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感染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探索HIV-1感染规律。方法采集近年来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样本,进行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对所得结果进行pol基因初步鉴定,同时用软件MEGA 4.1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在HIV感染者较多的成都、绵阳和达州三个地区采集的234份样本中,基因测序成功77份,其中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分别为42份、24份和11份,各组群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1.56%±1.10%)、(2.56%±0.82%)和(5.63%±2.02%)。结论各亚型组群内的部分感染者来自该亚型同一种毒株感染,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毒株是当前四川省MSM人群HIV-1的主要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2.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仍是我国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欧美B亚型、CRF01_AE和CRF07_BC亚型是其人群中流行的主要病毒亚型。近年来,MSM中HIV-1亚型的流行趋势发生改变,欧美B亚型所占比例显著下降,CRF01_AE和CRF07_BC亚型所占比例则明显增加,并且出现新的重组亚型。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1病毒亚型分布和变化趋势,可有助于阐明MSM人群中HIV-1的流行规律,追踪传染来源和确定相关危险因素,并为MSM人群精准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HIV-1流行毒株基因分型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V-I流行株在福建省感染人群中的基因亚型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随机抽取福建省2003-2005年发现的70例HIV感染者血样,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核心蛋白(gag)、包膜蛋白(env)及pol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序列分析。结果选取46份流行病学资料以及不同基因区域序列资料完整的样本进入亚型分析,结果显示目标人群中存在B、C2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E3种流行重组型,以及国内未见报道的B/F重组毒株、A1/D重组毒株等,其中以CRF01-AE重组毒株为主,占69.56%。基因亚型的流行特征分析显示,本省感染的HIV患者中以CRF01-AE重组型占多数,可能的新型重组型全部分布于境外感染者中;在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71.74%)中呈现多种亚型分布的特征;随着时间变化福建省HIV感染者的亚型分布发生变化。结论福建省HIV-I亚型分布众多,各亚型在不同感染地分布不平衡,性乱人群中的亚型分布较为复杂,从总的亚型流行特征来看,HIV-1在我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的分子流行情况,帮助分析HIV-1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6年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8例,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技术,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基因(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18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_AE、CRF07_BC、CRF08_BC 3种重组毒株及B 一种亚型,分别占55.56%(10/18)、16.67%(3/18)、5.56%(1/18)和22.22%(4/18);在env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_AE.TH.90.CM240、07_BC.CN.97.97CN001、08_BC.CN.97.97CNGX_9F、B. US. 86. JRFL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8.778±1.296)%、(7.650±0.212)%、11.300%和(13.300±0.819)%;CRF01_AE、CRF07_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10.192±4.179)%、(2.000±0.000)%和(14.367±8.812)%;在gag基因区与对应的流行代表株01_AE.TH.90.CM240、07_BC.CN.97.97CN001、08_BC.CN.97.97CNGX_9F、B. FR. 83. HXB2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5.070±1.132)%、(2.167±0.551)%、4.800%和(7.350±1.926)%;CRF01_AE、CRF07_BC重组株和B亚型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504±1.692)%、(0.700±0.346)%和(10.167±4.352)%.结论 深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HIV-1流行株以CRF01-AE重组亚型为主,其次是B亚型,也存在CRF07_BC和CRF08_BC重组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外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者中,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广州市2008-2010年新确证的外籍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并与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耐药性。结果共获得90例外籍HIV-1抗体阳性者的PR和RT序列,耐药率为23.33%(21/90),其中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5.56%(14/90),且集中表现为对NFV/r耐药,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6.67%(6/90),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为5.56%(5/90);发现1例对除DRV/r外的所有其他PIs耐药,4例对所有NNRTIs耐药,2例对所有NRTIs耐药;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变是L10I/V和K20I。结论广州市外籍HIV-1抗体阳性病例中存在耐药株的流行,尤其是耐多药毒株的存在,增加了广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7.
云南瑞丽HIV-1感染长期存活者的病毒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长期不进展者的病毒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感染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终点以共培养上清液中的p24抗原作为病毒生长的评价指标。结果 (1)从15例长期不进展者分离到4株病毒,占26.7%。同时取该地区HIV-1感染进展者血样20份,分离到14株病毒,阳性率为70.0%;(2)病毒分离率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病毒的分离率与CD_4细胞数有明显关系,CD_4细胞数越高,分离率越低。反之,CD_4细胞数越低,病毒分离率越高。此外,去除CD_8细胞后可以显著提高病毒的分离率;(3)病毒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长期不进展者分离株均属生长缓慢、低滴度、非致细胞融合型(NSI型),在T细胞不能生长的病毒;(4)大部分进展者分离株与长期不进展者分离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没有显示区别。结论 长期不进展者与大部分进展者的病毒生物学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推测病毒学因素可能不是决定病程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影响疾病进展的其它因素,如免疫因素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株的亚型及分布情况.方法 从2004-2005年采集的92份HIV-1抗体阳性者抗凝全血中,提取前病毒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gag和env区基因并测定序列,与国际标准参考序列比较确定亚型.结果 经系统进化树分析,92份样本中34份为CRF01AE,40份为CRF07BC,7份为CRF08BC,3份为欧美B,6份为泰国B(B'),2份为C.结论 广州市HIV-1流行株以CRF01AE和CRF07BC为主,也存在CRF08BC、B、B'及C亚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了解中国艾滋病病人中CCR-5、CCR-2b和SDF-1基因型组成和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及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68份艾滋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进行扩增,获得人基因组中CCR-5、CCR-2b和SDF-1基因片段,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或DNA测序分析CCR5-△32、CCR5-m303、CCR2b-64I和SDF1-3'A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结果68例艾滋病病人中未发现有CCR5-△32和CCR5m303基因突变,CCR2b-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21.32%和27.94 %,95%CI分别为11.6%~31.0%和17.2%~38.6%.CCR2b-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的群体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规律.SDF1-3'A/CCR2b-64I、SDF1-3'A、CCR2b-64I等位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个体发展为AIDS的潜伏期分别为7年、5.8年、5.2年和4.6年.结论目前发现的HIV感染者均为无CCR5-△32和CCR5-m303的易感人群.本研究首次阐明了中国HIV感染者人群中CCR5-△32、CCR5-m303、CCR2b-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特点发现CCR2b-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可延缓艾滋病病程的发展,为深入研究HIV-1抗性基因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的遗传易感性及其在艾滋病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007-2009年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基因亚型,以监测MSM人群HIV病毒株的最新流行情况。方法采集95例MSM急性HIV-1感染者的外周全血,从外周全血浓缩白细胞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HIV-1的前病毒DNA进行扩增,然后检测并分析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确定病毒的基因亚型。结果 95例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5.02±9.15)岁,其中20~50岁的青壮年45例(94.74%),未婚51例(53.68%),大专或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0例(占31.58%)。感染者中共发现CRF01_AE亚型、B亚型、BC重组亚型(包括CRF07_BC和CRF08_BC)及C亚型4种亚型。其中CRF01_AE重组亚型56例(占58.95%),B亚型28例(占29.47%),BC重组亚型10例(占10.53%),C亚型1例(1.05%)。结论 MSM人群急性HIV-1感染者年轻化,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急性HIV-1感染者中有CRF01_AE亚型、B亚型、BC重组亚型及C亚型4种亚型病毒株流行,CRF01_AE亚型为MSM人群的主要亚型。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重庆市流行的艾滋病(AIDS)病毒1型(HIV-1)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1份重庆市HIV-1抗体阳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DNA的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31份标本中有21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扩增率为67.6%.经过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1份标本为CRF01-AE流行重组毒株,20份标本为HIV-1 BC重组毒株.结论目前重庆市HIV-1 BC重组病毒为优势流行株,为有效控制HIV流行,需要重点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甘肃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HIV)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3份甘肃省HIV-1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甘肃省流行的HIV-1分属B'亚型(6例)、C亚型(1例)、CRF-BC亚型(16例).其中CRF-BC亚型(70%)为主要流行毒株.结论甘肃省HIV-1流行亚型以重组毒株CRF-BC为主,在吸毒人群中广为流行;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控,是遏制艾滋病在甘肃省蔓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敏感检测策略,减少窗口期漏检。方法收集来自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省(自治区)的MSM人群专项调查样本,分别用中国现行的HIV抗体常规检测策略、新检测策略一、新检测策略二和新检测策略三进行检测,对常规策略与3种新策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23份调查样本中,常规策略[三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出的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2份、10716份和25份;新策略一(四代ELISA+WB)检出的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2份、10676份和65份;新策略二(三代ELISA+WB+集合核酸)检出的核酸阳性,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份、282份、10688份和25份;新策略三(四代ELISA+WB+集合核酸)检出的核酸阳性,抗体阳性、阴性、不确定标本分别为13份、282份、10663份和65份。常规策略、新策略一至三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0.96%、90.96%、100%和95.16%,新策略二和新策略三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策略(P〈0.05),且新策略对早期及急性HIV感染者的检测能力优于常规策略。结论针对MSM人群的HIV新检测策略,可以减少早期及急性HIV感染者的漏检,应根据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样本量尽快在该人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Ana M. Rivas-Estilla Eda Ramírez-Valles Ramón Martinez-Hernández Claudia Charles-Niño Ericka Ramírez-Camacho Felix Rositas-Noriega Maria L. Garza-Rodriguez Hugo A. Barrera-Saldaña Karina Trujillo-Murillo Javier Ramos-Jimenez 《Hepatology research》2007,37(5):311-316
Aims: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risk factors and HCV genotypes in 140 HIV-1 infected individuals from northern Mexico was determined. Methods: Hepatitis C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by the detection of anti-HCV antibodies and HCV-RNA in sera, and genotyping was performed by the InnoLiPA-HCV genotype assay. Results: Seventeen (12.1%) out of 140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were found to be HCV-positive. Coinfected individual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male (87%). The most frequent genotype was 1a (41%), followed by 1b (29.4%), 2a/c (17.6%), 2b (5.9%) and 3 (5.9%). Serum transaminase concentrations (AST and ALT) were higher in coinfected patients. Among the risk factors for coinfection: sexual transmission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observe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64.7% and bisexual behavior; 64.7%) followed by intravenous drug users (IVDU) (53%).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of the HCV genotypes with the age and risk factors for HIV-1 and HCV infection observed in the studied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valence of HIV-1/HCV coinfection in Mexico is lower than in other Americ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四种HI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艾滋病病毒1型(HIV-1)血清学法(PEIA)、异源双链泳动法(HMA)、基因序列分析法(GSA)和基因芯片分析法四种亚型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及特异性,评价其优劣及对于结果判定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上述四种方法对25份经初筛及确认试验认定为HIV-1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亚型分析。结果 PEIA亚型分析结果:B亚型12份,C亚型7份,E亚型6份;HMA亚型分析结果:B亚型13份,C亚型8份,E亚型4份;GSA亚型分析结果:B亚型13份,C亚型9份,E亚型3份;基因芯片法亚型分析结果:B亚型13份,C亚型9份,E亚型3份。结论 HIV-1四种亚型分析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其中基因芯片分析法与目前通用的GSA所得结果相同,且操作简单,省时价廉,适用于大规模的标本分析,此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昆明地区高危人群HIV-1二重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I型(HIV-1)二重感染的发生情况与特征。方法筛选昆明地区高危人群出现HIV-1二重感染的病例。通过不同的PCR/测序引物得到不同的测序结果,或直接测序时碱基模糊不清而确定的可疑二重感染病例,然后采用TA克隆的方法对单个PCR克隆进行测序,找到血浆标本中的HIV-1准种,并分析其系统发生和重组结构。结果昆明地区的高危人群中,HIV-1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为7.7%(2/26)。2名具有高危异性性接触史的HIV-1感染者,分别为CRF01_AE和CRF08-BC或CRF07-BC的二重感染。结论昆明地区高危人群HIV-1的二重感染较为常见,这为快速产生新的重组病毒株提供了基础。该研究提示,该地区高危人群经常暴露于新的病毒株,将加速基因型内重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同性恋HIV-1感染者HIV-1的亚型类型及传播来源和流行时间。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2份1993~2001年北京市HIV-1阳性同性恋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对其包膜区的C2-V3段的306个核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份样品全部是B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 10.35± 2.06,与国际 A-E亚型共享序列比较后发现其与 A、C、D、E亚型的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 25%,而与国际 B亚型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仅为11.25±3.60。系统树分析显示,12个毒株与B亚型共享序列聚在一起并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并且12个毒株与SF162紧密相连,而与国际B亚型共享序列和泰国B亚型代表株TH14可以分开。对gp120中最重要的中和抗体决定簇V3环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2毒株在V3环中变化较大,其中4毒株带有GPGR这一欧美B亚型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占33.33%,1个毒株带有GLGR,占8.33%,而其它7个毒株为GWGR,占58.34%。结论HIV-1在北京市同性恋人群中流行的为B亚型,流行来源为欧美,流行时间10年左右,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WGR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陕西省HIV-1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亚型特征.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对6份采集于陕西省经确认为HIV-1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提取核酸,从6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定和分析了C2-V3及其邻区共312个核苷酸序列.结果 6份血样中,2份为HIV-1A亚型毒株感染(SHX7、SHX8);4份为HIV-1B'亚型(泰国B'亚型)毒株感染(SHX1、SHX5、SHX6、SHX9).SHX1、SHX5、SHX6、SHX9彼此间基因离散率为5.62%,SHX7与来自卢旺达的U08794之间的基因离散率仅为2.41%.结论陕西省目前存在HIV-1 A、B'两种亚型的毒株,HIV-1 B'亚型由邻近地区传入,HIV-1 A亚型为与非洲人接触传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