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式吸入染毒装置,是研究分布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以吸入方式进行染毒所必需的实验设备。我室为开展工业毒物中毒防治的实验研究,自1972年起,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自行设计和研制了一套简易的动式吸入染毒装置。该染毒装置主要由两个有机玻璃动式染毒柜、空气调节净化系统和毒物浓度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设计与构造 (一)染毒室与染毒装置布置 染毒室分为空调室和控制室两部分。空调室内装设窗式空调器、轴流式事故排风扇,染毒柜、通风管道和净化系统。配电  相似文献   

2.
动式吸入染毒中毒柜中毒物浓度,在动物染毒期间需要经常进行测定。国内目前比较先进的办法,用注射器从中毒柜中取出一定量的毒气后,用人工的办法,将毒气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慢性染毒实验,每天需要给动物染毒6—8小时,如每小时测定一次,则需要6次,如每半小时测定一次,则需要测定12次,这样就需要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浪费人物力较大,为加速四化的步伐,急需进行改进。经我们反复实验,采用自动进样方法代替手工进样方法,进行测定,初步得到较为深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于1979~1982年通过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氯乙烯危害,为修订我国厂房空气中氯乙烯最高容许浓度提供科学依据。动物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300只和昆明种雄性小鼠160只,均分为吸入氯乙烯10、100及3000ppm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染毒6小时,每周6天,大鼠染毒18个月,小鼠分别染毒8和2.5个月。实验采用动式吸入染毒,用气相色谱仪监测染毒柜内氯乙烯浓度。动物染毒前、后期测定10项指标,并于染毒后分批处死动物,做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苏联现行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但近来有越来越多的报导说明二氧化硫在最高容许浓度水平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为了审查现行二氧化硫卫生标准的依据,作者按照现代关于制订有害物质在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标准的方法学观点和适当的研究方法,测定了该毒气的毒性参数。实验用1,650只大鼠,每组6~10只,用容量为200升的动式中毒柜吸入染毒,浓度用自动化系统控制。一次急性染毒时间为4小时;慢性实验持续进行4个月(每周染毒5次、每次4小时)。实验开始后第15、30、60、90和120天观察实验动物。二氧化硫的影响是根据动物全身和个别器官或系统的机能指标来进行评价的。毒物作用的全身反应综合指标用存活率、中毒的临床表现、动物体重的增减、体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工作能力、定向反应的准确性。个别系统功能方面记载动物周围血液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实验需求,研制一种简易气体动式染毒装置.方法:染毒装置由水箱、配气箱、染毒盒和排气瓶4个部分组成.使用有机玻璃板制作箱体,利用排水法精确配气,利用重力作用和调节阀调节气流大小.结果:该装置设计简单合理,经实际使用,染毒效果良好.结论:该简易气体动式染毒装置成本低廉、制作简单、配气精确,可以重复使用,能够满足动式染毒实验需求.  相似文献   

6.
高效氯氰菊酯动式吸入染毒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农药连续动式染毒的方法,为开展农药毒理学2~4阶段试验创造必备条件。方法试验以液体农药(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用2种浓度的稀释液进行雾化,在雾化过程中的3个时间段,于实验动物呼吸带水平设4个采样点,用多孔玻璃板吸收管采样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定量,对染毒柜内的农药浓度进行测定。进而考察连续动式吸入染毒试验过程中农药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低剂量染毒组平均浓度为(99±24)mg/m3,高剂量染毒组平均浓度为(850±183)mg/m3。平均温度为(24.9±1.5)℃。平均湿度为(35.5±3.5)%。结论各个采样点平均浓度比较接近。表明染毒柜内低、高剂量毒物浓度的均匀性、稳定性比较好,达到连续动式吸入染毒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在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症是公认的慢性中毒指标,传统看法认为苯中毒早期主要影响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引起粒细胞减少症。但是,苯中毒致免疫学和遗传毒理学指标变化均表明淋巴细胞早期受累。我所以往实验观察到苯中毒早期白细胞核酸萤光改变淋巴细胞比粒细胞更显著。为了观察慢性苯中毒对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进行本实验研究。 方法 (一)动物和染毒 健康日本大耳种白兔26只,体重2.3公斤左右,随机分成三组,两染毒组各10只,对照组6只。每天放入动式染毒柜中4小时,每周6天,共18周。动式  相似文献   

8.
铜染毒白兔血液及组织器官微量元素分布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研究了铜染毒对大耳白兔的生长情况及血液、组织器官中微量元素分布情况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组和染毒组,每日清晨在染毒组动物水源中加入40mg的铜,连续饲喂7周。结果表明,染毒组动物体重明显下降,两组动物体重增长率呈交替上升。染毒组动物血液及各组织器官中铜含量明显上升,其中肝脏、肠、肾脏和血清中呈极显著性变化,由于元素交互作用影响,锌、铬、锰和硒等其他微量元素也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单一元素染毒将引起生命体内整个微量元素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动式吸入染毒,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保持染毒装置内,恒定适宜的流量、压力、化学物质的剂量准确、分布均匀和稳定,适宜的温湿度和氧分压,自动监测和各实验参数自动记录,一直是国内吸入染毒技术急待解决但至今尚未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经过十几年反复研究,通过应用仪器、仪表、恒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及科研的需要,我们从上海、辽宁引进、设计安装了一套2m~3土木结构动式染毒柜,供气态或易挥发的液态毒物经呼吸道吸入染毒. 本装置的结构与一般动式染毒系统相同,由染毒柜、机械通风系统和毒物发生系统组成,但其染毒柜为土木结构,内壁用瓷砖.我们的改进主要有:一、为使毒物浓度均匀和稳定,把长方体柜改为八棱柱体柜,减少无效体积;进风口加搅拌风叶,出风口改用阀门调节,放动物的托盘设有通风孔.二、为降低噪声,通风机外移室外,并改用塑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吸入原油蒸汽对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吸入原油蒸汽对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顾君一,胡迎青,许志祥,蓝之荣,马建良有关原油蒸气对人体氨基酸代谢影响的报道甚少。我们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动式染毒,复制大鼠模型,分析大鼠血浆中各种游离氨基酸,以探讨原油蒸气对血浆氨基酸水平的影响。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ADB对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检测化学品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强度,为亚急(慢)性毒性试验提供剂量选择的依据。方法将3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只,给予250mg/ml的TADB混悬液;对照组10只,给予一定量的植物油。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观察染毒后14 d内动物的反应、体重变化和死亡情况。实验结束后对其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且染毒组实验动物体重增长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出现中度肝细胞肿胀,伴有肝窦及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其他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TADB的雌、雄性大鼠LD50均5 000 mg/kg,属于微毒物质。  相似文献   

13.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0.41%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氟醚菊酯.右旋胺菊酯杀虫气雾剂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4%、10%、5%溶液,雾化气体输入染毒柜进行动式吸入染毒,进行21 d的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观察染毒后动物的一般表现、体重,测定血细胞指标(WBC、RBC、HGB)、血液生化指标(ALT、AST、Cr、BUN、ChE)、脏器系数并进行大体解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动物染毒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肝组织有轻微的病理改变,而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动物染毒后无明显变化。SD大鼠的21 d亚急性吸入最小作用浓度(LOEC)为2 245 mg/m3(4 h/d),最大无作用浓度(NOEC)为1 297 mg/m3(4h/d)。  相似文献   

14.
PAN是污染空气由于光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产物,为了评价PAN的毒性,作者对大鼠吸入PAN的急性、亚急性和亚慢性的毒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文献中臭氧的毒性资料进行了比较。在动式染毒柜内进行染毒,PAN气体按一定比例混以氮、氧和过滤空气,用气-液色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气混合污染对高血压(SHR/NCrl)大鼠呼吸道菌群健康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模拟现实大气污染及混合气体染毒,建立急性暴露于大气污染的低、中、高浓度的动物模型,对染尘染毒前后SHR大鼠口咽部及呼吸道黏膜生物菌群的分布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对其呼吸道微生态变化的趋势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染尘染毒后SHR大鼠的需氧菌、厌氧菌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1.8%和20.7%,高于染尘染毒前的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厌氧菌的检出率中,染尘染毒前SHR大鼠呼吸道内未检测出破伤风杆菌(Tetanus bacillus)和死亡梭菌(Fusobacterium mortiferum),而染尘染毒后分别在28只、5只SHR大鼠中分别检测出此两种菌;厌氧菌属中的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 spp)检出率为53.1%与染尘染毒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染毒后需氧菌中的条件致病菌数量开始增加,检出率也随之上升。检出结果表明,染尘染毒后机体内菌群数量和种类发生了变化。结论 PM_(2.5)作为有害物质的载体,当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内时,会引起机体呼吸道正常菌群的紊乱,使致病菌易于定植且检出率上升,影响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实验动物环境是指将动物饲养在人为的有限空间,并按照人们的意志进行生长、繁殖、实验的一个人工的特定场所。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外的周围环境为外环境,以内为内环境。外环境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空气或其他方式进入室内,造成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的污染,较强的噪音和震动也可传入室内。因此,实验动物室应尽可能远离各种污染源,并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为了保证稳定的实验动物质量获得具有重复性与可靠性的动物实验结果,笔者认为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大鼠吸入NiO气溶胶的实验结果。NiO的负荷是经化学分析测定的,以确定实际的沉积百分率。制备呼吸性NiO气溶胶并送进染毒室。用光散射法连续监测染毒室中NiO气溶胶浓度,用等动力法经玻璃滤料吸入空气,每隔一天用重量法加以测定。气溶胶的粒径分布,使用Andersen级联冲击器测定。进行了三个不同的接触实验。实验动物为Wistar雄性大鼠,每天接触NiO气溶胶6~7  相似文献   

18.
染毒室容积为0.17m~3,蒸气发生加热器用自动控温仪保持恒温。风速0.25~0.5m/sec,相对湿度50~77%。气温一般高出工作室温1~4℃,受蒸发温度与外界气温影响。试测表明:十二烷基苯在常温常压下挥发极微,在室温28±1℃、平均风速0.29m/sec的条件下,平均蒸气量为26.4μg/cm~2·h,基本上解决了低挥发性有机物(液相)经呼吸道动式染毒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动式吸入苯并[a]芘(B[a]P)染毒途径建立小鼠肺癌模型。方法选用96只SPF级C57BL/6J小鼠,18~20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实验组动式吸入染毒途径给予10.0μg/m~3B[a]P,6 h/d、5天/周,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处理。于染毒第13周和25周,随机抽取24只小鼠处死,解剖肺脏并观察肺癌形成情况。染毒期间,每周采用活性炭管法采集染毒柜内气体,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B[a]P含量;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全血中(7R,8S)-二羟基-(9S,10R)-环氧-7,8,9,10-四氢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含量,检测小鼠体内B[a]P的暴露剂量。结果动式吸入染毒柜内的B[a]P浓度稳定在(12.794±0.518)μg/m~3,实验组染毒13周与染毒25周动物体内BPDE-DNA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毒25周后,实验组肺癌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雌性小鼠肺癌发病率(100.0%)明显高于雄性(58.3%)(P0.05)。结论成功建立苯并[a]芘诱导的小鼠肺癌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亚急性经口染毒对大鼠膀胱和尿液指标的影响。方法:用三聚氰胺对SD大鼠进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雌雄大鼠分别设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10只大鼠,每天经口灌胃染毒三聚氰胺1次,染毒时间28 d,试验结束时收集动物尿液,用尿液分析仪检测pH值、尿比重、尿胆原、胆红素、尿蛋白、酮体,对实验动物膀胱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三聚氰胺染毒大鼠28天后,高剂量组膀胱组织均可见粘膜下水肿、血管扩张,局部可见黏膜上皮脱落,部分膀胱组织可见膀胱内沉积物;中剂量组无明显改变,6例膀胱组织可见膀胱内沉积物。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尿液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三聚氰胺染毒对大鼠膀胱有一定影响,对尿液指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