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在提高ICU病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开展品管护理活动前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科内现存的管理缺陷,确定品管小组。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ICU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护士工作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ICU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丁剑慧 《大家健康》2016,(7):210-211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 ICU 多重耐药菌(MDROs)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我科开展了一次名为“无缝圈”的品管圈活动,以降低医院感染、MDROs 感染发生率为主要目标。结果:2015年病原菌检出率、MDROs 感染率低于2014年,病原学标本合格、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MDROs 感染患者隔离率高于2014年(P <0.05)。结论:在 ICU 中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感染防控水平,降低 MDROs 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参与管理意识的提升,进而达到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目的。方法:2011年6月起科室以小组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4个月为一个品管圈活动周期,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每轮结束进行总结和推广。结果:全科护理人员共开展7个品管圈项目。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的知晓率为100%,参与率98.6%,项目完成5项,品管圈目标达标率71%,成果临床应用率8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使其在护理的质量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促进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参与管理意识的提升以及缩减了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达到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方法以儿科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管理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每月固定为一个品管圈周期,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对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儿科在护理人员中共开展10个品管圈项目,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管理的知晓率达95%,参与率65%,项目完成7项,品管圈目标达标率70%,成果临床应用率60%。结论品管圈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品质管理圈(品管圈)管理方法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了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笔者对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10月在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实行品管圈工作模式,对照组60例按常规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人工气道的堵管率、非计划拔管率及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人工气道的堵管率、非计划拔管率和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33%、10.00%和88.34%,与对照组的23.33%、18.33%和7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人工气道堵管及非计划拔管方面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ICU综合征是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从多元文化护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改善监护环境、减少紧张气氛、消除语言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做好基础护理、保障患者的睡眠、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做好心理护理等,根据不同的社会结构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提高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并与多种学科、多方面文化相结合,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7,(3):303-307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开始在全院45个护理单元从"试点病房"到"全面推广"开展品管圈活动,到2015年1月共组建30个圈。两组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2013年6~12月内科、综合科、外科住院部30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效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5年6~12月上述的30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30个临床科室的整体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同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较好地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精神病病人生活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由10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采用鱼骨图分析造成生活护理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并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结果 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经品管圈活动后的精神病人对生活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是改善病人对生活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并能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区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调查病区管理中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住院患者床旁护理落实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率、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等项目,每项活动发放100份调查表,其分数作为活动前组;2011年6月—2012年4月开展上述内容的品管圈活动,活动结束后每项活动发放100份调查表,其分数作为活动后组,前后两组的分数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后组住院患者床旁护理落实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率比活动前组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活动后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和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率虽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和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病区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改进,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与戴明环(PDCA循环)联合应用的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3年7月选取8个试点科室开展QCC活动,以PDCA循环为基础进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后在全院推广,至2015年6月全院45个护理单元全部开展QCC活动。本研究随机选取活动前2013年1-6月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活动后2015年7-12月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全院45个护理单元现已成立68个QCC小组,完成活动目标值设定的有65个,达标率为95.59%,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有51个,形成长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开展QCC活动后全院在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知晓率、护士技术操作水平方面明显高于活动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由活动前2.33%降至0.83%;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5.33%增至97.83%,增幅达2.50%,实施前后比较,U=3.226,P<0.05;实施QCC活动前后对2组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品管圈与戴明环在护理工作中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增强护士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并逐步改善质量管理机制,开创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新局面,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品管圈是现代护理质量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有力保障。本文从品管圈的概述、品管圈在护理中的实施方法以及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新的思路平台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在小儿重症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品管圈护理,对两组患儿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护理技术、护理态度、病室环境、医患交流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并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技术、护理态度、病室环境、医患交流四方面的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护理质量,改善了患儿的预后,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次主要对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护理的水平和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 ICU 人工气道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行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 <0.05)。结论: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值得于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芳 《铁道医学》2013,(11):865-86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作者通过品管圈管理模式,使全科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的供应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在开展品管护理活动前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科内现存的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确定品管圈小组。对照组为护理文件书写改进前。观察组按照成立品管圈活动后,改进护理文件书写管理,分析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给予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ICU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得到明显降低,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开展品管圈后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率为3.1%,品管圈开展前为11%。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ICU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实施有效的监控。各质控小组每周有针对性的督查,并将反馈问题集中讨论分析、整改。结果本科各种制度的落实、病房安全、技术操作、专科护理、物品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等,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结论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是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改进的先决条件,在ICU中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有效控制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工作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本院护理部专门设立护理质量评估项目,护理人员自发地以护理科室组圈,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十大基本步骤,进行计划、执行、评估和处置。结果:护士能够自我提高护理水平和效率,实施品管圈活动6个月后,护士个人护理投诉、医用耗材使用都有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推动了医院的整体运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既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增强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9.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连的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圈员自愿、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性从事各种事物的完善活动。我院“快乐天使圈”,以“减少病人输液过程中的抱怨”为题,运用“品管圈”PDCA程序,实施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活动(品管圈活动)小组在我院ICU设立的价值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2例脑干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活动小组成立前后为时间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小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为0,有创通气时间为(8.15±3.16)d;对照组患者再插管率为11.1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78%,有创通气时间为(12.82±3.49)d,两组再插管率和有创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而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6/36),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89%(1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100.00%(36/3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83.33%(3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100.00%(36/3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77.78%(28/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可明显减少脑干出血患者的气管插管再插管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