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定点治疗单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情况,探讨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艾滋病防护知识干预的有效方法,为艾滋病临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前、后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行为、态度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医务人员165人、152人。医师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认识的知晓率为82.6%,护士的知晓率为60.5%;对较深层次的问题认识度不够,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哪些液体中的知晓率为33.3%,“窗口期”知晓率为24.8%,职业暴露后需及时采用的防护措施知晓率为21.2%,干预前职业暴露概率为13.5%,介入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职业暴露概率为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能够提高职业防护能力,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艾滋病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以电视、广播为主的大众宣传教育(宣教)和以村医、村干部为主的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和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结果,为今后制定相关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辽宁省北票市,随机抽取9个行政村540名农民和270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评估。结果自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农村常住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67.0%提高到76.5%;对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确定的五个关键问题的知晓率,由13.6%提高到36.5%;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正确态度持有率由51.1%上升到69.9%;外出务: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59.8%提高到72.0%;对UNGASS五个关键问题的知晓率由12.9%提高到32.3%;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由37.3%上升到65.6%。结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农村常住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提高和态度转变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老年男性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老年男性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及按年龄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阜城县707位城乡中老年男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老年男性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15%。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1.36%和80.98%;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仅为35.93%;对艾滋病错误认识的正确回答率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50.64%和56.89%;均存在明显的城乡、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差异(P〈0.01)。81.3%的人对艾滋病存在恐惧,许多人介意与艾滋病及感染者接触。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结论农村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城市中老年男性低,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态度较严重。仍需要加大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在以非法采供(卖)血为主的贫困地区,开展针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山西省绛县6个行政村的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后对3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13个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总平均知晓率由56.68%提高到87.48%;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确定的5个关键信息的回答正确率由10.47%提高到54.58%。结论 开展针对性且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使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歧视现象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民艾滋病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深圳市民的艾滋病知识本底,明确现阶段应重点注意的宣传对象、宣传内容。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1320名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67.8%。其中对3个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3.0%-91.1%,其它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悬殊很大(7.2%-77.3%)。文化程度、户籍、年龄、区属等因素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结论:深圳市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应向20岁以下的年轻人、暂住人口、工人和无业者、女性倾斜;宣传教育的内容、角度需要调整。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民的艾滋病知识本底,明确现阶段应重点注意的宣传对象、宣传内容。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1 320名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67.8%。其中对3个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3.0%-91.1%,其它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悬殊很大(7.2%~77.3%)。文化程度、户籍、年龄、区属等因素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结论 深圳市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应向20岁以下的年轻人、暂住人口、工人和无业者、女性倾斜;宣传教育的内容、角度需要调整。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有效的高中生健康教育方式,预防和控制艾滋病(AIDS)的传播。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房山区辖区内4所中学的4个班级,由同伴教育员对4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χ~2检验。结果 AIDS相关知识培训前平均知晓率51.27%,培训后平均知晓率9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7,P0.01);对艾滋病人及其家属态度培训前平均有36.50%的人为积极态度,培训后平均有90.27%的人为积极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4,P0.01)。结论同伴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转变态度等方面效果明显,应将此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等四个城市建筑工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每个城市至少抽取2个小型工地和2个大型工地。4个市共抽取28个工地4123名建筑工人,并对其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自填问卷的调查。结果 4123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29.4%~58.3%,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年龄、人口流动类型、所在工地类型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联系。女性比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增加1.78倍(OR=1.78,95%CI1.46~2.16);大型工地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小型工地工人平均低0.77倍(OR=0.77,95%CI0.67~0.90);文化程度高的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文盲工人的1.53~4.89倍;年龄越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低,市际和省际流动的建筑工人较本市区县际流动建筑工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要低。结论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60%,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及"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影响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今后重点应加强对大型工地、跨省、市打工的工人较多工地的宣传教育;同时要注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方式要通俗易懂,以便有效地提高建筑工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对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入户宣传的效果,为更广泛地开展入户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宣传核心内容、入户宣传技术,由预防保健医生(防保医生)、乡村医生等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并发放宣传材料等。在干预前、后对农村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累计接受入户宣传的农村居民1 124 403户、3691 360人。入户宣传后,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宣传前的46.11%提高到61.80%。对"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品可传播HIV"的答对率最高,对"蚊虫叮咬不传播HIV"的答对率最低,但宣传后提高明显;民族地区、农业县的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但提高明显;城区/郊区地区宣传前知晓率就较高,宣传后提高不明显。农村居民对HIV感染者/病人的非歧视比例由24.7%提高为31.3%,民族地区和农业县非歧视比例提高明显,而城区/郊区提高不明显。结论大规模实施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效果明显,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戒毒人员艾滋病、毒品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为建立有效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对戒毒人员采用直接培训、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三种干预措施进行艾滋病和毒品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调查其对毒品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等.结果 通过三种方法干预后,戒毒人群对艾滋病、毒品一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不安全性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方式和降低吸毒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方法的认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在10%以上.其中毒品、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提高最大,从培训和自我教育前的61.25%提高到79.32%,同伴教育后提高到96.61%.降低吸毒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方法认知率提高到89.41%.而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由直接培训和自我教育前的68.22%提高到93.41%,而同伴教育后仅提高2个百分点.结论 对戒毒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阻断艾滋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培训充分发挥妇联骨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教学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前后均以闭卷、匿名形式测试培训效果.结果 经过对6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市级妇联干部调查,几乎是首次接受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培训前,了解我国目前艾滋病流行状况的仅为5%,培训后提高到65%;对感染者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性的意识,由培训前9.8%上升到47.5%;知道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机构的名称从16.4%提高到87.5%;培训前59.0%的学员认为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培训后提高到97.5%.37%学员在培训后提出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普及和宣传的各种建设性意见.结论妇联骨干经过培训后,再针对基层妇联干部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实属重要与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津南区党政干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策略态度,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改进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352名党政干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前后采用问卷对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调查352名党政干部,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培训前为97.16%,培训后为99.40%(P=0.025);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平均知晓率,培训前为50.57%,培训后为82.88%(P<0.01);对艾滋病目前是否能治愈认知率,培训前为78.98%,培训后为97.90%(P<0.01);对艾滋病传播方式、就诊机构的认知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培训后较培训前有所改善。结论经过培训,津南区党政干部对艾滋病知识和国家政策有比较高的知晓率,需进一步加强和推广,以保障艾滋病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和顺利执行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农村中学生向家庭、社区再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设性健康教育课,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进行再传播给家长及周围社区居民,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学生在干预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97%,农民知晓率提高20%以上,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知识和态度的改变最为显著,而农民的安全套使用率改变则无显著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由中学生到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再传播模式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农村中学生向家庭、社区再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提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设性教育课,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进程再传播给家长及周围社区居民,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学生在干预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97%,农民知晓率提高20%以上,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知识和态度的改变最为显著,而农民的安全套使用率改变则无显著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与文化程度正相关关系。结论 由中学生到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再传播模式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及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为探索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9~10月,使用全球基金第四轮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制定的艾滋病行为特征、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看守所、拘留所及社区吸毒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吸毒人群最近1个月、最近6个月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比率均较高,分别为64.8%,62.3%;最近1次与配偶或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率、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均较低,分别为11.1%,24.9%;对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9.25%,其中对性途径传播的知晓率较高为84.83%,而对母婴途径传播的知晓率较低为61.61%。结论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发生比例较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全国妇联系统艾滋病预防骨干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培训充分发挥妇联骨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教学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前后均以闭卷、匿名形式测试培训效果。结果 经过对6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市级妇联干部调查,几乎是首次接受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培训前,了解我国目前艾滋病流行状况的仅为5%,培训后提高到65%;对感染者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性的意识,由培训前9.8%上升到47.5%;知道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机构的名称从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评价长期多方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酒泉市某高校选取入校新生1 820人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所选对象通过多媒体讲座、社团志愿者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毕业时再次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2010年调查对象入校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1%,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2014年上升到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变,4个问题回答正确人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6,P0.01);班上组织统一学习是该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干预前应答率为54.0%,干预后提高到94.7%,其次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也是方便快捷的有效途径,干预后应答率分别为91.3%和87.5%;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由56.1%上升到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P0.01),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亦由42.8%上升到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了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水平,转变其高危行为。方法加强对娱乐场所业主和从业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在场所确立同伴宣传员,培训并指导同伴宣传员对同伴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安全套倡导。结果干预后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升,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最近3个月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均提高,连续3年对娱乐场所暗娼监测,未发现艾滋病感染。结论加大对娱乐场所暗娼干预力度,推广使用安全套,能有效改变娱乐场所暗娼的高危行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发生。但对于城郊接合部、出租房的暗娼,应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条件接近的两个地区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和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等。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1 541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933人,对照组608人。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组。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开展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某地区政府机关干部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态度和掌握国家相关政策的现状;探索对机关干部传播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政策的有效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抽取新疆某地区相关县处级领导干部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前后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对待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也有显著改变,但对艾滋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纲领性文件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结论对领导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今后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尤其是重点加强艾滋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