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南省1990~1999年肝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省近十年来病毒性炎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及疫情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 近十年来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波动在43.41/10万-66.92/10万之间,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于1993-1994年和1998-1999年出现两个流行高峰;以乙肝病例最多,占53.64%,发病逐年上升;男性发病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4:1;3-8岁组为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23.55%。全年肝炎病例分布较为均匀,而甲肝和丙肝呈现3-8月发病较多,分别占58.63%和60.55%;沿海地区发病显高于内陆,发病率分别为63.41/10万和32.06/10万。结论 海南省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未来预防工作应以沿海地区和青少年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东梅县1990~2001年肺结核病疫情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0~2001年梅县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年份和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自1990~2001年年平均发病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肺结核病年平均总发病率从1990年的30.37/10万上升到2001年的57.97/10万,上升了90.88%;全县各镇均有发病,有明显地区性,以边远山区松源片最高,发病率达56.81/10万;时间上分布以3月至10月为高峰,占历年总病例数的52.23%,其中10月份发病最多,占15.46%;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40~75岁为主,占60.68%。结论 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和呈病例老龄化趋势,肺结核病防治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芜湖市1990—2005年梅毒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1990—2005年芜湖市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梅毒报告发病率从1990年的0.05/10万,上升到2005的15.82/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186.26%,流行水平呈上升趋势(y=0.9997x-2.9578,r^2=0.7256)。梅毒在性病中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2.62%上升到2005年的12.92%,也呈上升趋势。男女构成比为1.12:1。发病年龄集中在25~44岁,占总数的69.8%,病人职业构成前三位分别为工人、家务待业、农民。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 应重视梅毒流行的快速增长,加强梅毒疫情监测,大力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干预、检测工作,规范性病诊治,加强对孕产妇的梅毒血清检测,突出重点人群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5年来梅毒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长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深圳市平湖地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该地区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平均报告发病率54.26/10万高于男性发病率44.09/10万。以性活跃人群20~39岁报告发病率为高。梅毒报告病例中,隐性、Ⅰ期、Ⅱ期梅毒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8.76%,中学文化程度者占76.99%;家居待业、工人占总构成的73.81%;梅毒患者中已婚者高于未婚者;以非户籍人口为主。结论根据该地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谭忠萍  李广鲲  姚淑华 《河北医学》2014,(10):1744-1746
目的:了解2009年至2013年5年间承德市双桥区梅毒疫情形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2009年至2013年)承德市双桥区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各类型梅毒报告发病率以及患者的人口特征。结果:2009年至2013年承德市双桥区共报告梅毒病例3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28/10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各型梅毒中以隐性梅毒居多,占总数的44.61%;报告的病例中以18-59岁居多(72.43%),用标准人口年龄构成比计算发病率,60岁以上年龄发病率高[38.34/10万(103/268635)];职业以无业(30.08%)和不详(12.28%)为主。结论:承德市双桥区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60岁以上高龄及性活跃期年龄好发是当前梅毒患者的特征,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胎传梅毒近年出现。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梅毒筛查和疫情管理,阻断梅毒母婴传播是当前梅毒控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南丹县近8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1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8年共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1660例,人群发病率为70.59人/10万,女性高于男性,病例分布各年龄组和各乡镇及各种职业。其中淋病547例人群发病率23.26人/10万。梅毒997例发病率42.39人/10万。AIDS/HIV阳性病例共116例发病率4.93人/10万,AIDS/HIV死亡共25例,人群死亡率为1.06人/lO万。15~6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89.88%。农民发病人数占40.42%。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近几年呈现平行上升较明显。结论:该县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其防治任务严峻。  相似文献   

7.
胡建国  李十月  陈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48-549,554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在湖北黄石市应用以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黄石市1998-2004年麻疹国家法定疫情统计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1998—200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41例,发病率为0.80/10万-10.7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23/10万,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发病者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以4-7岁为高发年龄组,累积发病244例,占发病总数的32.93%。职业分布以中小学生为主,共343例,占发病总数的46.29%。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分布在4—7月,冬季发病人数较少。全市三个地区都有病例报告,以C区发病率最高,为5.40/10万,其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9.52%。结论:黄石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亦有成人病例;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向春夏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采用EPI info及Exe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自然感染阶段麻疹发病2—3年一个流行高峰,年均发病率为437.9/10万,1967-1977年年均发病率为438.3/10万,计划免疫阶段年均发病率为61.0/10万,与前两个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非常显著;1951-2001年海南麻疹发病呈冬春季节高峰,计划免疫阶段发病高峰削平;海南省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5.08%,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91.14%。结论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加速麻疹控制阶段,采取以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率等策略,证实海南省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2年性病疫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公主岭市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283例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性病发病率为21.4/10万,较2011年升了2.65%,其中Ⅰ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分别上升了10.41%和1350%,尖锐湿疣上升了6.10%.男女病例数之比为0.95:1,中青年占59.37%、职业分布农民、无业人员和商业服务分别占43.46%及25.44%和10.6%.结论:与2011年相比,公主岭市性病疫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南农垦近20年法定传染病的增长态势及变化规律,为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1990~2011年海南农垦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和当年人口数、分析其发病率、构成比、平均增长速度等,比较乙类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及主要传染病种增长速度的差别。结果 1990~2011年垦区法定传染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53.70/10万,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为1996年1817.64/10万,最低为2009年96.70/10万;地区分布显示,前10年平均发病率以北部地区为主(2512.23/10万)、近10年以东部地区为主(306.38/10万)。对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比进行分析,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从1990-2007年位居首位,2008年后发病例数迅速减少,2000年呼吸道传染病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第四位越居第二,肠道传染病从第二退居第四,至2008年及以后呼吸道传染病所占比例居首位,2011年所占比例达到60.04%;重点病种分析,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淋病和病毒性肝炎呈下降均势,平均下降速度为10%和9.6 0%,梅毒呈上升均势,增长速度为12%,呼吸道传染病中除肺结核外,麻疹、百日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从农垦传染病疾病谱及变化趋势看,应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控制工作,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病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离最终的目标还很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新发病例、死亡病例,计算口腔癌的发病率、死亡率、0~74岁累积率、35~64岁截缩率等指标,标准化率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标准人口构成作为标准。结果:2015-2020年皖北地区共收集新发口腔癌病例2 602例,口腔癌死亡病例867例。口腔癌发病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世界标准化发病率、0~74岁累积发病率、35~64岁截缩发病率分别为9.37/10万、9.65/10万、7.66/10万、0.94%、12.13/10万。其中城市居民口腔癌发病率为6.21/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6.06/10万,农村居民口腔癌发病率12.42/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13.76/10万,农村居民口腔癌发病高于城市;男性口腔癌发病率11.52/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11.82/10万,女性口腔癌发病率为7.19/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7.43/10万,男性口腔癌发病率高于女性。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死亡率为3.12/10万,中国标准化死亡率为3.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口咽癌发病与死亡情况。  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口咽癌新发和死亡病例,计算口咽癌的发病率、死亡率、0~74岁累积率、35~64岁截缩率等指标,以2010年中国标准人口计算中国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RIC)和死亡率(ASRMC),以1985年Segi ' s世界标准人口为标准计算世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RIW)和死亡率(ASRMW)。  结果  于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共收集新发口咽癌病例1 020例,死亡病例404例,口咽癌发病率为3.67/10万,ASRIC为3.91/10万,ASRIW为3.12/10万,0~74岁累积率为0.37%,截缩发病率(35~64岁)为5.80/10万。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口咽癌死亡率为1.46/10万,ASRMC为1.56/10万,ASRMW为1.24/10万,0~74岁累积率为0.15%,截缩死亡率(35~64岁)为2.36/10万。  结论  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男性和农村地区。加强口咽癌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应作为皖北地区口咽癌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南省梅毒流行状况及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治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2008—2017年梅毒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调查海南省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暗娼和MSM,分析比较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2008—2017年海南省共报告梅毒病例33 759例。2008年以来,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52%。梅毒报告病例中农民占主体,11 132例,占32.97%,但农村居民梅毒知晓率最低,为55.07%;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16%,其中MSM知晓率最高,为69.53%,城市居民、暗娼、流动人口分别为69.04%,63.97%,58.97%。五类人群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宣传活动和电视,但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以网络和朋友或同伴为主。结论 海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近年出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五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方式,逐步提高人群梅毒知晓率,降低梅毒的发生率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 1990~ 1999年 10年间确诊的 84 5 8例性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结果。提示 :1性病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 (NG)、尖锐湿疣 (CA)、梅毒 (syphilis)和生殖器疱疹 (GH)为主 ,占总数的 86 .0 7%。 2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3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发展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1—201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病学趋势与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1—2019乙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 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1—2019年海南省共报告乙肝106 576例,年均发病率为130.04/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8.22%。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未分类乙肝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1%、86.03%、8.46%,慢性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与未分类乙肝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县)依次为五指山市(204.03/10万)、乐东县(184.29/10万)、文昌市(169.73/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人群,共88 758例,占 83.28%;15岁以下人群报告病例最少,共668例,占0.63%。男性总发病人数为72 777例,发病率为168.82 /10万;女性总发病人数33 799例,发病率为87.01 /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5:1,男性发病率历年均高于女性。职业中农民、职业不详、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人数居前三位,分别占42.05%、17.48%、13.19%,农民各年份乙肝发病数均最高,均占当年发病总数的40%左右。8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最多,占发病总数的9.14%,全省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 结论 海南省乙肝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防治任务严峻,应当在巩固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升成年人接种率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乙肝筛查,对乙肝患者规范诊治,加强管理,以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海南省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资料,为维持海南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08年AFP个案调查资料,应用EPIinfo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省共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118例,所有病例均为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83/10万,2008年有1例脊灰疫苗服苗相关病例。AFP病例分布在18个市(县),呈散发状态。病例及时调查率为100%、75d及时随访率为93.2%,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9.6%。结论海南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度敏感性,已连续15年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2016—2017年包头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及分布规律,找到梅毒防治重点人群,为制定全市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7年包头市上报的梅毒病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 2016—2017年包头市共报告梅毒病例为351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83/10万、44.83/10万,其中以隐性梅毒发病例数最多占2016年的68.23%,占2017年的70.88%,发病率分别为24.13/10万,31.78/10万,且呈现上升趋势,以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最少;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20~<50 岁年龄段,占报告病例总数的 60.40%;年龄在55~<75岁呈现另外一个小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 24.3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2016年的47.1%、占2017年的44.89%,其次为农民及离退人员。结论 包头市梅毒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梅毒相关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减少梅毒对公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1990~200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臻  陈少珠  陈蕊  陈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2):192-192,200
目的分析海南省1990~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1990~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5年海南省共计报告甲肝病人153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01/10万,1991年发病率最高(20.82/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5.66/10万),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点出现。各市县均有病例发生,发病率最高为陵水县(36.2/10万),最低为白沙县(3.46/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春夏为季节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5~9岁组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约为2:1。结论海南省存在甲肝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应采取在适龄儿童及高危人群中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陕西省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6年《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报表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5—2016年陕西省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发病率和构成比的差异,趋势变化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运用SPSS 19.0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16年陕西省共报告肺结核患者327 058例,其中涂阳患者92 191例,仅培阳患者2 092例,菌阴患者163 466例,未痰检患者69 309例,分别占总患者数的比例为28.19%、0.64%、49.98%和21.19%。2005年全省报告肺结核39 822例,报告发病率为108.38/10万,2016年报告肺结核21 355例,报告发病率为54.19/10万,12年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年递降率为6.11%;春季报告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数的29.07%;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为安康市(95.87/10万)、榆林市(91.01/10万)和汉中市(75.38/10万),陕南、陕北地区报告发病率高于关中地区(P<0.05)。15~<6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占全部病例数的73.69%;男女患者性别比为2(∶)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患者中居前五位的职业为农民、学生、工人、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者,分别占患者总数的63.12%、9.53%、5.16%、5.12%、5.11%。结论 2005—2016年陕西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春季高发,陕北、陕南疫情高于关中地区,学生、老年人、农民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