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黄斑区视网膜前膜临床诊断和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眼底检查拟诊或诊断为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49例患者(61眼)术前及术后进行OCT检查。结果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部分视网膜内表面完全紧密粘连,大部分与视网膜内层分离,多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厚度增加,部分可伴黄斑假性裂孔、板层裂孔、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部分黄斑区神经上皮损害或黄斑部不同程度水肿。结论OCT检查可直接客观显示黄斑区前膜及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黄斑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51例老年人(102眼),男37例74眼,女14例28眼,平均年龄69岁.应用stratus OCT快速黄斑扫描模式(fast macular thickness)对其进行扫描,比较性别、眼别之间的厚度差异,分析年龄与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除右眼内环鼻倒男性的厚度大于女性外(P<0.05),其余象限性别之间均无差异;右眼内环鼻侧、外环颞侧厚度大于左眼(P<0.05),其余各象限眼别之间均无差异;年龄与各象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在老年人,性别之间、眼别之间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95%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测量80例8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与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和结论正常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7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48~198μm。即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直径区域(黄斑中心区)内视网膜厚度为(193±13)μm,其95%参考值范围为168~218μm。正常人经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左右眼别之间、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不相关。内环的视网膜厚度大于外环的视网膜厚度。鼻侧的视网膜厚度大于颞侧的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外伤性黄斑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CT技术,检测14例(14眼)临床确诊为外伤性黄斑病变的患者,对图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全层黄斑裂孔1眼,板层黄斑裂孔2眼,黄斑出血5眼,黄斑水肿6眼。结论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预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对比分析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糖尿病患者59眼以及无糖尿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患者54眼手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资料.结果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28.05 ±20.131) μm,术后1d黄斑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29.56±20.279) μm,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黄斑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35.78±19.836)μm、(242.83±20.966) μm,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上皮层视网膜术前平均厚度为(174.61±17.887)μm,术后1d、1周、1个月神经上皮层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178.92±18.596)μm,(182.75±19.559) μm,(189.71±19.211) μm,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上皮层视网膜术前平均厚度为(53.47±8.014)μm,术后1d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平均厚度为(54.39±7.134)μm,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平均厚度为(55.76±7.260) μm,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平均厚度为(55.05±7.558)μm,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1周开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神经上皮层视网膜厚度在术后1d时已经开始增加,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厚度在术后1周时增厚,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这说明对于糖尿病患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比,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更容易受到白内障手术的损害,且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特发性黄斑前膜 9例和继发性黄斑前膜 13例患者进行经黄斑中心凹的OCT线性扫描并测量膜厚度。结果 OCT图像能清晰显示与视网膜分离或部分分离的前膜 13例 ,并可显示与视网膜紧密粘连的前膜及其对视网膜的牵拉形态改变。结论 OCT能直接客观地显示黄斑前膜横断面特征及其与玻璃体视网膜的关系并能提供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经PRP治疗的5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OCTA检查,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某基层医院进行OCT检查的1 315例病例,并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共完成OCT检查1 315例。其中泪河宽度检查72例,角膜厚度及形态检测16例,房角检查29例,视神经分析105例,黄斑形态检测1 093例。黄斑病变检出率达35.50%。结论 OCT在基层医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提高基层医院眼科疾病的诊断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亚临床性视网膜下液的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表现。  方法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临床视网膜复位但视力恢复不佳或有视物变形症状患者19例21眼, 应用3D OCT在其黄斑部行范围为6 mm×6 mm×1.7 mm、分辨率为512×128的三维扫描检查。分析患者黄斑部的OCT表现, 包括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神经上皮脱离情况、感光细胞内外节(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 IS/OS)结合部情况等。  结果  3D OCT检查显示15眼存在黄斑区亚临床性视网膜下液, 均为术前黄斑脱离的患者。其中14眼神经上皮的IS/OS结合部反光信号完整且增厚增强, 2眼可见中心凹外色素上皮层的高反射隆起, 2眼可见视网膜前膜反射信号。15眼中, 7眼神经上皮断续脱离。7例患者进行了多次OCT随访, 时间为术后3~12个月, 神经上皮脱离最终全部消失, 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7~1.2。  结论  3D OCT能发现临床视网膜复位患者的亚临床性视网膜下液并确定脱离范围,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神经上皮浅脱离, IS/OS结合部反光信号完整且增厚增强。  相似文献   

10.
时乐  黎蕾  姜春辉  王玲  黄欣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305-306,329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病理形态学改变特征。方法:临床检查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100例(172眼)行OCT检查。用Macular Thickness Map、Fast Macular Thickness及Line程序扫描黄斑区、视乳头、颞侧大血管弓、色素改变及近视弧等部位。结果:将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按部位不同分为4类,其中,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病变中89眼(51.7%)可见玻璃体后皮质黏附,黄斑全层裂孔15眼(8.7%),黄斑板层孔2眼(1.2%),黄斑前膜(EMR)11眼(6.4%)。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改变中13眼(7.6%)发生无黄斑裂孔的后极部神经上皮层浅脱离,其中5眼(2.9%)可见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周边部网膜外层劈裂,神经上皮层内层劈裂3眼(1.2%)。33眼(20%)发生视乳头颞侧近视弧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色素上皮厦脉络膜病变中140眼(81.4%)视网膜色素上皮不均匀萎缩,Fuchs斑10眼(5.7%),近视弧165眼(95.9%),后极部脉络膜广泛萎缩117(68.0%)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25眼(14.5%)。巩膜改变中后巩膜葡萄肿146眼(84.9%)。结论:OCT可活体观察病理性近视的眼底组织病理学改变,对分析其眼底病变特征及病程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的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CSC的34例(40只眼)患者进行SD-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 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0只眼的SD-OCT检查结果显示, 37只眼(92.5%)有黄斑区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 3只眼(7.5%)仅有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的37只眼中, 9只眼(24.3%)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增强、增厚, 28只眼(75.7%)信号减弱或消失; 伴有色素上皮脱离20只眼(54.1%), 伴有色素上皮层增厚、不规则或隆起12只眼(32.4%), 仅有神经上皮脱离5只眼(13.5%)。3只眼SD-OCT与FFA均表现为色素上皮脱离者, 二者色素上皮脱离位置和大小相一致。28只眼FFA表现为荧光渗漏点者, SD-OCT在相应位置均有色素上皮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SD-OCT较FFA能发现更多的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上皮脱离。  结论  CSC患者的SD-OCT多数在神经上皮脱离区内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厚、不规则、隆起或脱离, 感光细胞内外节结合部信号多数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影像成像技术适用于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它在肺部病变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力.目前流行的诊断件影像学在探测人类支气管的气道形态、早期的疾病形态变化和实时区别肺部疾病的非特片件病理学变异方面,不具有充分的分辨率和组织穿透能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具有的空间分辨率再现了支气管的剖面、外形,能获得高分辨率、横断面组织学的缩微图像,可以认为其光学活组织检查能够取代常规的切除活组织检查.它足一种高度可行的光学工具,实时检测并获得接近组织学成像的支气管内的病理学,在肺部疾病的监测、(鉴别)诊断和治疗上是很有潜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现在的应用策略是内窥镜检查对病变的早期诊断.光学的活组织检查通过使用光学相于断层扫描系统追踪、观察和评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eber家族遗传视神经病变(LHON)中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病程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LHON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患者58例(共116只眼),分析不同病程阶段的RNFL平均厚度变化、各象限厚度变化及RNFL厚度与患者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LHON患者各象限RNFL厚度: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随着病情进展,RNFL厚度呈先增厚,之后逐渐变薄趋势。病程前3个月RNFL增厚,其中上方和下方象限较显著。病程4~6个月RNFL薄变明显,上方和下方象限RNFL厚度均下降约70μm,而鼻侧和颞侧象限下降约20μm。6个月之后,各象限RNFL厚度薄变幅度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病程组之间LHON患者检查时平均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00);但病程与患者视力无明显相关性(P=0.052),患者的视力在病程4~6个月期间降至最低,随后又逐渐提高。不同病程患者视力与其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384)。结论 LHON患者各象限中,颞侧RNFL厚度最薄。病程的前3个月RNFL增厚,4~6个月各象限RNFL薄变明显,提示病程6个月之内是修复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4.
1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 34眼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OCT检查 ;并采用OCT对神经上皮脱离和色素上皮脱离的高度和范围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34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图像中 ,2 2只眼表现为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 ,12只眼同时存在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 ,2只眼可见色素上皮层的断裂。本组病例神经上皮脱离高度为 ( 2 80± 5 2 ) μm。色素上皮脱离的高度为 ( 73± 2 5 ) μm。结论 :OCT无创伤、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色素上皮层脱离和断裂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主要OCT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外伤性黄斑病变(56眼)行OCT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OCT检查显示全层黄斑孔23眼、板层黄斑孔3眼、黄斑前膜3眼、黄斑区出血8眼、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5眼、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各4眼、黄斑水肿4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6眼。结论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对其发病机制的分析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两套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国特GT-2000NV与RETIscan两套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对正常青年人检查的结果。方法:20例正常军校学员用国特和RETIscan两套系统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视网膜电图(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检测,两套系统的各相应参数调整至相同或相近。结果:两套系统所检测各结果中除MaxoERGa波幅值外,PVEP和常规ERG的其余各值及mERG在两套系统中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VEPP100峰时、Rod-ERGa波幅值、Rod-ERGb波峰时、Cone-ERGb波峰时在两套系统的测量中,在a=0.05水准上无相关性,而PVEPP100幅值和常规ERG其余结果在两套系统中均表现为正相关,其中Rod-ERGb波幅值、Max-ERGb波幅值、峰时、Cone-ERGb波幅值、Flick-ERGP2波幅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0.832,0.702,0.756,0.766。mERG环形P渡功率密度及各象限P渡功率密度及峰时在两套系统中均为正相关,环形P波峰时在a=0.05水准上第1,2,3环无相关性,而第4、5环在a=0.05水准上为正相关。其中环形第1,2,3,4,5环功率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3,0.627,0.591,0.592,0.739,其峰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0.269,0.302,0.432,0.810。两套系统在mERG测量中,P波功率密度及峰时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结论:国特和RETIscan两套系统在视觉电生理的测量中,其各结果的正常值大部分均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两套系统所具有的系统特异性的所造成的。在大部分的测量值中,两套系统的结果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由于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因目的不同,所需的参数不同,因此,对于国特系统所用最佳参数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HD-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及脱离范围,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特点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中旬在我院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59例(60眼),记录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性质、厚度、高度、宽度及脱离区容积,采用偏相关的统计学方法来探讨上述指标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CirrusHD-OCT测量得出本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313~692μm,平均(463.967±96.011)μ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为83~413μm,平均(236.300±94.734)μ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为992~4021μm,平均(2472.400±724.845)μm;脱离容积为9.500~17.100mm3,平均(11.463±1.377)mm3。经SPSS12.0统计软件中的偏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得出视力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无关,与黄斑中心凹厚度相关(r=-0.705,P=0.000)。结论新一代频域OCT可清晰地显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性质、部位、高度以及宽度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而与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和脱离容积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形态特征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due to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ME)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9年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RVO-ME患者47例47眼。以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3行为视力改善,分为改善组和未改善组。观察两组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ME分型特征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视网膜内液(intraretinal fluid,IRF)、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视网膜内层紊乱(disorganization of the inner retinal layers,DRIL)、高反射灶(hyperreflective foci,HRF)等。结果两组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ening,DRT)和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改善组治疗前DRIL、HRF较多(P<0.05)。治疗后IRF、DRIL、HRF较多(P<0.05)。改善组治疗前后CRT、MD及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A与CRT呈负相关,与MD、MS呈正相关;CRT与MD、MS呈负相关。结论CRT、DRIL、MD、MS可作为RVO-ME随访的指标。IRF和HRF与RVO-ME的存在有关,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tactor,VEGF)治疗可降低。  相似文献   

20.
泪河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在干眼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泪河面积测量的应用,探讨其在干眼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水液缺乏性干眼症和正常人各40人(40只眼)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泪液分泌实验I、泪膜破裂时间、主观症状评分和OCT测量泪河面积。结果泪液分泌实验I:干眼症组7.26±2.85 mm,对照组20.03±5.39 mm;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组3.57±2.46 s,对照组:10.64±5.37 s;症状评分:干眼症组1.92±1.12分,对照组0.71±0.93分;泪河面积平均值:干眼症组0.0110±0.0051 mm2,对照组0.0294±0.0186 mm2。两组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河面积值与Schirmer试验结果呈正相关(r=0.94,P<0.001)。结论 OCT作为一种安全、快捷、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通过测量泪河面积的大小,对干眼症的诊断准确性高,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