新式剖宫产孕妇共 2 6例 ,并于同类孕妇病例中 ,随机选择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 50例 ,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给药方式略有不同 ,试验量后 ,新式剖宫产一次足量给药 ,对照组则分次小剂量给药。手术方法 :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按文献报道的常规操作 ,新式剖宫产组参照马彦彦的方法[1 ] :①选择髂前上棘连线下 2~ 3cm处横切口长 1 3~1 5cm ;②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 ,于切口中间切开…  相似文献   

5.
观察纵切口剖宫产术及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对母乳养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分别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和横切新式剖宫产术式,剖宫产术后产妇与新生儿进产婴同室病房,按照母乳喂养要求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开奶早,乳汁充足,母乳喂养率高,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与纵切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开  相似文献   

6.
李宁  冉崇兰  邵萍  吴逢霞 《华西医学》2000,15(3):362-363
新式剖宫产术为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我院为探讨该术式的临床价值 ,现就两种术式进行随机抽样对照试验表明新式剖宫产术较以往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及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有利于母亲早日康复 ,进食早 ,有利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1998年 10月 1日至 1999年 1月 31日间住院并具有剖宫产指征者 2 2 5例患者 ,经随机抽样方法 (抛币法 )分为两组。其中新式剖宫产术组 12 1例为观察组 ,另 134例行原下腹壁Pfannens…  相似文献   

7.
新式剖宫产术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忆兰 《临床医学》2004,24(11):54-55
目的 :通过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评价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 2 0 0 2年 8~ 2 0 0 3年 8月我院采用新式剖宫产术的 12 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随机抽取同期实行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 96例产妇为对照组 ,进行多项指标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 2 4 82± 4.5 1)min、( 4 9.65± 12 .10 )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160 .3 5± 46.2 3 )ml、( 2 72 .5 3± 5 1.72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 ( 17.93± 8.3 )h、( 4 3 .8± 8.8)h ,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 ( 9± 11)h、( 2 4± 12 )h。两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研究表明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缩短拆线时间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焕荣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93-1194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重复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3月重复剖宫产患者80例,其中腹壁横切口40例,平均年龄35岁,腹壁纵切口40例,平均年龄35岁,分析两组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腹壁及盆腔粘连、娩儿头困难、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壁横切口增加了再次剖宫产手术的难度,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影响儿头娩出,故初次剖宫产以腹壁纵切口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体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后 3d内 ,产妇腹部切口疼痛不适 ,输液治疗体位受限 ,加之2 4h内导尿管的留置 ,均可造成产妇对母乳喂养产生畏惧心理 ,甚至失去信心。为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 ,我院自 1998年 10月开始观察研究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体位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8年 10月至2 0 0 0年 6月在我院剖宫产的产妇 2 0 0例 ,2 3~ 3 0岁 ,初孕初产 ,孕周 :3 7~ 40周 ,无妊娠合并症 ,新生儿无窒息 ,均为硬膜外麻醉腹部纵切口。采用传统的抽签看号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 (单号 )和对照组 (双号 )各10 …  相似文献   

10.
杜亚 《现代护理》2001,7(5):14-15
目的 比较新式横切口与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后护理情况。方法 据1998年至2000年随机抽样105例剖宫产术的病历,横切口术式组(60例)和纵切口术式组(45例),术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离床活动、发热情况以及拔尿管后自主排尿情况、住院天数及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 横切口术式较纵切口术式优点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 横切噪主式手术时不在腹腔内操作,负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不易形成疤痕及腹部切口疝。术后恢复快,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便于母乳喂养和利于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62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术式,新式组412例,与同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350例进行多项指标的观察对照。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排气快及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利于母乳喂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杜亚 《现代护理》2001,7(5):14-15
目的比较新式横切口与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后护理情况.方法据1998年至2000年随机抽样105例剖宫产术的病历,横切口术式组(60例)和纵切口术式组(45例),术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离床活动、发热情况以及拔尿管后自主排尿情况、住院天数及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横切口术式较纵切口术式优点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横切口术式手术时不在腹腔内操作,负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不易形成疤痕及腹部切口疝.术后恢复快,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便于母乳喂养和利于婴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新式横切口与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后护理情况.方法据1998年至2000年随机抽样105例剖宫产术的病历,横切口术式组(60例)和纵切口术式组(45例),术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离床活动、发热情况以及拔尿管后自主排尿情况、住院天数及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横切口术式较纵切口术式优点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横切口术式手术时不在腹腔内操作,负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不易形成疤痕及腹部切口疝.术后恢复快,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便于母乳喂养和利于婴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新式剖宫产术[1 ] 具有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们于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 ,对在我院分娩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 ,并与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8例为对照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观察组 :选择在我院分娩有剖宫产指征的足月孕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 ,共 38例。对照组 :选择同期我院分娩有剖宫产指征的足月孕产妇行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共38例。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产次、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等 ,在选择上均无显著差异。2 方法1 ) 常规术前准备 ,术前阴道碘伏消毒…  相似文献   

15.
王清秀 《华西医学》2001,16(4):439-440
目的 :观察新式剖宫产术与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 :将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Joel-cohen方法开腹 ,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 ,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 ,腹壁仅缝合 2~ 3针。对照组使用pfann-nstiel切口。结果 :胎儿娩出时间 :5 0± 1 5 3min ,对照组 15 0 1± 3 5 1min,P <0 0 1。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 15 0± 32 6 2ml,对照组 2 70 45± 5 0 2 5ml,P <0 0 1。手术时间 :观察组 2 5 32±5 78min ,对照组 48 2 7± 19 32min,P <0 0 1。术后排气时间 :观察组 2 0 32± 6 42h ,对照组 35 78± 8 72h ,P <0 0 1。术后疼痛时间 :观察组术后 5天拆线 ,对照组术后 7天拆线。切口均为Ⅰ期愈合。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 ,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 ,切口愈合好 ,进食早 ,有利于母乳喂养 ,减少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患者各40例,共120例患者。分别对三组不同的剖宫产手术患者发生的腹腔粘连部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40例患者中,共10例患者发生腹腔粘连,所占比例为25%;新式剖宫产术的40例患者中,共14例患者发生腹腔粘连,所占比例为3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40例患者中,共3例患者发生腹腔粘连,所占比例为7.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患者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患者,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患者的腹腔粘连发生率较低,是解决剖宫产术腹腔粘连高发的理想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开展改良新式剖宫产术 10 9例 ,并进行了追踪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 (观察组 ) 10 9例 ,年龄 2 1~ 4 0岁 ,平均 2 8岁 ,其中初产妇 10 2例 ,经产妇 7例 ,均无腹部手术史 ,孕周为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月 ,采用新式剖宫产术 ,共进行 13 7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 1 资料来源 改良式剖宫产术 13 7例 (观察组 )与传统下腹正中纵切口剖宫术 (对照组 ) 12 6例对照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后均用单项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年龄 2 2~ 41岁 ,平均 2 7 6岁 ,初产妇 ,经产妇两组均有 ,均为首次剖宫产 ,孕3 7+ 2 ~ 43 + 5周 ,两组剖宫产指征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见表 1。表 1 两组剖宫产指征比较 (例 ) 剖宫产指征观察组对照组头盆不称 31 2 9胎儿宫内窘迫 2 4 2 0活跃期停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何种剖宫产术式更有利于产妇术后的康复。方法 :新式剖宫产 63 0例作为观察组 ,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4 8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产妇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新式剖宫产组、总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均优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组。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步骤简化 ,损伤小 ,出血少 ,术后康复快 ,是一种安全、快速、优越的剖宫产术式 ,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的病例选择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是1916年Edwar Craigin的格言。上个世纪初国外学者就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否定了以往的格言。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病例的选择及成功率,试产过程的处理作一综述如下。1 阴道试产病例选择1.1 前次剖宫产的术式 Kerr[1 ] 192 4年提出古典式剖宫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4 %。而子宫下段横切口破裂发生率低于2 %。Shipp等[2 ]比较了377例子宫下段纵切口和2 912例子宫下段横切口,两组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相同。纵切口组1.0 % ,横切口组中0 .8%。纵切口手术病例选择不包括那些切口向上延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