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在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PET/CT及PET/MR)被逐渐应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并指导治疗。本文对CT、MRI及与PET融合显像技术在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价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与探讨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几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与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及头部增强MRI影像资料,分析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MRI对肺癌分期的影响;比较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 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比较18F-FDG PET/CT与头部增强MRI,肺癌脑转移瘤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囊变、水肿表现的差异。  结果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这两种组合检查方法在检出肺癌脑转移瘤方面,对肺癌分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8,P < 0.01);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分别为7.34%、12.23%、19.88%;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7,P < 0.01);肺癌脑转移瘤18F-FDG PET/CT与MRI比较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发生囊变、水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 > 0.05;χ2=0.023,P > 0.05);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囊变率为31.70%(13/41)、41.67%(10/24);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水肿率为56.09%(23/41)、54.17%(13/24)。  结论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检查均能够提高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对精确判断肺癌分期,掌握脑转移瘤详细情况,降低脑转移瘤的漏诊率有重要作用,检出价值最高的是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联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不断进步,成像形式从反映病变解剖结构发展到反映病变代谢及功能特征。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作为分子成像的重要组成,已在临床逐步应用,尤其广泛应用于妇科常见肿瘤宫颈癌中。大量临床应用表明,PET/CT具有更准确的临床分期能力,能更早地判断治疗疗效响应、监测复发和残留肿瘤,以更好地判断预后,较CT和MRI展示出巨大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宫颈癌诊断、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癌患者60例,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2/35)、92.0%(23/25)、91.7%(55/60)、94.1%(32/34)、88.5%(23/26)。其中7例治疗前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为85.7%(6/7);宫颈癌根治术后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27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10/11)、87.5%(14/16)、88.9%(24/27);经宫颈癌根治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后的患者26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15/16)、100%(10/10)、96.2%(25/26)。与同期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敏感性更高,12例提高临床分期,特异性更高,7例降低临床分期。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及残余病灶、复发病灶、转移灶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螺旋 CT 与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 的经病理检查或直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的直肠癌患者 80 例,均行螺旋 CT 及 MRI 检查。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直肠癌的 “金标准”,分析螺旋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对直肠癌 T 分期及 N 分期的诊断结果。 结果:螺旋 CT 及 MRI 检查对直肠癌 T 1~2 期、 T 3 期、 T 4 期、 N 0 期、 N 1 期、 N 2 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Kappa 检验显示:螺旋 CT 检查 T 分期 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尚可( Kappa 值 =0.516 , P =0.000 ); MRI 检查 T 分期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尚可( Kappa 值 =0.633 , P =0.000 );螺旋 CT 检查 N 分期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一致性不佳( Kappa 值 =0.366 , P =0.000 ); MRI 检查 N 分期与病理组织学检查 的一致性尚可( Kappa 值 =0.500 , P =0.000 )。 结论: MRI 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判断癌细胞浸润深度优于螺旋 CT 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初诊食管癌(EC)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许昌市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EC患者68例,均进行CT、MRI和二者联合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MRI单独和联合检测EC分期的诊断结果和诊断准确度.结果 68例EC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EC分期...  相似文献   

7.
PET/CT与脑电图和MRI对难治性癫痫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脑电图(EEG)和磁共振成像(MRI)在难治性癫痫病灶定位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0±18)岁,病程平均(7±11)年,均行EEG和MRI检查及18F-FDG PET/CT(发作期PET/CT显像8例,发作间期显像42例),并对全部病例癫痫病灶的检出率及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PET/CT显像异常率92%(46例),其中低代谢灶39例,高代谢灶5例,低代谢灶和高代谢灶共存2例。EEG异常率74%(37例),MRI异常率36%(18例)。在病灶定位诊断上PET/CT与EEG一致率为72%,PET/CT与MRI的一致率为36%,MRI与EEG的一致率为32%。结论 PET/CT显像对难治性癫痫病灶的探测敏感性高于EEG和MRI,在病灶诊断上PET/CT与EEG一致性高于MRI与EEG。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PET/CT和PET/MR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分别行PET/CT和PET/MR检查并进行评价。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配对χ2检验分别评价PET/CT和PET/MR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及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评价转移淋巴结的可见性及诊断自信度的差异。结果 PET/MR分期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显著高于PET/CT,二者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2);PET/CT和PET/MR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P>0.05);二者对转移淋巴结的可见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诊断自信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PET/CT和PET/MR对检出宫颈癌原发灶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PET/MR对宫颈癌分期及判定淋巴结转移有更大的诊断优势,PET/MR有望在综合评价宫颈恶性病变进展中成为替代PET/CT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椎结核CT、MRI诊断与鉴别特征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脊椎结核患者80例,分别接受CT、MRI诊断。所有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由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进行评定,以符合病理及解剖结果作为阳性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椎结核病位阳性情况、脊椎结核侵犯程度、病理分期。结果CT、MRI及CT联合MRI诊断脊椎结核病位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CT、MRI、CT联合MRI诊断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脓肿、硬膜囊外或椎管侵犯、脊膜强化、钙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韧带下扩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脓肿阳性率由高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CT诊断硬膜囊外或椎管侵犯、脊膜强化阳性率最低,MRI、CT联合MRI阳性率相同。CT、MRI、CT联合MRI诊断渗出期、增殖期、干酪样变性期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结论脊椎结核CT、MRI诊断价值、特征不同,其中联合诊断能提高脊椎结核准确性,减少漏诊情况,同时联合诊断还能鉴别疑似病例,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PET/CT与PET/MRI诊断成人淋巴瘤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观察45例淋巴瘤患者,行全身PET/CT和PET/MR检查,分别由2名医师独立评估PET/CT和PET/MRI,获得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对应D值、D*值和f值,分析两种模式的诊断效能及分期差异。结果 PET/CT与PET/MRI均测出55个淋巴结和5个结外病灶的SUVmax,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测出39个病灶的对应值。医师间对阳性病灶检测率一致性极强(k=1.000),PET/CT与PET/MRI的一致性极强(k=0.956);对于淋巴瘤分期,PET/CT与PET/MRI一致性极强(k=0.965);PET/CT与PET/MRI的SUVmax呈高度相关(r=0.892,P<0.001),D值与SUV值低度相关(r=-0.312,P<0.050),f值与SUV值呈中度相关(r=0.520,P<0.001)。结论 PET/CT与PET/MRI对成人均有良好诊断效能,PET/MRI可提高淋巴瘤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多参数联合可预测和评估肿瘤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术前CT及MRI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前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对浸润性宫颈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对比,ⅠB1期及以下MRI检出符合率高于CT,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分期总符合率为75.47%,MRI检查分期总符合率为90.5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T及MRI均可反映浸润性宫颈癌术前分期,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杜墅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11):2107-2109+211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低剂量CT结肠成像与MRI检查,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在TNM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7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显示阳性60例,阴性10例。低剂量CT结肠成像阳性检出率为68.57%;MRI阳性检出率为74.29%;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阳性检出率为82.86%,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查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低剂量CT结肠成像与MRI单独检查,但没有差异性(P>0.05);低剂量CT结肠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80.00%、95.83%、63.64%;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90.00%、98.08%、50.00%;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100.00%、100.00%、83.33%;低剂量CT结肠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a~Ⅱa期的286例宫颈癌患者的PET/CT资料,计算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测量原发肿瘤病灶的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糖酵解总量(TLG)及肿瘤代谢体积(MTV)。比较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代谢参数的差异,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联合PET/CT诊断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获得联合预测模型,绘制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与PET/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6例中,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63例(淋巴结转移组),无转移223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组间原发灶TLG、M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UVmax、SUV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TLG、MTV及PET/CT诊断结果均是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的AUC为0.805(P<0.05),优于PET/CT定性诊断(Z=3.044,P=0.002),后者的AUC为0.717。结论 18F-FDG PET/CT早期宫颈癌代谢参数TLG、MTV联合PET/CT定性诊断结果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高于传统PET/CT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宫颈癌的CT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宫颈癌50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的分类标准(FIGO)进行分期,并对临床分期及C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鳞癌44例(88%),腺癌6例(12%)。CT分期:I期或≤Ⅱa,10例(20%),Ⅲb共11例(22%),Ⅲb6例(12%),Ⅳa20例(40%),Ⅳb3例(6%)。临床分期:I期7例,Ib期4例,Ⅱ期6例,Ⅱb期12例,Ⅲ期2例,Ⅲa期1例,Ⅲb期11例,Ⅳa期4例,Ⅳb期3例。结论:宫颈癌的CT分期是治疗前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尤其在晚期宫颈癌(≥Ⅲb),具有较高可信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MRI弥散加权成像和PET/CT扫描在肿瘤检查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肿瘤是现代社会人类健康面对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早期发现肿瘤和准确对肿瘤分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多种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和技术,比如:CT、MRI、超声波、SPECT、PET和PET/CT已经被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监测中。这些先进的基于不同成像原理基础上的医学影像技术各有其独特性能和相应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大医生》2023,(4):111-1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经由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并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DCE-MRI联合DW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对于宫颈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高分化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指数(Ve)、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参数(Ktrans)]低于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P <0.05);宫颈癌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高于Ⅰ、Ⅱ、Ⅲ期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低于Ⅰ、Ⅱ、Ⅲ期患者(P <0.05);DCE-MRI联合DWI检查在鉴别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MRI检查(P <0.05);DCE-MRI联合DWI在宫颈癌旁组织侵犯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E-MRI联合DWI与常规MRI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CT联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144例(144侧)急诊拟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0例、女64例,年龄20~78岁(52.35±10.49岁);全部患者在常规行X线检查后,依次行CT及MRI检查。比较单独X线诊断、X线联合CT及三者联合诊断的骨折的符合率及对骨折分型诊断的符合率,并探讨各影像学诊断方式在软组织诊断方面的作用。结果X线+CT两者联合与X线+CT+MRI三者联合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单独X线诊断(P<0.05)。X线+CT与三者联合诊断胫骨平台各骨折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与三者联合对Ⅰ型、Ⅱ型、Ⅲ型骨折诊断的符合率均高于单独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60例存在软组织损伤,X线及CT未予诊断。结论X线联合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分型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进一步联合MRI检查可对软组织损伤情况作出判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320 CT灌注成像参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癌患者行子宫颈CT灌注扫描,其中Ⅰ~Ⅱ期宫颈癌组16例,Ⅲ~Ⅳ期宫颈癌组20例,取15例宫颈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Perfusion CT软件包对灌注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组和Ⅲ~Ⅳ期宫颈癌组的BF、BV、PS均高于宫旁正常对照组;Ⅲ~Ⅳ期宫颈癌组的BF、BV、PS均高于Ⅰ~Ⅱ期宫颈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值随肿瘤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子宫颈癌320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反映子宫肿瘤灌注成像参数及其内部灌注状态可靠,对肿瘤的分期及预后评估、评价肿瘤治疗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采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开展本研究,择取此期间我院就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5例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行CT、MRI检查,分析具体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不同诊断方式准确率,联合应用CT、MRI高于单一CT、MRI诊断(P<0.05)。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联合应用CT、MRI临床价值突出,可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CT和MRI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文安县中医院的8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femur head necrosis,FHN)患者(122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CT、MRI检查对FHN的诊断结果;分析CT、MRI诊断FHN的具体情况。结果:与CT检查(Kappa=0.592)比较,MRI检查对早期FHN的诊断效能(Kappa=0.872)更高;与CT对早期FHN分期准确率相比,MRI对早期FHN分期准确率更高,差异显著(P <0.05);MRI对早期FHN征象检出率高于CT,差异显著(P <0.05)。结论:CT和MRI检查对成人早期FHN均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然而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对早期FHN诊断效果更高,分组准确率更高,这对临床早期诊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