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来根  张敏  李同亮 《系统医学》2022,(7):14-16+30
目的 探究呼吸机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新生儿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患儿,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行呼吸机治疗)与观察组(行呼吸机与PS联合治疗),每组51例。比较两组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参数、呼吸机上机、住院时间。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12 hOI(13.11±1.75)、24 h(12.04±1.37)、36 h(11.12±1.1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82、11.775、14.698,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2、PIP、MAP、Fi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联合PS治疗该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BiPAP)在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 h,2组RR、HR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Sa(O2)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和Pa(O2)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可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脏负荷,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GCS≤8分34例为昏迷组,GCS>8分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综合护理干预下NIPPV治疗后的转归和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Ⅱ分值、呼气压力(EPAP)设定值、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有创通气比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吸气压力(IPAP)设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经NIPPV治疗后2 h、24 h,动脉血pH值、PaO2/Fi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IPPV治疗前,治疗失败者的APACHEⅡ值高于治疗成功者(P<0.05),而两者间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治疗成功者GCS高于治疗失败者,血气分析指标也比治疗失败者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综合护理干预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IPPV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80例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BiPAP联合PS给药)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给药],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工作参数(FiO_(2)、PEEP)、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结果】治疗后,FiO_(2)、PEEP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对照组6 h、12 h、24 h、48 h工作参数FiO_(2)、PEEP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12 h、24 h观察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时10.0%(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临床效果优于NCPAP联合PS,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06—2015-12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儿科就诊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根据对照组患儿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给予抗感染治疗,面罩给氧,扩张支气管,营养支持,维持各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选择合适的鼻塞,连接呼吸机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呼吸频率、PCO_2及PO_2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PCO_2及PO_2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32/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湿音和发绀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3例(7.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确切,患儿预后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早期体位干预对重症肺炎伴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症肺炎伴Ⅰ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体位干预组30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组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PO2、PCO2、SaO2的高低、肺不张的发生、使用呼吸机的病例数以及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吸入氧浓度、发生肺不张例数、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PO2、SaO2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体位干预应用于重症肺炎伴Ⅰ呼吸衰竭患儿有一定效果,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吸入氧浓度低,血气分析PO2、SaO2满意,患儿恢复时间快,值得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7.
林畅  王柳燕 《妇幼护理》2022,2(8):1844-1847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 64 例作 为研究对象。信封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2 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 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呼吸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气指标 pH 值、PaO2、PaCO2比较均 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7d 后,两组 PaO2 显著高于干预前,PaCO2 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 pH 值、PaO2 显 著高于对照组,PaCO2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功能指标 RR、HR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7d 后,两组 RR、HR 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并且观察组 RR、HR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再 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肝肺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 理,能改善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莫西沙星注射液联合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治疗方案分别为呼吸机+莫西沙星注射液方案、呼吸机+莫西沙星注射液+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方案,比较其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自然杀伤细胞、CD3+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 呼吸机+莫西沙星注射液+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方案用于重症肺炎的效果较好,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呼吸功能、免疫力等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改善效果,治疗有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复张(RM)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RM,记录末次RM 2h后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跟踪计算两组患者平均ICU时间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氧合指数和平均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肺复张可改善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鼻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治疗对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方法将22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分为观察组170例,对照组5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应用NCPAP辅助通气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集束化护理下应用经鼻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可较快改善病情及氧合,早期应用可显著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NPH的9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HFOV组(对照组)和HFOV+PS组(治疗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病情转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上机后的6、12、24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OI值、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出血停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PS不仅能够改善肺出血患儿的氧合功能,而且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开展急诊急救的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60例患儿作为常规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60例患儿作为试验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急诊急救措施,试验组应用常规急诊急救措施联合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酸碱值、肺泡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患儿酸碱值、肺泡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心率恢复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实施急诊急救时开展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和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andatory ventilation,CMV)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成吸入性损伤并呼吸衰竭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CMV组、CMV+PLV组、CMV+PS组、HFOV组、HFOV+PS组及HFOV+PLV组,每组各8只.分别采用6种方法进行通气(CMV、CMV+PS、CMV+PLV、HFOV、HFOV+PS、HFOV+PLV)治疗,对各组各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0.5、1.5、2.5、3.5 h)的PaCO2、PaCO2、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6组动物通气治疗0.5 h PaO2后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通气治疗1.5、2.5 h后CMV+PLV组、CMV+PS组、HFOV组、HFOV+PS组及HFOV+PLV组的PaO2均高于CMV组(P<0.05或P<0.01).通气治疗3.5 h CMV组、CMV+PLV组、CMV+PS组、HFOV组的PaO2均低于HFOV+PS组及HFOV+PLV组(均P<0.01).6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aCO2、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其他通气模式相比,HFOV联合PS、氟碳能提高呼吸衰竭兔的氧合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2年9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行序贯机械通气,对比两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相关指标、肺功能、炎症因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氧合指数比对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指标、炎症因子低,肺功能指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结论 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提高肺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收诊治的68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予以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早期CPAP治疗。治疗1 d后,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氢离子浓度指数(p H值)等指标,并分析2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SaO_2、p(O_2)、p H值水平均显著升高,p(CO_2)水平显著降低;研究组患儿SaO_2、p(O_2)、pH值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儿死亡率为2. 94%,低于对照组的20.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CPAP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儿血气指标的改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及病死情况的发生,且能够促进患儿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8例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抗感染、吸氧、利尿和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PPV治疗.对2组入院时及入院治疗24 h后PaO2及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2组入院时 PaO2、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PaO2、BNP分别为(10.85±2.08)kPa、(212.5±42.8)ng·L-1,对照组分别为(9.27±1.59)kPa、(396.7±36.6)ng·L-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PPV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于生后24 h内经气管插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于出生24 h后气管插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对两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气浓度(PaO2/FiO2)、pH值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用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肺功能,且早期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将11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nCPAP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nCPAP联合PS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12 h的动脉血气指标如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O_2)、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比较2组患儿氧疗时间、nCPAP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观察患儿治疗后感染、气胸、肺出血、鼻黏膜及鼻中隔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12 h后,2组患儿FiO_2、pH值、pa(O_2)、pa(CO_2)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3、12 h的FiO_2、pa(CO_2)低于对照组,pH值、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nCPAP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NRDS早产儿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加用清热化痰、通腑泻肺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通气指标、无创通气并发症(腹胀、呕吐、误吸)的发生率及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呼吸频率、心率于治疗后24h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PaO2于治疗后2h、治疗后24h均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PaCO2于治疗后2h、治疗后24h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可有效降低无创通气过程中的最高P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缩短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出现呕吐、气管插管率、死亡率皆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无创通气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结合中药(清热化痰、通腑泻肺)灌肠可降低无创通气过程中的最高PS,减少腹胀,缩短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作用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将49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吸入NO(iNO)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ppm开始,最高不超过30ppm,持续吸入时间24~36h,同时动态观察血气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4h)pH、PaO2、PaCO2、PaO2/FiO2、SaO2及肺泡动静脉氧分压差(A-a)PO26项血气指标的改善,iNO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iNO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1、12、24及36h)6项血气指标均有较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12、24及36h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与吸入时间相关;iNO组在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转归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吸入NO治疗NRDS,尤其是重症和早产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预后。对吸入NO的最有效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