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的舒适体位。方法将行硬脊膜外麻醉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术后回房取睡枕卧位,不限制翻身活动;对照组采用教课书上的传统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8 h后取自由卧位。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6 h子宫底的下降、阴道出血、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有效母乳喂养建立时间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只要术中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取舒适自由卧位,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提高舒适度,利于肠功能恢复及有效母乳喂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罗琴雯 《现代护理》2005,11(24):2153-2153
目的了解除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解除方法.方法选择了硬脊膜外麻醉术后10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变患者体位如坐起或站立排尿解除尿潴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先诱导排尿无效后再实施无菌导尿解除尿潴留.结果实验组具有症状解除时间短、简便、经济且可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实验组病人舒适的排尿方式是病人渡过围手术期排尿障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儿外科手术多在氯胺酮全麻下进行手术,该全麻下手术存在肌肉松弛欠佳,小儿苏醒延迟,麻醉管理复杂等问题。2001年6月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基础或辅助用药相结合的麻醉方法,对81例小儿外科手术应用低位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并对60例应用氯胺酮全麻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低位硬脊膜外阻滞下小儿外科手术麻醉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外麻醉是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在临床工作中麻醉医师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为提高硬脊膜外穿刺的成功率,本人自1997年来采用改良正压进针法进行硬脊膜外穿刺,发现此方法具有穿刺省时,操作简捷,可靠性明显等特点。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除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解除方法.方法选择了硬脊膜外麻醉术后10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变患者体位如坐起或站立排尿解除尿潴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先诱导排尿无效后再实施无菌导尿解除尿潴留.结果实验组具有症状解除时间短、简便、经济且可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实验组病人舒适的排尿方式是病人渡过围手术期排尿障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硬脊膜外麻醉术后6h体位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SEH)在临床上少见。我们曾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病历报告例1:女,44岁。因四肢瘫痪及大小便功能障碍22h入院。1987年12月12日突感颈部疼痛,数小时后四肢麻木,后好转,仍坚持工作,5天后疼痛又发作,随后四肢无力,不能活动,大小便消留而来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及出血性病史,无外伤史。检查:神志清,血压12/skPa,颅神经正常,四肢软瘫,肌力0级,深浅反射均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自颈以下痛触觉减退,T3以下深浅感觉消失。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正常,压力正常。Oueckensted试验梗阻,脊髓…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采用自制的“多微孔连硬外导管”,应用于硬膜外阻滞,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了因常规导管尖端出药孔在腔内位置不当所引起的阻滞不完善或失败;阻滞平面宽并可随注药速度调节;局麻药在腔内的弥散程度增强;其操作方便,用药量少,效果确切,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a来经手术治疗的32例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MRI、DSA检查情况、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有26例直接手术清除血肿;6例先栓塞硬脊膜动静脉瘘(AVF)的供血动脉后,再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瘘口。随访2-9a。神经系统恢复到正常情况11例;有轻度神经系统改变但生活可以自理15例;需他人帮助者4例;2例因血肿压迫时间,术后双下肢瘫痪及尿留渚留未改善;本组无死亡。结论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脊髓MRI检查是诊断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清除血肿减轻其对脊髓的压迫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大的、高血流量的AVF术前栓塞供血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8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组(GEA组),每组24例。对2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弱。结果与GA组比较,GE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用药量少、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均P〈0.05)。结论开胸手术时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病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及可行性,防治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方法,随机先择15例硬脊膜穿破病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根据麻醉平面选用2%布比卡因或以0.75%布比卡因为稀释液稀释液将2%利多卡因至所需浓度,小量分次给药。于手术结束前行硬膜外腔生理盐水注射。结果:15例病人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阻滞麻醉,术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很好地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麻醉时穿破脊膜是否可以换穿刺点继续行硬膜外阻滞,一直存有争议,作遇见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器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接受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后,能增加其行走速度和行走时间,使能量代谢发生变化,脂肪代谢速率增加,碳水化合物代谢速率降低。建立一种用于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动物实验的实验系统,以进一步观察揭示这种作用的相应机制。 方法:①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器基本原理和电路构成设计:硬件主要由单片机、人机接口电路、光电隔离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及波形调制电路5大部分组成。单片机采用美国ATMEL公司的AT89S51,片内带4KB的可系统编程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高性能的CMOS8位单片机。系统中人机接口电路主要提供用户输入和实时显示参数。②确定刺激器的参数可调范围:电压幅值0-10V(每0.1V为一档,上下可调),频率500-1000Hz(每100Hz为一档,上下可调),波宽O-100μs(每5邺为一档,上下可调)。③选择刺激波形:选用电荷平衡的双相脉冲。④选择确定电极及其导线材料:以银作为电极和导线的材料(达到刺激点准确),医用硅胶封装电极(达到兼容性),电极导线封装在硅胶模具内,电极片暴露(达到接触并刺激脊髓)。电极片直径1.7mm,导线直径0.2mm,电极片间距3mm。⑤动物实验:与同济医院神经康复科共同完成。选取成年健康猫5只,选L4、L5腰椎腰膨大部位,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分离棘突及周围组织,切断棘突及椎板,显露硬膜外腔脂肪及硬膜。电极植入硬膜外腔。刺激电极的导线与刺激器相连。由低电压低频率开始电刺激,逐步提高强度和频率。调换3个刺激电极的正负极,重复上述刺激。以受刺激节段支配肌肉发生颤搐为标准观察刺激效果。 结果:①采用AT89S51单片机作为核心,可调参数范围宽泛。②根据动物反应提供灵活多变的双极性脉宽波形,安全可靠。(爹初期动物实验检测中,5只实验猫都在刺激电压幅值达到[(1&;#177;0.1)V,(700&;#177;100)μs,(40&;#177;5)Hz时,肌肉出现轻微颤搐。加大幅值,肌肉体的颤搐程度逐渐加大。而通过不断改变频率、波宽两个参数来增加刺激强度,发现对动物体颤搐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过程中动物无不良反应。 结论: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器的设计满足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研究的需要,能根据实验所需参数提供灵活多变安全可靠的刺激波形,良好的人机接口提供方便可靠的操作方式,为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仪器。  相似文献   

18.
例1:男,12岁,因发热11天,双下肢瘫痪2天,于1986年8月26日入院。起病前背部曾出现3cm×4cm 大小之肿块,经挤压消失。查体;T39,P110,发育正常,急性病容,颈软,心肺正常,背脊部稍红肿,轻压痛,肝脾未触及,膀胱充盈至脐下1cm,距剑突5cm 以下的痛觉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双膝射均消失。双下肢有蚁行感,触觉存在,肌力Ⅱ级,肌张力下降。实验室检查:Hb115g/L,WBC13.6×10~9/L,  相似文献   

19.
自 1 996年以来 ,我院在食道贲门癌根治术等胸科手术中 ,联合应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1 6例 ,男 75例 ,女 41例 ,年龄 2 0~ 75岁 ,ASAⅠ~Ⅱ级 1 0 5例 ,Ⅲ级 1 1例。食道上中段癌 2 3例 ,食道中下段或贲门癌 87例 ,肺癌或肺大泡 6例。均经剖胸切口或颈胸切口、胸腹联合切口行根治术。术前肌注阿托品 0 5mg、苯巴比妥钠 0 1 g。硬膜外阻滞选T5~8间隙穿刺 ,头向置管 4cm。试验量为 2 %利多卡因 3~ 4ml,首次量及维持量分次间断给 0 2 %~ 0 2 5%丁卡因 1 %利多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分娩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60例实施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PCEA)方式分娩的产妇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自然分娩方式的产妇分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活跃期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脊膜外自控性分娩镇痛的方式镇痛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