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湖南省男性吸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中医证候特点,指导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湖南省102例男性吸毒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集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吸毒情况等信息并评分,整理录入并进行频数统计以及描述性分析。结果此类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健忘、失眠、烦躁、乏力、腰膝酸痛、神疲、咽干口燥、咳嗽、情绪抑郁、头晕、心悸,以全身症状、心脑系统、肝胆系统的症状为主。以肝郁气滞火旺型为主,占30.39%,气血两亏型23.53%,痰热内扰型12.75%;艾滋病病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占13.7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7.84%,元气虚衰肾阴亏涸、热毒壅肺痰热蕴结各占3.9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1.96%,气虚血瘀邪毒壅滞、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各占0.98%。结论湖南省102例男性吸毒HIV/AIDS病人以健忘、失眠、烦躁等心脑系统临床症状为主;证型以肝郁气滞火旺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应用中医证候特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头痛影响测试量表(HIT-6),对2013年4月—2014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的门诊和住院病例进行评估。结果原发性头痛44例,偏头痛30例(68.2%),存在焦虑抑郁15例(50.0%),紧张性头痛14例(31.8%),抑郁6例(18.2%)。偏头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趋势为:风火证10例(22.7%)风痰证和气虚湿阻证各6例(13.6%)气血两虚证5例(11.4%)风瘀证3例(6.8%);紧张性头痛病人以气血两虚证(20.5%)为主。单纯抑郁与风火证呈显著正相关(r0,P=0.008);焦虑抑郁共病与气虚湿阻证呈显著正相关(r0,P=0.000)。结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病人抑郁和焦虑患病比例较高;偏头痛以风火证为多,紧张性头痛病人以气血两虚证为多;偏头痛与气血两虚证呈显著负相关,而紧张性头痛与气血两虚证呈显著正相关,焦虑抑郁共病头痛病人与气虚湿阻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恢复期病人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脑出血恢复期病人,收集中医证素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变异率值表示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54例脑出血恢复期病人中,肝肾亏虚证最多,其次为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最少。肝肾亏虚证病人年龄高于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病人。肝肾亏虚证病人病程最长。肝肾亏虚证的血压变异率最高,气虚血瘀症的血压变异率最低。结论脑出血恢复期病人中以肝肾亏虚证的血压变异率最大,在脑出血恢复期肝肾亏虚证病人的病程最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血脂和凝血因子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02例高脂血症病人按脏腑及气血津液辨证分为7个证型,检测病人血清TC、TG、LDL-C、HDL-C和血浆PT、APTT,并将其检测结果在证型之间相互比较.结果 7个证型TC、TG、LDL-C和HDL C均值变化是3个实证(肝阳上亢、痰浊中阻和气滞血瘀)>2个虚实夹杂证(气虚血瘀和脾虚湿阻)>2个虚证(气血亏虚和肝肾亏虚),TC和TG均值在高脂血症虚证属于轻度升高,在虚实夹杂证属于中度升高,在实证属于重度升高;PT在高脂血症各证型中没有差别,APTT仅在肝肾亏虚与痰浊中阻和气滞血瘀之间,在痰浊中阻与气血亏虚和肝肾亏虚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指标与高脂血症各证型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信息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和心电信息的相关性。方法对28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临床辨证分型判定和平板运动试验、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血瘀型、痰浊内阻型总运动时间、最大代谢当量相对较低,心阳亏虚型QT离散度高于其他型病人,气虚血瘀型QTod相对痰浊内阻型较高,SDNN及DI以气阴两虚型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血瘀型心电信息异常变化较多,对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辨证与临床和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中阴虚血瘀型者所占比例较其他证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病程高于痰瘀内阻证、阴虚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虚血瘀证收缩压、体重指数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诱发病机为阴虚血瘀,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压低、体形较为消瘦、病程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辨证与临床和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中阴虚血瘀型者所占比例较其他证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病程高于痰瘀内阻证、阴虚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虚血瘀证收缩压、体重指数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诱发病机为阴虚血瘀,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压低、体形较为消瘦、病程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确诊单支、多支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参照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较轻者以气滞血瘀型(73.3%)为主,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者以血瘀型(59.5%)、痰阻心脉型(48.1%)为主,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血瘀型、痰浊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增多,而气滞血瘀型减少(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浊、瘀血、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为主。在3支病变组,心血瘀阻型明显多于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P〈0.05)。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左前降支(LAD)最多(25.4%),并且冠状动脉病变中存在LAD支病变的也最多(77.8%);单纯左支千(LM)病变未见,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结论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GF)病人的中医证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中医辨证将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症候分为气虚、血瘀、水停、阳虚4类。结果: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水停、阳气虚血瘀水停和阳气虚血瘀,前两型多见于心力衰竭轻症,后两型多见于心力衰竭重症。由此认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症候为心气虚、心阳虚、血瘀、水停,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型为此4类症候的轻重不同的组合,其演变过程为:心气虚(隐性血瘀、水停)→心气虚、血瘀(隐性水停)→心气虚、血瘀、水停→心阳虚(心气虚加重)、血瘀、水停。结论:益(心)气、温(心)阳、活血、利水是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择30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分析其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不同年龄段证候分布,以及急性期各证候组合情况.结果 急性期风证25例、火热证23例、痰证22例、血瘀证14例、气虚证16例、阴虚阳亢证14例,缓解期分别为18、16、15、13、17、15例.急性期风证、火热证、痰证所占比例均高于缓解期,但仅风证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年龄≤60岁者火热证、痰证、血瘀证、阴虚阳亢证所占比例高于>60岁者(P均≤0.05).急性期同时存在4个证候16例,3个证候4例,2个证候8例,单一证候2例.其中,两证组合以风痰证、风火证、火痰证的组合为主,三证组合以风火阳亢证、风痰瘀阻证的组合为主,四证组合以风火痰瘀证、气虚血瘀风火证、气虚血瘀风痰证组合为主.结论 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急性期以风证为主,风证、痰证、火热证等实证组合多见,年龄≤60岁者实证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19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型为气虚和气虚血瘀,所占比例同其他少见证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阳两虚的病人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气虚为全部病例均有的证候;近半数的病例有血瘀证;近两成的病例有痰浊证;而阳虚和阴虚证均较少见.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和其他证候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而标实为血瘀和痰浊,以血瘀为多见.心气和心阳是心脏泵血功能的决定因素,由气虚发展至气阳两虚意味着心脏泵血功能失常的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类,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944例高血压病病人与中医证候相关变量原始数据基础上,检查录入结果一致性后,导入SPSS 20.0统计软件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的944例高血压病病人症状进行频率描述,剔除频率百分比≤2.0%症状后,将剩余58个临床症状作为变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聚类为7类时症状分布最明显,原始证型分类为痰湿壅盛、脾运失健、心肾失养,占21.2%;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占17.5%;气虚血瘀,占15.6%;肝火亢盛、心肾不足,占14.5%;中气不足、生化失源、水湿不化,占13.8%;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心肾不交,占8.9%;肾阳不足、心脾两虚,占8.6%。经过聚类分析总结后,按其所占比例排序,最终分类为7类: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肝火亢盛型、中气不足型、阴虚阳亢型、肾阳不足型。结论痰湿壅盛型在调查病人中所占比例最高,肾阳不足型所占比例最少,与病例收集所在区域地域气候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同时经临床证实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共300例,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包括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积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同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病人以气阴两虚证(55.3%)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病人以气虚痰瘀证(中度狭窄占50.5%,重度狭窄占37.2%,完全闭塞占56.1%)及阳虚血瘀证(重度狭窄占35.9%)为主,且与气阴两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病人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双支及多支病变病人以气虚痰瘀证为主,并且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气阴两虚证、气虚痰瘀证、阳虚血瘀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血瘀证的Gensini积分最高,与气阴两虚证、阳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艾滋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艾滋病中医药辨体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101例艾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评估体质类型,参照《重庆市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主要辨证分型,归纳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101例接受HAART的艾滋病病人,体质分布:气虚质占44.55%(45例),湿热质占31.68%(32例),痰湿质占11.88%(12例),以及气郁质、阴虚质和血瘀质等。证候分布:肝胆湿热证占62.38%(63例),脾肺气虚证占16.83%(17例),痰湿蕴结证占11.88%(12例),以及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和气滞血瘀证等。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性分析:气虚质、湿热质均与脾肺气虚证呈显著正相关(P0.01),均与肝胆湿热证呈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脾肺气虚证呈正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病人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湿热质为主,气虚质、湿热质多表现为脾肺气虚证、肝胆湿热证,痰湿质多表现为痰湿蕴结证、脾肺气虚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1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辨证分为7个证型: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神证,分别测定其血清Hcy水平,比较各证型Hcy值。结果 1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病人中医证型主要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阴虚风动4型;各证型Hcy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病人Hcy值升高明显,这二型之间Hcy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因中医辨证不同,其血清Hcy水平也不等,Hcy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同时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证亦是缺血性中风病的高危证型,临床需要高度重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对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辨证分型,不独为气虚血瘀,还有痰湿阻络、气血双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方法: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依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依次为气虚血瘀、痰湿阻络、气血双亏、肝肾阴虚,分别投补阳还五汤、青州白丸子、八珍汤、天麻钩藤钦等方分别论治.结果:依据上述理论分别进行论治,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分型宜结合临床,不能独以"气虚血瘀"立论,而应分气虚血瘀、痰湿阻络、气血双亏、肝肾阴虚的不同证型而投不同方药方能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特点及与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且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名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病人神经功能,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病人中风痰瘀阻证比例最高,且高于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观察组各中医证型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风痰瘀阻证血浆CRP高于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FIB水平高于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风火上炎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痰瘀阻证NIHSS评分高于风火上炎证、气虚血瘀证及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CRP、FIB、D-二聚体及NIHSS评分均升高,且风痰瘀阻证血浆CRP、FIB、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高于其他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作为糖尿病组;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100例作为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中医主症积分、中医主要证型、舌象、脉象,并分析合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病人主症居前5位的依次为乏力、胸闷、气短、口干口渴、心悸,非糖尿病组病人主症居前5位的依次为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胸痛。两组中医主症积分中胸闷、心悸、乏力和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舌质暗的病人共56例,红舌20例,裂纹舌15例,舌苔居前3位的依次为白腻苔、薄白苔、少苔;非糖尿病组舌质暗的病人共86例,舌苔居前3位的依次为白腻苔、黄腻苔、薄白苔。气虚血瘀证及心阳不振证为糖尿病组的主要证型,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证为主要表现,占50%;兼证中痰浊占21%,水饮占12%。气虚血瘀证为非糖尿病组主要证型,其次为瘀血内阻证,血瘀证为主要表现,占70%;兼证中痰浊占22%,水饮占30%。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症状不典型;单纯冠心病病人舌象、脉象比较单一,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舌象、脉象比较复杂;气虚血瘀证及心阳不振证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证为主要表现,痰浊为糖尿病组主要病理产物;气虚血瘀证为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主要证型,其次为瘀血内阻证,血瘀证为主要表现,水饮为非糖尿病组主要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口地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对确诊的海口地区2 01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完整的四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再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浊、痰热、气滞、热毒、寒凝,其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是血瘀(91.5%),其次是气虚、痰浊。证型以气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虚痰热瘀血证为主。结论血瘀是海口地区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候要素,气虚痰瘀是冠心病最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