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勇  钟跃思  凌云彪  胡昆鹏  李凯  许瑞云 《新医学》2010,41(10):655-65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效果。方法:患有特殊部位肝癌的36例患者,随机采用腹腔镜微波消融术(A组,16例)和经皮微波消融术(B组,20例)治疗,两组中部分病例使用人工胸(腹)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灶的完全消融率、肝功能,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消融术后2周A、B两组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3%和72%,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融术后氨基转移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均在1周内回落至术前水平。A组病例均无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出现轻度胸腔积液,予对症治疗1周后缓解,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周左右出院。B组2例出现重度胸腔积液,另有2例需再次行消融或经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A组3例分别在术后2、7、9个月复发,均再次行经皮微波消融术,2例存活,目前无新发肿瘤,1例放弃治疗,其余病例均无瘤存活至今。B组4例分别在术后2、5、2及7个月复发,均再次行经皮微波消融术或经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3例目前无新发肿瘤存活,1例发现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而再次住院,治疗无效后死亡,其余病例均无瘤存活至今。结论:对于特殊部位的肝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技术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指邻近胆囊、膈肌、心脏、肝门部、大血管等(即肿瘤距上述器官最短距离≤0.5cm)]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外科住院的特殊部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作为治疗组,并通过分层随机选取同期普通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微波消融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行B超,增强CT或MRI检查,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经微波消融术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坏死率分别为90.5%(19/21)、90.0%(18/20);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复查AFP,转阴率均为78.6%(11/14);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21/21)、95.0%(20/21)、81.0%(17/21)、71.4%(15/21)和100.0%(20/20)、95.0%(19/20)、90.0%(18/20)、80.0%(16/20)。结论采用微波消融对特殊部位中晚期肝癌进行治疗确切有效,其疗效与普通部位原发性肝癌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40例肝癌肺转移患者对肺部病灶行微波消融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3例,女7例,中位年龄45.5岁。对77个(平均每人1.9个)肺转移灶一共进行了53次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胸部CT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消融后1个月胸部CT复查显示,肿瘤的完全消融率达100%。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2014年10月20日,24例患者仍然健在,16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中位随访时间为12.1个月(7.3~16.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8.7个月(95%CI 21.5~36.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2%、52.3%、29.1%。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95%CI 3.2~8.5),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5%和6.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胸痛(6/40),其次是气胸(3/40)。结论:CT导向下的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肾肿瘤患者(22个病灶),其中肾癌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肿瘤直径1.0~3.8 cm.治疗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水冷式微波天线植入肿瘤内,瘤周放置测温针实时监测温度,肿瘤直径小于2 cm者使用一根微波天线,肿瘤直径大于2 cm者使用2根微波天线.微波消融后3 d内行超声造影观察有无残存肿瘤,造影无肿瘤残存者治疗后1、3、6个月,随后每6个月行增强CT/MR或超声造影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20例病灶在一次消融后完全坏死,2例病灶在二次消融后完全坏死,微波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期内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肿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微波消融(PMA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PMAT的36例NSCLC患者,分为直径3 cm及以下组(小病变组,19例),直径3~5 cm组(中病变组,11例)和直径大于5 cm组(大病变组,6例),按照RECIST标准对肿瘤的局部疗效进行评价,随访3~50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并比较不同肿瘤直径患者微波消融术后1年、2年、3年和4年生存率差异。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微波消融术,所有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中位随访24个月内,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率为27.8%,小病变组和中病变组局部进展率无统计学差异(21.5%比21.7%,χ~2=0.036,P=0.850);大病变组局部进展率明显高于直径≤5 cm患者(χ~2=4.360,P=0.037;χ~2=3.996,P=0.046)。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7个月,1~4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5.6%、36.1%和19.4%;小病变组与中病变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36个月,1~4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89.5%、63.2%、47.4%、26.3%比81.8%、54.5%、45.5%、22.7%,χ~2=0.045,P=0.832);大病变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其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3.3%明显低于小病变组和中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8,P=0.005;χ~2=4.494,P=0.034)。微波消融术中及术后1个月无患者死亡,未见针道内出血、胸腔内出血和针道肿瘤种植转移情况。消融后综合征是最常见并发症(9例),其次为微波消融术中局部疼痛和热感(7例),4例患者术后胸部CT扫描发现轻度气胸。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NSCLC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有望成为肿瘤直径≤5 cm的不可手术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对肝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建立超声引导对射频消融治疗直径 >3 .5cm肝肿瘤的方案 ,评价对大肿瘤的消融灭活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范围至少达肿瘤周边 0 .5~ 1.0cm的原则 ,采用 5 .0cm消融灶设计不同大小肿瘤重叠消融的方案。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建立的治疗方案包括覆盖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定位模式及实施程序。设立易于把握的实际布针方法。临床应用对象为根据计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1例及肝转移癌患者 42例 ,计 113例 12 4个肿瘤 ,大小为 3 .6~ 7.0cm ,平均 ( 4 .75± 0 .92 )cm。结果12 4个肿瘤共穿刺消融 5 5 4个球灶。治疗后 1个月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灭活率达 87.9% ( 10 9/12 4灶 ) ;随访 3~ 2 7个月 ,局部复发率为 2 4.2 % ( 3 0 /12 4灶 ) ,预测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 17.3个月。 2 5例因肿瘤复发共进行了 3 8次再次治疗 ,其中 17例再治疗 1次 ,8例再次治疗 2~ 3次。并发症 7例 ( 6.2 % ) ,仅 1例复发癌再治疗 1周后肠穿孔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治疗较大肝肿瘤提供了依据 ,并可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显著提高肝大肿瘤消融灭活率 ,减少复发 ,证实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对病理诊断为ICC的26例患者47个结节(最大径1.0~9.9 cm,平均2.9±1.8 cm)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消融治疗范围超过癌周1.0 cm.治疗后定期随访4~35个月,随访期间微波消融灶内或周边超声造影增强影像出现新发病变视为局部肿瘤进展.结果 超声引导下对26例ICC 45个结节行根治性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1个月超声造影或增强MRI显示40个消融灶内或边缘无增强表现,达到完全消融;5个消融灶内或边缘有增强表现,为局部肿瘤进展,消融治疗有效率为88.9%(40/45);另2个结节行姑息性微波消融治疗.随访期内6个结节消融后发生局部肿瘤进展,局部进展率为13.3%(6/45).全组26例患者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6、12和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0.8%(21/26)、61.5%(16/26)和53.8%(14/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包括肝脓肿4例(抗感染和置管引流后均治愈),针道种植1例(外科手术切除治愈).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ICC安全有效,可作为不适合手术切除ICC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尾状叶肝癌患者63例,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共15例患者行CT联合超声引导下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评估治疗效果,主要为局部病灶复发率,以及手术并发症。首次治疗后3个月内每月返院复查一次,若未发现肿瘤复发,则每3个月复查一次,若发现病灶有复发,则再次行消融治疗,复查时通过增强CT、超声造影或增强MR影像学检查明确尾状叶病灶情况。结果 15例均成功完成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4(8~20)个月。随访时间内15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查完全消融率达到100%;1例于术后2个月尾状叶病灶复发,复发率为6.7%,再次行消融治疗,截止最终随访时间尾状叶病灶未复发,其余14例于随访时间内尾状叶病灶均未复发;1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手术相关性4级并发症,发生率为6.7%,其余均为1~2级不良反应。结论 CT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癌对尾状叶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5 cm乳腺癌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微波消融≤5 cm的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主要终点为肿瘤进展,次要终点包括总体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和美容满意度。   结果   42例患者68个癌灶共接受48次消融治疗,完全消融率100%。肿瘤直径2.5±1.2(0.4~5.0)cm。术后随访时间5.0~ 70.5月,中位随访时间29.2月。所有患者术后经超声造影评估均完全消融,1例术后42月发生局部肿瘤进展,1例术后11月发生同侧乳房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29月发生脑转移。消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美容满意度达到100%。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5 cm乳腺癌是安全的,尤其为老年女性和患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提供了微创且可耐受的局部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建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复发率较高的肝肿瘤 (>3.5cm)的治疗方案 ,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范围至少达肿瘤周边 0 .5~ 1.0cm的原则 ,采用 5cm消融灶设计不同大小肿瘤重叠消融的方案。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建立的治疗方案包括覆盖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定位模式及实施程序。设立易于把握的实际布针方法。临床应用对象为根据计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83例及肝转移癌患者 5 8例 ,计 14 1例 16 2个肿瘤 ,大小为 3.6~ 7.7(4 .79± 0 .96 )cm。【结果】16 2个肿瘤共穿刺消融 712个球灶。治疗后 1个月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灭活率达 90 .1% (14 6 /16 2灶 ) ,随访 3~ 38个月 ,局部复发率为 2 1.0 % (34/16 2灶 ) ,其中肝转移癌高于原发癌 (P <0 .0 5 ) ;2 6例因肿瘤复发共进行了 39次再次治疗 ,其中 18例再治疗 1次 ,8例再次治疗 2~ 3次。严重并发症为 4 .9% (7/14 1例 ) ,仅 1例复发癌再治疗 1周后肠穿孔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本计算方案的制定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 3.5cm以上肝肿瘤提供了依据 ,并可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案可显著提高肝肿瘤消融灭活率 ,减少复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近胆囊旁肝癌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就诊本科室的近胆囊旁肝癌患者65例为观察组,病灶共65个,选择同期位于肝实质内的肝癌患者50例为对照组,病灶共55个。均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统计消融结果。持续随访3~24个月,观察肿瘤的灭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消融效果均较好,一次消融成功率、辐射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复查,4个病灶局部肿瘤进展,其发生率6.15%(4/65),疗后3个月,肿瘤完全坏死率89.2%(58/65);对照组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率9.09%(5/55),肿瘤完全坏死率94.5%(52/5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未经特殊处理,自然消退,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23%(45/65),对照组发生率76.00%(38/50),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近胆囊旁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373例实体瘤(肝癌、肺癌和骨肿瘤等)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饮食明显增加,生活质量、生存率提高,肿块缩小,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27例超声引导下活检肿瘤完全坏死。≤5cm肝癌治疗后有效率(CR PR)83.2%,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88.8%,68.5%,60.9%,38.6%,一次完全消融率60.9%。>5cm肝癌有效率(CR PR)61.9%,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67.8%,51.7%,39.8%,24.6%,一次完全消融率36.9%。微波联合TACE治疗大肝癌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88.6%,71.4%,60.0%,42.9%;肺癌微波治疗有效率(CR PR)64.7%,一次完全消融67%;骨肿瘤微波治疗有效率(CR PR)100%,一次完全消融率64.7%,疼痛减轻或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肺和骨肿瘤等实体瘤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2005年3月,我们对20例肝癌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35~72岁,平均58岁。均经B超或CT、DSA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其中甲胎球蛋白>1750ug/ml者17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3例,B级5例,C级2例。1.2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肌内注射度冷丁100mg、非那根25mg,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行微波消融术。对直径≤4cm结节单针插入单点消融,>4cm结节双针插入两点消融,两针插入时电极针间距离25~35cm,启用双源能量输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技术在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情况:本组病例86例,男73例,女13例。年龄33~74岁,平均51.4岁。原发性肝癌67例,转移性肝癌16例。癌灶最大径5~15cm。其中:5~10cm63例,>10cm23例,癌结节数≤5。临床分期:86例中Ⅱa期48例,Ⅱb期29例,Ⅲa期9例。肝功能Child分级A或B级,大部分病例经外科会诊不适宜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仪器设备:UMC-1及ECO-100型微波消融治疗仪,频率均为2450MHz,输出功率50~80W,连续可调。治疗操作: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小尖刀刺开皮肤1~2mm,超声引导下穿刺导入微波天线,在设定的参数下开始治疗。以双针同时治疗为主,功率50~60 W;每个点时间:10~20min;布点原则:先深后浅,先边缘后中央,完整覆盖。治疗过程中超声全程实时监视,见肿瘤病灶的回声明显提高,范围覆盖肿瘤病灶5min后停止治疗。疗效评价:每例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和AFP等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等。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及复查上述项目1次,术后1年以后每6个月随访及复查1次,并了解症状、体征情况,综合评价。结果 术中情况:86例共进行235次治疗,平均每例治疗2.73次。大部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正常,少数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有波动,经用药等处理后,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手术意外。较严重的并发症:胆瘘2例,1例位于肝包膜下,1例包裹于腹腔内;局部感染3例:肝脓疡1例,针眼感染2例。术后1个月复查影像学评价情况:肿瘤灭活40例;肿瘤部分灭活46例。术后3个月复查临床疗效评价情况:有效81例(94.19%);无效5例(5.81%)。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是可行和安全的;大肝癌微波消融有待解决的问题:①提高一次肿瘤灭活率:本组86例,一次肿瘤灭活率仅为46.51%。影响的因素有:肿瘤较大,布针距离过宽,有消融遗漏区;紧邻大血管区域热流失;肿瘤部分区域被骨骼、肺、胆囊、肠道等遮挡,微波天线不能到达;设备因素;术中即刻疗效评价等。随着设备改善消融效率提高,其他方法如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配合,布针布点更合理,及术中超声造影即刻评价及时处理等,有望提高。②较高的复发率:本组86例1年、3年的累计复发率为33.72%(29/86)、59.30%(51/86),与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相似。高复发率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微波治疗后转移复发的规律,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针组合射频消融治疗在大肝癌(≥5 cm)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肝癌患者共15例.其中初诊原发性肝癌8例,肝癌术后复发3例,转移性肝癌4例,共23个病灶,直径1.0~7.3 cm.其中≤5 cm者6个,5.0~6.0 cm者14个,6.0~7.0 cm者3个,平均(5.5±0.6)cm.≥5 cm的共17个病灶,均行一次多针组合射频消融.患者依次编号,建立动态随访制度,术后24 h内即刻复查CT或MRI检查,并于第l、3、6个月分别行CT或MRI双期增强扫描评价治疗疗效.结果:1个月后肿瘤影像学评价,17个病灶中,14个完全消融,呈完全坏死,坏死率迭82%,部分消融3个,周边可见残留病灶,全组15例目前全部存活.13例动态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2例术后3个月出现肝内转移.结论:CT引导下多针组合射频消融是治疗大肝癌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单病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这些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大于5 cm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其中21例接受无三维术前规划的常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19例接受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间有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的差异。 结果三维术前规划组和无三维术前规划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38.5%,100.0%、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64.6%,89.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1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 结论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肝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大于5 cm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消融治疗的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将为消融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手段,为进一步智能消融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均行肝脏三期CT和MRI检查,共56个病灶。对21个直径〉3cm的肝内病灶行外科手术切除,35个直径〈3cm的肝内病灶使用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灶是否消融。结果射频消融肿瘤的平均时间较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短。术后1个月肝脏三期CT/MRI复查显示35个病灶完全消融。在射频消融术中除治疗初期消融的5个病灶出现针眼出血外,余未见邻近组织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外科手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是一种方便、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射频及射频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别对123例肝细胞肝癌(HCC)术后复发患者共149个肿瘤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或射频消融综合治疗,(1)Ⅰ组66例77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行单纯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CRFA);(2)Ⅱ组57例72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其中Ⅱ a组21例30个肿瘤病灶行单纯CRFA;Ⅱ b组36例42个肿瘤病灶于CRFA之前分别行肝动脉栓塞或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3)Ⅲ组另选63例75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行单纯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术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术后1个月甲胎蛋白、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增强CT/MRI的改变.其中23例分别于消融治疗前后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果Ⅰ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2.2%(71/77),术后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93.2%(55/59),2年生存率71.9%(23/32),3年生存率64.0%(16/25);Ⅱ a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23.3%(7/30),术后1个月仅1例AFP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45.0%(9/20),2年生存率38.5%(5/13),3年生存率28.6%(2/7);Ⅱ b组术后1个月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57.1%(24/42),术后1个月AFP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65.6%(21/32),2年生存率47.4%(9/19),3年生存率38.5%(5/13);Ⅲ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8.7%(59/75),术后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78.9%(45/57),2年生存率58.1%(18/31),3年生存率46.2%(12/26).结论对于术后复发的小肝癌CRFA的效果优于单纯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且术后复发的小肝癌肿瘤病灶是CRFA的最佳适应证;而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HCC复发肿瘤病灶,应采用包括射频消融、酒精注射以及肝动脉栓塞在内的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和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期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19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性肝癌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42%、52.65%和41.20%。其中小肝癌(肿瘤≤3 cm)的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7%、59.04%和42.3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生存率相关(RR分别=0.59、0.52、0.49、1.79,P均<0.05)。射频消融术后主要有发热、疼痛、胸腹水和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但未发生射频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小肝癌,其生存率较高。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射频治疗后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复发性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比较4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完全消融率为80. 40%,6例出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及治疗1个月后患者CD4+、CD4+/CD8+均显著上升,CD8+水平显著下降(P 0. 05或P 0. 01)。治疗1周、治疗1个月后患者CEA、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或P 0. 01)。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