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咪达唑仑用于ICU的并发症以及与其他镇静药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咪达唑仑常用于ICU病人的镇静,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无注射痛,并发症少而轻微,有特异性拮抗药,长时间使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及延迟性镇静。本文还对咪达唑仑与劳拉西泮及异丙酚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周音  汪琳  祝伟 《护理学杂志》2005,20(5):45-46
目的提高亚急性湿疹疗效。方法对66例亚急性湿疹患者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离子喷雾局部治疗,连续2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44例,占66.67%;显效12例.占18.18%;有效9例.占13、64%;无效1例,占1.51%;总有效率98.48%,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离子喷雾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好.安全;护理中注意充分暴露皮损区及防止烫伤。  相似文献   

3.
咪达唑仑用于ICU的并发症以及与其他镇静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咪达唑仑常用于ICU病人的镇静,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无注射痛,并发症少而轻微,有特异性拮抗药,长时间使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及延迟性镇静。本文还对咪达唑仑与劳拉西泮及异丙酚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4.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是2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各种麻醉和ICU镇静。现就这2种药物对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麻醉复合咪达唑仑对术中病人的遗忘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麻醉手术中病人因知晓而留下痛苦回忆难以消除,文献中时有报道,目前已引起了临床足够的重视。然而硬膜外麻醉下外科手术导致的病人不良回忆常被人们忽视,这对病人的康复和心理治疗不利。因此,我科于2002年2月至2002月8月对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90例,就使用眯达唑仑在术中的遗忘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咪达唑仑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的舒张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血管张力的直接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首先观察咪达唑仑在3×10-6,10×10-6,30×10-6,100×10-6mol/L浓度时,对去氧肾上腺素(10-6mol/L)引起收缩的血管环等长张力的影响.然后观察咪达唑仑对经亚甲蓝(10-5mol/L)孵浴处理的内皮完整血管环和分别经过维拉帕米(5×10-6mol/L)和四乙胺(5×10-3mol/L)孵浴处理的去内皮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以上浓度的咪达唑仑对去内皮和内皮完整血管环均有舒张作用.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反应低于内皮完整血管环(P<0.05).用亚甲蓝处理的内皮完整环的舒张反应与未经处理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乙胺可增强咪达唑仑对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5).维拉帕米不影响咪达唑仑对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P>0.05).结论咪达唑仑对血管具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其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反应与NO-sGC-cGMP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5只,体重190~220 g,随机分为7组(n=5),单刺激下4组:对照组(C_1组)、荷包牡丹碱组(B_1组)、咪达唑仑组(M_1组)和荷包牡丹碱+咪达唑仑组(BM组);配对刺激下3组:对照组(C_2组)、荷包牡丹碱组(B_2组)和咪达唑仑组(M_2组).单刺激条件:刺激方波波宽0.1 ms、频率0.033 Hz,配对刺激条件:刺激方波波宽0.1 ms、频率0.033 Hz,两个配对刺激间隔30 ms,刺激强度为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峰值刺激强度的50%.C_(1,2)组和M_(1,2)组记录EPSP幅值的基础值,随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ml/kg和咪达唑仑3 mg/kg;B_(1,2)组和BM组记录EPSP幅值的基础值,随后腹腔注射荷包牡丹碱2 mg/kg,20 min后BM组腹腔注射咪达唑仑3 mg,/kg.各组给药结束后再记录60 min,每10 min为一时段.单刺激下计算各时间段EPSP幅值与基础值的比值即相对幅值,配对刺激下记录两个配对刺激下的EPSP幅值(分别为E_1和E_2),计算E_2/E_1.结果 与C_1组比较,M_1组EPSP相对幅值降低(P<0.05或0.01),B_1组和B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_2组比较,B_2组E_2及E_2/E_1升高(P<0.05),E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_2组E_1、E_2及E_2/E1_均降低(P<0.05);与B_2组比较,M_2组E_1、E_2及E_2/E_1均降低(P<0.05).结论 咪达唑仑可抑制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呈可逆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γ-氨基丁酸(GABA)能性突触前抑制性回路的兴奋性有关,而非直接影响GABA_A受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背景咪达唑仑是一种苯二氮革类镇静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该药引起的矛盾反应(paradoxicalreactions,PR)却没有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目的提高对咪达唑仑引起的PR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咪达唑仑镇静的质量。内容介绍咪达唑仑PR的概念、发生机制,并且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利弊情况。趋向PR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随着对PR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能够有更好的方法应对P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ERCP监护性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ASAⅠ~Ⅲ级、年龄35~79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M组)。R组首先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5min,随后减为0.15μg·kg-1·min-1,RM组在手术开始前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其余用药同R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 min(T2)、10min(T3)和术毕(T4)时MAP、HR、RR、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改良Aldrete镇静评分、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R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T2~T4时两组HR均明显加快,T1时R组HR明显快于T0时和RM组。T1~T4时两组BIS均明显低于T0时,且T1~T3时RM组BIS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RM组遗忘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组手术操作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术毕时R组的改良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用于ERCP实施监护性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0.
咪达唑仑对大鼠慢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行为、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延髓腹外侧区心血管中枢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50-200 g,行心理应激训练:先经7 d适应期(25 min/d暗盒适应)后,进入7 d复合应激期(给予不规则光-电刺激训练),最后进入1 d慢性心理应激期。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n=8),NS正常对照组和M正常对照组:在实验中仅接受25 min/d暗盒适应,分别于最后1 d暗适应前1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含咪达唑仑1.5 mg·kg-1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根据刺激前10 min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分为3组:安慰剂对照组、低剂量M实验组和高剂量M实验组,分别于刺激前1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含咪达唑仑0.75、1.5 mg·kg-1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观察大鼠应激训练过程中行为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进行旷场行为测定并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浓度,原位杂交法检测延髓腹外侧区心血管中枢ET-1 mRNA的表达。结果与两正常对照组相比,安慰剂对照组行为评分增高,实验结束探查行为次数减少,ACTH和CORT浓度增高,延髓腹外侧区ET-1 mRNA表达下调;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高剂量M实验组行为评分降低,低剂量和高剂量M实验组ACTH和CORT浓度均降低,ET-1 mRNA的表达均上调。结论咪达唑仑可减轻慢性心理应激引起的大鼠行为及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并一定程度地抑制慢性心理应激诱发的延髓腹外侧区ET-1 mRNA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术中的咪达唑仑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并存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丙泊酚维持用量随机分为3组,A组3 mg·kg^-1·h^-1,B组5 mg·kg^-1·h^-1,C组7 mg·kg^-1·h^-1;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切皮后2 min(T3)、手术探查(T4)及清醒拔管后(T5)各时点的HR、BP、CSI、CORT。结果:T2、T3、T4时A组比B组、C组HR快(P<0.05),T2、T3、T4、T5时A组比B组、C组SBP、DBP数值高(P<0.05),T2、T3、T4时A组比B组、C组CSI数值高(P<0.05),B组、C组CORT值在T2时刻降低(P<0.05),T3、T4、T5时A组比B组、C组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以5 mg·kg^-1·h^-1泵入维持麻醉时,高血压全麻患者各指标变化相对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连续静输咪唑安定于ICU病人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例多发性创伤行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人应用咪唑安定持续静输镇静,其剂量以达到充分镇静为准。应用高效液相技术测得停止静输咪唑安定后的血浆浓度半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咪唑安定消除半衰期为5.05(3.19 ̄7.30)小时,分布容积为64.45(10.41 ̄135.25)L,清除率为7.29(4.34 ̄10.9)L/h。结论:连续静输咪唑安定于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为了缓解焦虑、提高患儿配合度,临床上常在麻醉前给患几服用咪达唑仑.然而咪达唑仑的肌肉松弛作用具有影响患儿呼吸功能的潜在风险.我们分别评估患儿清醒时以及手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3 mg/kg)20分钟后的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通气协调性和呼吸力学特征,其中通...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咪达唑仑用于胃镜检查中镇静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18 0例需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病人按 2∶1分为两组 ,观察组 (12 0例 )检查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 ,静脉用小剂量咪达唑仑 ;对照组 (6 0例 )单用利多卡因胶浆。结果恶心发生率、病人配合满意率观察组分别为 5 .0 %及 10 0 .0 % ,对照组为 96 .7%及 70 .0 % ,两组比较 ,χ2 =14 6 .6 9、4 0 .0 0 ,均P <0 .0 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镇静程度分级比较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6 7.6 8,P <0 .0 1)。提示胃镜检查中应用低剂量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病人痛苦 ,提高病人对胃镜检查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在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同步电复律中的镇静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心脏同步电复律的心房颤动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80岁,BMI 20~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16例。瑞马唑仑组静注瑞马唑仑0.2 mg/kg进行镇静,咪达唑仑组静注咪达唑仑0.025 mg/kg进行镇静,两组推药时间均为1 min。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电复律完成后(T3)、苏醒时(T4)的SBP、DBP和SpO2。在患者清醒后5 min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包括语言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计算每项能力测试的通过率。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及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胸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马唑仑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不同时点SBP、DB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咪达唑仑组比较,清醒后5 min瑞马唑仑组推理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咪达唑仑比较,瑞马唑仑用于心房颤动同步电复律术前镇静起效更快、苏醒更快、定向力恢复更快,术后患者NCSE中的推理能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颈丛阻滞下咪达唑仑血药浓度和镇静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能客观反映血浆咪达唑仑(MDZ)浓度效应关系的脑电指标及MDZ在局部麻醉中理想的镇静深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15例,颈丛阻滞完善后,静脉给予MDZ3.3~14mg(首剂0.03mg/kg,每5~10min追加半量)直至达到病人对推动无反应为止.连续进行脑电图监测,通过FP1-A1和FP2-A2双导联获得双频谱指数(BIS)和95%边缘频率(SEF).术中每5~10min用改良的OAA/S评分标准评定MDZ镇静深度,当评分变化时,记录BIS和SEF,并采血测定血浆MDZ浓度.结果随着OAA/S评分由4到1,镇静程度逐渐加深,BIS值从91.5±2.6降至63.1±5.7.同样,95%SEF值也逐渐下降,由21.4±2.0下降到15.2±2.9.MDZ镇静的起效过程中,OAA/S评分由3到2或由2到1时,当半数病人对某一刺激无反应时各EEG参数的值称为EEG50,对于BIS来说,包括对语言命令的BIS50-VC和对摇头刺激的BIS50-SH,分别为78.0和68.8.血药浓度由4分时(120.8±55.2)ng/ml上升到1分时(533.0±139.4)ng/mloBIS、95%SEF及MDZ血浆浓度与MDZ镇静深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2、0.674、-0.856.结论采用OAA/S评分,量化脑电图参数,结合血药浓度和呼吸循环的变化,比较准确地反映了MDZ在局部麻醉中的镇静水平.维持OAA/S评分2~3级,BIS75~82之间,MDZ的镇静深度最为适宜o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对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生猪24头,日龄3~7 d,体重1.8~3.0 k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盐水组(HI-S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咪达唑仑组(HI-M组).HI-S组和HI-M组采用窒息性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的方法 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 h,各组均静脉输注芬太尼10~30 μg·kg-1·h-1和泮库溴铵0.1~0.2 mg·kg-1·h-1,HI-M组同时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5 mg·kg-1·h-1至ROSC后24 h,HI-S组和S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模型制备前(基础状态)、低氧37 min、吸入空气5 min、窒息5 min、ROSC后6、12和24 h时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各时点MAP;于ROSC后48、72、96及240 h时行神经行为学评分(NVS),于ROSC后240 h时取脑组织,计数纹状体(壳状核和尾状核)存活神经元,计算存活神经元密度.结果 与S组和基础值比较,HI-S组和HI-M组低氧窒息期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窒息5 min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值和MAP降低(P<0.05),HI-M组和HI-S组各时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HI-S组和HI-M组壳状核和尾状核存活神经元密度降低(P<0.01),ROSC后48996 h时NBS评分升高(P<0.05);与HI-S组比较,HI-M组壳状核和尾状核存活神经元密度明显增加,ROSC后72和96 h时NBS评分降低(P<0.05).结论 心肺复苏早期应用咪达唑仑可减轻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N-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的影响,评价其对交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获得急性分离的SD大鼠(7-10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0.1、0.3、3.0、10、50、100μmol/L)对N-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位(Vh)-80mV,刺激电压(Vt)-30mV- 10mV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N-型钙电流均有抑,且呈浓度依赖性(r=0.964,P<0.01)。临床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0.3μmol/L)使钙通道电流峰值下降35%(P<0.01)。50%钙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的μmol/L浓度(IC50)约为4.25μmol/L。结论:临床 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N-型钙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咪哒唑仑的循环抑 制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