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临床上常见一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且无咳痰能力的患儿 ,除给予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外 ,通常还配以吸痰等辅助措施。此类患儿特点是 :年龄小 ,多在3岁以下 ;呼吸道狭窄且粘膜娇嫩 ,耐受能力较差、痛觉敏感等。对于此类患儿 ,如果使用普通的吸痰管 ,则患儿的不适感强烈 ,且容易损伤呼吸道粘膜、甚至出血。为此 ,我们在实践中试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管给患儿吸痰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患儿的痰液粘度为“稠” ,则所需要的负压吸引力相对较大 ,约 0 .0 4MPa ,则采用吸痰器衔接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管的方式进行吸痰 ;如果患儿痰液为…  相似文献   

3.
4.
5.
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途经之一,高热病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如头皮针细输液管内产生小气泡,会使患儿精神紧张,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2006-05,我科部分患儿在静脉输液时头皮针细输液管中产生小气泡,经正确处理后得到满意解决。现将56例静脉输液头皮针细输液管内产生小气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排气后往往把头皮针挂在输液架上或输液钓钩上。有时钓钩比较高,护士操作不方便,动作不流畅。笔者通过在临床上不断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个放置头皮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材料我们采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是江西锦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连接头皮针的软管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给药途径。教科书中未具体规定成人静脉输液选择何种型号及规格的头皮针,而临床上成人输液常选择07号头皮针。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依据,护士对头皮针型号的选择随意性较强。本文拟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两种长短不同规格的头皮针与输液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型头围固定法在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S型头围固定法)和对照组(采用常用的三条胶布固定法),观察其返修率及重新穿刺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返修率及重新穿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S型头围固定法不仅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还可增加患儿活动的随意性,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腰椎穿刺术(腰穿术)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技术,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颅内感染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有学者对新生儿腰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代替传统腰穿针,取得较好效果[1].我们把该项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腰穿,也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97-199
目的:研究单手送管法在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一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将我科8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婴幼儿按照输液号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单手送管法。比较两组患儿在留置针静脉穿刺中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一针穿刺成功率(85.00%)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单手送管法提高了婴幼儿的静脉留置针一针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唐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154-156+159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新生儿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Ⅰ度静脉炎4例,无Ⅱ度以及Ⅲ度静脉炎者。对照组中,Ⅰ度静脉炎6例,Ⅱ度静脉炎6例,Ⅲ度静脉炎2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8.00%(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开展综合护理,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The spectacular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since the 1960s allowed a drop in neonatal mortality of very-low-birth-weight (VLBW) infants from 50% to less than 15% in the last decade.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婴幼儿睾丸肿瘤少见 ,我院于 1989年~ 1999年共收治 7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婴幼儿睾丸肿瘤 7例 ,左侧 4例 ,右侧 3例 ;年龄 6月~2 .5岁 ,平均 1.7岁 ;病程 7d~ 2年。临床表现 :阴囊无痛性肿块 5例 ,腹股沟肿块 1例 ,阴囊空虚。B超发现左侧盆腔肿块 1例。透光试验阳性 4例 ,阴性 1例。术前 1例行尿HCG检查阴性 ,7例均未行甲胎蛋白 (AFP)检查。术前 6例行B超检查均为非均质性肿块 ,其中 1例有同侧腹股沟及腹膜后多发性淋巴结转移并有左骼外静脉 ,左股静脉部分栓塞。 7例均行患侧睾丸切除 ,其中 1例精原细胞瘤 ,由于已有淋巴结转移和  相似文献   

18.
贺万香  李瑜  刘菊芳 《吉林医学》2010,31(19):3152-3153
目的: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以1~14岁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特征,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合适的护理干预后患儿对静脉输液不合作情绪明显降低,提高了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小儿在静脉输液时可以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时比,探讨丙泊酚TCI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小儿,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TCI组(P组,n=15)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n=15).P组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4μ/mL;S组吸入2.5%七氟醚.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开始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术毕停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的意识状态以及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麻醉诱导时的最低平均动脉压(MBP)低于S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较少;S组在手术开始后最高MBP高于P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都较低,但P组患儿拔管后10min的OAAS评分高于S组.结论 丙泊酚靶控榆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