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本文应用辛伐他汀对36例Ⅱ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短期观察.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明显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1.33mmol/L比3.01±0.98mmol/L),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均<0.05);同时明显升高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活性,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不依赖血糖控制的改变.提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异常的脂质代谢和纤溶障碍,对糖尿病患者加速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蚓激酶抗凝、纤溶机制及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关系。方法给正常和高凝大鼠口服蚓激酶胶囊(25mg·ml1·100g1体重,3天)后测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溶酶原含量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变化,以及体内血浆及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上清液中tPA、tPA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结果正常和高凝大鼠口服蚓激酶后KPTT明显延长;ELT明显缩短。体外血栓形成仪测定显示血栓长度、重量均明显减小。纤溶酶原含量明显降低。正常大鼠、高凝大鼠血浆tPA活性升高(均为P<005),与纤溶酶原含量降低间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5)。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中加入蚓激酶(50~200mg/L)后,上清液中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呈量效依赖关系;但PAI活性无明显变化。蚓激酶溶液中含有tPA活性,其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85,P<005)。结论蚓激酶能部分抑制内凝血途径,激活纤溶,后者又与tPA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期间纤溶活性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以22例常规治疗病人为对照。结果显示静注尿激酶(UK)完毕后即刻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直线上升(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直线下降(P〈0.001),但不到24h血浆PAI活性反跳超过静注UK前水平。血小板功能,因入院后即给阿司匹林治疗而受抑制,但静注UK完毕后,血小板最大聚集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血管病人Lp(a)及其他脂类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例老年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为39.06±12.44mg/d1,29例对照者血浆Lp(a)为23.17±11.28mg/d1,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水平在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认为,由于Lp(a)与纤维蛋白溶酶原结构相似并发生竞争性抑制,从而干扰了纤溶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Lp(a)引起动脉壁内脂代谢紊乱;这2者均易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终致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肝癌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AI-1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与肝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PAI-1试剂盒检测3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AI-1变化,取正常人血浆和肝组织作对照。结果HCC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AI-1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分别为12.8±2.75Au/ml比6.85±2.21Au/ml,0.81±0.12Au/mg比0.38±0.14Au/mg(P均<0.05)。侵袭性与非侵袭性HCC病例比较,血浆PAI-1为14.96±1.11Au/ml比11.42±1.59Au/ml(P<0.05)。血浆PAI-1明显升高的HCC患者预后较差。结论HCC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AI-1明显升高,PAI-1与HCC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辛工他汀和非诺贝特对混合型高血脂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辛作他汀对半有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的调脂作用。方法:38例混合型高血脂患被随机分为辛伐他汀(10mg,1次/日)组,非诺贝特(100mg,3次/日)组。结果:①服药后4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均能降低TC,(P〈0.01,〈0.05);②辛伐他汀降低血清LDL-C的作用强于非诺贝特(P〈0.02);③辛伐他汀明显降低TG(P〈0.01),增加Apo-A1(P〈0.05)。结  相似文献   

7.
肝素在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中对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肝素对肝细胞癌(HC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裸鼠肝癌转移模型40例,分肝素、抑肽酶和止血芳酸干预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肿瘤生长、转移和宿主生存。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酶活性检测方法,检测实验各组血浆和肿瘤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变化。结果:干预治疗30天肝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直径为1.50±0.61cm比2.98±0.5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伐他丁对家兔脂肪肝肝脏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l, PAI-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普代他丁(治疗组, n=1 0)对高脂饮食诱发家兔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形成,以及肝脏PAI-1 mRNA表达及其血浆活性的影响,并设模型组(n=10)和正常组(n=7)作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肝脏呈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血浆脂质和PAI=1活性显著增高,肝组织PAI=1mRNA呈过度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组织学脂肪变性无明显改善,但血脂和PAI-1活性显著下降,12周时PAI—1活性分别为(14.0 ± 2.5) x 10~-3U/L和(8.61 ±2.0) x 10~-3U/L。肝PAI—1mRNA表达亦显著减少。结论普伐他丁可减少高脂血症脂肪肝家兔肝脏PAI—1基因的过度表达,并降低其血浆PAI-1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反义RNA对家兔血浆纤溶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血脂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第二外显子,将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纯化克隆后连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反义RNA重组质粒.将pcDNA3.1-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重组质粒注射到哈尔滨大白兔腹部皮下组织.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改变.测定家兔血脂变化,病理检测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显示,应用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升高,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表达于内皮细胞,而在平滑肌细胞中未表达 (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内均有表达);应用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家兔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96±42 mg/L比123±12 mg/L, 15±10 mg/L比46±29 mg/L),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亦轻于后者.以上提示,反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RNA重组质粒的皮下注射能有效阻断家兔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的合成,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心率变异(HRV)频域指标定量评价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及其与心脏性猝死(SCD)的关系。Holter监测仪记录假手术组(20只)及心肌缺血后存活组(54只)与SCD组(36只)大鼠的心电信号。结果显示存活组或SCD组大鼠于心肌缺血初始15min内的低频(LF)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LF(ms2/Hz):198.8±41.3或226.7±56.4vs65.4±19.6,P均<0.01;LF/HF:4.08±1.1或5.12±1.4vs1.87±0.7,P均<0.01〕,而且SCD组大鼠的LF与LF/HF较存活组增高〔LF(ms2/Hz):226.7±56.4vs198.8±41.3,P均<0.05;LF/HF:5.12±1.4vs4.08±1.1,P<0.05〕,各组间HF无明显变化;SCD组大鼠于SCD发生前15min内,心率功率谱动态变化表现为LF及LF/HF随死亡时间的濒临而呈进行性升高(P<0.01及0.05)。表明大鼠心肌缺血后其交感神经活性明显亢进,HRV降低与SC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掏抑制物-1(PAI-1)含量对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5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液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 淋巴瘤UPA,肺癌UPA、PAI-1,食管癌、肠癌和乳腺癌UPA、UPAR和PAI-1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  相似文献   

12.
观察44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血浆UK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纤溶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抗原的变化。结果显示:(1)UK静脉注射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注射后1小时和5小时,分别有53.2%和93.7%的UK抗原从血浆中清除。(2)与治疗前相比,UK静注后PA和纤溶酶活性升高、PAI活性降低,纠治了AMI时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状况。但是,停止UK注射后即出现PAI“反弹”现象,PA和纤溶酶活性随之降低,说明溶栓早期存在反常的高凝状态。(3)PAI活性升高程度与左心室功能受损及AMI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以上各点均提示,溶栓早期辅助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水蛭、丹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主要观察水蛭及丹参这两种具有抗凝抗栓作用的药物对高脂血症及内皮损伤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和此时纤溶系统某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无可抑制高胆固醇膳食家兔血清胆固醇的上升(P<0.05);减轻髂动脉因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P<0.05);抑制血浆纤溶酶原浓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升高(P<0.0l)。提示水蛭和丹参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此时纤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45例轻、中度非肥胖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异搏定、氨酰心安降压治疗24周后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异搏定治疗后血浆葡萄糖浓度(PG)无变化;血浆胰岛素浓度(INS)下降(13.9±3.6mU/L:11.0±2.4mU/L,P<0.01);胰岛素敏感性格数(ISI)增加(-4.10±0.34:-3.92±0.27,P<0.01),表明其对胰岛素浓度有影响。氨酰心安治疗后PG升高(4.60±0.43mmol/L:5.38±0.46mmol/L,P<0.001);INS下降(14.7±4.8mU/L:13.7±3.4mU/L,P<0.05);ISI减少(-4.11±0.29:1-4.25±0.30,P<0.05).表明其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因此,对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降压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NIDDM患者血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活性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探讨彭荔薰,冯波糖尿病患者具有高凝倾向 ̄[1],而纤溶系统损害与高凝状态紧密相关。血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为纤溶系统的启动因子。本文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患者中卡托普利对血浆纤溶活性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即试验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对照组21例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留取血浆测定以下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纤溶酶原(Plg)活性、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试验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在卡托普利治疗7 ̄10天后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运动前后纤溶活性、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CHD组)37例,分为单支及多支病变组;另选健康人27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次极量运动试验观察上述部分指标在运动前后的变化。结果(1)运动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及血小板5HT2A受体密度,CHD组均高于C组(P<0.05);血浆内皮素(ET)1浓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运动后,CHD组tPA活性下降(P<0.05),PAI1活性上升(P<0.025);血浆5HT水平及血小板5HT2A受体密度增加(P<0.05);血浆ET1浓度上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各指标的增高,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明显(P<0.01~0.005)。(3)运动前仅PAI1活性与心肌缺血面积呈正相关(r=0.452,P<0.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下降,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受损,使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及血栓形成。次极量运动使之进一步加重而易诱发冠心病事件。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老年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止、凝血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蛋白C抗原(PC:Ag)、蛋白S抗原(PS:Ag)、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A)及-二聚体(D-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组的PC:Ag、PS:Ag和D-D均显著增高(P〈0.05),vWF:Ag、TAT、t-PA:A、PAI:A、P-selectin增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止、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系统激活、纤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的激活,这些止凝血的变化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Fb)及其降解产物(FDP)对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膜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在不同浓度(0、0.5、1.5、3.0、4.5和6.0g/L)Fg、Fb和FDP干预24h后,分别检测该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水平(RT-PCR法)以及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抗原含量(ELISA法)与活性(发色底物法)的变化情况。结果Fg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较高浓度的Fg(3.0~4.5g/L)可明显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抗原含量及活性升高,但过高浓度的Fg(6.0g/L)却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3.0-4.5g/L的Fb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和抗原含量都起上调作用,同时显著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较高浓度的Fb(1.5-4.5g/L)则可明显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且在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趋势基本一致。3.0-6.0g/L的FDP均可明显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1.5-6.0mg/ml的FDP均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高表达。结论Fg、Fb和FDP可以通过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了50例Ⅰ、Ⅱ期高血压病(EH)患者组织型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并与25例正常人对照。其中21例EH患者接受缓释异搏定治疗,19例EH患者接受开搏通治疗,共12周。结果显示:EH患者t-PA活性下降(P〈0.05),PAI-1活性升高(P〈0.05)。缓释异搏定和开搏通有效降压12周后,t-PA活性升高,PAI-1活性降低.提示EH患者纤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