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是控制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它可以减少吸毒者对海洛因的需求。为此,对来泉州市皮肤性病防治院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IV和梅毒的检测,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为HIV感染及相应传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贵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中,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的感染情况。方法对两省(自治区)艾滋病疫情较重地区的16个美沙酮门诊的1 678名服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抗-HIV抗体、抗-HCV抗体、梅毒抗体,并对HIV抗体阳性者检测HSV-2抗体。结果 1 652人中,抗-HIV、抗-HCV及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6.63%(440/1 652)、83.36%(1 377/1 652)和5.08%(84/1 652)。440例HIV阳性者中,433人检测了HSV-2,HSV-2抗体阳性率为57.27%(248/433)。结论被调查人群中,HIV、HCV、梅毒感染率均高,而且抗-HIV阳性者中,HSV-2感染率很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以防止这些疾病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3.
吸毒人群是传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高危人群,除了注射吸毒共用针具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以外,吸毒者的无保护性行为也非常普遍。中国针对吸毒人群已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治工作和采取多种干预措施。郴州市自2003年起开始对强制戒毒所(戒毒所)、劳动教养所(劳教所)和城区的2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员进行HIV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258名吸毒人员HIV/HCV混合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情况以及影响其感染的因素。方法对瑞丽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58名吸毒人员的一般情况、吸毒方式、性行为特点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的HIV和HCV抗体。结果在258名被调查者中,HIV和HCV混合感染率为12.79%(33/258);婚姻状况、是否曾经注射吸毒、是否共用针具、共用针具人数及频率、性伴数量等因素的HIV和HCV混合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毒人群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并与婚姻状况和吸毒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强制戒毒的313例吸毒者进行集群抽样调查,受检者除进行一般临床分析和有关功能检查外,重点检测其HCV、HIV及rrP的感染强度。HCV及HIV检测采用ELISA法,TP检测采用TP颗粒凝胶(TPPA)法。结果313例吸毒者中HCV、HIV及TP阳性者分别为267、19、18例,感染率分别为85.3%、6.1%、5.8%。其中HCV+TP、HCV+H1V两种阳性并存者感染率为4.2%、5.8%,未发现HIV+rrP感染同时存在。但在本组中可见TP阳性率在青少年组不论男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男、女组阳性率分别为17.9%、11.9%。结论吸毒者是HCV、HIV、TP感染的高危人群,青少年中的TP感染者也可能成为HIV/艾滋病(AIDS)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保山市吸毒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吸毒人群防治HCV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级艾滋病病毒(HIV)哨点保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2011年新入所的吸毒人员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吸毒者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调查的902名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者占42.6%(384/902),其中共用针具者占18.5%(71/384);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者占21.6%(195/902);该人群HCV阳性检出率为44.8%(404/902),相关影响因素为:男性[比值比(OR)=0.232;95%可信区间(CI):0.100~0.540]、年龄(以≥41岁为参照)≤20岁(OR=0.229;95%CI:0.075~0.701)、注射吸毒(OR=12.149;95%CI:8.776~16.818)。结论保山市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该人群HCV感染率较高,性别、年龄、注射吸毒是HCV感染的影响因素。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清洁针具交换,这将有利于减少HCV在该人群中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余为民  周朝晖  胡德昌  张顺财 《肝脏》2008,13(2):112-11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不同人群非输血所致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方法调查对象共1645人,其中吸毒者99人,医务人员411人,一般人群826人,义务献血人员309人;抽取血标本,并分离出血清测抗-HCV(EIA法)。结果人群HCV感染率吸毒者为38.4%(38/99),医务人员4.62%(19/411),一般人群0.98%(8/826),献血人员0.96%(3/309)。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60.8%(31/51),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的14.6%(7/48)(P〈0.01);静脉吸毒者中,共用针头者为86.7%,高于非共用针头者的50%(P〈0.01)。齿科工作者HCV感染率为10.4%(11/106),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的2.62%(8/305)。齿科工作者分属4个单位,其感染率分别为3.3%(1/30)、0(0/17)、14.6%(7/48)、27.3%(3/11)。一般人群成人HCV感染率1.57%(7/446),高于少儿的0.27%(1/370)。结论上海地区非输血所致HCV感染以吸毒人群最高,其次为齿科医务人员,一般人群和献血员很低。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吸毒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少数民族吸毒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唐宝璋,黎明,徐汝昌,赵彩霞,陈富春,唐树林,李林近年,国外报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各类高危人群中以静脉吸毒者最为严重,感染率高达48%~90.9%。在我国少数民族吸毒者及吸毒的艾滋病患者中,HCV的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降低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的效果。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数据库下载德宏州数据,获得美沙酮服药人员动态队列HIV新发感染发病密度,与德宏州未参加美沙酮治疗的吸毒人群动态队列进行比较,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预防HIV新发感染的效果。结果美沙酮服药人员队列入组1 050人,观察1 517.66人年,共发现14例HIV新发感染,4年平均发病密度为0.92/100人年,入组初期发病密度较高;德宏州未参加美沙酮治疗的吸毒人群队列入组708人,观察1 037.61人年,共发现47例新发感染,4年平均发病密度4.53/100人年,随访过程中发病密度均较高。美沙酮服药人员队列HIV新发感染的危险是德宏州吸毒人群队列的0.20倍(95%CI:0.11~0.36)。单纯口吸或烫吸、单纯注射或注射与其他方式混用的吸毒者中,美沙酮服药人员发生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分别是德宏州吸毒人群的0.07倍和0.21倍。结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吸毒人群的HIV新发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的维持和偷吸情况,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10月,在昌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选取96名,参加维持治疗的吸毒者进行有关偷吸,维持状况的调查,统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服药1~2个月,偷吸率达100%,治疗半年以上的偷吸率81%,其原因是戒断症状引起对毒品的心理依赖以及对美沙酮疗效的怀疑,51%的治疗者能坚持1年以上坚持服用美沙酮,主要是自身想戒掉毒瘾,也为了家庭、社会。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普遍存在偷吸现象,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保持率和减少偷吸现象,应加强尿检,同时并加强心理干预和政策的宣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混合或重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状况,为HC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TP和抗HIV;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CV;采用蛋白印迹法确认HIV感染。结果在169例HCV感染者中,重叠感染HBV 25例(14.8%)、HIV 4例(2.4%)、TP 9例(5.3%),重叠感染HBV和TP 2例(1.2%),重叠感染HBV和HIV 2例(1.2%);静脉吸毒者重叠感染HIV(6.7%)和TP(11.1%)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P〈0.05);男性患者重叠感染HBV的比例(19.7%)明显高于女性患者(3.8%,P〈0.01),女性患者重叠感染TP的比例(11.5%)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6%,P〈0.05)。结论随着感染方式的多元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其他病原体的情况更加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监测哨点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HCV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6年,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德宏州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态分层,使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6年,德宏州共对11 248名吸毒者采血检测HCV,检出阳性者2 549例,HCV平均阳性率为22.7%,HIV阴性人群的HCV阳性率为18.6%(1 906/10 248),HIV阳性人群的HCV阳性率为64.3%(643/1000),注射吸毒人群为74.7%(1 202/1 6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未婚和离异或丧偶、使用传统毒品和混合毒品和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在HIV阴性人群中与HCV感染有正性关联;年份、男性和缅甸籍,在HIV阳性人群中与HCV感染有正性关联;注射吸毒在HIV阴性人群[比值比(OR)=15.51,95%可信区间(CI):13.17~18.27]和HIV阳性人群(OR=4.03,95%CI:2.88~5.62)均是HCV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德宏州注射吸毒人群HCV感染率较高,HIV阳性人群HCV感染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注射吸毒和性行为尤其是HIV阴性人群HCV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吸毒人群不同特征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病毒感染将增加静脉吸毒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员在《美国肾病学会临床杂志》(CJASN)上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容易发生肾功能不全,尤其是那些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的吸毒者。该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应对感染HIV的静脉吸毒者进行肾功能的监测,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药物治疗以保护其肾脏。  相似文献   

14.
新疆伊犁地区属边远牧区,结核发病率较高,在传染病中死亡率排在首位,肺结核最常见。现吸毒者特别是静脉吸毒者增多,主要是通过吸毒共用注射器血液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免疫力逐渐下降,并发结核(TB)双重感染。武警8660部队医院自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HIV/TB双重感染病人25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珠三角社区注射吸毒者(Injection drug users,IDUs)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选择珠三角两个地区,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社区吸毒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招募376名IDUs,HIV抗体阳性率8.5%。123人(32.7%)自我报告曾经检测HIV,74人(19.7%)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少数民族(AOR=11.72,95%CI:4.84~28.37)、针具共用因子(AOR=1.80,95%CI:1.30~2.48)、HIV感染风险评价因子(AOR=1.58,95%CI:1.02~2.43),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珠三角社区IDUs HIV流行形势较严峻,针具共用是导致HIV流行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给予少数民族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2006-2015年广州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开展状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建议,为促进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社区美沙酮信息系统"中,提取2015年9月30日之前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人员的一般情况、吸毒情况及治疗相关变量等信息,运用R 3.2.3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5年,广州市美沙酮门诊累计登记治疗4974人,平均稳定剂量为51.36mg/日。2006到2009年稳定服药剂量持续增长,自2009年起,剂量稳定于50~55mg/日,市辖区内门诊稳定剂量高于郊区门诊。截至2015年,所有入组治疗吸毒者的脱失率为68.9%;入组后首年脱失率最高为33.8%,郊区门诊脱失率及首年脱失率均高于市辖区。结论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存在脱失率高,服药剂量低等问题,其中郊区脱失更为严重,且服药剂量更低,需进一步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服务可及性,增加治疗剂量,保证治疗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 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或间接血凝法分别检测了488名吸毒者、暗娼和 STD门诊患者及2 000例普通患者血清中 HIV抗体、HBsAg、抗-HBs、抗-HCV、抗梅毒抗体。结果 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47.5%,显著高于暗娼(6.8%)和 STD门诊患者(1.4%)(P<0.01);吸毒者、暗娼、STD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且STD门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吸毒者(P<0.01);吸毒者、暗娼、STD人群和普通患者各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调查未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结论 辽宁省高危人群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防止艾滋病在辽宁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90年代中期因有偿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3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了解有偿献血HIV感染人群的HCV共感染率、共感染者流行病学和基因型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可导致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率增高,丙型肝炎进程加快,病毒载量升高,肝硬化及肝癌概率升高等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该文对HIV/HCV共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HIV/HCV共感染中HIV和HCV各自的基因分型、HIv与HCV两种病毒的相互作用、HIV/HCV共感染的检测、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昆明市2006年注射吸毒者中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基因亚型流行情况,为更清楚地掌握昆明市HIV流行模式,制订抗病毒治疗方案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及HIV感染危险行为信息,采集血样,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HIV前病毒的gag基因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测序,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在线比对来判定序列所属基因亚型。结果62名研究对象所感染HIV—lgag基因被成功扩增、测序、判定基因亚型。其中1人所感染的HIV-1为CRF01-AE重组型,其余均为CRF07BC重组型或CRF08-BC重组型。12名对象除注射海洛因外,还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感染CRF01-AE的对象就是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注射吸毒者。结论2006年发现的HIV-1阳性注射吸毒者中,CRF07-BC、CRF08-BC重组型毒株占据了绝对优势,同时存在CRF01-AE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