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镜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腔镜治疗的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组织行全切或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按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式进行。12例均接受术后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结果1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2例为声音嘶哑,1例手足麻木,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清除淋巴结0~13枚,平均7.6枚/例,1例双侧淋巴结均阳性,5例一侧淋巴结阳性,6例双侧淋巴结均阴性。病理结果均为乳头状癌。12例均获30~62个月(平均50.4个月)随访,均存活,无复发。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行腔镜甲状腺切除联合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兼顾手术彻底性和颈部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Ⅰ、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颈前弧形切口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56例Ⅰ、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颈前弧形小切口,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结果。结果:56例患者颈淋巴结3年复发率为3.6%。低钙抽搐1例(1.8%),对症治疗6个月后缓解;声音嘶哑1例(1.8%),3个月后恢复。无死亡病例,亦无皮瓣坏死,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经口服优甲乐后得以纠正。结论:Ⅰ、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颈前弧形切口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疗效满意,外形美观,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此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标本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134例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任立华 《当代医学》2021,27(11):157-158
目的探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为25.5%、并发症发生率为4.3%,均低于对照组(59.6%、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化治愈率为4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化治愈率较高,且术后复发率与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通过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在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76例患者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后均顺利度过围术期,康复出院,无窒息、甲状腺危象、切口感染、术后出血、手足抽搐及死亡等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并发症。术后常规门诊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率为100%;1例患者出现右侧侵犯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癌结节,行二次手术,病理类型为滤泡型乳头状癌。结论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完全符合肿瘤手术淋巴结清扫整块切除的原则,能够彻底清除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减少了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8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等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短期低钙血症42例(47.2%),暂时性声音嘶哑12例(13.5%),乳糜漏2例(2.2%)。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及颈淋巴结情况,行相应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两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采取一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65例;颈淋巴结清扫联合根治术58例;姑息性治疗5例。本组10年内死亡16例,6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另10例属非肿瘤死亡;即10年总死亡率12.5%,癌死亡率4.69%,生存率为87.5%,实际10年生存率为95.31%。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无颈淋巴结肿大者主张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颈淋巴结肿大患者,同时行治疗性或选择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8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5例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双侧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余患者均为单侧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12例,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7例,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4例。均行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2例发现外侧区淋巴结肿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余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2例未行甲状腺全切的患者残留甲状腺内再次发现结节,1例在术后1年再次手术,病理为甲状腺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另1例继续密切随访,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应把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视为标准手术方式,而仅在外侧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行侧方清扫,掌握操作原则和改善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双侧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双侧甲状腺癌原发病灶及颈淋巴结的术式选择.方法 25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18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6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及对侧腺叶近全切除术,1例行双甲状腺叶近全切除术.10例行同期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分期行一侧功能性颈清扫术及对侧传统颈清扫术,11例行单侧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 25例随访6个月~6年,1例未分化癌死亡,1例出现气管侵犯行全喉切除术,3例合并肺转移病情稳定,20例无瘤生存.术后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未出现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除单发微小癌可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其余病例应行全甲状腺叶切除术.术前颈淋巴结转移者(N^+),应同时行一侧或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对N0患者应常规清扫颈前区淋巴结(Ⅵ组),根据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决定是否进一步行功能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双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切除术与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与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周期、复发率、生化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生存周期(92.26±12.45)个月,观察组患者生存周期(99.26±20.85)个月,两组患者生存周期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50%,均高于观察组的27.2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生化治愈率15%,低于观察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生理函数状态以及总生存质量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与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联合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化治愈率优于甲状腺切除术与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杨明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575-57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本组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加对侧部分切除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2例,甲状腺全切9例,1例峡部癌行峡部全切加双侧腺叶次全切。对30例颈淋巴结肿大和5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阳性的NO患侧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以下简称颈清),其中患侧改良颈清28例,患侧根治颈清3例,双侧改良颈清4例;27例NO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阴性未进一步颈清。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治疗性颈清组淋巴结转移74.3%(26/35),中央区淋巴结受累88,5%(23/26)。随访4—6年2例高龄患者死于其他疾病,1例颈部复发合并肺转移带瘤生存。3例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无瘤生存。治疗性颈清组与中央区清扫组复发率分别为5.7%(2/35),7.4%(2/27)(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或加行对侧次全(或大部)切除;淋巴结肿大者应予患侧治疗性颈清;对于NO病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阴性者观察随访,阳性者行患侧治疗性颈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方法 以笔者医院2012年4月~ 2013年10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术前定位、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并与术后颈部清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等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各分区淋巴结数及占转移淋巴结比例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达49.84%。患者中年龄>45岁、伴有多灶病变、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以上以及原发灶包膜被侵犯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灶包膜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Ⅱ、Ⅲ、Ⅳ、Ⅵ区,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因此临床行颈清扫术时应着重清扫上述分区,另外原发灶包膜侵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判断患者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与增强CT在甲状腺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到2015年11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13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超声和增强CT检查,术中对超声和(或)增强CT提示转移的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4侧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证实93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1侧无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优于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与CT增强两种检查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超声的诊断效果优于增强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超声和CT可互为补充进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细胞角蛋白CK检测阴性淋巴结。结果  4 6例胃癌患者周围阴性淋巴结 6 2 4枚 ,4例患者 8枚淋巴结发现CK阳性细胞。弥漫型胃癌微转移率 (5 0 % )明显高于肠型胃癌 (4 76 % ) ,2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部位、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预后无关。结论  (1)胃癌周围阴性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 ,为准确的临床分期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可能 ;(2 )微转移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叶昀亮  项颖颖  陈恩东  瞿金妙 《浙江医学》2013,(21):1872-1874,1885
目的:探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首次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的PTMC患者39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各种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总结节最大径(TTD)>10mm的多灶性癌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TTD>10mm的多灶性癌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男性、年龄<45岁、结节最大径>7mm、TTD>10mm的多灶性癌的PTMC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对该类患者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病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46.39%。原发灶侵犯包膜、癌灶>1cm者及年龄在45岁及45岁以上者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63.04%,59.26%和72.00%。97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NO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可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56-5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乳糜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2016年8月~2019年12月2578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病例,观察术后引流液的量、性状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时间,根据诊断标准判断患者乳糜漏的发生。结果 其中23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中央区乳糜漏,发生率为0.9%(23/2578)。发生中央区乳糜漏后,给予禁饮食、持续强负压吸引、应用生长抑素,短期的治疗效果不佳者,辅以加压包扎、创腔注射高渗糖或泛影葡胺等痊愈,治疗时间最长38 d,无二次开放手术治疗的病例。结论 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后中央区乳糜漏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1~2 d引流量异常增多或引流液性状改变时应警惕中央区乳糜漏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禁饮食、持续强负压吸引、应用生长抑素等措施,基本上均可保守治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83-8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临床特点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5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淋巴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出现淋巴漏22例,发生率为4.2%。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淋巴漏发生率不同(P0.001),其中,与右侧中央区清扫相比较,左侧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漏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7、P=0.000004)。21例淋巴漏患者均通过各种保守治疗治愈,术后住院时间为(7.43±1.57)d,仅1例行手术治疗,22例患者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扫术后淋巴漏主要在于预防,清扫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时尤其要注意,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少数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大样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队列建立概率模型,量化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诊断为PTMC、由高手术量医生执行甲状腺切除+中央淋巴结清扫且至少检测1枚淋巴结的病例,进一步描述阳性淋巴结的分布特征并建立评价隐匿性转移性淋巴结风险的数学模型。使用β-二项分布估计隐匿性转移性中央淋巴结的概率作为淋巴结清扫(检测)数的函数。结果:概率模型共纳入5399例连续病例,观察到转移性中央淋巴结1664例(30.8%)。经过模型校正,真实淋巴结转移率由30.8%升高至38.9%。在清扫(检测)1枚淋巴结时,中央淋巴结假阴性的概率为31.3%,而当清扫(检测)7枚和12枚淋巴结时,假阴性的概率分别降低至10.0%和4.9%。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例的概率模型敏感性分析与主分析显示基本一致的稳健结果。结论:本研究量化了PTMC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隐匿性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可以作为评估术后复发/残余风险的补充指标,也为通过回顾性数据资料评估残余转移性淋巴结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