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从晚期艾滋病(AIDS)病人中分离培养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对其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了解中国临床HIV-1毒株的生物学特征,以期探讨HIV-1生物学特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例AIDS晚期病人的静脉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bDNA法检测病毒载量;PBMCs共培养法分离HIV-1毒株;终点稀释法滴定分离株的感染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分离株的env区;以MT-4细胞检测毒株的融合诱导性。结果6例病例中分离出3株能在PBMCs中连续稳定传代的HIV-1毒株,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ml)分别为6.3×10^3、10.2×10^3、2.51×10^3;3株毒株均为B亚型,均不能引起MT-4细胞病变。结论共分离出3株感染力相对较高、呈慢/高型复制动力学、M-嗜性、非融合诱导性的HIV-1 B亚型临床分离株。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分离培养是艾滋病(AIDS)相关研究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研究HIV生物学表型、中和抗体结合特性、表型耐药性、药物筛选等都需要在体外拿到稳定复制的HIV病毒株.HIV分离培养也是确诊HIV感染的手段之一,是判定母婴传播、鉴别可疑结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稳定成熟的HIV分离培养方法,优化各种影响因素,提高分离率,对于提高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水平,开展各种HIV生物学表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HIV-1在陕西省的流行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且其流行特征不断发生变化,流行情况日益复杂.加之,陕西与四川、河南等HIV-1高发省份毗邻,因此,实时关注该地区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陕西HIV-1的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主要从HIV-1感染、传播、亚型分布等方面阐述其动态变化特征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江西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进行基因亚型分析,了解HIV1的流行情况、亚型种类、毒株来源及其变异特征等,为政府部门预防控制决策提供技术资料。方法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相结合,对江西省27例HIV1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分析和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江西省HIV1感染人群中流行的毒株主要为HIV1CRF01AE,占6897%(20/29),其次为泰国B(B’)、CRF07BC、C三种亚型。序列分析表明,20份样品与泰国代表株相近,与CRF01AETH90CM240平均基因距离为947±271;3份样品与我国BC重组代表株相近,与BC重组代表株(CRF07BCCN97C54A)平均基因距离为566±241;3份样品与BCNRL42相近,与代表株BCNRL42平均基因距离为502±103;1份样品与印度代表株(CIN95IN21068)相近,基因距离为1299。而与已知的其它亚型国际参考株间的平均基因距离都在20%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27份样品与其相应的亚型共享序列聚集在一起,并远离其它国际参考株。吸毒人群中几乎全为HIV1CRF01AE,组内基因距离293±140(n=13),经性传播的四种亚型均有。结论目前江西省HIV1感染者中流行毒株为CRF01AE、CRF07BC、泰国B(B′)、C四种亚型,以CRF01AE为主。CRF01AE主要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局部爆发或流行时间大约有2年半左右,江西省HIV流行已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山西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主要流行株env基因gp120区变异特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的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山西省56份HIV-1毒株的gp120区进行扩增,使用ABI测序仪测序,应用BLAST、GCG和MEGA等序列分析软件,对gp120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山西省HIV-1主要流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国际参考株B.CN.RLA2_U71182汇聚在一起.山西省56份HIV-1毒株gp120区的共享序列与同源性较高的国际参考株B.CN.RL42_U71182相比,N-糖基化位点增加了5个,并在V1-V5、C2、C3、C5区段存在独特的特征性氨基酸位点.V3顶端四肽存在着9种类型:GPGQ(39.29%)、GPGR(19.64%)、GPGK(17.86%)、GQGR(10.71%)、GLGR(5.36%),GQGQ、GPGA、RLRR与RPRK分别为1.79%.结论 在山西省HIV感染者中,HIV-1主要流行株仍为B'亚型,其HIV感染者中流行毒株的基因变化较大,gp120基因N-糖基化位点的增加和特征性氨基酸的存在,以及多种V3顶端四肽的存在,表明在较长的流行时间里已经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序列特征模式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TZM-b1细胞系检测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对逆转录酶抑制剂(AZT、d4T、ddI、NVP)的药物敏感性,并用该方法检测中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方法 用两种实验室适应毒株SF33和ⅢB来评价TZM-b1细胞方法的敏感性;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法分离扩增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临床毒株;用TZM-b1法检测16例临床毒株对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表型耐药.结果 AZT、d4T、ddI、NVP对SF33/ⅢB毒株的抑制50%病毒复制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0.009/0.005μmol/L、0.125/0.113μmol/L、0.495/1.905μmol/L、0.093/0.045μmol/L.16例临床分离毒株中分别有13(81.3%)株、13(81.3%)株对AZT和NVP耐药.其中7株(53.8%)显示对AZT高度耐药;对NVP耐药的均为高度耐药,其中8株IC50升高1 000倍以上.结论 TZM-b1细胞系可用来快速检测HIV-1病毒表型耐药.我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主要表现为对AZT和NVP耐药.  相似文献   

7.
HIV-1耐药性表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耐药性产生机制及检测方法,是HIV/艾滋病(AIDS)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HIV耐药性检测是指导抗HIV临床管理和治疗失败后选择新治疗方案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并且应用于临床的有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检测两种实验方法。该文主要就HIV耐药性的表型测定法的相关进展以及耐药性检测中的新理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应用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广东部分地区HIV耐药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艾滋病病毒1型(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HIV-1感染者中监测HIV-1耐药性病毒株,掌握广东省HIV-1感染者在利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是否存在耐药突变及其流行情况。方法从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病毒RNA,采用套式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片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从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大于1 000拷贝/ml以上、CD4低于400以下的样本中扩增到目的片断。在广东省50例未治疗对象中,低中度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2例,占4%;高度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0;总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2例,占4%。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HIV-1感染者血浆中的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并且方法提供的结果准确、可靠。对广东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耐药突变的检测表明,HIV-1感染者中存在病毒的耐药性突变,也反应了HIV毒株自然变异情况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HIV-1夫妻间传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夫妻间传播率,为预防控制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某农村地区,2000—2007年陆续发现的110对配偶-方为HIV-1感染者,均为1990—1997年间-次性输血而感染,无其他感染因素,感染后与配偶无保护性生活7.51年,感染者的配偶否认除夫妻无保护性传播以外的艾滋病传播因素。对感染者配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HIV抗体。结果HIV-1的夫妻间传播率为17.3%,年均传播率为2.3%。其中妻子传给丈夫的概率为19.1%,平均年感染机率2.7%;丈夫传给妻子的概率为9.5%,平均年感染机率1.1%。无保护性生活时间越长、妻子感染时丈夫的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测算夫妻间每次无保护性交的感染机率为0.024%~0.032%。HIV阳性妻子每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给丈夫的机率是0.028%~0.037%;HIV阳性丈夫每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给妻子的机率是0.011%~0.015%。结论在夫妻-方感染日期明确、夫妻无保护性生活年限明确的情况下,得到的HIV-1的夫妻传播率,对预防控制艾滋病性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9株艾滋病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血液中分离HIV,进行HIV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 采集10份福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进行HIV-1的分离,使用含神经氨酸酶(NA)的T细胞培养液提高病毒分离率,通过检测P24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电镜观察等确定病原分离结果。用H9及MT4细胞对分离的病毒进行细胞嗜性的研究。结果 从1  相似文献   

12.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艾滋病流行的高危人群,近年研究发现,该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有明显上升趋势。艾滋病病毒(HIV)具有高度变异性,不同型或亚型的HIV毒株在全球的流行分布并不相同。中国的MSM人群流行的HIV毒株同样具有毒株类型多、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略有不同、CRF01_AE毒株快速增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重庆市流行的艾滋病(AIDS)病毒1型(HIV-1)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1份重庆市HIV-1抗体阳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DNA的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31份标本中有21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扩增率为67.6%.经过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1份标本为CRF01-AE流行重组毒株,20份标本为HIV-1 BC重组毒株.结论目前重庆市HIV-1 BC重组病毒为优势流行株,为有效控制HIV流行,需要重点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甘肃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HIV)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23份甘肃省HIV-1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甘肃省流行的HIV-1分属B'亚型(6例)、C亚型(1例)、CRF-BC亚型(16例).其中CRF-BC亚型(70%)为主要流行毒株.结论甘肃省HIV-1流行亚型以重组毒株CRF-BC为主,在吸毒人群中广为流行;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控,是遏制艾滋病在甘肃省蔓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山西省某县农村外来嫁人女性及配偶中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毒株分布和传染源,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17名感染HIV的农村外来妇女及这些外来妇女的4例阳性配偶的外周血,提取前病毒DNA,应用套式PCR进行艾滋病病毒gag基因检测,使用GCG软件包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并对这些HIV感染者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送检的21份HIV确认阳性的样本中,共获得18份gag基因序列。基于gag基因区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3份为CRF01_AE亚型(占72.2%),1份为B’亚型(占5.6%),2份为B’/C重组型(占11.1%),1份为C亚型(占5.6%),另有1例样本不确定。B’/C重组与新报告的云南瑞丽发现的B/C重组亚型相似性最大。18份样本中有3对为HIV双阳性的夫妻,系统树分析表明,每对夫妻感染毒株在系统树上聚在一起,处于一个分支,彼此间的基因距离均很小(0.007~0.009),推测为近期的家庭内传染。结论 山西以往的HIV感染者的主要来源为采供血途径,近年外来高危人口的大量输入,已是山西HIV感染人群的重要毒株来源,使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从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并已有家庭内传播的发生。这种形式使该省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更加复杂,今后外来高危人口应纳入当地省艾滋病疫情的重点监测对象,降低传播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和宾阳县吸毒人群中流行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的亚型及各种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HIV-1阳性的10例吸毒人员和1例受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抗凝血,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并对获得的gag区基因的核酸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宾阳县的6份样品为CRF08-BC重组株,凭祥市的4份样品均为CRF01-AF重组株,一份输血引起的样品为B’亚型。结论在凭祥市和宾阳县吸毒人群中流行的是不同的HIV-1重组株,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亚型之间进化比较接近。以上资料表明,CRF08-BC和CRF01-AE在这两地区的静脉吸毒者中成为主要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17.
王蕊  孙伟  焦艳梅  计云霞  魏飞力  吴昊 《传染病信息》2010,23(6):337-339,359
目的分析疾病进展不同阶段分离的B’肥亚型毒株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方法从长期不进展者和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病毒株,将获得的B’/C毒株进行体外培养,用病毒株感染U87.CD4、GHOST细胞系并进行培养,通过检测、比较培养基上清液中核衣壳蛋白p24量的差异来确定某一毒株利用的辅助受体。再利用辅助受体抑制剂TAK~799、AMD-3100验证从细胞系实验中得到的结论。结果从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的毒株大部分利用C—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C—Cchemokinereceptor,CCR)5辅助受体,部分利用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CXCR)4和CCR5辅助受体。从长期不进展者体内分离的毒株利用CCR5辅助受体。结论从长期不进展者体内分离的病毒主要利用CCR5辅助受体。从AIDS期患者体内分离的病毒主要利用CCR5辅助受体,也有同时利用CCR5和CXCR4辅助受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类型和变异特征,为艾滋病的疫苗预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ELISA法检测HIV-1的抗体;PEIA检测HIV-1血清亚型;PCR扩增HIV-1膜蛋白基因片段,荧光标记未端终止物循环测序法进行测序反应,自动DNA序列分析仪测定产物序列。结果HIV-1毒株至少有C、E两个亚型。C为优势亚型,其株间基因离散率最大为2.93%,与A亚型等其他9个亚型参考株相比较,基因离散率为12.42~19.05%,gp120 V3环多肽序列相似。还可能存在其它亚型或混合感染。结论吸毒人群HIV-1流行毒株亚型呈现多样性,应加强对HIV-1亚型及其变异的监测和研究,指导疫苗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