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2.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传统的转运方式转运危重患者316例(传统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进的转运方式转运危重患者402例(改良组),对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组发生意外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转运方式可以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转运制度及流程对197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各类不良事件82起,其中35起(42.68%)是患者本身相关的不良事件,47起(57.32%)是由于仪器设备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改进,降低了患者转运途中风险的发生,确保了转运患者的安全。结论:加强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专业知识,认真执行各项制度,是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抢救护理程序,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的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降低危重患者的治疗危险。 相似文献
5.
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转运前的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急救器械和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转运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方法是否正确、抢救预案是否有效实施及严格交接班等。 相似文献
6.
对危重急诊手术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科2001年内45例危重急诊手术患者亲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将其分为三种心理形态。对这三种心理形态分别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及亲属的精神痛苦,促进了医护患的合作,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甚至为减少医疗纠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制定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而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3~12月急诊危重并接受侵入操作的患者746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试图探讨并初步建立本病患者侵入性操作的消毒防控流程。结果在423例患者中,104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4.59%;在所有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方面的感染;而所有感染的患者中,侵入性操作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气管插管术、留置导尿术、插管洗胃术;急诊危重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12%,其中使用频率最多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时,重点要针对侵入性操作种类情况,尤其是加强各种插管留置和无菌操作过程的消毒护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提高医院急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无陪护病房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为调整工作内容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需求调查表,对“无陪护”试点科室的112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护理需求率前3位的分别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并设法解决您睡眠问题”、“护士在进行生活护理时给您适当遮蔽”、“为您提供可选择的莱谱和可口的饭莱”;对专业护理需求率前3位的分别是“输液时,保证液体顺利通畅”、“保持病室的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护士指导您正确服药”;对情感支持需求率前3位的分别是“护士随时询问您的主观感受”、“护士为您与家属沟通提供方便”、“护士与您交谈表情自然,面带微笑,礼貌待人”。结论在生活护理、专业护理、情感支持各项的需求度不甚相同,护士应根据需求的迫切度区别对待,在护理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以便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有侧重的护理,而不是依靠护理等级把工作模式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需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1~8月需院内转运的72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转运患者,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需院内转运的76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转运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坠床、氧气中断、管道脱落或打折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及时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缩短转运时间和降低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7-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4例危重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23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的模式对患者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降低医疗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提高急诊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健全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抢救技术,规范仪器、药品、物品管理,注重环节及细节管理。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抢救技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进一步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 比较2组间院内转运时间、护理意外和病情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院内转运所需时间,观察组为(31.9±5.3)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2±7.6) min.观察组护理意外及病情恶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金艳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10)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老年性疾病也逐渐增多。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住院率也不断上升,为了减轻住院患者的家庭负担,实行了老年无陪护护理。这就将老年患者的饮食问题提到了护理首程。 相似文献
15.
总结急诊患者陪护通知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急诊患者陪护通知单的设计突出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和陪护注意事项.临床应用中突出患者的知情权,对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起到了促进作用,并有效提高了陪护人员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吴红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28-3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需院内转运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用一般护士平车护送,取适当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管路通畅,注意监测;抽取2011年1~12月需院内转运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实验组,在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2组的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和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院内转运时间,对照组为(38.6±6)min,实验组为(30.2±3.0)min。实验组转运效率快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和医患纠纷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降低转运时间,提高治疗质量,优化医患关系,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冯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7):3948-3951
目的:探讨应用风险管理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血管危重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0)在此基础护理增加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差错率、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率1.7%,并发症发生率3.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78,4.904;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9.8±2.5)d、住院费用(6789.5±78.4)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74,4.78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6%,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980,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的实施可以优化护理效果,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科抢救区危重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11年急诊科抢救区2987例危重患者的年龄、性别、入科及转归时间分布、疾病谱和病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是急诊科的前3位危重病;男性多于女性;60~79岁老年组抢救人数最多;病死率由高到低前3位疾病是院前猝死、血液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急诊抢救患者全年出现2个就诊高峰,分别为4月及12月,全天就诊高峰在16:00~20:00。结论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是急诊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及时解除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并尽快分流;抢救对象主要为老年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应根据急诊抢救患者的分布特点合理安排人员及物资;建立病死率较高的几种急性单病种的绿色通道,建立院内合作团队,提高抢救成功率;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普及高危人群的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无陪护护理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将2010年2~7月的1 296例患者作为陪护组,将2010年7~12月的1 602例患者作为无陪护组,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与投诉发生率、陪护率、按呼叫器的例次、满意度情况。结果:无陪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陪护组(P<0.01),不良事件与投诉发生率、陪护率、按呼叫器例次均明显低于陪护组(P<0.01)。结论:无陪护护理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