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验证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的替代关系,为门诊服务保障政策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中国东部某地区13个区县2007年至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度报表,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以区县为单位门诊次数、门诊费用和门诊报销金额对住院服务次数、住院费用和住院报销金额的影响。结果:门诊次数每增加1次,可以节约20元的住院费用;门诊报销金额每增加1万元,住院费用下降0.97万元;门诊费用每增加1万元,住院报销金额降低0.30万元;门诊服务并不增加住院次数。门诊对住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区县级医疗机构,对市及以上更高级医疗机构住院影响并不显著。结论:门诊服务对住院服务有一定的替代作用。疾病保障基金在分配门诊和住院的报销费用时,应当充分考虑门诊服务对住院服务的替代作用,适当地向门诊服务倾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医疗保障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程度,评价上海市医疗保险政策对AMI患者住院费用的控制效果。方法 收集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7年1月—2012年8月入院的1 869例AMI患者的住院病历首页信息和医疗保险费用信息,以住院总费用为因变量、个人实际住院报销比例为自变量、其他相关因素为控制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同时,将样本人群按政策变化时间分为两组,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评价政策变化前后的费用控制效果。结果 不同保障水平对住院费用有显著影响,提高报销比例可以降低AMI患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每增加1%,患者住院总费用减少23.80元,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总费用减少30.13元。医疗保险政策变化后,AMI患者疾病负担显著下降(P<0.000 1),但总体医疗费用无显著差别(P=0.087 4)。结论 患者实际报销比例相对于医疗保险类型是研究疾病住院费用更为精确的指标。政府应适当调整报销比例,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同时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成功治疗的活动肺结核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构成情况,为制定医保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从《结核病管理系统》中导出重庆市2019年新诊断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排除利福平耐药患者)病案,与2019年1月—2020年5月重庆市46家市/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与住院诊疗记录、收费和报销等诊疗信息和费用结算信息进行匹配后,纳入该时间段治愈和完成疗程患者11 745例,以描述性分析其直接医疗费用及构成情况。结果 直接医疗费用共8 385.66万元,自费总费用占60.69%,每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M(P25,P75)为4 517.00(2 143.95, 8 905.22)元、自费费用为2 989.12(1 305.58,5 700.14)元、医保报销费用为988.70(42.00,2 721.01)元;药品总费用占比最高(40.56%),城镇职工医保患者住院比例及各项费用较其他医保类型患者高(α'=0.008(0.05/6),均P<0.008)。全门诊和住院+门诊两种治疗方式每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M(P25,P75)分别为2 806.88(1 621.75,4 746.12)元、10 860.60(7 543.95,16 393.56)元,医保总报销比例分别为16.78%和39.64%,城乡居民医保患者每例医保报销费用中位数高于其他类型(α'=0.008(0.05/6),均P<0.008);住院+门诊治疗方式下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每例医保报销费用中位数高于其他医保类型(α'=0.008(0.05/6),均P<0.008)。结论 重庆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较高,其中自费比例较高,医保报销比例和医疗救助比例低,药品占比较高(40.56%),治疗方式以全门诊治疗为主。应积极开展实行单病种付费医保政策,提高医保患者门诊报销比例和限额,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诊疗管理。  相似文献   

4.
刘述益  曹颖  李勇   《四川医学》2017,38(11):1269-1273
目的探讨五种常见老年慢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情况,从而探索控制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的方法。方法运用2015年至2016年某三甲医院住院几种常见慢性病老年人住院费用调查的数据,选取相关指标,对几种常见老年慢性病的医疗费用负担的水平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慢性疾病中高血压患者比例最高,调查对象中患1种慢性病比例最高,高血压住院总费用最高,脑梗塞住院日均费用最高。在两种合并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合并脑梗塞住院费用最高,脑梗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均费用、日均费用最高;在三种合并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脑梗塞住院费用最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脑梗塞人均费用、日均费用最高;在四种合并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塞人均费用、日均费用最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住院费用最高。五种常见老年慢性疾病住院费用主要集中在10000~50000元区间。住院医疗费用在10000~50000元区间的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最高。结论为控制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首先应控制高血压医疗费用,做好高血压预防保健工作,减少老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减少老年患者住院率,从而减少老年慢性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同时要加强对老年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防治,走预防为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宜昌市2010—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中肺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情况,探讨合理应用新农合经费。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方法收集宜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肺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报销相关文件、宜昌市2010—2011年参合肺结核病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结算资料,经EXCEL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两年期间,宜昌市新农合共补偿了5045例肺结核患者,两年医疗总花费为14778314元,新农合总支出6608937元,患者自付8169377元,报销比例为44.72%,人均医疗费用2929.30元。2011年享受新农合报销政策的肺结核患者数增加了231例,住院人次增加了145例,住院比例增加了0.38%。新农合支出费用增加了1382317元,患者平均费用增加了653元,报销比例略有增加,增幅为4.79%。结论新农合是肺结核病患者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成为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尚需加强管理,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补偿办法。以充分发挥新农合在补偿结核病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医保与非医保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为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描述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医保与非医保慢性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构成。结果 2008—2011年医保与非医保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均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35%和8.26%,医保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7 725.97元)高于非医保患者(6 674.94元)。药品费4 142.07元(占53.61%)和检查费2 415.20元(占31.26%)在住院总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结论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仍高于非医保患者,并且住院费用的增幅高于非医保患者。因此,从控制供需双方道德风险入手,推进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是控制慢性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海南省结核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以及为当地调整医疗保险报销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海南省2020年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共包含了14个省级医疗机构,235个市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数据资料,其他相关资料来源于海南省2020年统计年鉴、卫生财务年报等,计算海南省该年度结核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本研究的病例数为11 979例,男性7 526例(62.83%),女性4 453例(37.17%)。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总计为4 320.73万元,其中门诊总费用为273.39万元(6.33%),住院总费用为4 047.34万元(93.67%);费用构成分析中,药品费用为1 790.71万元(41.44%),检查费用为885.47万元(20.49%),其他费用为1644.55万元(38.06%),每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为177.50(66.73,764.89)元;多因素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肾病患者医疗费用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医疗改革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成年肾病患者2012—2017年门诊及住院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患者次均花费和人均花费的时间趋势,并探究医疗花费变化的原因。结果: 肾病患者年均花费在2012—2017年间出现较快上涨。门诊和住院的花费上涨由不同原因导致,其中门诊年均花费的上升来源于患者年均就诊次数的增加,而住院年均花费的上升来源于患者次均花费的增加。住院花费上涨贡献最大的类别为药品和耗材,其中药品类费用上涨贡献最大,2017年次均12 524元,占当年平均次均总花费的32.4%;耗材类次均9 215元,占比23.9%。结论: 门诊年均花费的上升主要来源于肾病患者年均就诊次数的增加,药物类和耗材类费用的增长是导致住院医疗总费用上升的主要因素。治疗类费用以及医疗服务费在总花费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可能需要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县医院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统计420例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的基本构成情况,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 t 检验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0例高血压患者中,住院总费用为2260130元,其中最高为药品费用,占全部费用的67.79%;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住院费用与年龄、职业、住院天数、药占比之间存在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住院天数。结论: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控制重点应为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不合理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高血压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控制率、治愈率较低,病程长,同时,高血压又是重大的健康危险因素,可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又常与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伴随发生,这些特点导致了高血压患者的重复住院情况高于一般人群。目的 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界首市高血压住院患者的重复住院情况及其费用信息,为减轻高血压疾病负担提供线索。方法 2019年2-6月,收集2016-2018年安徽省界首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报销系统内所有住院患者和安徽省界首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内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程序把2016-2018年所有高血压建档居民与2016-2018年新农合报销系统内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匹配合并,筛选出高血压住院患者。分析新农合报销系统内高血压患者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例如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住院次数分布情况,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次序患者住院流向情况,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流向、住院次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流向、住院次序患者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界首市18个乡镇2016-2018年使用新农合医保报销的高血压住院患者27 092例,共66 008例次。2016-2018年,12 536例(46.27%)患者住院1次,6 071例(22.41%)患者住院2次,8 485例(31.98%)患者住院≥3次。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住院次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次序患者住院流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高血压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5±6.7)d。男性高血压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女性 (t=5.10,P<0.05)。不同年龄、住院流向高血压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49、737.92,P值均<0.05)。所有高血压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总费用为(4 790.1±2 587.8)元。在新农合系统所列出的5个项目中,药品费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简称药占比)为(29.6±16.7)%,检查费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简称检查费占比)为(17.0±11.7)%,治疗费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简称治疗费占比)为(12.9±16.2)%,材料费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简称材料费占比)为(7.2±14.2)%,手术费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简称手术费占比)为(3.6±10.8)%。男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药占比、检查费占比高于女性,手术费占比、材料费占比低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住院流向、住院次序的高血压住院患者住院总费用、OOP占住院总费用比例、药占比、手术费占比、材料费占比、检查费占比、治疗费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重复住院概率较大,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流向的高血压患者重复住院情况不同;且在新农合系统所列出的各项住院费用中,以药品费为主,检查费次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前后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化,探索医疗价格体制改革对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分析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筛查某院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5种常见病种住院费用及费用构成,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后各病种人均住院费用较前上涨,医疗费用结构发生变化,手术费、护理费大幅上涨。结论: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各病种住院费用构成逐步合理,但在抑制药品费、材料费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调查青岛市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7个自然村的3700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③结果 青岛市农村居民门诊次均就诊费用中位数是24.39元,患有慢性病的居民、有残障的居民次均就诊费用较高,文盲、半文盲组居民的次均就诊费用低于其他组。居民因病住院的直接费用中位数:乡镇卫生院653元、县级医院2075元、市级医院3476元。居民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是否患慢性病及有无残障等。④结论 青岛市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基本合理,居民医疗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市区居民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了解青岛市市区居民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 根据青岛市居民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 ,采取整群抽样法 ,抽出 1 5个居委会 ,再于每个居委会内进行随机抽样 ,共抽出 3 2 0 0人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 青岛市市区居民的门诊次均就诊费用的中位数是 85 .0 0元 ,患有慢性病的居民、有残障的居民、女性病人、公费及公费为主病人的次均就诊费用较高。住院病人费用中位数为 3 60 0 .0 0元 ,年龄与病人的住院费用呈正相关关系 (r=0 .356 ,P <0 .0 0 5)。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职业及医疗保障方式等。④结论 青岛市市区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受多种因素影响 ,应改革医疗保健制度 ,以满足居民就诊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肺结核患者在门诊确诊前及治疗过程的直接医疗费用及构成,为完善结核病医疗保障政策,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追踪研究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各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的门诊中确诊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法设计《广州市肺结核疾病负担研究调查表》,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医疗费用调查表》、《治疗情况调查表》三部分,由患者本人在各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的门诊完成现场问卷调查,由各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追踪管理并根据患者诊治情况填写《医疗费用调查表》及《治疗情况调查表》,了解肺结核患者的社会经济情况、确诊前及治疗过程的各项直接医疗费用。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门诊直接医疗费用及构成的差异。结果(1)共纳入肺结核患者950例,年龄(43.28±15.13)岁。男性占64.6%(614/950),女性占35.4%(336/950)。初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占41.8%(397/950),初治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占58.2%(553/950),复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占8.0%(76/950)。(2)经追踪研究,肺结核治愈患者占96.8%(920/950),死亡占0.3%(3/950),失败占1.4%(13/950),失访占1.5%(14/950)。(3)920例治愈肺结核患者的门诊直接医疗总费用为(5 546.16±2 758.72)元,其中检查费占49.06%,药费占47.70%。确诊前费用为(809.20±352.59)元,占总费用15.58%;治疗期间门诊费用为(4 385.82±1 787.97)元,占总费用84.42%。支付方式中自费占61.01%,医保支付占27.83%,政府减免费用占10.38%。(4)无论是门诊确诊前还是治疗期间直接医疗费用,均有复治者高于初治者,病原学阳性者高于病原学阴性者(P<0.05),本地户籍者与外地户籍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肺结核患者确诊前直接医疗费用较低,治疗期间直接医疗费用较高,医保及政府减免费用比例较低,建议结合患者实际治疗情况扩大政府减免项目范围,降低结核病患者医疗负担,遏制结核病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省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自付比例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医保支付制度的完善提供信息。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出院记录的参保恶性肿瘤患者10 527人次,在信息系统中收集一般社会人口学与费用等相关资料。计算自付比例与各部分费用的构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付比例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患者住院自付比例中位数为20.11%,在2011年至2014年保持平稳。患者住院自付比例主要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是否公务员、是否退休、医院级别、住院费用、住院周数、药费构成比、一般医疗服务费构成比、治疗费构成比、检查化验费构成比及肿瘤类别。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自付比例控制平稳,自付比例的差异能反映补偿政策的倾向,应以医院级别为主要着眼点进一步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指数法分析在海南省某医院业务收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医院收入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掌握医院业务发展和收入变化趋势,为医院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应用指数法分析海南省某医院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用直线回归法预测2009年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结果:2005年比2006年病人数增长了11.21%,医院业务收入增加了5859.51万元。人均费用降低9.44%,业务收入减少5120.74万元,两项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医院收入增长1.52%,绝对额增长738.77万元。用直线回归预测2009年医院门诊量达到1316.66千人次,住院人数达到40.85千人次,业务收入将达到76007.87万元。结论:医院应通过努力提高门诊量,带动住院量增加,同时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拓展新农合农民医疗需求市场。应用直线回归法预测的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7.
马婧  徐爱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8):3518-3522
目的 了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的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 利用2016年7—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开展的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行为试点监测数据,选取6个月连续监测到的高血压患者1 595例为研究对象。监测内容包括: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比较4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 1 595例高血压患者中,1 565例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为98.1%,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城乡居民医保者分别为896、88、467、114例。不同医保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的高血压患者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的门诊次均总费用、门诊次均自付费用、住院次均总费用、住院次均自付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高血压患者门诊就诊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城乡居民医保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比例分别为47.7%(299/627)、68.5%(37/54)、84.6%(154/182)、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保类型高血压患者住院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高,但未能实现全覆盖。参加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的高血压患者对门诊卫生服务的利用度较高,参加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医保的患者门诊服务利用度仍需要增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