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亲器官性转移的生物学行为。方法:恶性肿瘤术后标本68例的形态学观察和临床I芮理分析。结果:肺癌占颅脑转移癌的60%,甲状腺肿瘤可以进入休眠期。结论:肺癌位居颅脑转移癌的首位。  相似文献   

2.
肿瘤异质性这一概念已被人们广为接受,肿瘤转移异质性研究也已成为许多肿瘤工作者的主攻方向。目前大量证据表明,在细胞遗传型特性方面,同一肿瘤中不同持移能力的瘤细胞亚群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瘤细胞不同的转移能力决定着其与细胞外基质有着不尽相同的密切关系;不同转移能力的瘤细胞亚群进行杂交,其子代瘤细胞克隆转移能力受到抑制、增强或者维持原来的转移能力。本文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对肿瘤转移异质性的某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肿瘤转移是一个非随机过程,某些类型的肿瘤具有器官转移特异性.比如,乳腺癌通常转移到骨、肝、脑和肺;前列腺癌通常扩散到骨;而直肠癌则在初期就可能形成肝内转移灶.尽管在临床上转移一直是一个直接影响肿瘤疗效和预后的重要问题,但由于转移是一个发生在活体内难以被观察到的隐匿过程,临床医师对转移过程的关注往往远不如对转移结果的重视,对于肿瘤器官特异性转移的生物学更是缺乏了解.而认识肿瘤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及其生长调节的分子机制无疑有助于在临床上有效防治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4.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能直接抑制肿瘤转移潜能而对原发肿瘤生长没有影响,其发现与分离对于转移机制调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综述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现状、临床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丹  祁鸣 《中国肿瘤》2012,21(9):686-690
肿瘤转移过程非常复杂,转移的肿瘤细胞最终能在转移器官植入成功并生长成瘤,不仅仅取决于肿瘤细胞的自身特点,还取决于肿瘤微环境的炎性特征以及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全文主要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和肿瘤微环境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能直接抑制肿瘤转移潜能而对原发肿瘤生长没有影响,其发现与分离对于转移机制调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综述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现状、临床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洪也  程勇 《肿瘤》2009,29(10)
随着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及其在肿瘤发生中所起重要作用的不断研究,更多学者将目光聚焦在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上,认为肿瘤干细胞可能是引起肿瘤转移的元凶,并进一步提出了转移肿瘤干细胞的概念.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上皮间质转化机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 趋化因子受体4 [chemokine(Cys-X-Cys motif) receptor 4,CXCR4]和肿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等都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肿瘤干细胞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能贯穿了肿瘤转移过程的始末.阐明转移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将为肿瘤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毅  张弘纲 《癌症进展》2012,10(1):27-30
正消化道肿瘤进展往往导致腹膜转移而形成腹膜转移瘤(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通常预后很差,其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目前应用包含OXA或CPT-11的化疗方案联合靶向治疗将中位生存期提高至18~20个月,但是总的生存期几乎没有超过18个月。腹腔化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并取得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下,基因调控失调且伴随组织内环境失衡而形成的新生物。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复发、病情进展、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主要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分泌型糖蛋白,Dickkopf-1(DKK1)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在肿瘤中高表达或低表达,其异常高表达促进肝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最新研究发现,DKK1与肿瘤的潜在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寡转移是肿瘤发生转移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介于局部原发灶和广泛远处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其转移数目有限,具有器官特异性,但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倾向.寡转移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局部治疗的临床意义.随着计算机系统和影像学的进展,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这使得寡转移灶的放射治疗在技术上可行.椎体或骨、肺、肝、脑等多部位寡转移的放射治疗研究不断开展,目前很多文献报道寡转移可以通过放射治疗获得潜在治愈的可能,本文旨在对肿瘤寡转移概念及放射治疗常见转移脏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也是肿瘤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发现一类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 ,为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遗传学基础。本文对转移相关基因mtal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转移复发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标志物是指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物质,主要包括两部分:大分子蛋白质肿瘤标志物和基因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预后判断、定位和治疗。目前有多种肿瘤标志物与乳腺癌转移相关,但erbB-2可在20%-30%侵袭性乳腺癌患者中扩增表达,被认为是首选的肿瘤标志物,并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靶点。研究认为,肿瘤的转移潜能与多药耐药(MDR)表型相关。因此从MDR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中寻找肿瘤标志物,可成为克服乳腺癌转移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斌  王济明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8):1190-1191
肿瘤的转移是导致癌症病人死亡最主要原因,占癌症患者死亡人数90%以上。目前我们对肿瘤转移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尚不明确,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很大的障碍。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多步骤过程,组织学上转移灶细胞和原发灶细胞属于同一类型。而在转移过程中,有大量的蛋白质分子参与了这个过程,各个蛋白质分子在转移过程中表达水平的改变、翻译后的修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一3)的特异性配体,也是新近鉴定出的与淋巴管生长有关的因子,二者通过与VEGFR-3结合而介导淋巴管生成。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人类肿瘤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肿瘤的转移播散有直接的相关性,且肿瘤进展过程与淋巴管生成有关。现综述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肿瘤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尤其是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通过对隐匿性淋巴结进行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检测,将对明确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细胞伪足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伪足包括丝状伪足、片状伪足、侵入性伪足、足体等。丝状伪足和片状伪足在肿瘤侵袭起始阶段起粘附作用。侵入性伪足和足体形成的关键分子是WASP和N-WASP,它们可诱导快速的肌动蛋白重组,形成细胞突起。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决定在何处进行肌动蛋白聚合。侵入性伪足对肿瘤细胞突破血管壁的基底膜至关重要。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通过旁分泌相互作用,巨噬细胞表达CSF-1受体,分泌EGF,而肿瘤细胞表达EGF受体,分泌CSF-1,二者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迁移。1概述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及血管是肿瘤转移的初始阶段,这需要趋化性的迁移,控制细胞突…  相似文献   

18.
炎症促发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微环境中,炎症细胞通过释放相关炎症因子调控相应核转录因子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递,致使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最终促使肿瘤转移.由于炎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密切,或许通过了解肿瘤的生物特性和相关的炎症因素,为临床制定出相应的肿瘤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疗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肿瘤转移检测标志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麦链反应方法检测肿瘤转移标志基因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PCR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和微转移,不仅可确认癌转移,而且对检测治疗的效果,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指导意义,对肿瘤转移规律的研究也将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特异性配体,也是新近鉴定出的与淋巴管生长有关的因子,二者通过与VEGFR-3结合而介导淋巴管生成.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人类肿瘤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肿瘤的转移播散有直接的相关性,且肿瘤进展过程与淋巴管生成有关.现综述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