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本治愈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对97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基本治愈后进行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查其双眼视觉功能。结果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远、近立体视锐度及融合功能均有明显改善。97例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其同视功能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范围及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参差严重影响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通过对弱视的矫正,双眼视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对87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双眼视觉功能。结果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近立体视总体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其同视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区别(P〉0.05);融合范围及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参差影响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通过对弱视的矫正,双眼视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短期可塑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行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患儿,将其中50例术后自愿接受双眼视觉短期可塑训练的患儿设为研究组,36例接受常规训练的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平均融合值、立体视锐度及眼位回退率。结果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的平均融合值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的双眼视远立体视锐度、近立体视锐度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的双眼视远立体视锐度、近立体视锐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位回退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患儿进行双眼视觉短期可塑训练可有效促进立体视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08-1410
目的探讨全遮盖治疗对青少年屈光参差弱视双眼视功能和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屈光参差弱视患者66例66眼,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33眼。对照组常规进行弱视治疗和健眼/较好眼单眼遮盖治疗,研究组常规行弱视治疗和双眼全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同时视、融合视和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及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双眼周边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降低,而中心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则增加,双眼200立体视和≤200立体视的比例亦增加,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均增大,调节滞后量减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双眼周边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降低,而中心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则增加,双眼200立体视和≤200立体视的比例亦增加,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均增大,调节滞后量则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遮盖治疗对青少年屈光参差弱视可有效改善其同时视、立体视功能和融合范围以及调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视顿训练软件对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维视顿训练软件组(训练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训练组术后采用维视顿训练软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和评定两组患者的同视机三级功能及Titmus近立体视锐度,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眼位回退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训练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心凹、黄斑孔、周边立体视患者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立体视患者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眼位维持正位患者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斜视度回退患者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视顿训练软件对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知觉训练改善弱视儿童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疗效。方法将78例弱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综合训练,观察组实施视知觉训练。比较2组总体疗效、矫正后的视力和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立体视锐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视知觉训练可显著改善弱视儿童的视力,促进患儿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双眼视功能综合功能训练疗法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眼科中心收治的78例(144眼)弱视儿童根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39例(74眼)和对照组39例(70眼),对照组采用屈光不正矫正、遮盖疗法、光栅刺激、红光闪烁、视标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同视机、网络版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儿童在治疗3个疗程(30 d为1个疗程)后的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轻度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96.97%、中度弱视儿童治疗有效率88.46%、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6.49%分别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5.76%、56.52%、61.43%(P0.05)。研究组远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92.59%、近视儿童治疗有效率100%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69.57%、62.50%(P0.05);两组对混合性散光眼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立体视正常率78.38%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立体视正常率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综合功能训练疗法能够显著的改善儿童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传统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4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56眼)、对照组36例(58眼)。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方案,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立体视与双眼融象功能、视觉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为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7,P<0.05)。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各空间频率下患眼对比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异常占比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异常、双眼融象功能异常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接受传统综合疗法的同时,给予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对改善屈光度及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M压贴三棱镜治疗早期小度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46例早期小度数A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3M压贴三棱镜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双眼同视机视觉功能、近立体视功能、远距离融合功能以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双眼同视机视觉Ⅰ、Ⅱ、Ⅲ级功能患者例数,周边、中心凹、黄斑孔近立体视患者例数以及远距离融合功能正常的患者例数均明显增加,治疗后患者无近立体视例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患者周边视觉[(2.60±0.76)分]、眼痛[(5.28±1.41)分]与治疗前[周边视觉(2.57±0.80)分、眼痛(5.01±1.32)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余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3M压贴三棱镜可明显改善早期小度数ACE患者的双眼同视机视觉功能、近立体视功能以及远距离融合功能,提高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弱视儿童视功能检查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经检查收治的100例弱视患儿(200只眼)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础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0例(100眼)。对照组实施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常规远近视力检查及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虚拟现实技术,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视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同时视功能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融合、立体视功能、动态立体视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弱视患儿视功能检查与治疗过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提升检查及治疗效果,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眼视觉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双眼视功能情况、立体视觉恢复情况、斜视度数、眼位回退情况、视觉感知不适症状发生率、训练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双眼视功能情况、立体视觉恢复情况及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同时视、视觉融合及立体视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周围立体视占比均比对照组高,无立体视占比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斜视度数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位回退发生率、视觉感知不适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依从性中训练意愿、训练时长、动作规范性及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视觉训练可帮助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视觉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作用。方法将84例5-12岁共同性斜视术后,视力≥0.8,斜视矫正治愈的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增视能训练软件进行训练,对照组未进行训练,两组对象均应用同视机及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检查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同视机双眼视三级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视能训练软件训练后的治疗组有三级功能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不同程度近立体视觉者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显著改善了双眼视功能,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 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儿童弱视眼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的检测,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及P-VEP在儿童弱视眼视功能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正常组33例(66只眼),弱视组66例(132只眼,2001-01/2004-0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收治)治疗前后行P-VEP检测。结果弱视眼P1波潜伏期犤(118.12±10.14)ms犦较正常眼潜伏期犤(105.23±4.53)ms犦延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673,P<0.001),振幅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弱视眼治疗后有效组不仅视力明显提高,且P1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皮质为弱视主要受损部位,P-VEP作为评价弱视眼视功能的一项观测指标,为弱视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提示弱视是可治愈的,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在儿童弱视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弱视儿童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弱视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疗法进行弱视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知觉水平眼位、知觉垂直眼位、立体视锐度及弱视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1°及3°水平眼位、垂直眼位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弱视程度及立体视锐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行为疗法进行弱视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知觉眼位及立体视锐度,促进视力恢复,降低弱视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斜视度数、Titmus近立体视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斜视度数≤30°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率高于对照组,无立体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觉训练可有效提升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欠矫患儿眼位稳定性,使患儿的立体视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背景立体视是了解双眼单视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眼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海口市3~6岁儿童斜视患病率及立体视觉的发育情况,以便对斜视及立体视异常的及时防治提供客观数据.设计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眼科.对象选择2000-06/2002-04海口市中心区及市郊随机抽取的25所幼儿园儿童8 326人,年龄3~6岁.方法对海口市3~6岁8 326名儿童进行远视力、眼位、近立体视等检查,双眼视力低于1.0或眼位异常者行阿托品散瞳验光.①4~6岁查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3岁查条栅或图形视力表,经换算统一以小数记录.②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查眼位.③应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立体视力检测卡查立体视锐度(≤60 s为正常,≥100 s为异常).各检查项目医生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年龄组受试者眼位及立体视检查结果.②斜视儿童验光结果.③受试者视力与立体视锐度的关系.④各年龄组儿童的立体视锐度.⑤影响立体视的可能病因.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8 326人进入视力及眼位检查的结果分析,7 664人进入立体视检查的结果分析,662人未能表达立体视检查项目而退出.①各年龄组受试者眼位及立体视检查结果斜视者165人,占2.0%;首次发现斜视占斜视患儿的89.7%;立体视检查≥100 s者2 106人,占27.5%.②斜视儿童验光结果内斜视患者中93.5%发生于远视眼,外斜视及垂直性斜视患者中远视眼及近视眼构成比无明显差别.③受试者视力与立体视锐度的关系正常者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为75.5%.随着视力的下降,立体视锐度下降(P<0.05或0.01).④各年龄组儿童的立体视锐度随着年龄增加,立体视锐度正常者也呈增加趋势.⑤影响立体视的可能病因以斜视性弱视影响最大.结论①调查结果中近90%的斜视患儿在本次调查中被首次发现,引起立体视异常的原因有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②共同性内斜视与调节的关系较密切,而外斜视、垂直斜视与屈光状态关系不大,立体视锐度随视力下降而降低.③调查结果支持立体视发育的成熟年龄在4岁以前,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15例弱视患儿,按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均采取遮盖疗法,对照组采取立体视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弱视治疗仪。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指标(潜伏期、波幅)、立体视锐度(SA)及注视性质。结果 治疗6个月时,两组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患儿SA≤60s、中心注视占比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可改善弱视患儿视觉功能,恢复双眼SA及注视性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双眼植入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和单焦点人工晶体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5例(5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人工晶体的不同分为多焦点组(MIOL组)和单焦点组(SIOL组)。所有患者常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双眼手术间隔不超过3个月。MI-OL组10例共20只眼,双眼植入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ReZoom NXG1),SIOL组15例30只眼,双眼植入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AR40e)。术后3个月测单眼、双眼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中文阅读视力,测对比敏感度(CS),立体视,发放视觉症状、脱镜率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单眼UCDVA和BCDVA,MIOL组双眼UCDVA略好于SIOL组,MIOL组UCNVA明显优于SIOL组(P<0.01)。MIOI组患者的裸眼中文阅读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阅读视力显著高于SIOL组(P<0.05)。MIOL组在明视高空间频率(18c/d)、暗视有眩光中空间频率(6c/d)C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裸眼近立体视锐度和矫正近视力下近立体视锐度明显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在中、近距离工作和阅读时的脱镜率达90.00%,SIOL组视近脱镜率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两组少数患者有轻度视觉(眩光、光晕等)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满意度MIOL组91.12%,SIOL组86.11%。结论双眼植入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获得较好的全程视力,立体视觉更好,近用脱镜率高,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弱视形成与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未接受弱视治疗的5~18岁弱视青少年49例,其中单眼弱视组28例,双眼弱视组21例.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患者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分别将单眼弱视组患者弱视眼与正常眼、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组右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在黄斑中央1 mm区弱视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厚于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各个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组右眼的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及屈光度均无显著相关(P> 0.05).结论: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中央区较非弱视眼增厚,但与双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