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血清相关指标、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血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三酰甘油(TG)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调节血脂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次,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2组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内皮素(E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NO和ET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调节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稳定颈动脉斑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天智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天智颗粒+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和全血黏度高切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SOD和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V、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智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治疗VD,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其SOD和BDNF水平,促进患者的智力和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徐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66-6667
目的探讨胺碘酮、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随机分为胺碘酮+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组(A组)、胺碘酮+美托洛尔组(B组),每组39例,随访1a。比较2组治疗后血压、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在维持窦律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左房扩大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房颤的复发,抑制左房扩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异丙嗪联合甲磺酸倍他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西电集团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眩晕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盐酸异丙嗪联合甲磺酸倍他汀治疗)和单独治疗组(盐酸异丙嗪单独治疗),每组10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0%(97/100),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3.00%(8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HCT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2/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鼓浪屿疗养休息对高原脱适应官兵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高原脱适应官兵组分别于入院的第2、11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中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细胞比容,观察疗养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并设立了对照组。结果高原脱适应官兵组疗养前及疗养后与平原对照组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中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脱适应官兵组经过10d的疗养,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较疗养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海滨疗养对高原脱适应官兵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络养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液流变学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血液流变学及心室重塑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养心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液流变学,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天津市黄河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入的98例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0%(5/49),对照组为6.12%(3/...  相似文献   

10.
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112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56例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24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LVPW、LVWd、IVST、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LVMI比较,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除实施相同的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外,丹红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丹参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清DD、PCT、TNF、BNP含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学各指标和血清DD、TNFα、BNP、PCT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以丹红组下降为著。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中DD含量,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微循环状态,从而可防治烧伤进行性创面加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门诊或住院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片,两组均视血压情况酌情加用利尿剂,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对老年高血压控制情况,心房颤动的复发次数、复发持续时间及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28±1.14)、(9.24±1.34)次,P〈0.01];治疗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14.3±4.8)、(21.34-4.9)h、P〈0.01];治疗组左心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能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心房颤动复发和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长期应用可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83例眼底病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组(A组)、急性缺血性眼底病组(B组)、糖尿病性眼底病组(C组)和高血压性眼底病组(D组),均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在患眼侧行颞浅动脉旁皮下和球后交替注射,1次/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对各类眼底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华 《临床荟萃》2010,25(21):1845-1847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无脂代谢异常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5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口服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每天1次.比较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检查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患者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和LVMI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降低,治疗组24小时平均SBP(158.4±13.0)mmHg vs(124.5±7.8)mmHg(P<0.01),对照组24小时平均SBP(158.8±12.1)mmHg vs(125.3±9.1)mmHg(P<0.01);治疗组24小时平均DBP(109.7±11.0)mmHg vs(78.8±6.9)mmHg(P<0.01),对照组24小时平均DBP(106.2±13.6)mmHg vs(79.4±6.1)mmHg(P<0.01);治疗组LVMI(155±20)g/m2vs(138±10)g/m2(P<0.01),对照组LVMI(151±22)g/m2vs(141±12)g/m2(P<0.01).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的LVMI降低更多(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更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LVM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 对 5 6例房颤患者血液流变各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阵发性房颤组除血沉外其余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可合并高粘血症 ,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吸氧、洋地黄类强心、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物以及抗心肌缺血(如硝酸酯、阿司匹林)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生脉注射液5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检测指标(全血黏度、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全血黏度、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14 d后全血黏度、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空气净化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 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分为空气净化组24例和对照组19例,空气净化组对病房进行24h空气净化,对照组住普通病房。住院时和1个月后抽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观察疗效。结果 空气净化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率为88%,心电图改善率为79%;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净化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空气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8.
史晓静  陶贵周 《临床荟萃》2010,25(7):560-56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00例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10 mg阿托伐他汀组(n=50)和20 mg阿托伐他汀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房内径(LAD)及心房利尿钠肤(ANP)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实性心律维持率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a、ANP水平及LAD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20mg组:hsCRP(4.10±1.85)mg/L vs (6.42±1.71)mg/L,IL-6(11.71±1.69)ng/L vs (14.61±2.47)ng/L,TNF-α(18.07±2.67)ng/L vs (22.32±3.51)ng/L,ANP(213.10±28.20)ng/L vs (352.10±58.71)ng/L,LAD(38.8±7.1)mm vs (50.2±8.7)mm(P<0.05),且20 mg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同时20 mg阿托伐他汀组较10 mg阿托伐他汀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栓塞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能降低ANP水平及LAD内径,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发挥抗心房颤动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60例D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减少蛋白摄入、控制血糖、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治疗组给厄贝沙坦150mg/d口服,同时给普罗布考每次0.5g,每天两次口服;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150mg/d口服。两组均随访3个月。【结果】两纽治疗后血清肌酐(Scr)、血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和MDA、uAE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普罗布考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比单用厄贝沙坦能更有效地减轻蛋白尿和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双腔起搏(DDD)起搏后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DDD起搏后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组(30例),胺碘酮组治疗方案:DDD起搏后,给予胺碘酮0.2 g,口服1次/d;厄贝沙坦+胺碘酮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厄贝沙坦75~150 mg/d,疗程观察18个月。结果与胺碘酮组比较,厄贝沙坦+胺碘酮组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厄贝沙坦+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胺碘酮组。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