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rocytoma,以下简称PA)大多发生在小脑,发生在脊髓者极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我科近15年遇见3例脊髓PA,现将2例尸检报告如下: 例1 A884 男,22岁。颈部僵硬不适4月加重伴全身无力10天。于87年10月始觉颈部不适、发僵、活动后好转。88年1月从半尺高处台阶跌倒,左  相似文献   

2.
病史摘要 患者女童、10岁,住院号70494。因2d内呕吐频繁,于1982年6月24日入院。患儿住院前11d开始头昏、头痛、反复呕吐,2d以来加剧,进食即吐,非喷射性。曾在外院就诊多次,均未见效。起病以来无发热、咳嗽,大小便正常。有肝炎接触史。患儿于起病前1d(入院前12d),在溜冰时曾后仰摔跤,当时有短暂头昏、头痛,无呕吐或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髓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效果和预后。 方法 总结2005~2011年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 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8.9%),近全切除24例(53.3%),其余病例均为部分切除或活检。获得随访患者40例,随访时间3~70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20例,无变化9例,加重6例,死亡5例。 结论 对于星形细胞瘤有边界者,在尽可能不损伤脊髓功能的情况下,都应争取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而对于边界不清者,选择部分切除或活检即可。在肿瘤切除的同时,应考虑脊柱稳定性的问题。对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而言,术后辅以放化疗能一定程度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胶质瘤占脊髓内肿瘤的90%以上,其中95%为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MRI为目前诊断脊髓内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钆喷酸二甲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于术前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1]。由于室管膜瘤边界清楚,手术可完全切除,预后较好,而星形细胞瘤呈浸润生长,与脊髓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全切困难,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术前对2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作者回顾性分析13例室管膜瘤和9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1991年8月下旬摔倒,头顶着地,当地医院诊断为“头顶部皮下血肿,”末介意。5d后出现头昏,阵发性视物模糊,走路不稳。1月后走路时看不清两边,常跌倒,时有恶心。同年11月2日来院就诊,仅查见串联步态稍差。头颅CT检查正常。1周后出现阵发性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双眼球水平性粗大震颤,左视快相向右,右视时快相向左,视乳头无水肿,坐位姿势不稳,步态蹒跚。复查头颅CI仍正常。留急诊室观察,头痛、呕吐逐渐加重,并出现强迫  相似文献   

6.
背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疼痛,涉及头颈部背侧区域、胸背区和腰背区,目前临床上没有严格的划分定义,但是根据疼痛涉及的脊神经来源大致可以这么区分.由于颈椎的活动度比较大,颈、肩背痛的发生率高于胸背痛,好发于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群,现就颈、肩背痛的诊断和治疗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由颈部骨骼、软组织病变引起的枕神经痛统称为颈性枕神经痛。本院自1987~199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枕神经痛28例,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颈椎牵引:取坐位,头部前倾15°~30°,用颌枕吊带行颈部牵引,重量4~7kg,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中间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临床、病理及MRI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PXA的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8例脑PXA均经病理证实,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2例行多体素磁共振波谱(TE135ms)和灌注加权成像检查.结果: 8例PXA年龄14~56岁,25岁以下者6例.伴间变特征者2例.7例单发,1例伴间变特征者为单发肿块伴周围子灶.5例发生或累及颞叶,6例位于皮层及皮层下.MRI表现5例呈囊实性,3例呈实性,1例伴局部软脑膜受侵,1例伴出血及室管膜受侵(伴间变特征),1例伴侧脑室播散(伴间变特征).肿瘤实性区均呈明显强化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等或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值与正常皮层下脑白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囊实性者囊壁强化.所有肿瘤周围均有轻到中度水肿.2例肿瘤实性区呈高灌注,胆碱峰明显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明显下降,多见乳酸峰.结论: PXA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于幕上脑浅部,多位于颞叶,其病理学及遗传学特征有别于其他星形细胞瘤,肿瘤全切是预后的主要保证.PXA的常规MR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分析、评价多节段髓内肿瘤未成年患者的首发症状、二便功能和预后等临床特征,以及肿瘤部位、累及节段数和肿瘤性质等基本特性,以期了解其中规律。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8年来连续性收治25例多节段(≥3个椎体节段)髓内肿瘤青少年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将二便功能状态分为4级(正常、尿频或/和便秘等轻度异常、排便困难等中度异常、失禁),以改良JOA评分系统(im-prov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system,IJOA)评价神经功能状况,以IJOA分值差(术后IJOA和术前IJOA差值)评估手术效果。所有患者随访至2011年10月30日。结果:25例小于25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5.3±6.83)岁。首发症状:单纯疼痛7例,疼痛伴麻木3例,疼痛伴肢体无力2例,疼痛伴步态不稳1例,单纯麻木3例,单纯肢体无力2例,跛行2例,步态不稳2例,二便功能障碍、发热、肢体变形各1例。术前IJOA评分(14.4±3.38)分。肿瘤部位:颈胸9例、颈4例、胸4例、胸腰6例、腰2例。累及节段数(4.4±1.38)节。肿瘤性质:先天性肿瘤8例(畸胎瘤6例、脂肪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7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5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性肿瘤3例,胶母和神经鞘瘤各1例。术后IJOA评分(15.5±3.31)分。结论:未成年患者的多节段髓内肿瘤多见于颈胸和胸腰段,以先天性肿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陶光举  张明光 《河北医学》2016,(9):1433-1435
目的::对比分析脊髓内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内室管膜下瘤和20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比较二者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生长方式、信号特点、有无强化、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囊变及瘤周情况等。结果:脊髓内室管膜下瘤位于颈段5例、颈胸段8例、胸段2例及胸腰段1例,星形细胞瘤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5例、胸段6例及胸腰段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管膜下瘤纵轴长度(88.30±23.47)mm、瘤椎体数目(4.67±1.26)个,星形细胞瘤纵轴长度(55.16±19.56)mm、椎体数目(3.41±1.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室管膜下瘤多呈偏心性生长、水肿不明显或仅轻微水肿、边界清楚、较少囊变,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室管膜下瘤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4例、混杂信号2例;T2WI呈均匀高信号14例、混杂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示病变无强化11例、部分轻度强化或点片状轻度强化5例。星形细胞瘤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1例、混杂信号9例;T2WI呈高信号12例、稍高信号6例和混杂信号2例;增强扫描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9例。结论:脊髓内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在生长方式、边界、形态、瘤周水肿及强化程度等存在差异,有助于二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星形细胞瘤(II/WHO) 细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II/WHO)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差异,为临床的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和向导.方法 选取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30例,每例随机选取10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FM并对每例的10个细胞进行扫描,对每个细胞膜表面1 μm区域的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进行测量,对比观察两组细胞膜表面的纳米结构变化、找出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细胞膜表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星形细胞瘤细胞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均明显低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P<0.05).结论 本实验应用AFM对星形细胞瘤细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细胞进行观察,并依据细胞膜表面数据对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引起须、肩、腰、腿痛的病因可分椎管外和谁管内病变,所谓椎管外病变是指肌肉、肌位、韧带、滑股、周围神经、血管等椎管以外的软组织的急、慢性病变。急性的有外伤,如暴力性创伤、扭挫伤、拉伤、急性肌纤维织炎等软组织的急性病变;慢性的则多为劳损性疾病和退行性改变。谁管内病变主要指由于外伤、劳损或退行性改变等造成的椎管内组织结构的功能性疾病,及因椎体位置的改变或椎间结构的变化而造成的谁管内组织结构损伤,最常见为椎间盘突出症。无论椎管内、外性病变,都还包括各种感染,如疖、痈、淋巴管炎、丹毒、带状抱疹等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创新》2014,(30):39-41
目的:探讨在3T MRI上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特征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室管膜瘤和16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两者均以T1WI上低、等低信号,T2WI上高、等高信号为主。室管膜瘤中瘤内囊变7例,肿瘤一端或者两端继发囊腔改变9例。星形细胞瘤中瘤内囊变3例,继发囊腔6例。16例室管膜瘤中,位于脊髓中央的14例,位于脊髓一侧有2例。16例星形细胞瘤中,位于脊髓中央6例,位于脊髓一侧有10例。行动态增强后,强化特点为:16例室管膜瘤中境界清晰的7例,境界模糊的9例;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9例,1例不强化。其中2例均匀增强,13例强化欠均匀,强化方式2例呈结节状、1例环状、2例斑片状及8例不规则增强。16例星形细胞瘤中,境界清晰2例,境界模糊14例;轻度增强8例,明显增强4例,无强化4例。其中均匀增强1例,不均匀增强11例;5例片状,1例小点状,1例环状,4例不规则强化。结论:3T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对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价值,两者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对比32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RA)与原发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结果发现:20例(62.5%)RA在形态上较原发瘤发生了明显改变,恶性程度级别增加;12例RA与原发瘤形态基本相似,21例Ⅲ、Ⅳ级KA中,有15例(71.4%)由Ⅰ、Ⅱ级原发瘤发展而来。Ⅰ级星形细胞瘤变为Ⅲ、Ⅳ级所需要的时间较Ⅱ级长(P<0.01),由此揭示,肿瘤形态级别与复发时间似无明显关系(P>0.05);术后放/化疗对肿瘤形态级别、复发时间亦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对骨癌痛小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C3H/HeJ 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 = 8) :假手术组( Sham组),骨癌组,骨癌 生理盐水组,骨癌 氟代柠檬酸0.25 nmol/5 μl、0.50 nmol/5 μl、0.75 nmol/5 μl组.骨癌组和Sham组测定术前及术后7、12、17、21天小鼠机械缩腿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骨癌各剂量组在第17天鞘内给予不同剂量的氟代柠檬酸,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15 min、30 min、1 h、2 h MWT和TWL值.结果 骨癌组从术后12天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21天,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骨癌 生理盐水组小鼠在各个时间点上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无明显改变( P>0.05);骨癌 氟代柠檬酸各个剂量组小鼠在给药后MWT和TWL均逐渐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并随时间的延长又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骨癌 氟代柠檬酸0.75 nmol/5 μl组在给药后30 min时作用最明显,与给药前和盐水组相比 P<0.01.结论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能明显减轻骨癌痛小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水平参与疼痛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2个月入院.其发病无明显诱因,始为头痛、头晕,继之出现视物模糊,渐重,不伴其他不适.查体:发育正常,皮肤粘膜无异常,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大,双眼侧视同向偏盲,双眼底水肿,左侧锥体束征阳性.血、便常规化验示正常.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免疫病理、分子病理技术在外科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外科肿瘤病理疑难病变的诊断,但胶质细胞增生和Ⅰ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星形细胞瘤分级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判断仍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为此,我们运用一组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肿瘤基因蛋白,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和MR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该类肿瘤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结果: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具有相对特异的MR特点:病变多同时累及多个脑叶,均为弥漫性生长,没有明确肿块形成,T1WI像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的低、等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病变一般没有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到结节状或斑点状的强化。典型的病理改变是: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在疏松基质中由分化好的纤维型或肥胖型星形细胞组成,细胞结构轻度增加,细胞核不具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细胞特征,电镜下可见胶质纤维异常和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这类肿瘤的生长方式表现为弥漫性,具备恶性特征,但细胞分化较好,临床预后较好:其MR表现为良性特征;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因双下肢进行性乏力20 d入院,伴突下5 cm水平以远麻木感,无明显大小便障碍。查体:剑突下5 cm水平以远痛温触觉减退,双下肢肌张力高,肌力约34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均减弱,双侧膝反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1962年至1986年间的71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资料,该病占同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6.6%。71例中,颅内肿瘤67例,椎管内肿瘤4例。颅内肿瘤中幕上38例,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其次为先天性肿瘤。幕下29例以髓母细胞瘤多见,其次为星形细胞瘤。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恶性居多,预后不佳。脑中线是肿瘤的好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