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的骨与关节缺损的外科技术.方法:25例骨肿瘤患者采用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置换12例、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10例和复合胫骨上段的全膝关节置换3例.假体柄和异体骨、宿主骨界面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10例骨肉瘤和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各接受6次大剂量静脉化疗.结果:25例患者随访36~112个月,平均64个月.术后无感染,无皮瓣坏死,1例股骨下段骨肉瘤术后关节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1例局部复发后截肢,1例股骨下段骨肉瘤患者于手术后37个月死亡,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25个月和33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为无瘤生存.本组患者术后无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2例股骨上段大转子部异体骨部分吸收,Trenberg征阳性.异体骨和宿主骨连接部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Enneking保肢术后功能评价标准,21例患者得分为17~27分,平均23.4分.2例胫骨上段肿瘤术后膝关节伸直缺失15°~20°.结论: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移植具有人工关节和异体骨两者优点的相加作用,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固定假体柄和异体骨、宿主骨界面符合异体骨愈合的特点,能满足患者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物型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重建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中期疗效。 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在我科接受股骨近端肿瘤切除、生物型APC重建的15例患者资料及病理结果;术后第1、3、6、9、12月及之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功能随访评估。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骨-骨界面愈合情况及大转子骨吸收情况;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及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估患者关节功能,采用查体评估患者外展肌肌力。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25.1岁(17~56岁);平均随访时间32.8月(18~48月);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4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2例,骨母细胞瘤2例,尤文氏肉瘤1例。15例患者异体骨-宿主骨界面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9月;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感染、异体骨-宿主骨愈合处骨吸收、髋关节脱位、异体骨超敏反应、髋臼磨损及肿瘤复发和转移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以钢丝环扎术固定。术后6例患者出现大转子骨吸收。15例患者平均MSTS评分和HHS评分,术前为11.3分(7~15分)和47.3分(40.3~58.5分),末次随访时为26.1分(24~29分)和80.1分(66.2~92.7分)。结论 生物型APC应适用于年龄轻、预期生存时间长及术后功能要求高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2例,采用动力髋部螺钉(DHS)12例,重建钉8例,伽玛钉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5例;假体置换术组28例,全部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8~24个月.结果 内固定组优良率为62.5%,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肢功能优良率为89.3%,假体置换术组优良率较高.结论 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应尽可能行人工假体置换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8年5月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9例,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经济能力,按骨折的Vancouver分型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或股骨假体翻修手术.结果 术后8例患者获得8~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78分.结论 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手术中扩髓导致应力集中、假体力线不正、术后早期不恰当运动等因素有关,术后半年内是发生骨折的危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兼顾骨折、假体、骨量等多方面因素,根据骨折的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假体稳定、骨折愈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肿瘤瘤段切除+定制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在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sⅢ级患者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活检确诊的29例四肢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瘤段切除+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保肢治疗.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19~85岁,平均39.66岁.发病部位:肱骨上段6例,股骨上段5例,股骨下段12例,胫骨上段6例.Campanacci’s分级均为Ⅲ级.术中行肿瘤边界外切除受累骨与软组织,距肿瘤边缘3~5cm平面行截骨,安装人工假体,重建关节功能.假体柄和宿主骨界面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其中胫骨上段瘤段切除的患者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转位修复胫骨上段软组织缺损.术后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83月,平均36.62月.其中28例患者手术切口Ι期愈合,1例患者引流管口形成窦道,经行清创术后愈合.患者MSTS功能重建评分为12~27分,平均23.10分;患者肢体功能优16例,良11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10%.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局部复发,1例于术后2 a内死于肺转移.结论肿瘤瘤段切除+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作为Campanacci’s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保肢治疗方案.术前注意正确选择适应证、个体化设计假体,术中给予坚强固定并注意软组织重建方式,可预防并发症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万仑  刘仲前  吕波 《四川医学》2009,30(8):1259-1260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相应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人工髋置换术中、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13例患者。按Van.couver分型A1型4例采用钢丝环扎固定;B1型4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132型3例采用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B3型2例骨折采用长柄假体翻修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钢丝固定术,同时做髓腔内松质骨粒植骨,提高假体柄固定的强度及股骨侧皮质骨骨量。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未发生断端骨质吸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局部感染等。骨折断端及结构植骨处均骨性愈合。患者术后卧床时间1—4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升高,患肢无疼痛、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结论Vancouver分型综合包含了骨折的位置、骨折的稳定性、假体的松动情况、股骨近端的骨量。因此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其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B2和B3型骨折患者,应注意骨折周围、髓腔内外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12例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骨骼质量不同,分别采用长柄非骨水泥假体翻修结合异体骨结构性植骨,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钢缆钢板和LISS钢板等进行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7.5年.9例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未出现假体再松动征象;1例因为感染难以控制而取出假体;1例LISS钢板固定失败;1例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 手术治疗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关键是长柄股骨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结构性植骨和牢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定制型股骨近段假体的骨水泥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股骨近段大段骨缺损及定制型股骨近段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柄长的股骨近段假体柄植入髓内后对股骨-骨水泥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股骨近段130 mm骨缺损不同髓内柄长度(140 mm、120 mm、100 mm、80 mm、60 mm)的定制型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肢单足行走进行负荷加载,分析股骨-骨水泥的应力分布.结果 骨水泥应力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加,在假体柄末端附近达到最大值.当髓内柄长度为140 mm时,骨水泥层内、外侧最大应力值分别为2.5 MPa和5.5 MPa,均小于骨水泥自身强度,可以有效避免因高应力而导致骨水泥的碎裂.结论 股骨近段假体髓内柄要有足够长度,以减少骨水泥所受应力,防止因骨水泥碎裂而出现假体松动.对于股骨近段130 mm的骨质缺损,采用髓内柄长为140 mm骨水泥型股骨近段人工假体重建能够有效减少骨水泥层压力,从而避免因骨水泥发生疲劳碎裂而导致假体松动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3例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1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3例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骨折者1例未愈合,1例愈合,7例手术治疗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B2型骨折使用非骨水泥柄假体,B1型和C型骨折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  相似文献   

10.
彭文学  李雪红 《吉林医学》2012,33(35):7719-77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按Vancouver分型,其中,B1型3例,B2型1例。1例B1型采用钢丝环扎固定;2例B1型骨折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自体髂骨混合植骨;1例B2型保留假体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钢丝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4例患者骨折达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术后感染。随访Harris评分比术前明显提高,平均82分,所有患者均可下床行走。结论:假体选择不当、术中追求假体与股骨皮质紧密配合强行击入假体柄、外伤等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自体髂骨混合植骨不但能提供良好的固定支撑作用,而且长条异体皮质骨作为生物接骨板恢复假体周围骨折骨量并且没有应力遮挡效果,可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有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段异体骨移植在股骨肿瘤扩大切除后缺损重建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共30例患者.均行股骨肿瘤保肢手术并采用大段异体骨重建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结果 22例患者获得随访,8例患者失访.10例患者死于多发转移.12例存活的患者随访时间为20个月至7年,平均随访时间4.2年.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异体骨位置良好.6例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其中有5例发生应力性骨折,1例患者发生深部感染.2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1例患者局部复发.所有患者中未发现明显的排斥反应.结论 大段异体骨移植能够获重建股骨肿瘤后较大的骨缺损,满足了部分股骨肿瘤保肢治疗的需要,是股骨肿瘤保肢治疗中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12例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骨骼质量不同,分别采用长柄非骨水泥假体翻修结合异体骨结构性植骨,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钢缆钢板和LISS钢板等进行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7.5年。9例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未出现假体再松动征象;1例因为感染难以控制而取出假体;1例LISS钢板固定失败;1例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手术治疗温哥华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关键是长柄股骨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结构性植骨和牢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髋7例,半髋69例),分析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时间及康复训练远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6~48个月,平均27.4个月的随访,1例在术后22个月死亡,1例术后26个月死亡.其余X线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无假体松动及骨折不愈合,Harris评分91.8分,优良率为93.6%.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早、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03-105+109
目的分析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观察组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锻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假体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远端固定均能取得到显著疗效,但相对比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生物型股骨假体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心肺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40-1241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2005年7月收治四肢骨巨细胞瘤38例,股骨远端7例,股骨近端3例,胫骨近端8例,肱骨近端5例,桡骨4例,胫骨远端3例,尺骨4例,指骨4例。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11例,刮除后植骨内固定12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3例,单纯切除不重建12例。结果: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1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刮除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对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杜正根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29-30
目的比较分析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移位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GardenⅢ型和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组,骨水泥组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治疗,非骨水泥组则采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的主要指标有:手术时间、术中的失血量、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假体翻修率及病死率等。结果骨水泥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5.8±7.3)min,非骨水泥组为(48.1±7.9)min,两组差异明显(P〈0.05);骨水泥组的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41.3±121.7)m L,非水泥组为(228.6±120.4)m L,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髋关节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病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非骨水泥组有12例发生并发症,多于骨水泥组8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髋臼磨损;非骨水泥组有2例翻修,多于非骨水泥组1例。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移位型,非骨水泥组在手术时间上占有优势,骨水泥组在并发症方面占有优势,其他方面则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丢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提高THA手术疗效,有效指导临床。方法 83例THA及股骨头置换患者,年龄16~83岁,平均61.16岁。按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不同分组,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THA术后股骨柄假体及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以对侧作为对照,得出骨丢失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对术后BMD变化没有影响。结论 ①DEXA可以定量性的判定THA术后假体周围的骨量丢失,用以预测假体松动或关节不稳。②尽管THA术后假体周围BMD的改变与性别、术时年龄、股骨柄假体形状、股骨柄的长度、手术入路、THA病因诊断、是否用骨水泥固定、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等无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假体手术操作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42例人工全髂关节置换翻修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2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X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I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的远期,并且以髋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柄-骨固定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生物力学意义.方法 选用股骨标本和股骨柄假体,分别行薄层CT扫描,保存断层扫描图像.将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人Mimics软件,进行灰度阈值调整、区域分割后,重建两者的三维模型,并模拟髋关节置换术进行装配.股骨体内腔与股骨柄之间定义为面-面接触关系,在Free form软件中对各模型铺面处理后以IGES格式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采用十结点solid 185单元进行网格划分,选择人体45%步态相模拟人体攀爬楼梯工况,分析相应的y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以及界面接触压力、磨擦应力和相对滑动位移.结果 所构建的面-面接触连接、界面划移的非骨水泥型髋假体-骨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客观反映假体-骨界面的真实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还原性良好,可以满足有限元分析的需要.结论 构建的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骨固定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骨固定界面骨改建、骨整合的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20.
杨二平  彭昊  杜远立  梁杰 《海南医学》2016,(9):1436-1438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长柄股骨假体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5月至2014年9月应用非骨水泥长柄股骨假体行股骨侧翻修结合钢丝或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治疗的Vancouver B2和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2型8例,B3型9例.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行髋关节功能评估,采用Beals和Tower标准行影像学评估,并记载随访时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1.7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68.2分,所有骨折均愈合,4例股骨柄下沉不超过10 mm,无假体松动表现.影像学评估按照Beals和Tower标准,其中优8例,良5例,差4例.结论 加长型非骨水泥型股骨长柄假体加钢丝或环抱器能为骨折愈合提供较好的初始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